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自動駕駛來了法律該怎樣應對
擴展閱讀

自動駕駛來了法律該怎樣應對

發布時間: 2022-03-03 11:40:06

『壹』 自動駕駛汽車來了,中國監管法律什麼時候能有動靜

汽車駕駛證違章被扣6分恢復12分的時間:只要在一個扣分周期未扣滿12分,到下一個扣分周期,會自動恢復到12分。違章是老的叫法,現在應該叫違法了。有違法行為的,如果不是現場處罰就和自動恢復到12分沒有關系,因為不是現場處理違法行為,就不能確定違法人。在收到《交通行政處罰決定書》後,如果不按規定接受處罰,不僅要繳納滯納金,還會導致車輛無法正常年檢。

『貳』 人和機器各司其責,法規促進自動駕駛進步

作者:宋雨婷

據了解,歐洲NCAP在2014年開始對自動剎車系統進行評級。

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一直在測試先進的巡航控制系統、車道居中系統和盲點檢測系統的性能。今年5月開始,該公司還將對汽車系統讓駕駛員保持工作狀態的程度進行評級。

不僅如此,根據歐盟規則草案,汽車製造商未來還需要展示系統如何能安全地將控制權交還給駕駛員,汽車如何監控道路,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如何反應。

看來,在NHTSA與NTSB的雙面夾擊下,美國的自動駕駛汽車將越來越規范,只要不「花樣作死」,駕駛人的安全也能得到更多的保障。【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自動駕駛快速發展,事故責任該如何認定

車輛事故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各種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刮擦、追尾等行為,在生活中也很平常。但是,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駕駛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將越來越少,由人為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將急劇減少。盡管在一般情況下自動化更加安全可靠,但在這種情況下,交通事故是否必然發生?在美國,這起撞死行人的汽車事故在前不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目前階段,任何級別的自動或無人駕駛都可能導致交通事故。所以,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有法律意識,在購買帶有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之前,有條件的請自己的法律顧問來詳細看一下購車合同和車輛使用說明書,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我們在應用新技術的同時,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防患於未然的意識,要通過專業汽車駕駛規范的理解和掌握,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儲備,以適應這個知識與技術“爆炸”的時代。而不是事後才想起找律師為自己的不幸尋求幫助。

『肆』 如果自動駕駛時出現事故應該怎麼判責

肯定自動駕駛方是全責呀!屬於違法,危險駕駛呀,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出台關於自動駕駛相關的法律法規呀,也就是說自動駕駛在我國還沒有合法化!肯定全責呀!

『伍』 自動駕駛中的汽車如果發生了事故,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如今,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人工智慧產品已經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對人工智慧技術涉及的法律問題的探討如火如荼,特別是關於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的探討。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之所以受到較高的關注,是因為自動駕駛事故已經在現實中發生,公眾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危機由此產生。自動駕駛的責任承擔也成為了讓公眾廣泛討論的問題。

應當看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勢在必行,在美國,自動駕駛已經從技術研究和測試階段走進現實。在我國,眾多頂級科技公司都希望搶先佔領自動駕駛領域。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在改變人們生活的過程中也迫使有關法律制度需要作出及時反應,自動駕駛系統參與駕駛操作這一事實要求我們重新審視交通事故中的刑事責任認定問題。

應當承認,強人工智慧時代尚未到來,而弱人工智慧產品仍然對人類有強依附性,並且弱人工智慧產品往往只能從事特定行業的特定工作。例如,醫護智能機器人只能被用於醫療領域,新聞製作機器人只能被用於新聞報道。與之相似的是,自動駕駛汽車也只能發出與駕駛有關的指令,我們不會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自主的意識和意志支配下發出殺人的指令。也因此,只要自動駕駛汽車發出的駕駛指令是基於設計和編制的程序自動駕駛汽車作為一種弱人工智慧產品本身不能成為刑事責任主體。如此一來,自動駕駛事故產生刑事責任只可能由自動駕駛汽車「背後」的人來承擔。

『陸』 都2020年了,自動駕駛也該來了

「前途無限光明,就是找不到出路。」這句話不僅能用來形容趴在玻璃前的蒼蠅,同樣也適用於曾經火爆一時的自動駕駛領域。

說是「曾經」,其實也不過4年而已。2016年,Waymo橫空出世。這家只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估值從「百億美元到千億」的公司,一下點燃了市場的熱度。於是,在「成為下一個Waymo」的夢想指引下,Cruise、ArgoAI、Zoox、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地平線、等初創公司便如雨後春筍一般,成為資本追捧的熱點。

