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註明每一次上止血帶的時間
擴展閱讀
怎樣燉米豆腐好吃 2024-10-10 05:05:50

怎樣註明每一次上止血帶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3-02-14 11:15:21

Ⅰ 使用止血帶止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使用止血帶時要注意綁扎的力度,既不能過緊,也不能太松,過緊則容易導致局部組織壞死,過送則起不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容易引起出血加劇。

Ⅱ 使用止血帶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止血帶繞扎部位 扎止血帶的標准位置在上肢為上臂上1/3,下肢為股中、下1/3交界處。目前有人主張把止血帶扎在緊靠傷口近側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帶容易損傷橈神經,應視為禁區。
2.上止血帶的松緊要合適 壓力是使用止血帶的關鍵問題之一。止血帶的松緊,應該以出血停止、遠端以不能摸到脈搏為度。過松時常只壓住靜脈,使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氣止血帶,成人上肢需維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為宜。
3.持續時間 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上止血帶的時間,通常可允許1小時左右,最長不宜超過3小時。
4.止血帶的解除 要在輸液、輸血和准備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後,在密切觀察下放鬆止血帶。若止血帶纏扎過久,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放鬆止血帶。
5.止血帶不可直接纏在皮膚上,上止血帶的相應部位要有襯墊,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顯標志,說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

Ⅲ 一些簡單的急救小知識../急用啊

根據生活和工作中發生的意外的常見程度,主要有以下的急救常識:打「120」報警電話要點、止血方法、腦溢血急救方法、呼吸困難急救方法和癲癇發作的急救措施

1、打「120」報警電話要點

我國各地的急救電話號碼統一規定為「120」(北京地區也可撥「999」)

撥打「120」時,要准確說明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確切地址、聯系電話;患者患病或受傷的時間,目前的主要症狀和現場採取的初步急救措施;報告患者最突出、最典型的發病表現;過去得過什麼疾病,服葯情況;約定具體的候車地點,地點要具有標志性,容易找到。

2、正確的止血方法

出血之後首先要抬高受傷的部位,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如果傷口流血較多要先止血再清潔,然後用消毒的紗布或者是干凈、透氣、吸水性好的敷料敷住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鍾,確實流血不止要及時去醫院。

重要提示:不能將傷口進行捆紮,可能會造成局部缺血壞死。

3、腦溢血急救方法

患者突發腦溢血,要立即撥打120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讓患者平卧床上,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不可猛烈搖動昏迷者,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防止分泌物或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出現窒息;如伴有發熱,可用冰袋、冷毛巾敷在患者額頭,降低局部溫度,有利於腦保護。

4、呼吸困難急救方法

將患者放於平整地面上,若出現嘔吐物、分泌物要及時清除,托住下顎抬頭,最大限度打開呼吸道;保持周圍環境保持安靜;若患者呼吸困難並伴有粉色泡沫樣分泌物,可能是急性心衰,要讓患者保持半卧或者坐位,減少肺充血,增加腹部呼吸。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復甦,撥打120急救。

5、癲癇發作的急救措施

癲癇發作有時是非常突然的,突遇這種情況的時候,重要的是保護氣道、防止誤吸。患者可能會咬傷嘴唇和舌頭,必要時可考慮將紗布或者壓舌板墊在他的上下齒之間;患者抽搐痙攣停止、進入昏睡狀態後,使患者處於側卧位,將頭轉向一側,適當拍拍背,讓患者口中的唾液和嘔吐物流出,避免窒息,同時舌根也不易後墜而阻塞氣道。

但需要注意的是,癲癇發作期,不要強行按壓患者四肢,過分用力可能造成肌肉拉傷。若癲癇持續發作,應及時就醫。


向左轉|向右轉

(3)怎樣註明每一次上止血帶的時間擴展閱讀

一、急救的誤區


1、流鼻血時仰頭

正確做法:坐下來,身體稍微前傾,張開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朝後腦勺方向擠壓10分鍾,以稍有痛感為宜。如血流不止,應立即就醫。

