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教小朋友辨時間方向
擴展閱讀
怎樣才能知道電腦的數據 2024-10-12 18:00:27

怎樣教小朋友辨時間方向

發布時間: 2023-01-17 22:38:24

❶ 如何教寶寶識時鍾

教孩子認識鍾表,必須結合日常生活來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教孩子先認識鍾面:認識時針、分針,懂得時針走一個數字,分針則要走一圈,就是一個小時。 (2)撥針認鍾點:家長撥分針,讓孩子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讓孩子懂得分針從「12」走回到「12」時,時針前進一個數字,就是一個小時。同時,讓孩子知道分針從「12」走到「6」,時針在兩個數字中間,就是半小時。孩子弄懂後,可由家長報時,讓孩子撥分針,以增加興趣,鞏固印象。 (3)讓孩子看圖畫鍾點。 (4)讓孩子看圖認鍾點。 (5)外出參觀鍾錶店,根據時針、分針的指向,辨認幾點鍾

❷ 讓孩子認識方向的竅門,一年級孩子方向怎麼教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就需要上學了,而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要先做好相關准備,把有些生活中的常識也要教會孩子,比如首先就要教會孩子認識方向,這也是很重要的。當然教孩子認識方向也是有一些竅門的。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讓孩子認識方向的竅門,一年級孩子方向怎麼教。

讓孩子認識方向的竅門有這些:

1、白天的時候教孩子看太陽,告訴孩子太陽落山的時候就是在西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就是在東邊,中午12點太陽在正南方向。

2、讓孩子學會看地圖,從地圖上的方位指示可以看到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時教孩子多讀幾遍地圖的識別方位規則就可以。

3、通過指南針來教孩子認識方向,首先要教會孩子指南針的用法,同時也告訴孩子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個口訣,這樣孩子慢慢就能分辨了。

以上也是一年級孩子認識方向的教育方法,除了這些竅門,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游戲、親身體驗等活動,幫助孩子快速的掌握方向和准確的確認方向,這樣也對提高提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是有好處的。

❸ 如何教孩子認識鍾表

首先,要做一個鍾表的表盤模型,要有刻度,有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分針,什麼是時針。 其次,告訴孩子表盤上的每一個小格和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區分時、分、秒的概念和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等量代換關系。 再次,教會孩子認識鍾表的步驟: 1、先教會孩子認識整點(時針撥動,而分針一直對准數字12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2、教會孩子認識幾時半(如:6:30,8:30等):時針撥動,分針對著6不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3、教會孩子認識隨意時間(如:6:25,8:55等):時針與分針相應的波動,讓孩子讀出時間。 最後,多讓孩子練習,家長一定要輔導到位才可以。 祝你的孩子早日成才,一家之言,請多多指教。

❹ 教小朋友如何認識時間

一步: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說一說哪些詞彙可以用來表示時間,年、月、日、星期、小時、分鍾、秒。比如可以讓孩子感知一分鍾有多長,孩子們閉上眼睛,爸爸媽媽給計時,安安靜靜的感受時間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覺,此舉可以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第二步:了解認識時間的工具--鍾表。仔細觀察鍾表,表盤上都有什麼?可以看到三個部分,數字、指針、小格子。都有哪些數字,這些數字是用來表示什麼?還有3根針,這3根針有什麼不一樣?小格子一共有多少個?
這是讓孩子了解表盤的主要結構,通過仔細觀察,孩子自己能發現一共有12個數字,3根指針和60個小格子。在動手撥時間的過程中讓孩子們知道其中的運轉關系:矮胖胖叫時針,高瘦瘦叫分針,最細的叫秒針。時針走的像蝸牛一樣慢,走一步是一個小時;同時,分針轉了一圈,表示60分鍾。仔細觀察以後,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來製作一個鍾表,動手畫的過程中找一找每個數字、每個指針之間的關系和感覺,這是直接經驗的積累 , 會加深對鍾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對應的認識時間。從易到難的過程一步一步慢慢認。1. 認識整點,時針指向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針指向數字12的位置。
2. 認識半點,時針指向2個數字的中間,跟小不跟大,分鍾指向數字6的位置.
3.認識整分,時間指向2個數字之間,跟小不跟大,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鍾。第四步:簡單的推算這時候強調孩子 邊撥邊說,現在是2:00,再過一個小時是幾點?怎麼說,帶著孩子這樣表達:2:00的時候,時針指向2,分針指向12,過一小時,時針走一小步,從2走到3,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過一個小時是3:00。這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會推算了,孩子認識時間的程度就更上一個台階了。最重要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滲透時間觀念,比如列個時間計劃表,幾點幾分干什麼事。既鍛煉了時間的書寫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認表。這個時間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潑可愛,掛在牆上,有意識的提出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到一年級,有兩塊內容是孩子的學習的難點,一是鍾表;二是人民幣,這都屬於常識數學。常識數學一定要在生活中多運用,活學活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