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擴展閱讀
怎樣把三張圖片弄成一起 2024-10-11 15:08:56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4-13 21:32:05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73年。

⑵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麼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後,掌握年代與世紀換演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後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後的都是公元後;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後的都是公元後。如斯巴達克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代班超出使西域則在公元73年。
一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以為年代與世紀的換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實是不對的。如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年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年是1世紀,101年則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類推。所以,若將世紀換成年代,就應該將世紀數減去1再乘100,同樣,把年代數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歷時間相同,如隋統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都經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於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字特徵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
A自然數排列: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B.兩位數字相同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979年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D.間隔時間相同的:在中國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時間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我們可藉助它來推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蘇丹反英大起義;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年紅軍長征;1901年《辛丑條約》,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年朝鮮抗日;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歷史學習記憶法十種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例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後,可把教材內容按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經濟發展、賦稅制度的演變、土地制度的發展、科技文化的發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等進行歸類。再如,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又可按天文學、醫葯學、農學、科技著作、繪畫作品等線索歸類。通過歸類,對學生鞏固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濃縮」成如下要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中所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戰爭危機。
時間:1914~1918年。
經過:(1)三條戰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役。即:馬恩河戰役、馬祖爾湖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性質和後果:是帝國主義間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戰爭。它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例二,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線索,主要抓住六點:(1)爆發:來剋星頓槍聲。(2)建軍:第二屆「大 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約克 鎮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制。
(5)唐後期的兩稅法。
(6)明後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再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於第二冊和第三冊部分章節中。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後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辦《每周評論 》。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如記戰國七雄各國的方位可編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間。
再如唐之後的五代十國名稱則可編為:
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加上後。
十國:南、北、漢、閩、楚、吳,
南唐南平前後蜀,
還有吳越毋疏忽。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我講巨鹿之戰時,就簡略補充「破釜沉舟」成語典故。講楚漢戰爭時補充「背水一戰」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講赤壁之戰時朗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篇。講商鞅變法告訴學生用「欠三壺酒 」的諧音來記前359年這一時間,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1)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七、聯想記憶法
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學時則可採取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別。例如阿拉伯帝國在我國史書上稱大食。三個哈里發國家分別稱為黑衣大食、綠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學們死記硬背,常常弄錯。我在上這段歷史時這樣敘述:巴格達哈里發國家地處沙漠附近,沙漠地區氣候炎熱,人們被太陽曬的墨黑, 因此稱為黑衣大食;開羅哈里發國家地處尼羅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莊稼蔥綠,所以稱之為綠衣大食;而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家地處大西洋東岸,遠眺大海,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故稱白衣大食。這樣三個國家的 地理環境和國家名稱一聯系,學生很容易地就記牢了。
八、圖示記憶法
圖示法的特徵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我在講《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這節課時就採用下列圖示:
(附圖圖略)
教師出示這一圖示後,就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的中心內容。認識西歐主要封建國家是怎樣慢慢建立起來的。再如講到清初的疆域四至時,我就採用坐標圖示法:
(附圖圖略)
圖示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又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實行改革擴大了奴隸制統治的基礎;同年,中國春秋時期的魯國實行「初稅畝」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西歐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而中國在公元前475年的戰國開始就已進入封建社會,比西歐早了近1000年。
比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如把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所提出的口號相比較,認識到農民斗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作比較,認識到中國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還有可把英、美、法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作比較,把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進行比較等等。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時教師應該:第一,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抓重點,攻難點,反復強調歷史諸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第二,課後練,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敘述課堂所學的內容,完整地回答課文後面的問題及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第三,單元練,即對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第四,綜合練,就是某一斷代史教學結束後對學生進行綜合復習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把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比較、分析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表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⑶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點

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是抓住歷史知識的主要內容,扣住關鍵字,把復雜、繁多的識記材料加以凝煉、壓縮進行記憶。例如,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濃縮歸納,並巧妙地記憶它的知識框架:一種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四大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五股思潮(封建****、平均主義、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社會主義),六國列強(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八個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毛澤東、蔣介石),九次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十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護國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的范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⑷ 如何快速背會歷史

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劃時間軸,然後將那些歷史事件放入時間軸中去記。雖然整理歷史知識會花很多時間,但是這樣只要做一次就行。因為歷史事件通常都會互相影響,這樣利於你理解記憶。如果你不願意來慢慢畫時間軸,那現在也有參考書有歷史大事時間軸,你只要在上面增加沒有的詳細知識就行。

