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作業怎樣做到數量少效果好時間短
擴展閱讀
怎樣把手機視頻縮短 2024-11-15 17:14:21
肉放時間久了有味了怎樣 2024-11-15 17:11:19

作業怎樣做到數量少效果好時間短

發布時間: 2024-02-02 15:14:23

㈠ 如何高效布置小學作業

一、作業布置注意適量性
作業布置的適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適宜的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達到「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有效促進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那麼,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應如何用適量性指導自己的行為實踐呢?
首先,作業布置要有全局觀念。九年義務教育所開設的各門課程都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主、副」課之分,並嚴格提出了減輕學生負擔,科學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但是,目前任有部分教師為了單純追求及格率、升學率,置其它科的學習、減輕學生負擔、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於不顧,而盲目、一味地對自己所擔任的學科超量布置書面作業,因而擠佔了別科的作業時間,破壞了各科作業的平衡,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還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養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根本達不到做作業的目的和效果。同時,也因作業份量過大,使教師無法及時進行詳細、診斷性的批改,影響了「信息」的反饋,人為地造成了新舊知識間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要從全局著眼,各學科利益著想,既要考慮自己所任學科的作業量,又要考慮其它科目的作業量,要以適量性為主。
其次,作業布置要有時間觀念。在布置作業前,教師應准確掌握當天的總自習時間,預測作業時限,嚴格控製作業時間。一般,小學高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30—35分鍾,中年級不超過20—25分鍾,低年級不超過15分鍾。
二、作業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數學書面作業內容的選定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切忌機械照抄、照搬課後練習或隨意信手拈來,無目的、無針對性地亂布置一氣。如果教師無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達不到「優質、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而且還會出現主次不一、輕重不分、顧此失彼的現象。那麼,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如何突出作業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重新鑽研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研究作業目標,確定訓練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其次,還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努力做到精練、巧練、趣練和有針對性的練。同時,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業中既要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硬體作業,又要有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形成技能、激發興趣等軟體作業。
三、作業布置要體現層次性
一個班上學生知識層次的不同,導致了它們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同一層次、要求的作業,就收不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分層次布置。實踐證明:這種分層次布置法既有利於中差生的矯正和達標,又照顧了優生的超前發展和能力培養。如,我在布置作業時對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採取了「從基礎知識著眼、基本概念著手,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快反饋」的措施,對他們布置一些與例題相似的以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為主的較淺顯易做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成功感,消除恐懼心理,促進學習興趣的形成。對中等生我採取了「從重點著眼、基本技能著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與例題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為主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對優等生我採取了「從知識難點著眼、重點著手,高起點、快節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綜合性、系統性為主且難度稍大的作業題,以發揮他們學習中的創造性和技巧性,滿足他們不斷對新知識的探索慾望。
四、作業批改要強調及時性
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而採取的經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書面作業「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對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最大限度地減少事務的積累,並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作業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證。只有通過及時批改,教師才能隨時了解掌握學生在作業中反映出的缺點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生,在下節新課前進行針對性的糾正和彌補,並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薄弱知識部分的再學習。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採取「短、平、快」的方法,盡量縮短批改時間,加快「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要隨收隨改、隨改隨發,堅決做到當天批改不過夜,最遲也要保證在布置的當天下午放學前把已批改過的作業本發到學生手中。
五、作業批改要重視診斷性
作業批改的診斷性,是指教師在批改時可採取「望、聞、問、切」等手段對每本作業進行全面詳細的確診,從而分析錯誤發生的原因,進而確定相應的糾錯策略,收到「對症下葯,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時切忌單純看答案,簡簡單單打「√」、「×」,「不開處方,不下葯」,使學生明知給某題打了錯號,但不知究竟錯在何處,主動進行糾正,也是置身於「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境地,即使糾正了,部分學生還是重復了原來的錯誤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進一步的混亂,使錯情更加嚴重。而且還使部分學生養成了一發下作業只看對、錯號和分數,而不去積極探究和主動改正等不良習慣,甚至出現錯時抄襲別人正確作業的現象。對此,教師在批改時要改一改數學作業批改的傳統做法,借鑒作文批改,可採取「眉批、橫批、劃線標錯、畫圈指示、加註指示」等方法,保證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錯在何處,為什麼出錯及糾正時應注意什麼等。這樣的批改,不但使學生一看就發現,一改就正確,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強了「免疫功能」,讓學生體驗了分析或列式正確的快慰感,鼓勵了糾錯的信心。
另外,還要在單個確診的基礎上做好對全班的會診。根據會診發現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缺陷書寫詳細的批改摘記,採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同時還可以採取以師批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結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縱橫交流,培養學生「自診、自療」和「互診、互療」的能力,養成相互交流、互相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