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增加擊球摩擦時間
擴展閱讀
理想三個顏色怎樣讀 2024-10-11 08:29:25
舊被子棉花怎樣清洗 2024-10-11 08:02:08
怎樣刪除文章草稿圖片 2024-10-11 07:17:31

怎樣增加擊球摩擦時間

發布時間: 2023-02-03 07:58:10

『壹』 如何發揮手臂的力量增加摩擦

搓球是近台還擊下旋球的一種基本技術,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回球多在台內進行,也是初學削球必須掌握的入門技術。

(一)動作要點(以右手為例)

1�慢搓:近台站位右腳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彎曲。擊球時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後仰,在下降期擊球中下部。
2�快搓:站位及擊球方法與慢搓相同,擊球時拍面稍橫立避免出界或回球過高。
搓球的重點難點是前臂和手腕的揮拍路線和用力方法。

(二)學習方法
1�徒手模仿搓球動作,掌握技術要領。
2�自己在台上拋球,將球搓過球網。
3�一人發下旋球,一人將球搓回。
4�兩人對搓中路直線,再對搓斜線。

(三)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引拍不夠致使擊球的前臂由上向下動作不明顯。
糾正方法:持拍練習前臂和手腕向上再向下做切的動作模仿。
2�擊球時拍面後仰不夠。
糾正方法:在下降期搓對方發來的下旋球,體會拍面後仰前送動作。
3�前臂前送力量不夠,擊球後動作停止。
糾正方法:兩人對練慢搓,體會擊球後小臂繼續前送的動作。
4�擊球點離身體過遠,重心偏後,擊球部位不準。
糾正方法:兩人近台站位對練慢搓,在下降期擊准球的中下部.
------------------------------------------------------------------
行家心得體會:

新手上路

1引拍

初學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環節,就是看見球要引拍。使用進攻性技術時,引拍、揮拍大家比較好理解,可現在電視媒體這么發達,中國人又有福氣,看到的都是頂尖高手打球,一看高手好像手擱那兒沒引拍球就搓過去了。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許是練了十年才形成那樣的動作,他剛一開始練球也是一板一眼搓過去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運動員都知道,搓球有個別名叫「小削球」,原因就在於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樣。假如沒有引拍的動作,沒有充分練習過慢搓,無論直橫拍,你都不容易加轉,因為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手腕手指的配合還不能掌握得很自如,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幾乎伸直的情況下「捅」著搓,這樣既沒控制,旋轉也沒變化,下面的接發球更連談都不要談。

2緩沖

搓球跟攻擊性技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摩擦加轉時要有緩沖,要有「送」的感覺,大臂要跟著前臂送出去,這樣搓出去的球你才能有控制。要自己能感覺到「吃」住球,球在球拍上停留的時間夠長。以直拍為例,食指和中指在「送」的過程中,你完完全全能感覺到製造下旋的摩擦,它不是緊急制動的那種摩擦,而是要跟進一定的長度。你搓出去的球不是像炮彈「當」地一下撞出去的,而是有摩擦有緩沖的,是「軟中硬」的,這樣才具備了搓球的基本要素。緩沖與引拍也有關系,要求引拍時學會放鬆,尤其在練習搓球的過程中,由於球速慢,你能比練習攻球更好地學會放鬆。假如沒有緩沖,直接練「捅」著搓,開始看著也許還行,一過初級階段,碰上中級對手了,你接發球不是「冒」就是「吃」。

3節奏

很多時候,初學者知道要引拍了,可是掌握不好揮拍的節奏,往往不是慢的多,而是早的多,節奏太快。這是因為在搓球之前練的是攻球,是上旋球的節奏感覺,於是球還沒到,拍已經揮了,有效的動作根本沒用上。這時候,就要盯球,只有根據對方回球的速度來決定你引拍的速度,引拍才有的放矢,搓出去的球動作才協調。只要引拍的時間對上來球的時間,你的搓球就對一半了。在節奏掌握比較平穩之後,也不必像業余體校的小孩那樣一搓上百板,只要能連續搓七、八板以上,擊球點比較固定,而且能加轉,弧線也不太高,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了。