2、燒燙傷塗牙膏

正確做法:立即用涼水沖洗患處,抑制高溫對皮膚的損傷,降低感染危險;用紗布包裹患處,保持其清潔和乾燥。如果傷處起了水泡,切勿隨意刺破,嚴重時要馬上就醫。

3、喉嚨卡刺硬吞食物

正確做法:能看見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鑷子取出;若看不見或當事人已不能說話,應及時就醫。

4、老人摔倒急忙扶

正確做法:懷疑有骨折時,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應馬上止血、固定;若懷疑脊柱骨折或情況較嚴重時,應保持老人身體不動,就地等待120急救。

5、止血時用力捆紮

正確做法:讓傷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用消毒紗布或干凈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鍾。

6、溺水後倒過來控水

正確做法:將溺水者平放,迅速撬開其口腔;清除口、鼻內異物;要抬高其下巴,因為溺水後舌頭會後墜,堵住氣道;如溺水者停止呼吸,應盡快施行人工呼吸;一旦溺水者心跳停止,應立刻進行心肺復甦。

二、家庭急救箱葯品清單

家裡配備一個急救箱,放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具和葯品,有助於及時救護突發傷患者。

急救箱可放置以下物品:消毒好的紗布、綳帶、膠布,脫脂棉、三角巾;體溫計、醫用的鑷子和剪子;外敷葯可准備酒精、紫葯水、紅葯水、碘酒、燙傷膏、止癢清涼油、傷濕止痛膏等;內服葯可配置解熱、止痛、止瀉、防暈車和助消化等類型的。

Ⅳ 最正確的止血方法大全

為更加適應現場及時 、有效地搶救外傷出血傷員的需要 ,介紹以下幾種簡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指壓止血法

指搶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目的。這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首選止血方法。止住血後,應根據具體情況換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這種方法僅是一種臨時的,用於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採用。下面是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採用的不同的指壓止血法。

1.顳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餘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

2.頜外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餘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3.頸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餘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後部。用於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

4.鎖骨下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餘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於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

5.肱動脈止血法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並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

6.尺、橈動脈止血法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部的出血。

7.股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於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於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後動脈)。本法用於足部出血。

10.指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於手指出血。

(二)加壓包紮止血法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後,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於無菌敷料上面,然後再用綳帶、三角巾等緊緊包紮,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於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於中等動脈。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於不能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

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

(1)充氣止血帶 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並容易控制壓力,放鬆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帶 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准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後再纏繞第二周,並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絞緊止血法 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綳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上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後,用止血帶纏繞,然後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並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

2.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宜直接結扎在皮膚上,應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襯墊纏繞在要結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再上止血帶。

(2)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在傷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避免結扎在中1/3處以下的部位,以免損傷橈神經;下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實際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帶結扎在靠近傷口處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

(3)結扎止血帶要松緊適度,以停止出血或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結扎過緊,可損傷受壓局部,結扎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

(4)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一般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鍾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遠端肢體血液供應。松解止血帶的同時,仍應用指壓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帶松解1~3分鍾後,在比原來結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結扎。松解時,如仍有大出血者或遠端肢體已無保留可能,在轉運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帶。

(5)結紮好止血帶後,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結扎止血帶的時間,盡快運往醫院。

(6)解除止血帶,應在輸血輸液和採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後方可進行。如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帶。

身體內沒有“氧庫”

生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體對於氧氣的需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嬌嫩的腦組織、勤勞的心肌。如果體內血液循環停止,就意味著血液供應中斷,而腦的剩餘氧氣僅夠腦細胞用10秒鍾,心臟的剩餘氧只夠心臟心縮跳動幾下。