⑸ 怎樣才能快速背過歷史啊

掌握五種有效記憶方法 讓你輕松玩轉歷史學科 1、框架記憶法 要形成知識框架,首先要背好課本的章節目錄,這是最粗的線條,也是最基礎的內容。比如本冊書共包括七個單元,可歸納為三個大框架:古代的中國(第一單元)和世界(第二單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單元)與中國 (第四單元——舊民主主義革命;第五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其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當代的中國(第六單元)和世界(第七單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應的內容,逐漸細化,最後,書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場的一剎那,雖然腦海中只有一個知識框架,但實際上它包含了若乾子目錄。 2、聯想記憶法 (1)時間上的聯想 就是利用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的接近關系,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 我們可以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展開聯想,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開始長征;1935年10月,陝北會師;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結束。 我們還可以抓住某一時間,聯想到同時發生的幾件大事。如: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俄國進行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中國開始了洋務運動。 (2)空間上的聯想 我們可以對發生在同一地點的歷史事件產生聯想。例如,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由南京這座城市我們可以聯想到本學期學過的有關的知識點:①近代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②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稱天京。③1937年,南京大屠殺。④1940年,汪精衛成立了南京偽國民政府。⑤1949年,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3、比較記憶法 就是從眾多的歷史現象中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共同點中尋求規律性,從不同點中探索出矛盾的特殊性。 本冊書中可以比較的知識點有很多,比如,可以比較古代的中國和西方政體的不同;古代的希臘和羅馬的民主政體的不同;古代的民主政體與近代民主政體的不同;近代英、美、法、德政體的不同;現代中外政體的不同等。 再比如,我們還可以把1848年中外兩個事件聯系起來進行比較,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先進的思想武器;而1848年,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組織發動群眾,說明農民階級革命綱領的落後性,不能領導近代的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4、歸納記憶法 就是對知識的橫向或縱向的分析和歸納,也是記住線索和要點的過程。 比如,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歸納為三個「一」:一弱 (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一強(無產階級革命性強)、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各種矛盾)。 對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過,可以歸納為四句話:「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流血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 」在掌握了革命的基本史實後,可以得出結論:二月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 5、趣味記憶法 就是把枯燥的記憶趣味化,或者叫寓記憶於趣味之中。趣味記憶的方法很多,有時甚至很荒誕,但只要有利於記憶,都無大礙。 (1)諧音記憶法 比如,《南京條約》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可以諧音記憶為「光(廣州)下(廈門)不(福州)能(寧波)上(上海)」。 (2)關鍵詞記憶法 比如,《馬關條約》的內容,可以記憶為:「一開廠、賠二億、割三島、開四口。 」 再比如,「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同學們總容易混淆,可以記憶為:「歷代敕令法典看,人財訴訟總論翻;學說解釋在匯纂,查帝又把新敕傳」。 (3)荒誕記憶法 南京不在南京,在天津;(南京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在《天津條約》) 天津不在天津,在北京;(天津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在《北京條約》) 北京不在北京,在天津。(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在《天津條約》) 記憶有法,而無定法。以上介紹的幾種比較常用的記憶方法,由於各人的思維習慣與記憶水平的不同,並不可能適應每一位同學,筆者希望以本文為契機,激發同學們的探索實踐精神,開發出更有效、更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採納哦