4拍形

拍形後仰具體多少度為好?不能規定那麼細,大概30度左右。初學者有時候搓球太靠底部,優點是容易搓轉,缺點是不好控制,容易冒高。30度左右的傾角,利於你發出力,純粹搓底部不容易發力,對手腕手指的要求太高,所以,接觸球體中部偏下就好。具體的角度,因來球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手上感覺不一樣,有的人天生拍形就比較立。只要有旋轉、能控制、能搓轉不轉、弧線夠低,就是好動作,就是合理的搓球,而不必斤斤計較於多1度還是少1度。無論直橫拍,正手搓球的難度都比反手大:直拍牽扯到三個手指如何調整拍形的問題,搓正手的時候假如食指和中指握得太緊,拍形容易朝天,所以要手腕外展;橫拍主要調節好食指,手腕要能打開,拍頭不翹就好。

5站位

無論直橫拍,我們都建議用通常的基本站位,以右手為例,用不著左腳在右腳後面,否則以後再銜接進攻技術,腰全讓右腳頂住了。

練習路徑

1反手搓斜線

先搓反手斜線,單線練習,掌握基本動作。喂球方供一般下旋球,不能快,否則初學者不容易掌握引拍的時間,也沒有空間去加大摩擦。喂球越低越好,假如球太高,主練方不容易掌握擊球時間。你想,喂球方是慢搓過來的,如果又慢又高,主練方什麼時候揮拍啊?太痛苦了!喂球方需把球送到主練方偏反手一些(別到中路),以促使主練方不自覺地接觸球體的偏左一點,這樣有三個好處:主練方肯定是回斜線,利於線路穩定;容易加轉;用力方向想錯都難,因為你「捅」著搓時肯定不是接觸球體偏左。如果你找不準節奏,可以自己拿一盆球,左手把球拿到胸前,手背朝下,放開,讓球在檯面上垂直跳一下,右手揮拍搓球,再拿一個球,再放,再搓……一,二,三,就這三下,不怕慢,就怕不連續,多慢都可以,但是必須一球連上一球,就是為了培養節奏感。熟練之後,再把球拿開,徒手揮拍,體會搓球的動作。

2反手搓直線

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找到一些搓球的感覺之後,搓斜線學會加轉了,再練習反手搓直線。不會搓直線,你身體不用動,只要把接觸球的點向球體正中間移一下,用力方嚮往正前一些,就沒問題了。
搓球練習,要有一定的板數。搓球看上去像勻速運動,其實不然,中間是有節奏變化的,只有動作比較協調放鬆,才能再體會中間那一下變化——既要發力又要送,「慢中快」。剛開始,你可能只是把球碰過去,動作只是形似,有了一定板數之後,慢慢才能體會到摩擦的感覺,才有神似。先不說旋轉,能控制拍形,能搓到球台底線任何一個點上,才能叫學會了搓球。
3搓轉不轉球
掌握了基本的搓球加轉,就要開始體會搓不轉球。從理論上說,搓不轉球觸球時要「碰」而不摩擦,但到高級階段,你還是要有摩擦的動作,但其實不發力,只是做給對手看,過去還是不轉球。通過練習搓不轉球,你會對手指手腕的運用更有感覺。
練習搓轉不轉時,最好是藉助多球來喂球,給出的球不要太長,否則主練方會不知不覺容易離台,而人一離台,引拍就不知道往哪兒擱。
多數業余選手沒有多球練習的條件,只能採用單球練習。那麼,主練方練搓轉不轉,一板轉一板不轉,陪練方在應對不轉時,拍形一定要稍微立一點,而且動作要有緩沖,假如是「捅」過去的,主練方下一板就沒法搓了,球速太快,弧線太平,快改推擋了。先是板板搓加轉,再板板搓不轉球,再是兩板轉、兩板不轉,最終過渡到一板轉、一板不轉。

