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圖片
擴展閱讀
怎樣快速治療脂肪肝 2024-12-27 06:05:21

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10 08:40:31

Ⅰ 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動物過冬有奇招

螞蟻、田鼠等在冬天來臨前貯存許多食物,修好巢穴,冬天躲在巢穴裡面,不出來活動。

青蛙、蛇、烏龜不貯存食物,吃飽以後找一個避風耐寒的地方睡大覺,一直要睡到春天才開始活動。

燕子、大雁要從比較冷的地方,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

麻雀、烏鴉冬天不飛走,但在秋天要脫去舊羽毛,換上又厚又密的新羽毛,來抵禦寒冷。

狐狸、野兔秋天也要換上又厚又密的毛,皮膚下還長著厚厚的脂肪,毛和脂肪可以幫助它們禦寒。

螳螂、蝗蟲,用卵過冬;玉米螟蟲用幼蟲過冬;蒼蠅用蛹過冬;蚊子用成蟲過冬。

野 鹿

俄羅斯北部有一種野鹿,當寒流襲(xī)來時,它們三五成群地互相打鬥,直到身上暖和了才去找吃的充飢。

松 鼠

冬天,印度北部森林中落滿積雪,生活在樹上的松鼠為了御(yù)寒,會反復爬樹,跳下來爬上去,直到感到溫暖為止。

大猩猩

寒冷難耐時,大猩猩來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搬(bān)起一塊大石頭來回走動,走到渾身大汗淋淋時才會停下來。

兔子

在特別寒冷的日子裡,兔子會和同伴擠在一起,有時還用互相撞(zhuàng)擊肚皮的方式增加熱量,十分有趣。

大白鼠

阿爾卑斯山有一種大白鼠,個頭比貓還大。冬天冷時,它們會縮成一個球,一起從山頂往下滾,然後跑回山頂再向下滾。

老虎

我國的東北虎在感到寒冷時,會在森林中來來回回地奔跑,這時連身邊出現兔子等食物都不理,直到跑溫和了才會停止。

人們研究動物冬眠,主要是針對熱血動物。因為它們能精確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體溫。動物冬眠只是動物休眠的一種形式,此外還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動物冬眠一般從當年10月或11月開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間每3天或3星期中斷一次,以便能進食,排泄大小便,這叫休眠周期。

冬眠時,動物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心臟:跳動緩慢,心臟的功能大大降低。這樣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環紊亂;肺:呼吸減慢,一次呼吸最長達10分鍾;腎:產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時期又慢慢恢復。只有蝙蝠例外;腦: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著,中腦代替間腦成為熱調節器的變化中心。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從根本上說,動物要度過冬眠,取決其兩種適應的能力。其一是適應物質變化的全部過程,能在溫度極低下度過來,並能迅速地復甦。其二是必須有很高的製造熱量能力。一種是抖動肌肉生熱;另一種是通過化學熱調節器發揮作用。

冬眠動物有一種特有的組織-褐色脂肪組織。它從頸部延至脊髓,具有產生熱量、保護動物安全過冬的能力。這一組織在冬天會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時又重新製造出來。

至於冬眠動物自動調節生物節律和機體復甦的機制是怎樣的,人們至今仍在探索。

Ⅱ 動物們是怎樣過冬

1.燕子過冬是要飛到氣候暖和的南方去。

2.青蛙過冬是鑽到泥土裡睡覺。

3.蜜蜂是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吃一個冬天。

4.蛇是冬眠過冬。

熊也是冬眠過冬。

Ⅲ 冬眠的動物 附圖片

冬眠的動物有很多,其中以松樹尤為常見。

具體分析如下:

說到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松鼠。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其實並不是所有松鼠都會冬眠,有些種類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常活動,例如蝦夷松鼠、北美紅松鼠,如果是寵物松鼠,也會因為室內溫暖而不會冬眠。

