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描述時間
時間(Time)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歷法范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
在2018年11月16日召開的第26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未受干擾的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Δvcs)。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環境是零磁場。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定義的秒,與天文學上的歷書時所定義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毫秒(ms)、分(min)、小時(h)、日(d)、月(m)、年(y)等。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可言。「永遠向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時間表達物體的生滅排列。「時間」簡稱「時」。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盪周期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
㈡ 時間是怎麼界定的
時間是對運動過程的量度,具體地說,是指能通過某一運動周期的計數來對該運動過程進行的量度。
時間有如下特點:
1、具體時間單位都分別對應著一種特殊運動的周期。例如年、月、日,分別對應著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周期、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和地球自轉的周期。年、月、日的多少則是對相應的運動周期進行計數。
2、由於運動周期的計數是從小至大的順序進行,已經計數的是過去,正在計數的是現在,暫未計數的是將來。因此,時間具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單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由於向過去和現在兩個方向運動周期的追溯或計數是連續的和無限的,時間也是連續的和無限的。也就是說時間既沒有開端,也不會終結。
4、時間的量度方法是這樣的:
選用一種特殊物體的運動周期作為時間的基準,通過對這一持續運動周期的計數來度量其它運動的過程。也就是用一個特殊的周期運動過程來度量其它的運動過程。這一特殊的周期運動可視為時間參照物。
5、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是因為選作時間基準的特殊的周期運動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其運動周期之間並不是絕對地保持不變。例如,精確測量表明:年、月、日的周期都在不斷地變化,有時變快,有時變慢,總的趨勢在變長。它們之間的變化也不成比例。
特別地,每種具體的物體都有一定的壽命,無論其壽命多長。若作為某種時間基準的物體消失了。那麼這種具體的周期運動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我們必須選取新的時間基準。因此,絕對不變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絕對精確和永恆的鍾是不存在的,牛頓的絕對時間也是不存在的。
6、空間是物質大小和方位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尺子,時間是運動過程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時鍾。任何時鍾都是由一個周期運動和對該運動周期的計數機構所組成。因此,必須再次強調,時間和空間是沒有關系的。
7、空間和時間都是一種量度,在任何具歷史時期,這種量度的范圍都是有限的,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空間大和小的無限性,也不會影響到時間過去和將來的無限性。同時,時空彎曲的說法是不可理解和荒謬的。
㈢ 時間是怎麼確定的
銫原子的第六層——即最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的速度,總是極其精確地在幾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內轉完一圈,穩定性比地球繞軸自轉高得多。利用銫原子的這個特點,人們製成了一種新型的鍾——銫原子鍾,規定一秒就是銫原子「振動」9192601770次(即相當於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旋轉這么多圈)所需要的時間。這就目前是「秒」的最新定義。
㈣ 時間怎麼算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第2課,時間如何計算?突破3個難點
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學的是時分秒,在學習這一單元知識時,由於內容比較難,小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吃力。
尤其是學到時間的計算時,小學生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時間的計算,建立在單位換算的基礎上。而時分秒的進率,又比較特殊,因此,這部分知識,最好能提前預習,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就以一份練習題為例,來說一說這部分知識,在學習時,如何突破難點。
第一點:牢記時間單位的進率。
1小時等於60分鍾,1分鍾等於60秒,只有兩句話,三年級小同學應該能牢牢記住。不過,會背進率,並不等於就不會出錯了。
在實際的運算中,有一些難題,還需要活學活用。比如上圖第一大題的最後一個填空:70分=( )時( )分?
