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幼小銜接怎樣縮短時間
擴展閱讀
怎樣畫兔子困難又好看 2024-10-13 20:07:01
一袋面多少錢 2024-10-13 20:06:49

幼小銜接怎樣縮短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4-20 13:41:35

❶ 孩子馬上要上小學,怎麼幫助幼兒做好幼小銜接的准備

幼小銜接就是指孩子將要從幼兒園大班升入小學一年級中間的這段時間。作為家長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從學前兒童往學齡兒童過渡呢?說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供大家參考:

因此,學前知識上的准備也是很有必要。因為學前和學齡期的學科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是層層遞進的。關於幼小銜接准備還有體能上的,還有學習習慣方面的等,就不一一贅述了,以上內容我個人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❷ 家長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應該怎樣做19

家長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應該怎樣做
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和大家共同學習、探討、交流機會,今天和大家座談的話題是「幼小銜接」。在我們討論這個話題之前,首先聲明我不是什麼專家學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我想如果能通過今天討論的話題,讓大家有所借鑒、有所啟發,那麼我們這段時間就沒有浪費,我們今天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認為幼兒園大班這一階段,是孩子教育的黃金階段,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那麼為什麼要說是一個「黃金階段」呢?因為在這個階段只要我們做出一點點地努力,對孩子加上一點點關注,就可以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無形中就會改變孩子上小學以後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做什麼事情都磨蹭,早上不起床,經常丟三落四,老師說的事情總是記不住,對學習不感興趣,不願去上學,字寫得慢不說還寫不好等……可能有些家長會說:「孩子怎麼長還不是長?順其自然,銜接沒必要或者不重要」。現有這樣一個比喻和大家分享:幼兒園大班就好比汽車製造過程中的裝配環節,是一個出效果的階段。小班、中班階段是各種零件的製造和積累,大班是汽車的總裝、調試階段,這個階段直接影響到汽車今後的運行,如果總裝不好,會造成今後不必要的返修,也可能會讓以前辛辛苦苦准備的零件浪費掉,所以大家都應該重視這個「銜接」。不是經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我們不但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要在起跑線上擁有一個初速度。
所以想對在座的各位家長說,要珍惜現在的「黃金階段」,多來關注一下孩子的「幼小銜接」,這可能花不了您多少時間,但您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你現在投入的這些精力,是為了在不遠的將來少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由於您現在的投入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可是孩子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二、怎樣配合幼小銜接工作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而解決好這個問題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提醒大家在孩子進入大班以後,您可以結合幼兒園開展的幼小銜接課程,做到家園一致,共同督促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行為習慣的養成,使之順利跨入小學的大門。比如:可以根據班上語言及閱讀課程的教學內容,慢慢培養孩子每天以一句話或多句話方式講述和記錄一天有意義事情的習慣,從開始的幼兒說、家長記過渡到孩子自己記錄,同時提醒孩子不會寫的字可以嘗試著用學過的拼音來代替,家長只是指導輔導,這樣堅持下來孩子的語言文字表達書寫能力會有驚喜的進步;又如:想培養孩子認真安靜的一面時,則要循序漸進並定期調整目標,促使其得到鍛煉和發展。這樣通過有序、持久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會使孩子們包括我們家長在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充分的准備,實踐證明我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經過幼小銜接和家園配合的具體活動實施,孩子們的綜合素質評價優勢非常明顯,好多問題都是「水到渠成」,在學習上、行為習慣上我們家長並沒有做太多的努力,相比之下並不是很累。但有些家長卻對幼小銜接陷入了一種誤區,即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的部分課程,結果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提前入學的孩子,入學之初很感輕松,於是上課不專心聽講,做作業不認真,形成不良的學習態度。以後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儲備」用完,其優勢逐漸消失,劣勢日益突出,致使學習成績落後於他人。因此,提前學習是一種短視性行為,鑒於此,在實際生活中,不應該只關注幼兒識多少字、數多少數,而是要提供諸多適合於他們年齡段、符合其心理、身體特點且富於吸引力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拍球游戲,講故事比賽等,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從而鍛煉其能力,使他們樂在其中,使整個學習氛圍活潑生動,既拓寬了幼兒的眼界、使其開動了腦筋,又避免了入小學後的重復教學。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幼兒多種能力的培養,可以以下幾點入手:
