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給學生思考時間

怎樣給學生思考時間

發布時間: 2024-11-13 16:31:11

❶ 認識幾時幾分教學思考

認識幾時幾分教學思考如下:藉助鍾表模型、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學、強化時間感知和時間管理能力、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1、藉助鍾表模型,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由於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因此,藉助鍾表模型進行教學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通過展示鍾表和講解時針、分針的移動規律,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時間的流逝和分布規律,從而建立時間觀念。

2、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學。

認識幾時幾分需要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小時、分鍾等。在教學中,要注重對這些基本概念的解釋和教學,讓學生理解它們的含義和單位換算關系。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時鍾的秒針、分針、時針的含義和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4、注意學生的情緒狀態。幾時幾分的概念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可能比較抽象,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或焦慮。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鼓勵他們提問並耐心解答問題,以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並掌握知識。

5、結合實際應用。教師可以將幾時幾分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例如通過講解如何安排周末活動、計算電影放映時間等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管理的概念。

❷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常常聽家長埋怨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抓緊時間,那麼,我們仔細推敲一下,怎樣才算有時間觀念呢?我們自己有嗎?就我的觀察,有一部分人的時 間管理的確很到位,但也有許多人的時間觀念是模糊的。你也許不同意這種說法,那麼,不妨問問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麼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計劃?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對自己的時間安排能精確到什麼程度?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善於管理時間,那麼,也只能空洞地說教孩子,於是,「抓緊時間」就成了最正確的廢話。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樣才能「抓緊」?就算善於管理時間的人,怎樣將自己的方法教給孩子,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查一下「時間觀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來分,可分為自然時間、人文時間和心理時間。人文時間的核心是歷史時間,與我們的討論關系不大,在此略 過。而自然時間的核心是鍾表時間,是客觀的;心理時間的核心則是體驗時間,是主觀的。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並非總是重合,愛因斯坦那個著名的笑話恰好說明了 這一點: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只覺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個熱火爐上,片刻就像一小時。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讓孩子看 喜歡的動畫片,兩小時都不嫌多;如果讓他做不喜歡的作業,半小時都度日如年。 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沖突,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回憶我的小學和初中階段,二者的沖突是那樣的激烈——上課時,時間像個蝸牛;走神時,時光卻快 如閃電。回過神來,總是懊悔不已。那時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惱,卻解釋不了這個矛盾。現在終於明白了,我們的心理時間像個自由散漫的孩子,跟著感覺走, 在喜歡、高興、愉悅的時刻,它過得飛快;在排斥、沮喪和煩惱的時刻,卻漫長得要死。 如此說來,我們所謂的培養時間觀念,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至少包括兩個方面,即培養對自然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感覺。關於怎樣培養,我來說說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變心理時間。 通常,人們在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心理時間過得最快,內心感覺也最愉悅。人物傳記中常常有這樣的情節:許多天才人物,像玩兒一樣,就達到了一般 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羨慕這些人,既享受了過程,又收獲了結果。他們為什麼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賦和勤奮等因素以外,興趣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當一個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內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於零,這時心理時間自然是很快的,在我們眼裡千難萬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樣,如果對一件事有興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這再次印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 家高度重視培養興趣的原因。興趣不但關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質量。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間不知不覺過去 了,內心感到充實而愉悅,這樣的生命歷程自然洋溢著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厭惡的事情,心理時間便被人為拉長,做事的過程讓人倍感煎熬。經歷這樣痛苦 的過程,就算最後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勝利。那麼,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改變心理時間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養興趣。 此外,心理預期也是影響心理時間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預期與時間的實際變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著下課,感覺時間過得越慢。家長也容易陷 入這個誤區,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結果總是發現慢的證據。在上一本書中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催出來的慢性子》,專門討論這個問題。越急躁的家長,越容易培養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實,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懂得時間管理,並不全是孩子的錯。一方面,這正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狀態干擾了 孩子。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合理的時間觀念,雙方都要降低心理預期,不要太急躁,我們越希望快,心理時間就越慢,這便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而且,心理預 期會干擾我們正常的判斷,有的家長給我寫信,說孩子做事很慢,問應該怎麼辦。我問慢到什麼程度,家長的描述並不具體,於是,我就讓家長完整記錄孩子一天做 各項事務所用時間。看到記錄,許多家長忽然醒悟,其實孩子並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覺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沒時間觀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當的時間觀念「製造」出來的。 情緒也在心理時間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對不喜歡的事,總是會極力轉移注意力。這時我們便會認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面對這種狀況,家長最容易產生挫敗感,並責罵孩子。家長運用說教、責備、打罵、恐嚇這些手段,短時間內會有些許效 果,但破壞了孩子的心理時間,增加了心理阻力,只會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有些孩子的心理時間已經很慢,比如一讓他做作業便度日如 年,這時候,如果繼續運用責罵的方法,只會繼續拉長孩子的心理時間。我們不妨重新尋找對策,採用正強化的方式,去發現孩子的細微進步,並及時予以肯定。這 個方法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絕對可以春風化雨,慢慢改變孩子的心理時間。遇到不喜歡做作業的孩子,我們需要一些規則來約束,但最根本的,還是發現學習的樂 趣,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其次,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 在生活中,我們很難對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漲的熱情,當我們不那麼熱愛的時候,就需要對自然時間保持覺察,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我開始認真探索這個 問題,是在考研的時候,我在書中也描述過。當時離考試還有100天,需要看的書,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極度焦慮中,我最關心的,是怎樣利用好每一分鍾。我 想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記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時間,並且記下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學》,共27頁」,一天下來,所有的 時間安排都一目瞭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時間利用情況,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真正對自己的時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我監測 出,最開始看一頁書需要3分鍾,後來只需要一分鍾多一點,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賽跑。這個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次跨越。現在,我依然每天記錄自己做事的起始時間和工作內容。如果哪天不記,就會效率低下,稀里糊塗地過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時間浪費 到哪裡去了。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不要過度苛責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對日常行為所用時間,往往也缺乏覺察。不信,我們不妨寫出自己寫一頁字、做一頓飯、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櫃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時間。如果寫不出,不妨估計一下然後再核對,就會發現,我們的感覺未必准確。 我也常常建議家長用這個方法,悄無聲息地幫孩子記錄。連續記錄一個星期,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會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業的難 度,或者因為邊寫邊玩耽誤了很多時間。這個觀察,也會修正我們的判斷,孩子的許多問題,不是因為態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夠。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提示孩子早 點開始做,為難題多留出一些時間,而且,關於提前多長時間,這個記錄可以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另外,還可以監測孩子的單項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頁練習需要多 少時間,最快是多長時間。這樣,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後,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管理的方法慢慢過渡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記錄,自己分析,這樣,便 可逐漸養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