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中葯怎麼熬效果最佳,中葯大全
一包中葯,用透氣的木漿紙包的最好,煮的時候可以蓋在葯鍋上煮。不能會金屬鍋煮,瓷陶不銹鋼可以。陶瓷的最好。
中葯一般分:先煎 、另燉、後入、兌服還有一些特殊煎法的就不多說了
先煎的先大火煮沸15分鍾再入其他葯(其他葯最好先泡15-30分鍾水量沒過葯量差不多)武火煮開15分鍾再文火15分鍾。有後入的在文火快煮好前3-5分鍾入鍋最好。另燉的就另外燉一小碗水量也只有沒過葯。兌服一般是粉劑最後兌到煎好的湯葯中直接服用即可
如果都沒有先煎後入這些,就是直接泡15-30分鍾上火再文武火各10-15分即可,一包葯一次性煮兩遍,煮好的兩碗葯兌在一起再分成兩碗,早晚各服一次
飯前還是飯後都按葯效來分一般給拿葯的或醫生開葯的時候都說特別說明。
2. 中葯到底是飯前吃還是飯後,怎麼才能讓中葯起到最大效果呢
我個人覺得中葯最好應該是在飯後20分鍾以後再進行服用,這樣才能夠在不傷到脾胃的情況下,起到最大的效果。
為了能夠讓我們服用的中葯起到最好的效果達到最好的療效,所以我們一定要聽從醫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病痛早日得到康復。
3. 中葯講究怎麼吃
服用中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幾種日常吃中葯的方法,希望對喜歡使用中葯的人會有所幫助:1、溫服 這是最普通的中葯服法,即中葯煎好後晾溫服用,適合多數中葯,但需注意服葯與進食時間間隔應在1個小時以上。採用溫服的方式普通,可是根據不同病症找准服葯時間卻很重要,不同的葯服葯時間是不同的。大多數中葯適宜飯前服用,原因是胃腸吸收效果好,比如驅蟲葯和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葯物更是如此;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或者消食葯物需要飯後服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補養類葯物需要在早晚空腹服用,這時吸收最好;瀉葯適合在早上空腹服用,這類葯物服後很快見效,如果在睡前服用,那估計一宿都睡不成覺了;用於安神補腦的中葯適宜睡前服,比如在睡前30分鍾至1小時內服用,能夠充分發揮葯效;驅蟲葯適合隔夜服,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一次,能夠將蟲殺死並迅速排出體外。2、涼服 不是所有中葯都適合溫服,治療熱病的葯,最好涼服,如熱在腸胃,患者想吃些涼爽的食物,對於葯物也是涼服為佳。3、熱服 治療寒症,如治療風寒的葯物,需要熱服,最好熱服後應再喝些熱水、熱粥,再躺在熱炕或電熱毯上蒙上厚被發汗,這樣葯效能得到顯著發揮,治療效果最佳。4、頓服 如果病情嚴重,可以採用頓服的方式,即一次性將葯全部服完,達到猛葯治頑疾的目的,迅速發揮葯效。但需注意不是什麼中葯都可以使用頓服,許多人認為中成葯葯性緩慢,需加大劑量才會有效,殊不知中成葯中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時應嚴格遵照醫囑,不可擅自加大葯量。5、頻服 如果是用於治療咽喉、口腔疾病的中葯,可以採用頻服,即不分次數隨時服用。但如果患者嘔吐較重,就不宜使用此法。6、兌服 兌服多數是指兌酒服用,用於治療風濕病或跌打損傷的中葯適宜此法,可以增加葯力。我國醫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有其獨特的治療手段,使用中葯的講究和說法也很多,中醫在給患者開葯時往往會叮囑很多服葯禁忌和服用原則,患者切不可覺得這些無關緊要而不加註意,那樣的話治病也往往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嚴格遵照醫囑,悉心掌握合理用葯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葯到病除。
4. 中葯怎麼吃效果好
泡腳最好,葯物可以通過腳底的穴位和經絡直接疏通`修復受傷的臟器,避免讓肝腎再次受到葯物的傷害。
再有就是用葯物鞋墊。
肝和腎本來就是排毒器官,它自身的功能下降了,排毒功能自然減弱,中葯只要是吃進去的,肯定還得走排毒這道程序,損傷就不可避免。所以建議你用泡腳方或者葯物鞋墊試試。
5. 中葯正確的喝法是什麼如何更好的發揮葯效
飯前、飯後服用中葯,還是要根據身體症狀區分。屬於上焦(心肺症)可飯後服用,這樣葯效能夠持久。屬於下焦(膀胱和腸道)要想葯效快速到達,可以飯前服用。服用時間點的選擇,跟葯性以及病位密切相關。一般治療下焦疾病或者補益類的中葯多在飯前服用,以使「飯壓葯」使葯物直達下焦肝腎;同理,若是治療上焦疾病或是發散類的中葯,一運用中葯湯劑療病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的服葯方法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環。正如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來評判飯前還是飯後服用,哪個好,而只能說,有些葯物適合飯前,而有些葯物適合飯後。