1、培養幼兒做事的專注力和觀察力。因為幼兒園每節課只有30分鍾,而小學有40分鍾,時間不但增加了,而且學習要求更明確,孩子絕不可分心,以致影響學習,這就需要家長耐心地從孩子感興趣的事做起,因勢利導,使之形成習慣;另外,還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例如字怎麼寫,故事怎麼說,積木怎麼擺圖案,這就是要求幼兒認認真真地看,不能粗心馬虎,並有意識創設一些「困難情境」,例如爬山、過河等游戲,鍛煉其觀察、判斷能力,讓孩子感到困難,感到吃
力,並體驗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之慢慢變得獨立。
2、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新的環境、小學與幼兒園不同的教學要求,都會使他們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容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生活,促使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這時我們家長的榜樣作用則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1)、家長的行為對幼兒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喜歡模仿成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的心。試想:孩子處在一個沒有愛心的家庭,他們根本體驗不到被愛的感覺,又怎麼可能去愛別人,這樣的孩子在交往中就很可能會產生障礙而最終導致失敗。可見,擁有愛心是交往的第一步。
2)、家長切不可把孩子間的一些爭執等同於成人之間的矛盾,不要大驚小怪。要讓孩子在爭論中慢慢體會出與人交往、和諧相處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使孩子學會如何去面對交往上的小小挫折,學會寬容待人。
3)、家長要帶孩子走出家門,尋找交往對象。由於現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樓房裡,很少與周圍鄰里來往,再加上家長工作繁忙,與親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訊形式進行。幼兒幾乎沒有與外人交往的機會,逐漸地孩子習慣了一個人單獨玩或只與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體中。可讓人憂慮的是,家長卻還認為孩子的表現是乖、聽話,不認為這種失去與人交往願望與興趣的表現是有害於幼兒的,它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障礙。因此提醒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條件與機會,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和同齡人在一起,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多和別人打交道,讓幼兒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鍛煉。
4)、做孩子的朋友,隨時關注幼兒的行為舉止。做到尊重理解幼兒,把微笑掛在臉上,讓幼兒感覺"父母是愛我、喜歡我的",使幼兒在愛和喜歡的氛圍中擁有自信,產生交往的願望和需要。同時注重日常生活中觀察幼兒,及時給與指導,引導他們主動去交往,對文明正確的交往行為,積極肯定和鼓勵,對於不當的交往行為,找出原由進行隨機教育,把他們引向交往的正確方向。
5)、了解幼兒園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的方法途徑,做到家園共育。即寓教於樂的游戲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樂游戲(好朋友、拉拉勾等)中,幼兒邊找朋友邊對朋友進行積極評價,使雙方相互了解,增進友誼;區域游戲(娃娃家、醫院、超市等)中,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促進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另外還通過講故事,看錶演等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讓幼兒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兒懂得真正的朋友應該互相謙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心裡要想著朋友,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交朋友。
3、培養幼兒按時吃飯睡覺的自理能力。在幼兒園時期就鍛煉他們在指定的時間自己鋪好小床,按時入睡;起床後,自己穿衣、疊被;吃飯時不亂講話,不做其他事、不亂扔菜渣,飯後自己將碗筷、飯桌收拾干凈等,使之養成習慣,以適應小學時期較為緊張的學習生活。
三、做好銜接的准備工作。從幼兒園跨入小學這一環節看似自然,可並不簡單,為了避免出現幼兒幼兒園時期學習、生活非常成功,充滿快樂,可進入小學則出現許多問題這一狀況,因此在幼兒園時期我們要幫助幼兒做好以下幾種准備。