而金花鼠蝦夷松鼠、草原犬鼠就會在冬天冬眠,它們在冬眠時像死了一樣,身體僵硬冰涼,呼吸和心跳微弱幾乎感覺不到,並且有的松鼠長時間冬眠還會真的死去。

松樹冬眠的時間很長,在秋末天氣變冷時,松樹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開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開始活動。

Ⅳ 小動物怎樣過冬

冬天的動物有冬眠過冬、遷徙過冬、換毛過冬、貯存食物過冬、產卵過冬、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等過冬方式。世界上的動物很多,每一種動物的過冬方式都是不同的。

蛇是冬眠過冬,大雁是遷徙過冬,兔子是換毛過冬,蜜蜂是貯存食物過冬,螳螂是產卵過冬,蚊子是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

(4)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圖片擴展閱讀

1、冬眠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蛇、青蛙、烏龜、甲魚、熊、刺蝟、蝙蝠等。這類動物為變溫動物或是異溫動物,當溫度降到某個點,動物的神經就會進入麻痹狀態,當溫度升到某個點,動物就會醒來。

蛇在秋末氣溫降到約13℃以下時冬眠,時常聚群冬眠(有利保持穴內溫度和空氣濕度),而且可以各種蛇共眠。青蛙在秋末天氣變冷時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烏龜在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冬眠,冬眠時靜卧於池底的淤泥中或卧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直到4月初,當氣溫上升至15℃以上時,烏龜才開始恢復活動並大量攝食。

刺蝟在秋末氣溫降到7℃時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回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冬眠時,刺蝟就縮進泥洞里,蜷著身子,體溫下降到6℃,不食不動,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

2、遷徙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大雁、燕子、杜鵑、黃鸝、鴻雁、天鵝、野鴨等。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夏候鳥有大雁、燕子、杜鵑、黃鸝等,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冬候鳥包括鴻雁、天鵝、野鴨等,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深秋,又飛臨原地區越冬。

3、換毛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松鼠、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牛、羊、馬、豬、猴等。在冬天來臨前,多會長得胖胖的,還會換上一身厚厚的暖和的冬裝,畜類換毛,鳥類換羽。它們還會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麼的儲備食物。

4、貯存食物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松鼠、蜜蜂、螞蟻等。從春暖花開的時候,蜜蜂忙著采蜜,采了很多很多的蜜,夠吃上一個冬天的了,冬天到來時,蜜蜂在蜂巢里吃蜂蜜。

5、產卵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螳螂、蝗蟲等,冬天它們會產卵過冬。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

這類動物包括蒼蠅、蚊子等,冬天它們會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

Ⅳ 小動物如何過冬,圖文並茂

冬眠秋天找食物冬天睡覺

Ⅵ 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圖片

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

冬眠,是一些異溫動物(一些冬眠哺乳類與鳥類)和變溫動物在寒冷冬季時其體溫可降低到接近環境溫度(幾乎到0℃),全身呈麻痹狀態,在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體溫可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

(6)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圖片擴展閱讀:

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

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

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哺乳動物中的單孔目、有袋目、食蟲目、翼手目、嚙齒目及靈長目中的個別種類,鳥類中的褐雨燕及蜂鳥等都有冬眠行為,稱之為冬眠型動物,即異溫動物。這類動物體型較小而代謝率較高,比大型的恆溫動物,相對地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恆定體溫。

熊及臭鼬等動物在冬季呈麻痹狀態,但體溫不降低或降低少許,且易覺醒,有半冬眠動物之稱。變溫動物到冬季亦呈麻痹狀態,但它們的體溫是隨環境溫度被動地變化,在溫度降低到可耐受溫度以下時,不會被激醒,而是被凍死。這種行為與恆溫動物的冬眠完全不同,稱之為蟄眠。