4正手搓球

反手兩條線(斜線、直線)都會搓之後,甚至會搓轉不轉之後,再練正手搓球。因為正手空間太大,動作變數太多,不易正確定形。同時,過早練習正手搓球,難免削弱正手攻球意識的培養,而正手攻球是所有技術中殺傷力最大的,所以正手必須先練攻球再練搓球。
正手也有搓轉不轉之分,但如果練習時間有限,可以只搓一般旋轉的球,只要穩定、弧線低即可。你也可以藉助發球練習來強化正手的搓球感覺,因為搓球與發下旋球的原理是互通的,兩者必然能夠互相促進。這樣,既為練習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初學者可以正手先練一板發轉不轉球,再練側下發球,最後練側上發球。
正手搓球的練習可以比反手少很多,甚至1比10都可以,但是不能不會,否則日後你正手接發球時肯定會後悔。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你一上手就這么練並不會覺得很難,如果等練了兩三年已經形成某些基本習慣之後,你發現自己正手搓球不行,再回頭來補課,還不如你剛開始痛苦兩月呢。
正手沒有反手搓的轉不要緊,只要能搓出長度,弧線比較低、比較穩,單線能搓上四五板,對大多數業余選手就夠用了。正手搓球不像拉球,拉球動作快,需要你全身的配合,尤其正手拉球,動作復雜得多,空間很大,搓球就比較慢,易干掌握,所以它是你正手學會製造旋轉的重要手段,不可預設。
筆者認為,正手搓球練習不必像反手那樣搓「跳起來就出台」的球,因為日後實戰中正手幾乎碰不到那種球——可以直接拉而不必搓了。所以,就練習搓第一跳後幾乎不出台或剛剛出台的球。

5擺短

搓長練好了,再練擺短,先練中路、反手的擺短作為業余愛好者來說,對練擺短難度很大,有條件最,好是藉助多球:陪練方站在網前喂球,剛剛過網,不用勁,便於主練方發力。實在沒有多球,可以陪練方發球,主練方擺短,擺完之後,陪練方把球抓過來再發,如此往復。
以搓為矛
1優化動作
雙方都有一定能力之後,可以試著讓搓的動作短促一點,手指、手腕的運用更講究一點。練習擺短,不期望像國手那樣擺過去在台內跳三下、四下,但至少練到跳兩下。這時候,重心的重要性直線上升,一定要穩。有了這些之後,再講究擊球點,最初你搓的可能是來球的高點甚至下降期,現在要提前,在來球的上升期觸球。一般而言,短球不可能像長球那麼轉,所以拍形可以稍微立起一些,這種擺短其實很忌諱拍形平著上前,因為特別容易搓長。你球拍立著一點,接觸球的部位偏球體中心,這樣過去至少弧線低,否則容易冒高、擺不短、加不轉。為什麼我們最初練習搓球的時候拍形要稍微後仰一點?因為那樣容易加轉、搓長。但隨著練習程度的加深,技術越來越熟練,擊球時間提前了,更容易借上對方來球的力量了,自己的拍形也就不用那麼平了,平了反而麻煩。這時對球的控制,就靠你發力更集中,對緩沖掌握得更好,對觸球部位的精確拿捏,甚至拍形到了45度還能加轉。
開始練習擺短,只要弧線夠低、夠短就行,旋轉有就行。對專業隊來說,擺短肯定必須得轉,但我們還是不太看重你搓得是否夠轉,我們強調的是你要夠短,摩擦發力之後,用李曉東的話說,要有「忍」一下的感覺。要求得再多一點,就是動作始終要放鬆,這樣以後水平高了,可以把加轉的功夫再補上。業余選手常見的誤區是,一碰到帶旋轉的技術,就喜歡把旋轉放到第一位,其實不盡然,對乒乓球體會深一些的人就知道,這種理解其實是很大的誤解。當然,在最初練習搓(長)球時,還是要搓得轉,否則什麼都是空話,而到了中高級階段,你可以用其它的技術來彌補旋轉的不足。也許會有人說,我就是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上來就要練擺短加轉,也不一定不對,但筆者的理解還是擺「短」第一。
順便提一句,我認為直拍擺短時拍形可以縱著一點上前(即拍面與手臂一順),不必橫向打開太多,這樣的好處是動作有「根」。假如拍形過於橫,尤其是直拍,容易失控。而且,你腳下也是縱著上去的,球拍與腳步同向,用力更自然流暢。