心臟的工作維系著生命,為挽救生命,必須恢復業已中斷的心跳和呼吸,暫時用人工的力量使心臟擠出血液,維持血液循環;使肺臟一呼一吸,吐放二氧化碳,吸進氧氣。這樣,含氧的血液在全身循環,灌注著組織細胞。在這個人工維持的心跳呼吸的過程中,也在刺激或稱“喚起”心跳呼吸自行恢復功能。

“喚起”自主心跳和呼吸的可能性是大大地存在著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急症,是意外傷害,是傾刻間造成的停頓狀態,並非疾病已發展到不可救葯,只要搶救方法正確,爭分奪秒,挽救生命是可能的。

關鍵是一個“急”字

對於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等內容,我們在以後會陸續介紹,在這里,主要是理解急救中的“急”字。

前面已講過身體內沒有氧庫,腦細胞在常溫下如果缺血缺氧4分鍾以上,就會受到損傷,超過10分鍾,腦細胞損傷十分嚴重,幾乎是“不可逆”即“無法恢復”的。這樣,即使僥幸被

救活,智力也將受到極大影響,甚至成為沒有任何意識的“植物人”。所以國內外專家們幾乎眾口一詞地提示我們:循環停止4分鍾內實施正確的CPR效果好;4~6分鍾予以CPR者,部分有效;6~10分鍾行CPR者,少有復甦者;超過10分鍾者,幾乎無成功可能。 由此可見,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在醫生到達之前,我們要抓住寶貴時間,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此時“時間就是生命”表達最為准確。心肺復甦分為心復甦——恢復心跳,肺復甦——恢復呼吸。下面分別給以介紹。

心臟復甦術即是恢復心跳的方法。用人工的力量來幫助心臟跳動,最終達到自主心跳的目的。心復甦術過去只提到心臟擠壓(按摩)的方法。這里要強調的是在擠壓前,還應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即胸外叩擊。為了說明這一搶救措施,有必要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正常的血液循環的知識。

一、血液循環的概念

心血管系統是由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組成。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泵,動脈將心臟排出的血液送往全身,營養組織細胞。動脈血(除肺動脈外)內血氧含量高,呈鮮紅色。動脈又分為大、中、小動脈,管壁由收縮性較強的平滑肌纖維組成,可以協調心臟將血液一浪一浪地輸送到毛細血管網。

靜脈收集來自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的血液,送回心臟,靜脈也分為大、中、小靜脈。靜脈血(除肺靜脈外)含二氧化碳較多,呈暗紅色。靜脈自下而上迴流靠靜脈瓣和肌肉收縮的作用。

毛細血管處於動靜脈之間,管壁最薄,管徑最小,遍布全身,是微循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物質和氣體交換的場所。

維持全身血液的川流不息的主要動力來自心臟正常的工作。心臟有規律地收縮,在舒張時,血液匯集至心臟;收縮時,血液被擠向動脈全身。因為種種病因引起心臟收縮舒張功能嚴重紊亂,出現一種稱為“心室纖維性顫動”的心律失常時,生命岌岌可危。

二、心室顫動——心復甦的信號

正常時心跳節律整齊,強弱一致,均勻地不休止地跳動。心臟一般近似本人拳頭大小,一晝夜能排出7噸多重的血液。心臟總共只有200多克,它能做這么大的功,原因之一也應歸功於心臟傳導系統。

當心肌和心臟傳導系統發生嚴重病變時,心臟就會發生節律紊亂,心房心室“各自為政”,心肌纖維跳動失去節律。這時的心臟沒有收縮舒張功能,出現一種稱為心室纖顫(簡稱室顫)的現象。人在臨終前心臟往往處在“室顫”這一階段,稍一拖延心臟就徹底停止跳動。室顫時在心電圖上可以看到彎彎曲曲的圖形,臨床上只能靠經驗來判斷。室顫到心跳停止之間非常短暫,胸前叩擊就是消除室顫的一種簡便方法。

