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在古文中時間日期怎樣寫
擴展閱讀
ppt中空格就轉行怎樣處理 2024-11-17 23:09:38
怎樣做好吃甜點 2024-11-17 22:55:25

在古文中時間日期怎樣寫

發布時間: 2023-08-01 10:13:51

1.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時間

歷史上,中國古人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辰制、十時辰制、百刻制、十二時辰制、以及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等。這里說的「時辰」,指的是時段。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朔:農歷每月初一叫作「朔日」。

朔日月球運行至太陽和地球之間,跟太陽同時出沒。因為月光其實反射的是太陽的光線,所以天是看不到月光的。這種月相就叫作「朔」、「朔月」或是「新月」。又,新月也指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

望:農歷每月十五日(因為天體軌道會有小角度偏移,所以十六日和十七日也是可能的)叫作「望日」。望日地球運行至月球和太陽之間,當太陽西下時,月亮恰好東升。月亮可以全面反射太陽光,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是圓月,這種月相就叫作「望」、「望月」或是「滿月」。

晦:農歷每月的最後一天。從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或是指從天黑到天明,我們可以說「晦朔」。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藏伏土中只蟲)始振,魚陟負冰,獺祭魚,雁候北,草木萌動。

(1)在古文中時間日期怎樣寫擴展閱讀:

十進制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因此早期的歷法、時間才用了十進制。陰陽五行歷,屬於十月太陽歷;十時辰制,則是時間的十進制劃分。在十時辰的使用早期,選擇了若干關鍵性的自然現象、生物反射、生活習慣作為時間的節點,幫助人們認知時間。到後來,才逐漸轉變為使用數字、或天乾等代碼來表述。

據《隋書.天文志》,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逐漸轉變為夜間安全巡邏時的附加授時節點,稱為五鼓、五更,一直延續到清末。

百刻制是十時辰制的進一步劃分,即把十時辰進一步劃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於商代,有出土的漢代日晷,盤面上的刻度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們對時間測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動了銅壺滴漏的產生(畢竟百等分圓周,對於兩千年前的古人來說,難度不小)。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十六時辰制是歷算的副產品。中國早期的歷法,從陰陽五行歷轉變為四時八節歷,歷算過程中,將一年切分為十二個月時,會出現以16為分母的分數。古代人很早就認識到,一年的長度為365又1/4天,切分為12個月,則每個月30又7/16天。十六時辰制,就是配合歷算而進行的時間劃分。

《淮南子·天文訓》中有記錄十六時辰的十六個時間節點中的十五個: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晡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