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魯濱孫是怎樣計算時間的
擴展閱讀
珠海社保怎樣網上停 2024-10-10 23:32:10
怎樣設置電腦上網無網路 2024-10-10 23:25:20

魯濱孫是怎樣計算時間的

發布時間: 2023-02-07 09:46:38

① 魯濱遜怎樣計算日月的

魯濱遜在島上立了一個木頭樁,用刀在上面刻刻痕,每七天(一周)刻一個大的刻痕,每一個月刻一個更大的刻痕。
求採納——《李明浩(第一實驗五(2)班》答

② 魯濱遜是如何計算日月的

通過在木頭上刻字來記錄時間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的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由於原書名過長,通常簡稱為上述的標題。

故事簡介:

1651年8月,魯濱遜(姓氏來自於德文"Kreutznaer")違背父母希望他去從事法律專業的期望,下海啟程前往赫爾的女王港。旅程十分顛簸,船在暴風中遇險,然而出於對航海的執著,魯濱遜再次遠航。這次,船被塞拉海盜劫持,魯濱遜成了摩爾人的奴隸。

兩年後,他跟隨一位名叫萊克的男孩逃跑;葡萄牙航船的船長在西非海岸救了他。船去了巴西。在船長的幫助下,魯濱遜獲得了一大片種植園。

幾年後,魯濱遜加入了販奴航船。1659年9月30日,船在離小島40里外的奧里諾科河口處遇到風暴。魯濱遜小島可能源自於加勒比的多巴哥島,因為該小島地處委內瑞拉海岸北部,靠近奧里諾科河開口,在特立尼達島視野范圍內。

魯濱遜和三隻動物,即船長的狗和兩只貓倖免於難。挺過絕望情緒後,魯濱遜趁船還沒完全沉下去時,找出了武器、工具以及其它補給。他在島上建造了避難所,通過在木頭上刻字來記錄時間。在工具的幫助下,魯濱遜可以打獵、種植穀物、風干葡萄、做陶器、養羊。他也捉到了一隻小鸚鵡。

幾年後,魯濱遜發現當地人活在同類相食的吃人社會下,有時這些土著會到訪海島,殺死並吃掉俘虜。最初,魯濱遜計劃將他們全部殺死,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無權這么做,因為食人族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

魯濱遜試圖通過解救俘虜來獲得一些僕人;當一個俘虜逃跑時,魯濱遜幫助了他,由於當天是星期五,因而給該土著人命名為「星期五」。在經歷了野人、俘虜之後,在島上以總督自居,成為荒島的統治者。

更多的土著跑到島上開食人派對,魯濱遜和星期五隨即擊殺了他們,並救出了兩名俘虜。其中一位是星期五的父親,另一位是個西班牙人,後者告訴魯濱遜其它遇難的西班牙船隻。他們做出計劃:西班牙人與星期五的父親回去,把更多的人帶回來,建造船隻,駛向西班牙港口。

在西班牙人出現之前,一艘英國船出現了;叛徒控制了船隻,打算把他們的船長扔在島上。魯濱遜、船長和忠於船長的船員平息了叛亂,並把叛徒扔在了島上。

在啟程去英國前,魯濱遜告訴叛徒自己是如何在島上生存的,並告知還有其它人會來。1686年12月19日,魯濱遜啟程,並於1687年6月11日到達英國。

他得知家人以為自己死了,所以父親的遺囑上沒有給他留什麼份。魯濱遜便去里斯本尋找自己在巴西的財產,他將財富運回英國,迴避了海上的航行,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娶妻生子,過起安定的生活。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受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科克的經歷所啟發而寫成。塞爾科克在一次遠航獵鯨航中,被拋棄在荒島上生活了四年零四個多月,於1709年被救返回英國。而笛福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遇到塞爾科克,以其經歷為主線寫就《魯濱遜漂流記》。

英國歷史作家提姆·謝韋侖在其著作《尋找魯濱遜》中提出另一說,認為《魯濱遜漂流記》是基於亨利·比特曼(Henry Pitman)的經歷,因笛福曾與比特曼住在同一區,有可能得知他的經歷。