三、胸外叩擊法

在某些嚴重傷病和意外發生時,病人呼吸微弱,面色蒼白青紫,大叫一聲,全身抽動,口吐白沫,神志不清,這就很可能是發生了室顫。一般急性心肌梗塞、葯物中毒、觸電、淹溺病人可以見到。

懷疑病人發生室顫時,立即將手握成拳狀,在胸骨中下段,距胸壁15~25厘米,較為有力地叩擊1~2下。

相當於100~200焦耳的直流電,有時可以起到除顫的作用,使病人恢復心跳和神志。叩擊無效則不再進行,隨即進行胸外心臟擠壓。

室顫一般是用除顫器去除,這在裝備良好的救護車和醫院里是不難做到的,稱“非同步電擊除顫”。在家庭中,拳頭的叩擊有時也能發揮奇特的除顫作用。

心復甦術——胸外心臟擠壓

目前國內對胸外心臟擠壓還有“心臟按摩”、“心臟按壓”的叫法。我們認為,用胸外心臟擠壓或簡稱心臟擠壓最為確切、形象,容易使人理解,而“按摩”手法上與心臟擠壓大相徑庭。 任何原因導致的心臟跳動停止,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心臟擠壓術。室顫時最初除顫後隨之進行的也是胸外心臟擠壓術。這在CPR技術中是關鍵的一環。

一、胸外心擠壓的意義

胸外心臟擠壓,顧名思義是在胸廓外用人工的力量通過胸壁間接地壓迫心臟,從而使心臟被動收縮和舒張,擠壓血液到血管維持血液循環。盡管心臟深居胸腔內,但是心包緊靠著胸骨和肋骨後方。如果我們在胸骨肋骨表面施加較大的力量,使胸肋骨下陷3~4厘米,這種外力就能使胸肋骨下方的心臟受到擠壓,達到使心臟被動心縮的目的。在擠壓心臟時,心臟的血液被擠向大動脈內,然後送到全身;放鬆擠壓時,下陷的胸骨、肋骨又恢復到原來位置,心臟被動舒張,同時胸腔容積增大,胸腔負壓增加,吸引靜脈血迴流到心臟,使心室內流滿了血液,然後再擠壓,再放鬆,反復進行,維持血液循環。

大量的實踐經驗和研究表明,只要胸外擠壓心臟及時,方法正確,同時配合有效的口對口吹氣(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效果並不比開胸直接進行心臟擠壓的效果差。所以,人人應力爭學會這種簡單有效的使心臟復跳的救命方法。

二、病人的體位

進行胸外心臟擠壓的病人應取平卧位。根據當時的情況,不要亂加搬動,可以盡量就近就便。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平卧的具體情況。我們發覺在家庭爭救中,常常是“卧不恰當”,如病人平卧在沙發床、彈簧床、棕床上。病人卧在柔軟的物體上,直接影響了胸外心臟擠壓的效果。因此,必須將病人盡可能在平卧在“硬”物體上,如地板上、木板床上,或背部墊上木板,這樣才能使心臟擠壓行之有效。

三、胸外心臟擠壓的方法

救護人站(或跪)在病人一側,左手放在胸骨中下段,這個部位相當於兩乳頭連線正中間。有口訣曰“中指對凹膛,當胸一手掌”,即指將手的中指對著病人頸部下方的凹陷處(相當於天突穴位),手放在胸廓的正中處,手掌的根部正好是擠壓的部位。另一隻手壓在左手上以助其加壓。雙手重疊再憑借救護人體重的力量,有節奏地沖擊性地進行擠壓HBjj3;(圖3)H使胸廓下陷3~5厘米,然後放鬆,反復進行,每分鍾擠壓60~80次,堅持擠壓到心臟恢復自主跳動。擠壓速度可根據情況(小兒、老年人,運用上述速度無效)提高到每分鍾100次左右,有時可見效。目前,有一種胸外心臟擠壓器又叫心臟泵,逐漸代替了徒手心臟擠壓的功能。