同樣,在這股浪潮的驅使下,國內外所有主機廠,幾乎也無一例外地開始了「自動駕駛」的研發與布局。

「隨便一家自動駕駛公司都能拿到融資。」有媒體甚至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市場盛況。

然而,這樣的景象卻沒能維持太久。當發現「概念」久久沒有「盈利」的能力,「無人駕駛」便很快成為了過氣網紅,被淹沒在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風口之下。

於是,倒閉,被收購,裁員便成為了近兩年,自動駕駛領域的新「風潮」。而如何快速實現商業化落地,也成為了所有企業最關心的課題。無論是已經枝繁葉茂的主機廠,還是跨界而來的科技公司,也紛紛開始了落地路徑的嘗試。

而這張牌照也就意味著,AutoX目前已被允許全無人載客,無需安全員,也不需要進行遠行操控,同時車速可達到每小時45英里(約每小時72公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如何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立法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本次主要圍繞汽車行業、國企改革、精準扶貧、民生等領域的問題提出建議,特別是在出行方面,圍繞停車難、充電難、事故處理難、廢舊電池報廢難等消費者關注的問題,提出不少建議。以下是建議摘要:

『捌』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應對大雪等極端天氣

面對大雪啊,這既然是極端天氣,那麼肯定得要低速等安全駕駛的注意事項還是應該遵守。

『玖』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怎樣的法規

據報道,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通過官網對外公布了《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根據新規要求,在中國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因進行自動駕駛相關科研、定型試驗,可申請臨時上路行駛。
報道稱,完善我國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法律有助於解決我國在自動駕駛汽車上道路行駛的法律規定上存在的問題,應盡快解決當前自動駕駛汽車上道路測試的頂層設計需求,推動規范化管理。
對於L1至L3等級輔助性駕駛階段,為了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有效應對自動駕駛系統錯誤、故障等突發情況,明確規定上道路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由持有相應駕駛證的人員進行監管,並對車輛行駛安全負責。同時還需要加強符合自動駕駛需求的交通信號燈、道路標志等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研究,推動提升自動駕駛汽車與交通基礎設施協同水平,明確自動駕駛汽車上道路行駛時,應當遵守一般機動車的道路通行規定。

『拾』 自動駕駛出現的事故,將由誰來承擔責任

自動駕駛實現的終極目標是:零事故。相關機構預計,到2050年這個行業的產值將達到5.5萬億英鎊。

自動駕駛如果不能提供完美的服務,它就會像自主駕駛技術一樣,存在各種缺陷,受到各種道德、情感和法律的挑戰。

支持自動駕駛的人認為:如今被貼上樂觀標簽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證明了它的價值——事故的發生率遠低於人們不使用這些技術時的發生率。這也正是特斯拉掌門人埃隆-馬斯克之前所堅持的觀點,盡管他的數據受到了質疑。

也有人認為,為了長期更快地推進技術的發展,短期內的傷亡成本是值得的。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論點,但對於那些因為車載電腦故障而喪生的孩子的父母來說,這並不能起到任何安慰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很多新車司機在使用自適應巡航控制或車道保持輔助時,已經體驗到了自主駕駛科技的能力。雖然這些通常會讓駕駛變得遲鈍和不穩定,但是條件比較好的時候,它可以讓車輛在公路上暢行,幾乎不需要任何干預。

在理想條件下工作的技術沒問題,但當它受到損害時,比如說受到天氣或泥土的影響,會發生什麼?或者當前方發生不可預知的事情,而汽車卻高速在公路上行駛時,會發生什麼?電腦真的能像人類一樣讀懂這個場景嗎?

即使能,它又該如何應對?那些以安全為核心的品牌,會不會讓自己的方案比那些以駕駛快感為優先的品牌更有智慧?比如說,沃爾沃會不會一出現問題就停車,而寶馬會不會多等一會兒?如果它們都提供同樣的東西,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個而不是另一個?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真的出了問題是誰的責任?是創造系統的技術開發者,還是銷售技術的汽車製造商,還是選擇關閉或開啟技術的駕駛員?還是保險公司要背這個鍋,即使在過渡階段,有些車可能會運行系統,有些車不會運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