1、學習准備:主要是要讓幼兒學會自己整理學慣用品,如書包內先放什麼、後放什麼,什麼課准備什麼用品,要井井有條,養成習慣,家長不要為其包辦,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入小學後丟三落四的壞毛病,並懂得愛惜和保持學慣用品的整潔。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從整理玩具等方面做起,開始手把手教幼兒整理。漸漸地,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整理,家長這時做必要的指導,最後整理工作完全由幼兒獨立完成。期間重要的是父母要放手,這樣做既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
2、聽課習慣:為解決好幼兒園和小學課堂設置松緊,時間短長方面的差異,平時要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訓練,比如要求他們在看童話書或故事時,保持一定的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里專心致志,不玩玩具,不吃零食。即在一定的時間里做某一項比較單一的事情。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看畫報,一會兒看電視是最要不得的,當然這一切要根據不同孩子的興趣來進行訓練,這樣效
果會更好一些。
3、讀寫姿勢:讀寫是學習的基礎,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更要從幼兒園時期抓起。養不成好的讀寫姿勢,既不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更不利於他們的學習,所以在教學中,更要重視「第一次」教育,讓孩子一開始就養成一個良好的讀寫姿勢,以促進他們的成長進步!
四、分享一下6歲兒童心理與行為特徵
1、善變的天使:6歲幼兒的心情常被稱為「晴時多雲偶陣雨」,前一刻還高高興興的,這會兒又馬上因為一點芝麻小事而發脾氣,尤其是被責備時情緒更為激動。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專心堆積木時,被父親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媽媽時,媽媽未能即刻出現等,都是他發脾氣的原因。這時候大人可能會考慮以權威來糾正他們,但是這么做,對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為他們根本聽不進別人的話。要使孩子平靜下來必須視兒童的個性而定,沒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較內向的孩子讓他獨處一會兒即能恢復平靜;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獨處反而更鬧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設法了解他們的個性與當時的心情。不過,不論是哪一類型的小孩,在他發脾氣時恐怕沒人可應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們的脾氣平息下來以後,一定要讓他們反省自己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發脾氣時周遭的人有多難過……。大多數的6歲幼兒脾氣一旦發過後,只要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他都能承認並有改過之心。
不過,盡管經常反省,6歲幼兒仍然有善變的情形而且產生極端的變化。比如,有時非常疼愛家中飼養的小狗,有時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說:「我要殺死你!」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心情和行動缺乏控制能力,這上點和兩歲兒的情形有點相似。父母發覺孩子有這種極端情緒變化時,不妨故意和他多說話,比如:「你很會照顧這條狗。」「它好像比較喜歡你而不喜歡媽媽哦!」像這樣稱贊加上幽默的口吻進行交談,比較能緩和他的情緒。
2、相處有多麼不易:家中有6歲兒的父母,必須不斷地告訴自己:「這只是孩子的過渡期……」否則大人可能會比6歲兒更常發脾氣。接著就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妨安慰自己:「他會漸漸成長為可愛的孩子。」並想像7歲兒善解人意的模樣,或者回想他以前5歲時乖巧溫柔的模樣。不要動不動就去研究6歲兒的行動,應以寬大的胸襟;當然也不要對6歲兒所說的話太耿耿於懷,盡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釋,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不管是多令人生氣的事,如果講一次就讓6歲兒領悟或立刻改悔,這很可能完全無效;大人一旦忍不住發脾氣地說:「一定要給你一點教訓!」他們就會斜視大人,進而採取對立的態度。這時候,孩子完全不會考慮到大人生氣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與大人的態度、言語和感情對立。父母應該避免與孩子造成對立的局面,多找機會與他們交談、勾通,必須要忍耐孩子耍脾氣的肚量。
3、母親與孩子的相處方式:6歲幼兒很容易與母親引起爭執,但是他們對母親愛的要求卻仍相當強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個人獨占母親,並希望母親照他的意思來做。前一刻才說:「我最愛媽媽。」這會兒不高興馬上又翻臉說:「媽媽最壞,我討厭媽媽!」這是因為他們對母親的渴望落空後的心態。只有在母親處於需要同情的情況下,比如生病、受傷或遺失了貴重東西時,6歲兒才會坦率地顯示其令人訝異的同情心。因此,與其命令他:「快點做!」不如告訴他:「啊!媽媽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趕快做這件事!」這樣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順利達成目的。由此可知母親與6歲兒應該隨時保持從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對於母親的命令會問:「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態度,這也是這個階段的特徵。因此,這個時候唯有以溫柔的態度來處理,才不致於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凡事不以他為優先他也會不高興,因此母親對於他的細微表現也應該誇贊一下,使他有成就感。