應該注意的是,進行擠壓時不是整個手掌施壓,而是手掌的掌根部用力,並局限在胸骨下段,不可范圍過大,以免壓斷肋骨,刺傷心肺或擴展到肝脾的破裂損傷。

當胸外心臟擠壓有效時,可摸到脈搏的搏動,尤其是頸動脈搏動,隨擠壓節律出現。當感覺病人的脈搏已恢復,表明心復甦成功,可停止進行心臟擠壓,否則繼續進行。

心臟擠壓常與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每吹一口氣,做5次心臟擠壓。如一人操作,可先吹兩口氣,再體積10次心臟擠壓。

對兒童進行心肺復甦時,心臟擠壓只用一隻手,嬰幼兒只用兩個手指。用力要輕,深度

2.5~3.0厘米即可(嬰幼兒15~2.0)。每分鍾擠壓100次。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者,每吹2口氣,擠壓15次,擠壓部位在胸骨中段。

當胸外心臟擠無效還可送醫院做開胸心臟擠壓術,但在送院途口不得停止胸外心臟擠壓。

口對口吹氣,就是口對口人工呼吸。當病人呼吸停止,而心跳也隨之停止或還有微弱的跳動,用人工的方法幫助病人進行呼吸活動,達到氣體交換的目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常用在

溺水、觸電、煤氣中毒、縊死呼吸停止的現場。等醫生到來時,取而代之以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人工呼吸對挽救以上病人的生命是舉足輕重的,否則即使心跳恢復了,呼吸不恢復,心跳也不能持久。所以在心肺復甦過程中,心臟擠壓和建立人工呼吸缺一不可。

一、呼吸的過程

呼吸過程,我們可從呼吸通路和呼吸內容兩個方面來了解。

呼吸通路確切講應包括整個呼吸系統。鼻腔(也包括口腔)是呼吸系統的大門,然後是咽喉。咽喉是氣管和食管的叉路口,氣體和食物在此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再往下是喉,然後是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咽喉到氣管任何部位的梗阻都可以引起呼吸停止。氣管連同它無數細微分支,非常像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因而在醫學上稱之為支氣管樹。但它是一棵根向上、樹枝朝下的空心樹。左右支氣管像這棵樹的兩個大分枝,經過幾級分支到末端為肺泡。 肺泡,是無數個像葡萄珠一樣的空泡,組成了肺臟。肺泡與終末支氣管相通,是直接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充滿氣體的肺泡使肺臟柔軟而有彈性。肺泡與肺泡之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的壁與毛細血管壁緊密相接,壁上有微小的孔隙使氣體交換來去自由。進入肺臟的氧氣由肺泡入毛細血管;組織細胞呼出的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呼吸內容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肺臟經過“吐故納新”後,血液攜帶著新鮮氧氣流遍全身,供應細胞的需要,進行極其重要的生命活動。

二、口對口吹氣的方法

本世紀60年代之前,人工呼吸大多採用間接壓迫肺臟的方法,如俯卧壓胸人工呼吸法,但效果很差,現已不用。近20年來,國內外大力推廣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法。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簡便易學,效果可靠。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步驟之一:病人仰卧,頭後仰,頸下可墊一軟枕或下頜向前上推,也可抬頸壓額,這樣使咽喉部、氣道在一條水平線上,易吹進氣去。同時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內的污泥、土塊、痰、涕、嘔吐物,使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用嘴對嘴吸出阻塞的痰和異物。解開病人的領帶、衣扣,包括女性的胸罩,充分暴露-胸部。

步驟之二:救護人員深吸一口氣,捏住病人鼻孔,嘴對嘴將氣吹入,然後觀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每分鍾吹氣12~16次。如果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可對鼻孔吹氣即口對鼻人工呼吸。救護者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氣後胸廓略有起伏為宜。 懷疑有傳染病的人可在唇間覆蓋一塊干凈紗布。口對口吹氣應連續進行,直至病人恢復自主呼吸或確診已死亡者方可停止。