③ 魯濱遜是如何計算日月的

魯濱遜在一個方柱的四邊,每天用刀刻一個凹口,每七天刻一個長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個再長一倍的凹口。就這樣有了一個日歷,可以計算日月了。

每過一天,魯濱遜用刀在十字架上刻一刀痕,第七天的刀痕比其他的長一倍,每一個月的第一天的刀痕又長一點,就這樣他有了一個日歷,周復一周,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計算著日期。



人物經歷

魯濱遜出生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去倫敦,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風浪,船隻沉沒,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經商,賺了一筆錢。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爾人俘獲,當了奴隸。

後來他劃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貨船救起。船到巴西後,他在那裡買下一個庄園,做了庄園主。他不甘心於這樣的發財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販賣奴隸。

第四次航海時,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杳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槍支彈葯、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

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淡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④ 魯濱遜在孤島上如何計算時間

原文是這樣的:
我把柱子做成一個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這方柱的四邊,我每天用刀刻一個凹口,每七天刻一個長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個再長一倍的凹口。就這樣,我就有了一個日歷,可以計算日月了。
剛上島時他在上岸的地方用柱子立了個十字架,用不同的刻痕長度表示日、星期、月等。他總結出島上的不同時間、月份的氣候變化,可以大概估算時間。當然,在島上會因各種原因使日期有誤差,所以他在中後期的敘述都是大概的月份。

⑤ 魯濱遜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在一個方柱的四邊,每天用刀刻一個凹口,每七天刻一個長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個再長一倍的凹口。就這樣有了一個日歷,可以計算日月了。

體現「記日期」的原文:

我十一二天後才猛然省悟:因缺乏書、筆和墨水,我會忘記計算日期,甚至忘掉安息日和工作日,為了避免這點,我用大寫字母在一個大樹幹上刻上日期,把樹干做成十字架,豎在我首次登陸的岸上。我是這樣寫的:「我於1965年9月30日上岸。」

以後每過一天,我用刀在十字架上刻一刀痕,第七天的刀痕比其他的長一倍,每一個月的第一天的刀痕又長一點,就這樣我有了一個日歷,周復一周,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計算著日期。

原文內容簡介:

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他瞞著父親出海,到了倫敦,從那購買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時,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槍支彈葯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

接著他用削尖的木樁在帳篷周圍圍上柵欄,在帳篷後挖洞居住。他用簡單的工具製作桌、椅等傢具,獵野味為食,飲溪里的淡水,度過了最初遇到的困難。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製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

雖然這樣,魯濱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船。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5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有一個腳印。

不久,他又發現了人骨和生過火的痕跡,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里舉行過人肉宴。魯濱遜驚愕萬分。此後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

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准備殺死並吃掉的俘虜。魯濱遜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因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把被救的俘虜取名為「星期五」。

此文出自英國·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5)魯濱孫是怎樣計算時間的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

笛福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年代。1702年,他發表《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諷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並被判處枷示三次。出獄後,從事編輯報刊,還寫了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小冊子,因言論關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適應西方歷史文化發展新趨勢而出現的經典文本,從人類的創造性勞動中,進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從而弘揚人的聰慧與勞動創造能力,否定了上帝萬能及其上帝創造一切的荒謬理論。

作品通過魯濱遜荒島27年艱苦卓絕的經歷,象徵性地展示了人類發展的基本軌跡,從而提出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時代主題。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歷險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後殖民批評理論去解讀,《魯濱遜漂流記》就折射出了殖民主義的思想。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資產階級殖民主義者,他定居在荒島上,並且殖民著這片荒島。他不但控制著整個荒島、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這部小說呼喚殖民內容的研究,事實上從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義傾向。

作者簡介: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被譽為「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笛福生於倫敦一個油燭商家庭,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從事商業的同時,他還從事政治活動,代表當時日益上升的資產階級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冊子,並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開始創作小說。寫《魯濱遜漂流記》時,他已59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