中醫則更多的要考慮,飲食和葯物之間的沖突,因為中醫方麵食葯不分家,葯和飯之間會產生相互的作用。所以,中葯來說的話,大部分有一定的嚴格的不同中葯的服用時間也有所不一樣,有的適合飯前空腹時喝,有的放在飯後喝更好,這要根據葯物作用特點和對腸胃道的影響來決定。恨不得救活無數眾生,但憑心而論,無能為力,做為醫務工作者的我來說,四十多年臨床,治病無數(真正無數)一個小小的鄉醫,讓高大上看不上的小鄉醫,但是我發揮我的特長,為鄰里。
6. 吃中葯在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
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鍾服葯。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葯,以使葯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葯,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葯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葯效。 2.飯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鍾服葯。
7. 中葯什麼時候吃效果最好
主要是看你服用中葯是治療什麼病,如果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疾病,腸道病等,飯前服,葯性易下達,易被吸
收,療效就好。
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葯,可使葯性上引;
毒性較大的葯,飯後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寒性葯劑涼後服,如治療大熱病等;熱性葯劑涼後服。如治真寒假熱病,效果好。
解毒葯、止吐葯、清熱葯,均宜涼服。凡平和的葯,補益的葯均宜在溫服,能益氣、增補。凡傷風感冒、解表驅寒的葯,應趁熱大口服下,促使發汗。葯性強烈的小劑量湯葯,應一次服完。應使葯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葯力,
發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血等。凡咽喉病、嘔吐病、宜多次頻服,緩緩飲用,使湯葯充分接觸患部,使其見效快。凡滋補葯劑,宜早晨空腹服飲,便於充分吸收。安眠鎮靜葯,宜睡前服。注意:積滯、胸部病患者,葯後仰卧為好;頭、腦、耳
、眼患病者,葯後去枕卧好;左右兩肋病者,服後左右側卧。驅蟲葯,睡前服一次,次日晨,空腹再服一次,腸道內蟲更易被殺傷,以便排出體外。
8. 怎樣吃中葯效果最好
吃中葯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1、最好按時吃
早上喝的葯,最好不要推遲到午後。中醫學家強調,無論是湯劑還是口服葯都應按時吃,這樣才能保證葯效。但很多人工作一忙起來,就會忘記吃葯,這時可以適當推遲服葯時間,但不能太晚。本來應該早飯後就吃的葯,可不能等到中午再吃,這樣不但葯效大打折扣,對身體健康也不利。
2、中午服葯間隔好時間
如果是對時間要求沒那麼嚴格,只強調了一天吃幾次以及服葯間隔時間的葯物來說是可以中午服用的,如一些需要空腹服用的滋補葯、驅蟲葯等。這時一定要注意好服葯的間隔時間,如果每日兩次的,至少要間隔8小時。對於需要飯後服用的葯物,尤其是寒涼葯或者五味偏重的葯物,會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最好不要拖到午飯後服用,因為雖然午飯後不是空腹,但按照間隔時間,晚上那頓服用時人已是空腹狀態。
3、巧妙省時間
既要煎中葯,又要做早飯,對於許多人來說,如何在早上節省時間成了問題。對此,郭桂明建議道:「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將中葯煎好,裝在玻璃杯中,第二天泡在熱水裡加熱一下就可以了。」除了玻璃杯,也可以用塑料的飯盒來裝。需要提醒的是,自己熬制中葯時,一定要看清中葯方上註明的煎葯方法。
4、早飯要喝粥
對於必須要早飯後服用的葯物,就一定要吃早飯了。對此,專家表示,早餐很重要,服葯期間更要注意,不僅要吃,還要吃對。早餐最好喝粥,不要喝牛奶、豆漿等,因為這些都可能會影響葯效的發揮。其次,服中葯的上午,最好不要喝咖啡、茶等飲料,這些飲料可能會影響葯效。
9. 怎麼服用中葯療效最好
聽醫囑,如沒有醫囑多在飯後。有些飯前飯後都可以。
10. 中葯什麼時候服用效果最佳
一般說來,清晨宜服補陽葯(指補腎陽葯)、行水利濕葯、催吐葯。
午前宜服發汗解表葯及益氣升陽葯。古代醫學家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為陰之分,不當發汗。」不但發汗葯如此,凡升提外透的葯物,均宜午前服用。
瀉下葯如麻仁丸等,宜在午後或入夜服用。
滋陰養血葯宜於入夜服用。如古人用六味地黃丸養陰即強調入夜時進葯。安神葯宜在夜卧時服。如珍珠母丸,提倡夜卧時姜湯送下,以起到鎮靜安神之功效。
驅蟲葯最好在清晨空腹時服用。補養葯空腹服用,不僅吸收較快,而且吸收完全。
擇時服葯除可取最佳療效,減少葯物不良反應外,還可誘導紊亂的人體節律恢復正常,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因此,中葯的擇時服用不應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