這類題目,就需要三年級同學動腦去想,由於1小時等於60分,先要考慮一個問題——在70分當中,可以拿出幾個60分?也就是1小時!通過觀察和思考,同學們會發現,只可以拿出一個60分,因此,第一個括弧當中,填寫數字1。接下來,就要運用心算了,70分當中,拿走一個60分,變成一小時,再剩下70-60=10分,這樣的話,第二個括弧里就要填寫10了。
懂得了這個方法以後,就能夠自如地完成作業了。總結一下:當時間單位換算時,出現了兩種單位,就要先考慮小時,再考慮分鍾,牢記1小時等於60分,隨時進行互相轉化。
同樣的道理,在做第二題大小比較時,也是先比較大的單位小時,如果小時的數字相同,再去比較小的單位分鍾。
同時,有些大小比較,還需要進行換算,把兩邊換算成相同的單位,這樣才可以進行比較。
第二點:時間差用減法來計算。
經過了多長時間?這類題目就是在求時間差,一般情況下,都是用減法來計算,怎麼算呢?終止時間-起始時間=經過時間。
記住這個公式以後,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就直接相減。
第三點:到達時間用加法。
像上圖的第四大題第2小題,已知本應到達時間,已知晚點時間,求什麼時候能到達?此時,就需要用加法來計算。
還有上圖的最後一題,第一站的發車時間是6:50,每15分鍾發車一次,那麼第二輛的發車時間,就需要用加法計算得出。
得出第二輛車的發車時間後,就可以根據亮亮和爸爸到達的時間,計算出還需要再等多長時間了。
最後要說一點,非常重要!時間的計算,並不是說死板地套用以上方法,就能完全正確,還需要同學們在答題時,靈活地運用方法,仔細地鑽研題目,耐心地列出算式,按步驟去解答,這樣才可以得到最終的正確結果。
㈤ 時間是怎樣定義的
時間是對運動過程的量度,具體地說,是指能通過某一運動周期的計數來對該運動過程進行的量度。
時間有如下特點:
1、具體時間單位都分別對應著一種特殊運動的周期。例如年、月、日,分別對應著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周期、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和地球自轉的周期。年、月、日的多少則是對相應的運動周期進行計數。
2、由於運動周期的計數是從小至大的順序進行,已經計數的是過去,正在計數的是現在,暫未計數的是將來。因此,時間具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單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由於向過去和現在兩個方向運動周期的追溯或計數是連續的和無限的,時間也是連續的和無限的。也就是說時間既沒有開端,也不會終結。
4、時間的量度方法是這樣的:
選用一種特殊物體的運動周期作為時間的基準,通過對這一持續運動周期的計數來度量其它運動的過程。也就是用一個特殊的周期運動過程來度量其它的運動過程。這一特殊的周期運動可視為時間參照物。
5、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是因為選作時間基準的特殊的周期運動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其運動周期之間並不是絕對地保持不變。例如,精確測量表明:年、月、日的周期都在不斷地變化,有時變快,有時變慢,總的趨勢在變長。它們之間的變化也不成比例。
特別地,每種具體的物體都有一定的壽命,無論其壽命多長。若作為某種時間基準的物體消失了。那麼這種具體的周期運動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我們必須選取新的時間基準。因此,絕對不變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絕對精確和永恆的鍾是不存在的,牛頓的絕對時間也是不存在的。
6、空間是物質大小和方位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尺子,時間是運動過程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時鍾。任何時鍾都是由一個周期運動和對該運動周期的計數機構所組成。因此,必須再次強調,時間和空間是沒有關系的。
7、空間和時間都是一種量度,在任何具歷史時期,這種量度的范圍都是有限的,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空間大和小的無限性,也不會影響到時間過去和將來的無限性。同時,時空彎曲的說法是不可理解和荒謬的。
㈥ 時間是怎麼開始的
古希臘人曾就時間的起源有過激烈的爭論。亞里斯多德主張「無」不能生「有」,而站在了時間「沒有起點」的陣營。如果宇宙不能「無中生有」,那它過去必然是一直存在的。基於這些理論,時間必定是朝著過去和未來兩端無限延伸。而基督教神學家則傾向於相反的觀點。奧古斯丁堅決主張,神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之外,而且創造了時空和整個世界。有人問道:「神在創造這個世界之前在做什麼?」奧古斯丁答道:「時間本身就是神創造的產物之一,所以根本就沒有『之前』可言!」