有條件者實行面罩人工呼吸法及氣管插管加壓人工呼吸法,因為這是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法,一般由醫務人員實施。

三、心臟擠壓與人工呼吸協調進行

心肺復甦術包括心臟擠壓和人工呼吸兩方面,缺一不可。人工呼吸吸入的氧氣要通過心臟擠壓形成的血液循環流經全身各處。含氧較多的血滋潤著心肌和腦組織,減輕或消除心跳呼吸停止對心腦的損害,進而使其復甦。

在現場,如為兩人進行搶救,則一人負責心臟復甦,一人負責肺復甦。具體步驟為一人做5~10次心臟擠壓(60~80次/分鍾頻率),另一人吹一口氣(12~16次/分鍾頻率),同時或交替進行。但要注意正吹氣時避免做心臟擠壓的壓下動作,以免影響胸廓的起伏。 如現場只有一人救護,也可以按兩人步驟進行,吹一口氣,做5~10次心臟擠壓,交替進行,效果也很好,只是單人操作容易疲勞。

現在也有一些書籍中提到心肺復甦只有一人操作時,可做兩次口對口吹氣,然後做15次心臟擠壓。實踐和研究表明兩種方法是同樣有效的。

無論是什麼情況,如果單一採用擠壓或吹氣,對於心跳呼吸驟停病人是無效的。這里要強調的是:心臟擠壓與口對口吹氣必須同時協調進行。

有關正確急救方法指導2017-04-14 06:02 | #2樓

急救現場處理,也叫現場搶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傷害、急重病人在未至達醫院前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減少傷殘和痛苦,為了一步救治奠定基礎。

急救現場處理的主要任務

急救現場處理的產要任務是搶救生命、減少傷員痛苦、減少和預防加重傷情和並發症,正確而迅速地把傷病員轉送到醫院。

1、鎮定有序的指揮:一旦災禍突然降臨,不要驚慌失措,如果現場人員較多,要一面馬上分派人員迅速呼叫醫務人員前來現場,一面對傷病員進行必要的處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傷因素:如搬開壓在身上的重物,撤離中毒現場,如果是觸電意外,應立即切斷電源;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泥砂、嘔吐物、血塊或其他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等。

3、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檢查傷病員呼吸、心跳、脈搏情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應就地立刻進行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

4、止血:有創傷出血者,應迅速包紮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壓包紮、上止血帶或指壓止血等。同時盡快送往醫院。

5、如有腹腔臟器脫出或顱腦組織膨出,可用干凈毛巾、軟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護。

6、有骨折者用木板等臨時固定。

7、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兩側瞳孔大小。有舌後墜者,應將舌頭拉出或用別針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8、迅速而正確地轉運:按不同的傷情和病情,按輕重緩急選擇適當的工具進行轉運。運送途中隨時注意傷病員病情變化。

總之,就地搶救就是保證維持傷病員生命的前提下,應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條不紊的進行,切忌忙亂,以免延誤功喪失有利時機。

Ⅳ 止血帶止血法有幾種方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
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
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
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
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
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Ⅵ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1)扎止血帶的部位應在傷口近心端,盡量靠近傷口。前臂和小腿不適於扎止血帶,因此處有兩根骨頭並列,骨間隙可通過血流,止血效果不佳。上臂止血不可扎在中1/3處。以防勒傷撓神經。

(2)扎止血帶前,應先墊上三角巾或毛巾,避免止血帶直接接觸皮膚而損傷皮膚。

(3)扎止血帶時,應將膠皮管適當拉長,繞肢體2-3圈後再固定,借膠皮的彈力回縮壓迫動、靜脈。綁扎不要過緊或過松,以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合適。