4、父子(女)之間:由於常與母親起沖突,因此6歲兒希望借著與父親的相處以消除內心的悔意和寂寞。當他來向父親訴說母親正在生氣時,只要稍微告訴他:「那也是沒辦法的呀,因為你這樣做她才會生氣的嘛!」他便會坦率地承認錯誤。因此父親不用誇大地同情或者指責母親的不是。相反的,父親還要問他:「你也覺得自己錯啦?」表示同意他的反省,並解釋給他聽:「你這
么做,不論是誰都會責怪你的。」如果想討好孩子而隨口說:「媽媽的確太過分了!」這也容易使孩子將父親視為不良的夥伴。有鑒於此,父親最好不要讓孩子造成這種心理。不必嫉妒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但也不要和小孩太過疏遠。不論幾歲的小孩,當母親在為三餐忙碌時,父親暫時替代母親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相處機會。平時對母親也會撒嬌的孩子,在父親面前就表現得規規矩矩,好像外出作客一般地乖巧;另外,如果父親一星期能抽個一、二天的時間陪陪孩子,也可使母親輕松一下。但如果父親比母親照顧孩子的時間更多,那就很可能會遇到孩子的不在乎了。6歲兒真正感受到和父親在一起很幸福,主要是看到父親什麼事都會做。他們以父親有此能力為傲,同時也以此得到鼓舞。就這樣,父親漸漸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指導與合作者的崇高地位。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夥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鍾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後果的關系,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傢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麼讓你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裡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後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並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歷那些固執,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你對孩子大喊:「你怎麼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建議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生的。」
你當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
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於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而且,當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過沒有,當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你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么做。作為父母,你的責任是愛並且幫助你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得那麼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你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果:讓你的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斗爭。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記住,你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後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這樣的問題,你當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如果你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責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我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總而言之,幼兒園時期是孩子順利進入小學,進步成長的關鍵時期,把握好一些關鍵問題、解決好一些重要問題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教育孩子是需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選擇那些適合我們孩子身心特點的策略措施,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❸ 幼兒園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1,從生活上縮短差異,培養獨立性,自己穿衣,掖褲子,整理書包,文具,保管好個人物品,愛護自己的書本,文具,從老師幫助做事情換位到幫助老師做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收作業等。