在1960年物理學家霍金和彭若思證明,時間不可能一直回溯下去。如果你把宇宙歷史一直往回倒退,所有的星系終會擠到一個無窮小的點(稱為即奇點)上,這與它們掉進黑洞的意思差不多。每個星系或其前身都被壓縮到零尺寸,而密度、溫度和時空曲率等物理量則變成無窮大。奇點就是宇宙萬物的起點,超過這一界限,我們的宇宙譜系樹就無法再往前延伸了。
但這個無法避免的奇點,給宇宙學家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嚴重問題。特別是,奇點與宇宙在大尺度上所展示的高度均勻性及各向同性似乎有矛盾。由於宇宙在大尺度上到處都相同,因此在相距遙遠的區域之間,必以某種方式傳遞信息,以協調彼此的性質。然而,這與舊的宇宙學規范相抵觸
有種可能性知,那就是避開奇點。如果時間不是始於大爆炸,如果在目前的膨脹開始之前,宇宙就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那麼物質就有充裕的時間把自己的分布安排得比較平滑。因此研究人員已開始重新檢視導出奇點的推導過程。
推導過程中假設相對論始終有效,看來是大有問題的。在接近一般認定的奇點時,量子效應必定越來越重要,甚至起到主導的作用。正統的相對論沒有考慮到這類效應,因此,認定奇點不可避免,無疑是過份相信了相對論。要弄清真正發生的情況,物理學家必須把相對論納入到量子引力理論中。這個任務讓愛因斯坦以後的物理學家傷透腦筋,直到1980年代中期,進展還幾乎等於零。
現在我們又有了新的希望那就是「圈量子引力」 和 「弦論」。在這里我就不細說了 。
祝願這兩個理論之一在將來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㈦ 標准時間是怎樣的
授時系統是確定和發播精確時刻的工作系統。每當整點鍾時,正在收聽廣播的收音機便會播出「嘟、嘟......」的響聲.人們便以此校對自己的鍾表的快慢。廣播電台里的正確時間是哪裡來的,它是由天文台精密的鍾去控制的。
我們知道,地球每天均勻轉動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東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大鍾.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鍾面上表示鍾點的數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學家已經很好測定過,也就是說這只天然鍾面上的鍾點數是很精確知道的。
天文學家的望遠鏡就好比鍾面上的指針。在我們日常用的鍾上,是指針轉而鍾面不動,在這里看上去則是指針「不動」,「鍾面」在轉動。當星星對准望遠鏡時,天文學家就知道正確的時間, 用這個時間去校正天文台的鍾。
這樣天文學家就可隨時從天文台的鍾面知道正確的時間.然後在每天一定時間,例如,整點時,通過電台廣播出去,我們就可以去校對自己的鍾表,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一種更為精確和穩定的時間標准應運而生,這就是「原子鍾」。目前世界各國都採用原子鍾來產生和保持標准時間,這就是「時間基準」,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和媒介將時間信號送達用戶,這些手段包括:短波、長波、電話網、互聯網、衛星等。這一整個工序,就稱為「授時系統」。
天文測時所依賴的是地球自轉,而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時間(世界時)精度只能達到10-9,無法滿足二十世紀中葉社會經濟各方面的需求。
㈧ 怎樣的時間
做事順序很重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師往一個大口玻璃瓶放了幾塊大石塊問學生:「這個瓶子滿了嗎?」學生們答道:「滿了」。老師又將一些小石頭放進去,問:「這次滿了嗎?」學生學乖了,回答:「可能沒有滿」。老師往瓶子里倒了沙子,問:「現在呢?」學生們似乎懂了,回應:「沒有」。老師最後將水倒入瓶子中,問:「同學們學到了什麼嗎?」「我們總是可以創造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一個學生回答。老師笑了說:「不錯,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先把大石頭放進去,也許之後就沒有機會了。」
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做事順序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經濟學家帕雷托發現,通常情況下,任何一件事情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由此可見,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發現並出色完成了那20%的關鍵任務,成功就唾手可得了。
怎樣區分一件事是否關鍵呢?