(4)盡量縮短扎止血帶時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宜,最長不超過4小時。

(5)使用止血帶期間,每隔半小時至1小時應放鬆止血帶一次,放鬆時可用指壓法臨時止血,以緩解局部肢體的缺血。松解1-2分鍾後,立即在稍高的平面上扎止血帶,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復綁扎。

(6)放鬆止血帶時動作應緩慢,防止患肢血流突然增高,使末梢血管容易受損,並影響全身血液的重新分布,使血壓下降。

(7)上止血帶的病人在護送過程中,對傷情應有明顯標記,寫明血流阻斷的具體時間,以便他人按時放鬆止血帶,防止肢體長時間阻斷血流,造成組織嚴重缺血壞死。

(8)使用止血帶時要注意肢體的保溫,因傷肢血液循環被阻斷,抗寒能力低下,容易發生凍傷。

Ⅶ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簡介

在現場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帶和布性止血帶。
橡皮止血帶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管,在現場可使用橡皮條、自行車內胎等替代。使用時要把止血帶放在肢體適當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處;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處。先在上止血帶的部位墊一層軟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護皮膚。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將橡皮管拉緊繞肢體一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後將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間,由食指中指夾持尾端從兩圈止血帶下拉出一半,使之成為一個活結。如果需要松止血帶時,只要將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帶是用綳帶或布條製成的止血帶。現場急救時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條代替綳帶。將布帶纏繞肢體一圈後打結,圈內插入一小木棍絞緊,邊絞邊看出血情況,動脈出血剛剛止住即為松緊適度。然後將小木棍用布條固定。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但使用原則較復雜。只有準確地掌握這些原則使用得當,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體的作用,否則將導致截肢致殘。

1.上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抬高,促使其中靜脈血液流回體內,從而減少血液丟失。

2.上止血帶的位置應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盡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帶,因為該處有橈神經從肱骨表面通過,止血帶的壓迫可造成橈神經損傷,進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後難以恢復。

3.止血帶不能直接綁在肢體上,准備上止血帶的部位應先墊一層敷料、毛巾等柔軟的布墊,用以保護皮膚。

4.用毛巾、大手帕等現場製作的布性止血帶時,應先將其疊成長條狀,寬約5厘米,以便受力均勻。嚴禁使用電線、鐵絲、細繩等過細而且無彈性物品充作止血帶,因為這些物品不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還損傷皮膚,為日後的治療和康復帶來麻煩。

5.綁止血帶時其松緊度以剛壓住動脈出血為宜。上帶過緊易造成止血帶處的皮膚、神經、血管和肌肉的損傷,甚至引起肢體遠端的壞死,不利於今後傷肢的功能恢復;上帶過松只壓住靜脈未壓住動脈,血液只出不進,不僅達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帶成功的標準是,遠端動脈性出血停止、動脈搏動消失、肢端變白。

6.上止血帶的傷員要有明顯標志,並在止血帶附近或皮膚上明確寫上上帶時間。為防止傷肢缺血壞死,每隔40~60分鍾放鬆止血帶l~2分鍾,松帶時動作要緩慢,同時需要指壓傷口以減少出血。如果傷員全身狀況差,傷口大,出血量多,可適當延長放鬆止血帶的時間間隔。但是止血帶使用的總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否則遠端肢體難以存活。若已超過9小時傷員仍在運往醫院的途中,則此後不再定時放鬆止血帶,因其遠端肢體已無生存的可能。壞死的細胞會釋放出鉀離子、肌紅蛋白和肽類等有毒物質。肢體此時如果松解,這些有毒物質將隨靜脈流入全身,產生中毒,可導致心跳驟停而突然死亡。與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災區急救時,如果傷員的肢體被埋壓的時間過長,因缺血缺氧已發生組織壞死,為防止毒素迴流全身,應迅速將被壓肢體用止血帶結扎,再清除被壓物體,然後送醫院作近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