2,從學習上,培養主動性,專注力,主動學習,主動問老師,認真聽講,完成作業(培養任務意識),縮小上課時間差異,從中班的20分鍾延長到30分鍾,縮短午休時間,減少如廁次數,沒有特殊情況不隨便如廁(也就是培養規則意識)。

3,從環境布置上,六人一桌,改為一人一桌,區角力求簡潔明了,從中小班的娃娃家、超市,改成科學區,讀書區等。

4,從觀念上,畢業前到小學參觀,步入真正意義上教室,照畢業照,寫畢業留言,重中之重是最後的畢業典禮,通過隆重的儀式感,告訴孩子,你已經畢業,該上小學了

❹ 假期里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做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小學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 第三,師生關系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說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准備。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准備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布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慣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准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小學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二)發展學習適應能力 幼兒入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但是幼兒教師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能發展,如:空間關系理解、觀察比較、抽象符號操作等。另外,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例如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主要是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並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於孩子以後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又如,多給幼兒講一些故事、童話、詩歌等文學作品,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為入學後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其他學習適應也不容忽視,例如教孩子一些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的知識內容,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在班級的組織工作中,實現三個轉變,以適應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 (一)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的「突變」現象 大班末期要適當減少游戲和戶外活動,增加看圖書、手工等安靜活動,盡量減少游戲、讀寫等直觀方法,多進行口頭教學,如猜謎語、找錯等,促使幼兒思維由直觀向抽象過渡。 (二)使生活環境布置逐漸向小學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適當更改,如適當縮短午睡時間,延長上課時間,每周逐漸增加上課或智力活動次數。環境盡量小學化,改變課桌的安放,以利於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另外,還可開展一些與小學學習有關的常規訓練,如自己背書包上學、不遲到、生病要請假等。 (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 為了幼兒能適應上學後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大班末期,要從訓練幼兒的基本動作過渡到幼兒體質的鍛煉,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體育競技的能力,和對外界環境、外部刺激的適應能力,如晨練時進行空氣浴等。 四、認真做好幼小銜接中的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做好家長工作。 (一)針對家長中的認識問題,召開家長會和舉辦專題講座 向家長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介紹幼兒園培養目標和大班學期工作計劃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成立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來園講課,使家長認識到入學准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准備,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准備。 (二)充分發揮「家長園地」的作用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根據目標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中,學習並掌握科學地的教育觀、兒童觀,從而與幼兒園積極配合,為幼兒的發展共同努力。(

❺ 小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銜接,是孩子從以游戲為主的方式向學習為主的方式過渡的過程,這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孩子順利適應入學意義重大。

❻ 幼小銜接怎麼安排時間

幼小銜接怎樣做?

一、生活習慣培養

小學和幼兒園相比,比較大的變化是每班孩子數量增多,教師數量減少,一些簡單的事情必須孩子自己去做,這就要求孩子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培養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 。

例如: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培養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文具和玩具;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會削鉛筆等。

2、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會簡單的勞動技能。

例如: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在活動、游戲或開飯前後,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圖書和其他用具等。

3、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例如:明白一分鍾、十分鍾、半個小時等時間段有多長,可以做哪些事情。

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廁所、喝水等。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4、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例如:進入小學後,就沒有午睡時間了,在這個學期中幼兒園及家庭都應適當減少孩子的午睡時間,以此來適應小學的節奏。





二、行為習慣培養

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就象蓋高樓大廈一樣,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樓是蓋不好的。

從小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一生的影響都很大,不可忽視和放鬆。

1、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

良好的坐姿顯示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個人修養,而且良好的坐姿對自己的身體也有益處 。

2、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例如:養成做事有準備的習慣,從課前准備工作開始培養。

老師們可以在進行學習活動前,給孩子十分鍾的准備時間,讓孩子做喝水、上廁所等准備工作,當學習活動開始後,就需要要求孩子專注及投入。

3、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碰到長輩、老師要主動上前問好,碰到同學要主動打招呼。

在公共汽車上碰到老人、孕婦要主動讓坐,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

在家中與孩子交流時,需要關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語。

4、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講衛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

特殊時期,我們更應該向孩子傳遞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勤洗手、不輕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幹凈的東西,發現了及時糾正。

三、學習習慣培養

1、良好的傾聽習慣。

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還應是孩子所具有的一項重要的學習習慣 。

2、正確的讀寫姿勢

讀寫姿勢要正確,身體坐正書放平,一寸、一尺 和一拳,三個「一」字要牢記。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邊 有一拳,在讀書寫字的過程中,寶貝們的坐姿、握筆姿勢可要規范哦!

3、良好的心理准備。

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

所適應的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要預習、復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准備。

4、對小學生活感興趣。

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

拒絕用「這么簡單都不會,進入小學怎麼辦?」「上了小學就要吃苦頭」等話來嚇唬孩子,這將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壓力。

多說:「你真的長大了」「你越來越像小學生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很自豪。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積極的情緒會幫助孩子克服很多問題。

家長在家和孩子們多聊聊關於小學的事,了解孩子們心中對小學的嚮往。同時讓孩子談一談自己對上小學的困惑及擔心,幫助孩子收集一些資料來解決疑惑。

5、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雖然出不了門,但是我們可以和上小學的哥哥姐姐視頻聊天, 采訪一下哥哥妹妹們,向他們問一些關於小學各個方面的問題也是了解小學生活不錯的方式哦!

6、查閱小學的各種設施及環境

寶貝們對小學一定十分好奇吧,是不是很想去小學參觀一下呢?

爸爸媽媽可以帶寶貝參觀結束後,讓孩子用畫筆記錄下他心目中的小學哦!