如果我們以任務的急切性為橫坐標,以重要性為縱坐標,那麼一個人所需完成的所有任務可以分為以下四類:重要並急切、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
重要並急切
此類任務為當務之急,應積極回應,如客戶來電、救火等。中國人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當我們面對重要並急切的任務時,沒有什麼比時間還珍貴了。對於此類任務必須做到分秒必爭。
重要但不急切
下一個工程的計劃工作,這類任務雖然也很重要,但不需迅速回應。對此應主動回應、掛在心頭。等重要並急切的任務都完成後,應盡快著手此類任務。
急切但不重要
如朋友的臨時邀約,應首先確保重要的任務都完成後,才去理會此類事件。一項日本調查發現,人們一天5.5個小時浪費在對不速之客的、無實際意義的回復上。急切不等於重要。如果大家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急切的並非重要的事,說明時間管理做得還不夠充分。
不急切也不重要
這類事情可不予回應,確保不被分神。有數據顯示,在較發達地區,人們平均每月在交友網站上所花的時間高達5.5個小時。適度休閑是合理的,但放縱自己並不明智。
故事中提到的大石頭、小石頭、沙子和水,就可以很形象地代表以上四類任務。沙子和水是很容易塞進瓶子里的,所以根本不用著急理會。而石頭就不一樣了,尤其對於較大的石頭來說,不在最開始把它們放進瓶子里,就很難再找到機會了。
現代人在時間管理上表現出的四種情況
現代人挺忙,但忙人不一定忙出了效果,下面是四種忙碌類型:
欠忙族:特點好高騖遠,紙上談兵,表現為缺乏實際行動,結果是計劃無法實現。
窮忙族:特點是埋頭苦幹,缺乏計劃,表現為無實際目的卻永遠在忙碌,結果是身心疲憊。
瞎忙族:特點是好像很忙,毫無目的,表現為無目標,忙於瑣碎之事,結果是原地踏步,人生無法進步。
真忙族:特點是計劃明確,忙忙碌碌,表現為有計劃並付諸實現,結果是自我明確,高效率做事。
人生並不很長,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很重要。時間管理就是在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用於安排時間的一系列技能和技巧。任務和目標可以是工作范圍外的家庭生活。「時間管理」並不是要大家駕馭「時間」,而是通過合理安排任務,以確保可以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巧妙的時間管理不僅可以減輕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還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從而充實生活。
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被形象地描述為「ABC」優先法則。所謂ABC就是把所有事物按照重要性分類,如前述的把任務按重要性和急切性分類,或把身邊的工具或文件按使用頻率分類等。
把握時間管理的10大對策
目標設定
就是要有目標。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准確的個人定位與合理的目標設定可以直接影響到計劃的成功與否。我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終極目標是什麼。哈佛大學曾經對畢業生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只有3%的人有遠大並明確的目標,而這些人後來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
計劃合理
有了目標,就需要寫一份計劃了。內容需要包括:為什麼要這樣做、要做什麼、具體怎樣做。要寫清楚每項工作和目標計劃需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和實現。建議把預計需要的時間計算得寬裕一些。科學家發現,每個人的最佳工作時間也許不同,對於一些人來說,有兩個容易被忽略的活動高峰期:早上11點到下午1點、下午4點到6點。大家應該發現和利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段。
主次分流
把任務按照重要性和急切性排序。但需要注意,緊急的事情並非一定是最重要的,要看清全局。「重要」的任務是根據個人情況和環境而定的,有時休息一下遠比完成幾份計劃書更重要且迫切。
只要安排好做事的順序,就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㈨ 時間的時怎麼
時間,原意是兩個概念。
時:是計時單位。1小時等於60分,又等於3600秒。
間:指的是空間,就是間隔的意思。
經過千百萬年的歷史演變,原本兩個不同的概念,早已合二為一地使用了。
㈩ 時間是怎樣來的
時間本來是與宇宙一起定義的 1分鍾是60秒是因為以前是用太陽來確定時間的 而太陽照在柱狀物體上時投影會轉過一個角 而角是用度分秒定義的 所以時間以度分秒的60倍來定義 如果還想對時間有更深一步了解 看霍金的<時間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