⑹ 如何背誦歷史如何背歷史有效,且能夠很快

方法都是通用的,不單單是歷史。
1、間隔重復記憶法
平時學習中,自己辛苦地記下內容,但記憶卻無法清楚地維持到考試之時,事後才懊悔地想著,如果反復多念個幾次就好了。這樣的經驗,大家多少都曾有過吧。
我們在學習活動當中,把工作記憶中的信息留住比較簡單,一般來說,只需要不斷地排演、重復就可以做到。比較難的是將工作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也有簡單易行的辦法,那就是間隔重復。研究表明短時間多重復幾次比一次長時間記憶效果更好。熟練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間隔重復,這種方法有助於向記憶存儲概念。我們每個月要組織月考,其實也是學校在幫助學生進行間隔重復記憶。
所以自己在學習中,也要學會時不時的來重復記憶和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至於重復的頻率,可以根據知識的難度和重要程度來設置。
2、比起死背,理解才是記憶的捷徑
記憶力的增進,主要在於是否能正確理解事物,這一點可說是不變的大原則。
有位心理學者巴塞特,曾經以「本質層面的理解可以強固記憶」為主題,對歷史課的學生們做實驗的結果顯示,有充分理解歷史事實與意義的學生,比起理解程度較低、只知背誦史實的學生,其記憶情況是明顯地更為優秀。這個實驗也可以作為「理解有助於長期記憶」這一說法的佐證。
數學或物理學的公式也一樣,如果能夠自己推導證明出畢達哥拉斯定理,那一定可以確實地記住這個數學式。
覺得自己生來記性就差而想放棄之前,請再一次確認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努力地理解內容,看起來像是在繞遠路,事實上卻是通往記憶真正的「捷徑」。
3、讓記憶材料生動起來,才能記得又快又牢。
比如圖像記憶、諧音記憶等。圖像與右腦的視覺中樞直接相連,視覺區域有強化記憶的能力,能夠幫助你把看似乏味的概念進行壓縮簡化。而且圖像記憶相較於傳統記憶,不過分受遺忘記憶曲線的制約,也就是說即便是不經常去復習,記憶保存的時間也會較長一些。
圖像記憶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需要記憶的材料,通過聯想、編碼等的方式轉化為生動具體的圖像進行記憶。圖像記憶的要領是圖像必須精簡、誇張、生動有趣。圖像記憶的主要難度在於編碼,即如何把需要記憶的文字內容轉換為印象深刻的圖像,之後還需要對圖像進行聯想等,把圖像轉為影像記憶。剛開始接觸圖像記憶法的人由於沒有這種習慣,因此入門難度會大些,只能對特定的一些內容進行圖像記憶。不過經過經常性的訓練以後,大腦得到活化,想像和聯想速度會明顯加快。《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就有詳細的編碼記憶的原理、方法和練習,感興趣的可以參考學習學習。
如果單純使用圖像來記憶,工作量會非常龐大。因此在記憶的時候,需要結合各種方法來統籌規劃,靈活的運用,這樣才可以實現輕松記憶。
4、「容易記的」先開始,心情、效率最好
記憶也是一樣,滿滿的材料堆在眼前,只怕連想去記的心情都難以產生。無論哪一個學科,一定有些看起來會比較容易記得住的內容。以數學來說,像是之前做過相似的題型,或是英文單字里音節較少的單字,找出這類容易掌握的素材,從這些先開始記憶。記住這些容易記的材料,之後順勢就能簡單地突破其他障礙。
另外,即使只是從眾多材料里選出好記的材料,在不知不覺間也會記下相當多的數量。到一定程度後回頭看看,發現「已經記這么多了啊!」就會有種負擔減輕的感覺,更能繼續努力下去。抱著「還有這么多要記啊!」或「已經記這么多了啊!」的心情來記憶,兩者間的效率肯定有很大差別。

⑺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大事的方法

知名歷史老師總結了11種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的方法,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對你的記憶效果有所幫助。

一、公式記憶

1.事件=時間+地點+經過+後果+影響

2.人物=時代(國名)+職務+作為+評價

3.作品=時間+作者+內容+意義

4.會議=時間+地點+人員+內容+作用

5.條約=時間+地點+簽訂雙方+內容+影響

6.改革=時間+改革人+內容+意義

7.戰役=時間+作戰雙方+經過+後果

二、加減記憶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過,可記為:

經過=四次突然襲擊(突然襲擊波蘭、丹麥和挪威、蘇聯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戰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顛空戰、中途島海戰)+四次重要會議(開羅、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三次登陸(北非、西西里、諾曼底)+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各國反法西斯斗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部歷史事件。

三、盡量少記

例如:東漢的統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國號為新。b綠林、赤眉起義。昆陽之戰。

2.光武中興a公元25年,劉秀,定都洛陽。

3.外戚和宦官專權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黨錮之禍a太學生3萬多人b名士范滂

5.黃巾起義a公元184年,張角,太平道。黃巾軍。

b"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變遠為近

五、變死為活

六、變假為真

七、變淺為深

八、濃縮替代記憶

春秋五霸?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還(桓)鄉(襄)問(文)木(穆)樁(庄)

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再從安息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

長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青苗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

請方保募農

九、歌訣替代記憶

我國的《歷史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十、諧音記憶

三國建立?

曹丕--魏--洛陽--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兩餅

劉備--蜀--成都--221年

劉備數沉珠數了二天二夜

孫權--吳--建業--229年

孫權無建業喝了二兩酒

李淵建唐哪一年?

李淵建唐618年。

-李淵見糖留一把。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婚時,為取個吉利,用了6個司儀(41)。

清軍哪一年入關

清軍在1644年入關。

-清軍入關,一溜(路)死屍!