❼ 就幼小銜接來說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幼小銜接建議:

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

5歲以後,兒童的個性特點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和兒童的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們不再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他們的喜好也比較穩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經常會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回家也會打打電話。

2、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獨立了,他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獨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

在幼兒園里也非常願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長不妨放手讓他們做一些事情,這樣他們會很高興,同時各方面生活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的提高,這也是他們責任感的一種表現。

3、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

5歲的兒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顯增強了。

還可以做一些比較復雜的技巧性運動,如騎小自行車、滑板車、滑旱冰都可以讓孩子嘗試,學前後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及積極的求知態度是令人驚嘆的,他們對與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問題更感興趣。

如「為什麼月亮會跟著人走」、「魚兒為什麼會在水裡游」,他們也不在滿足於等待成人的回答,他們更喜歡自己找答案,他們對網路全書更感興趣。

❽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方法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怎麼找合適的幼升小銜接:

步驟一:
1、教育性質不同。
幼兒園不是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因此,教育的性質是跟小學是不同的,所以,幼兒園通常以教孩子做游戲,表演活動等為主要教育內容,不要求學習多少知識內容。而小學是義務教育,需要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所以,會比較注重知識的學習。
2、作息制度不同。
孩子在幼兒園的的時候,無論是上課還是活動,節奏都是比較輕松的,作息時間安排比較寬松自由,而且並不帶有強制性的管理,孩子還能夠得到充足的時間午休。小學的課程安排比較緊密,課堂的紀律性較強,孩子需要調整作息時間以適應小學階段。
3、老師關系不同。
幼兒園的老師承擔著看護幼兒安全的責任,因此,他們需要幾乎每時每刻與幼兒在一起,這種長時間的接觸會讓兒童對幼兒園老師產生依賴。而小學老師主要是負責教會孩子課堂上的知識,與兒童的接觸不如幼兒園那麼多,兒童需要及時調整心理。
4、知識結構不同。
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階段,通常學習的知識沒有形成體系,而且知識結構也比較單一,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而小學的學習,更加註重系統的學科知識,知識結構更多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需要孩子慢慢適應。
5、期望要求不同。
孩子升到小學以後,無論是社會方面,還是家長方面,都已經將孩子看成是更加成熟的群體,因此,無形中會對小學生提出比較嚴格的紀律要求,而且,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寄予厚望,期望值很高,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6、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的學習環境相對比較寬松,而且教室的布置也是以生動亮麗的色彩為主,適合年齡小的孩子,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幼兒園教室還配備了很多漫畫書和玩具。小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就相對要緊張嚴肅一些,學生主要任務就是從玩變成了學習。
步驟二:
1、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兒童在剛入小學的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到更多的知識還重要。孩子學習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孩子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一定要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看書時間、書籍內容等等。
2、幫助兒童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通常生活不會很規律,有時睡午覺,晚上就晚睡一點,沒睡午覺就早睡一點,但是,孩子上了小學,沒有午睡的時間,因此,如果孩子沒有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一定會使孩子感覺疲勞,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3、幫助兒童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
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要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自己收拾房間,自己換衣服,自己刷牙洗臉等等。如果家長什麼事都代勞,孩子就比較容易養成懶惰和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4、幫助孩子訓練如何集中注意力。
幼兒園的孩子是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因此,如果讓孩子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孩子學習至關重要。可以通過一些游戲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還要教會孩子懂得傾聽,這樣會讓孩子的記憶能力得到加強。
5、引導孩子對小學充滿期待和嚮往。
兒童對新事物往往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講在上學期間有趣的事,讓孩子知道小學能夠發生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這樣就會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嚮往,有助於孩子盡快適應環境。
6、教育兒童做好一定的知識儲備。
必要的知識儲備是重要的,因此,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階段,可以適當教會孩子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比如在語文方面,要教會孩子認一些簡單的字,教會孩子寫拼音,還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數學計算等等,關鍵一點,要讓孩子注意書寫的速度,為了將來做好小學作業提前做好准備。
希望能給予您幫助,望採納!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