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浩繁的歷史年代,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你知道哪些實用的方法可以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嗎?下面由我給你帶來關於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1、諧音法
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2、比喻法
如1900年是義和團運動的高潮時期,可把數字的形狀比成義和團群眾拿著各種武器,長矛像“1”字,鋼叉像“9”,盾牌像“00”,從而記住1900年這個歷史年代。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3、口訣法
也叫順口溜法。有朝代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訣:“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訣:“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也可編成口訣:“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屆二中會,已經到49”。這里概括了黨的九次會議,古田會議,一大、二大、三大、八七會議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開;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都在1935年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則在1949年召開。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簡便易記,效果很好。如“從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後各兩千,後漢以後公元後,後漢以前公元前。”這就是把我國歷史分成兩大段,雖不十分准確,卻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繼兩宋,接下元明和清朝。”這一口訣記述了我國朝代興衰次序,二十八個字活畫中國史長河的大體輪廓,再經過具體填充,朝代興衰演變史的全過程就顯得更清楚了。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4、對照式
用中外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年。
5)中外對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前221年是秦統一了中國,公元221年則是蜀國的建立;又如公元476年,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的崩潰,而我國公元前476年則是春秋時期的結束,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終結。
3、比較式。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的實用方法5、推導式
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9)後推法。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10)雙推法。從基點數向前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11)互推法。幾個密切相關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導。如三國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可推導出另外兩個。實踐證明,採取這種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
12)干支推導法。也稱甲子法。用天乾地支紀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國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紀年法。近代史上也經常使用甲子法表示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革命,辛玄革命等等。學會這種方法,只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條約是倒轉去了十個天乾地支,應是1901年,庚子賠款接著倒轉去了一個天乾地支,應是1900年。
② 如何記憶淞滬,太原,徐州,武漢,栆宜會戰,百團大戰的時間先後順序和特點。
可以從 八路軍和國軍參加的 來記憶
八路軍 :平型關 、太原會戰、百團大戰
平型關:林彪115師伏擊戰。我軍的第一個勝利
太原會戰:【記憶時候可以自己聯想,會戰么,肯定是大型的戰役,包括了很多長戰斗和小的戰役,以及參戰部隊也比較多】
{天鎮戰役 、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都隸屬於太原會戰}
百團大戰 彭德懷 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 記住破襲戰就行了
國軍: 徐州會戰 太原會戰 淞滬會戰 台兒庄戰役 棗宜會戰
淞滬會戰 ,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 包括了台兒庄戰役 。五戰區司令長官 李宗仁指揮
{書本上出現的是 藤縣守城戰 川軍將領 王銘章師長殉國}
台兒庄 ,李宗仁 殲滅日軍一萬餘人
棗宜會戰 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 ,中國軍隊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