十一、編碼和情境記憶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扛著排氣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

-蔡倫穿著毛衣領(10)、戴著手套(5)改進造紙方法。

132年張衡發明地動儀

-張衡把醫生(13)和兔子(2)放在地動儀裡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佔我國領土澳門。

-葡萄樹上有隻鸚鵡(15)戴著烏紗(53)帽來到澳門,不走了。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⑻ 如何快速記歷史

一、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是利用識記對象與客觀現實的聯系、已知與未知的聯系、材料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來記憶。例如:1、用聯想法記憶歷史年代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通過淝可聯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兩個圓正好是胖娃娃的頭和身體,兩個3則是兩個耳朵。這樣一想就記牢了。�
2.用聯想法記憶歷史事件
漢代的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發生的綠林起義;二是公元18年發生的赤眉起義;三是公元184年發生的黃巾起義。前兩次發生在西漢,後一次發生在東漢。這三次起義的時間可以用對比法來記,最令人頭痛的是起義名稱的先後順序容易搞混。為此,可採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這三次起義的名稱都有顏色,即綠、紅、黃,可與楓葉聯系起來記。楓葉春夏時綠,秋天變紅,冬天變黃。
3.用聯想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可用聯想法記作:「前鴨子下蛋後鴨子看,劉邦定都於長安」。這是因為2像鴨子0像蛋。�
4.用聯想法記憶魏、蜀、吳三國建國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於洛陽,需記的內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陽」等項,可用聯想加串聯法記作:「曹丕喂(魏)洛羊(陽),一天二兩(22)餅(0)」。同理可記:「劉備守(蜀)成都,一天二兩(22)葯(1)」;「孫權建吳業(建業),養了三隻鴨(222)」。
因為劉備建蜀時已風燭殘年,故一天二兩葯;而孫權的吳國在長江邊上,故與養鴨聯系。�
5.用聯想法記憶晉滅吳的時間�
公元280年,晉滅吳,從而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吳滅了,就等於吳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吳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個字,正好與280相合。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是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掌握的內容聯系起來記憶。例如:�
�1 用諧音法記憶歷史年代
(1)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
(2)清軍入關是1644年,可記作:「一溜死屍」。因為清軍入關屍橫遍野。�
(3)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可用諧音記作:「一拔就死」。�

三、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後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例如:
1 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即:�
五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四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兩個階級產生——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四、對比記憶法(有些內容可用圖表)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例如:�
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221年,劉備建蜀。�
(2)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的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後者與火警電話號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金;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同理可記:馬克思誕生於1818年,魯迅誕生於1881年。五、口訣記憶法�
口訣記憶,是把記憶的內容編成口訣、順口溜等來記憶。例如:�
用口訣法記憶中國歷史朝代
盤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
蜀魏吳爭晉
(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註: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六、串聯記憶法�
串聯記憶,是將所記憶的幾項內容根據其各自的特徵和相互聯系串起來記憶。例如:
用串聯法記憶「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先後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時間長了,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兩個,如果用串聯法記,就容易記牢。即:「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庄)」。
用串聯法記憶「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可用串聯加諧音法記作:「七叔含煙找圍巾」。�七、強化記憶法�
強化記憶,是指通過加大刺激強度和提高大腦細胞的興奮程度來提高記憶牢度。其中首次感知的程度很重要。19世紀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他的《論記憶》一書中寫道:「保持和復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被燒傷過的兒童就避火,挨過打的狗見了鞭子就逃。」�
一次嚴肅的考試,你很容易答出的題會很快忘記其內容,而很費勁兒才答出的題或者沒有答上來的題,會長時期不忘。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蔡戈尼效應」。根據這一原理,為提高記憶牢度,在學習上可採取自問自答、相互提問、與人辯論、多做習題、模擬考試等方式來強化記憶。� 八、重復記憶法�
重復記憶,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後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實現永久記憶。�
人腦所記憶的東西,會被逐漸淡忘。記憶得越膚淺,淡忘得越快;記憶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當淡忘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比余壽還長時,就終生不忘了。�
記憶的深淺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復的次數直接相關。重復是記憶之母。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說起來也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

⑼ 怎麼快速記憶歷史

歷史吧!我自己曾學歷史專業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適合你否。歷史嘛,多背是應該的,但要有技巧,平時要將知識點歸納起來,列成樹狀圖,先背好主幹知識,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時間就要看書,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憶起當天所背過的內容,回憶不起的第二天就馬上看書。不過一定不要死記硬背,否則你就一定會討厭歷史的.因為死記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費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張時間,也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二是記不準,易混淆,張冠李戴,錯記漏記,把觀念或原理弄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三是記不牢,容易忘,費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記住的東西,沒有多長時間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歷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