2凝煉套路

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急於求成,這種問題在業余選手裡非常普遍。許多人有這樣一種概念,他認為自己掌握了不少乒乓球理論,就覺得自己也能使用那許多技術了,於是太過追求那些高精尖的技術。但他實際所掌握的東西,跟他的理論素養是不成比例的。也就是說,意識超前,而技術達不到。筆者並不反對業余選手練一些高難度的技術,但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不是憑空起高樓的。
你要循序漸進這么練,打好了基礎,再往深練,容易。業余選手可以說百分之九十都是從下旋打起,你說你搓球好占不佔便宜?哪怕你不會擺短,不會快搓,只要能把長球搓到底線,能搓轉不轉,控製得特別好,弧線夠低,已經算是業余很棒很棒的了。這是對初學者的要求,當然,下一步你可以練習綜合技術了——發完球搶一板,或者對方發球我搓一板,再搶拉……練好了這些連接技術,你手裡就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就可以晉升中級了。
以劈長為例,劈完長不可能還接著搓。無論對方是搓回來還是拉過來,來球一定不會太轉,無論你是拉也好、打也好,總之要學會進攻劈長之後對方回過來的這板不轉球。甚至,假如你的劈長不夠快,對方搶先拉起來了,你還要進入相持甚至有點防守的狀態,當然,這不是單純的被攻,而是你先控制對方,對方看似掛起來了,其實你是上風,怎麼打都可以,這些套路都是需要練的。
又比如,先練習搓完側身拉,連續練習一段時間,有一定體會後,可以再練擺短後上手,反手掛一板,台內打一板……甚至可以要求你的練習夥伴,「現在我擺短之後你可以搓出台的,我兩邊上手,練連接。」這才能讓你的搓球擺短比較快地進入實戰的軌道中。
另外,可以有意讓對方發帶側旋的球,你練拍形的控制,對側旋的控制,如果你接發球都能搓到一個落點上,就證明你具備了控制側旋的能力。

3直橫有別

直拍搓球與橫拍最大的區別,在於直拍的拍形變化比較容易而且動作小,所以橫拍選手練習搓球時握板最好不要太緊,略松一點較好,否則很容易造成正手接發球出現問題,那你在對手的發球面前就翻不了身了。當然,橫拍搓球也有自己的優勢——反手力量大,容易加轉,橫拍的英文是「Blade」,意為大刀,大刀可是砍過去的,而且橫拍反手搓球是順著轉腰的方向用力,直拍這方面就有所不及。所以,在練習路徑的選擇上,橫拍東西不要太雜,練精一點,直拍要麼是拍形變化多,要麼是那幾下特別精,要根據本人特點,是以轉不轉為主?還是以變化為主?或者就是一個不轉擺短?千萬不要練成全會但全都不精,那就麻煩了。

4掌握絕活

從初級到中級之後,如果有條件,不妨再練一些從搓球派生出來的技術:比如搓中「勾」一下,勾對方邊線大角,又如撇著搓、抹著劈,其實都屬於搓球的范疇。只要借好來球的旋轉,搓過去的球既有速度,還不容易出界。對中級階段來說,正是豐富自己搓球「武器庫」里武器種類的時候,不再是單一的搓球。如果條件更好,身體夠協調,腳下跑得快,你甚至可以練點側身晃接。
但是,中國人打球,說到底,還是突出一個字,「巧」。業余高手,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很多業余相當不錯的,並不是基本功有多麼扎實,就是發球、接發球以及之後那兩三板,特別精。短球怎麼處理,反手怎麼處理,側身怎麼處理……他處理的那些手法,從業余水平來說,要麼技術質量很高,要麼變化多,有成形的套路,而且命中率很高。比如接台內短球,我正手就是一板擺短,擺的是不轉球,但擺得特別短,特別精。或者搓長球,就是常規的搓轉不轉,只要旋轉反差特別大,也是高手。乒乓球運動里,不是哪項技術本身高明,而是使用者用得恰到好處,這才叫高明;不是說一個人會81種技術才叫高手,他就會四下,但每一下都能讓對方沒脾氣,這才叫高手,精。比如我的技術特點是希望盡快把球變成上旋,而且人家打到我的反手,我也特別有把握,因為我變線特別好。那麼,發完球,或者接發球,從使用搓球技術開始,就要圍繞自己的特長來展開——對方發到我中路偏短,我要能劈長到對方中路、反手,速度要快,目的是逼住對方,使其一定回我反手,我不指望一板把你打死,我把你黏死,但前提是必須讓對手回出上旋。我撇著、抹著搓,對方必須把球「拱」起來,只要一「拱」起來;就到我的球路上了。或者我擺短,就擺不轉球,這樣對方也不容易加轉,球一回過來,我反手「拱」起來特別快,一下到對方中路,對方變不了線,還是回我反手,又到我球路上了。又比如我是直拍,我希望對方回球到我反手位,然後我側身給他一下,搓球的時候就要講究了,要麼旋轉有變化,轉不轉差別特別大,要麼是連續搓他中路。如果你搓得有一定旋轉、速度很快,他很難變線,至少難以大角度變到你正手位。這樣,我就用我所有的接發球技術控制住對方,迫使他回球到我反手位,無論搓轉不轉、快搓慢搓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這時你的搓球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了。也只有這樣去使用搓球,才能全面體現它的內涵。
又比如對陣橫拍,其發球很少有純粹轉不轉的,都是側上、側下旋居多,這時,搓球的好壞還涉及到搓側旋的問題,既要判斷上、下旋,又要判斷左、右側上、下旋的側旋程度,這對拍形的掌握、火候的拿捏,要求很高。比如你同這個橫拍打了兩局後,知道這個人愛發內側上、下旋,你就可以撇著接(順著接容易出界)。你既要控制他的發球,還要令下一板他不好打、你好打。這樣的搓球,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是與自己的技戰術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再如碰到長膠,就不能採用常規搓球了,你得擠著搓,拍形立著搓,只要你能把球搓長、搓轉了,長膠就只有半條命了,因為它最喜歡的是半長不短的球,一搓你就冒,它不是「捅」你就是「拱」你。如果你發球特別轉,緊接著一板搓長追身,頂著長膠,它一碰就下網,你用搓球就搓死它。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怪拍對手(長膠、生膠、防弧),就是檢驗你搓球水平的試金石。
業余選手總認為搓球是一項中性技術,甚至根本不是得分手段,因而忽視它。錯了!只要搓球搓得好,完全可以把對方徹底「釘」在那兒動不了。馬林跟金擇洙比不了連續,跟柳承敏比不了快速撲正手,為什麼還能成為頂尖高手?他台上那「十八下」太厲害了,折騰得對方找不到擊球點,所以他總能有正手那一板後續進攻。筆者舉出馬林的例子,並不是給大家提那麼高的要求,而是想說,業余選手到一定「段位」也應該有些追求,不是單為了贏球,還得有境界,這樣球才越打越過癮,越有味道,有學問有講究。
--------------------------------------------------------------------
打弧圈球:(直拍)手臂下垂,重心降低,肩部放鬆,球拍垂直,輕握,迎來球擊下落點,並轉腰、同時將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必須將蹬腿、轉腰力度傳至球拍)擊球路線為逆拋物線。根據來球旋轉調整拋物線弧度,擊球瞬間要有將拍上物體甩出去的感覺。
整個動作處於放鬆狀態。
橫拍應大致差不多。

『貳』 拉球時怎麼增加摩擦

形象點

你拉球總是下網,怎麼辦?很明顯弧線不夠啊

造弧線啊,如果你整體動作是對的(有基本功,或者說動作模仿比較到位),整體框架上沒出問題,那就是手上感覺不對。

動作多往上點就可以了,觸球的一瞬間收小臂加速,如果你的手指沒有感覺,不要動手腕,這個時候動手腕很容易控制不住。

你現在拉球的弧線是這樣的

你要做的是腦海里有弧線的基本形成,在動作不走形的前提下,拉出這樣的弧線

在最開始,可故意拉出高調,找到觸球一瞬間摩擦的感覺

口述很麻煩,沒辦法示範動作。你的教練說你裹不住球,那我就僅僅從這一方面來說:動作整體網上走的多一點、觸球時收臂加速度。

至於 重心、蹬腿轉髖收臂的協調、拍型的變化、觸球在拍子上哪個位置、擊球時球在哪個時期,等等。不提

如果動作太僵硬的情況下,就算動作正確,也不容易體會到加速度、摩擦、甚至手指的控制感

提問者是直拍愛好者,下面就談談直拍的拉球問題。直拍的拉球分為正手和反手兩種方式,正手拉球是為了進攻,反手拉球是處於防守。當正手的拉球恰到好處,對方回球高度和落點就可能是你要大力扣殺的時候,這是乒乓球比賽中的基本要點。那麼怎樣才能打出自己想要的回球呢,這就涉及到旋轉球,也就是拉球,當旋轉力量不大時,對方很容易接到且容易製造反旋轉,當旋轉力量加大拉過去時,對方就有可能按你的設想回球,當旋轉力度最大時,對方很可能就接不好球造成丟球。這三種拉球的力度在發球時好控制,在對打時會受到很多限制,通常我們聽到的"發球權"的好處就在這里。

怎樣才能提高拉球的旋轉度呢?首先要看所使用的球拍,當然比賽用拍都是一樣,分不出高低,這就要看你揮拍時與來球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和你手腕的用力大小。發球時規定是高拋度,那麼拍子與來球所形成的夾角越小,你發的球就越高,這時的摩擦也越小,當拍子與來球呈45度時,摩擦增大,球過網高度也適中,當來球與拍子的夾角大於45度時,這時拉球的摩擦力增大,球的旋轉度增強,但球過網率偏低。

要在拉球時增加摩擦,就要掌控好接球時的角度和力度。

乒乓球運動中擊打和摩擦是密不可分,緊緊相連。任何乒乓球技術,擊打和摩擦都是伴隨其中。我們對於乒乓球的作用力,其實就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過程(引拍的起始點和球拍觸球時的點連接起來),揮拍的作用力的方向就形成了力的方向。

這個力的方向如果離球心比較近時,撞擊成份大。比如拍面立得比較多去觸碰球,正手攻球或者前沖,立得比較多那麼這個力它透過的球心就比較近,它製造擊打的成份就比較大。

如果說我們這個力離球心比較遠,摩擦成分比較大,這個時候它就容易製造出旋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對球體的表面製造了一個切向力。

我們在拉球的過程中,不可能百分百都打在乒乓球正中心,每一板球不可能它正好透過球心,多少會偏離一點。它只要偏離了球心這個力,它就存在切向力,只要有切向力,那麼就有旋轉。所以我們在乒乓球運動當中,不可能看到這個球打過去是不轉的。乒乓球沒有完全的不轉,任何時候球都是在旋轉,只不過說旋轉的速度大小的區別。發向力是透過球心的,都是切向力和發向力的分力來製造對球體的撞擊。

膠皮的形變對球體的邊緣製造了一個滾動式的摩擦。當球撞擊到我們的膠皮以後,海綿和脫皮會發生形變,這個形變的時候對球體表面就製造了包裹式的摩擦力,也可以叫做滾動摩擦力,打球的時候經常說打磨打磨的問題。

用膠皮本身的粘性程度來製造球體的旋轉,一般粘套的海綿比較硬,所以這種海綿的形變來製造摩擦的程度就會比較小。但是膠皮的表面的粘性很強,膠皮自身的摩擦系數就會比較大。

如果拿一個光板去打球,你的力量再大,你摩擦得再薄,這個球也沒有辦法轉到很快,所以說它基本沒有什麼旋轉。因為它表面沒有粗糙程度,那麼對脫皮就沒有形成這種帶動,沒有把這個膠皮表面靜摩擦力製造出來。那麼如果說膠皮很粘,粘性程度很大,表面對球表面製造的相對作用力就會比較大,球在膠皮上滾不動,在摩擦的時候就可以利用膠皮的阻力製造一個反作用力。這是中學物理講的靜摩擦力。

膠皮對乒乓球的摩擦總結以下三點:一個切向力;再一個海綿和膠皮的形變;第三點就是膠皮表面的粘澀程度。乒乓球運動中,隨時都有摩擦,除非你拿光板去打就沒有什麼摩擦,摩擦就比較小。只要是貼了膠皮,不管澀套還是粘套,同樣都會製造摩擦。

先用粘套,用我們乒乓網的D省套的國家隊特供的套膠來打球試一下,粘套來拉。

拉球的時候重心向下壓,製造摩擦時不是只有向上的力,也有向前的力。如果只往上沖,那麼球的弧線會很高,沒有質

求下放一個輪胎,

大力放球後,迅速拉回,關鍵速度要快。

不知道

『叄』 如何提高乒乓球的摩擦

像達人你這個情況你可以試一下把膠皮換成紅雙喜反膠套膠狂飈3/狂飆3 的,以不貴一般在80元左右,狂飆三的粘性很好,這樣可以使麽擦力加大,可以拉出更好的弧圈球,對發球以會拉的更旋。還有就是買一盒粘合劑清洗一下你球拍的膠皮,這樣粘性以會增加。你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