冬眠型動物的年度周期可分為非冬眠季節(生殖季節)與冬眠季節。北京地區的刺蝟約於3月底出眠,並立即進行生殖活動,完成生殖後便轉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節;10月-3月是冬眠季節。此時,動物蜷縮不動,不吃不喝,代謝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這兩個季節里,動物的生理狀態迥然不同,但又互相依存。非冬眠季節後期的肥育為冬眠儲存能量,在冬眠季節後期,性腺開始發育,動物出眠後便可立即進行生殖活動。冬眠型動物在非冬眠季節中,其體溫是恆定的,而在冬眠季節體溫是可變的。

故特稱為異溫動物。在非冬眠季節里其體溫也有2~5℃的波動,而與其親緣相近的非冬眠型動物的體溫波動僅0.5℃左右。此外,冬眠型動物對低溫的耐受能力也顯然地大。

人的致死低體溫是29~26℃,大鼠是15~13℃,而冬眠型動物則可耐受接近0℃的低體溫,甚至超冷狀態,如蝙蝠超冷到-9℃仍可復甦,自動產熱使體溫上升到正常。這是異溫動物區別於恆溫動物或變溫動物的重要特徵。

在秋季冬眠動物機會尋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樹乾和地穴等,並在裡面鋪上草、秸稈、葉子和毛等作墊。在這么一個布置好的棲身之處它們會成群的蜷縮著身子,耷拉著眼皮,以這種低耗能的形式-Torpor(拉丁語:遲鈍),度過冬天。

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冬眠的蝙蝠,會看到蝙蝠的身體呈暗藍色。例如土撥鼠在冬眠狀態下,體溫會從39降至7℃。心跳從原來的每分鍾100下跌至2到3下。

呼吸頻率可以延至一小時一次。腸和肝的代謝產物會收集在腸的下部,並且在蘇醒的時候被排出。動物在冬眠時會停止進食,或者是在短暫的蘇醒狀態中進行攝食。冬眠動物靠的是它們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別是肩胛骨間棕色脂肪組織(IBAT)。

這種組織位於肩膀和頸部,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在外界溫度升高動物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的時候,這個過程長達數小時。蘇醒過程的後半段,動物通過身體顫抖,(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一種高放能動作)可將體溫提升到正常水平。溫度越高,動物呼吸得越快。

Ⅶ 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

1、冷凍過冬愛爾蘭有一種蛇,在冬天來臨的時候,會游到水中,讓寒冷的風把自己凍成「冰棍」過冬。這時候,當地的人就歡歡喜喜把這些「冰棍」抬回家中,製成風景別致的「門簾」,掛在門上。等到春天,冰雪融化,蛇蘇醒過來後便溜走了。

2、大睡過冬土撥鼠冬天進入冬眠,呼呼大睡。這時候土撥鼠蜷曲成一團,體溫急劇下降至攝氏零度左右,渾身變得僵硬,即使用煙熏,用棍子把它打得滾來滾去,它也毫無反應。

3、撞肚皮過冬說起兔子,人們就會想到兔子又長又密的毛,然而,兔子僅靠穿上這件「冬裝」是抵禦不了寒冷的。所以,一到冬天,兔子們就擠在一起,互相橫向撞擊肚皮,以此產生熱能取暖。

4、跑步過冬作為森林之王的老虎在寒冷的深山老林里,雖然虎皮加身也必須不停地跑步,並且非常專心,連近在咫尺的獵物都會棄之不顧,只有這樣不停地奔跑,它才能保持生存的溫度。

5、深築洞過冬入冬以前,穿山甲開始構築冬窩。這個冬窩長達10多米,並穿過幾個白蟻窩。穿山甲躲進這里,而且等於住進了食品倉庫,又溫暖又可以隨時美餐白蟻。

6、節尾狐猴、細尾獴喜群居,特別喜歡一大家子黏在一起抵禦寒冷。

Ⅷ 動物是怎樣過冬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麼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一樣的毛。

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4.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麼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濕,兔子便很容易著涼。所以主人要特別留意,冬天別為兔子洗澡。

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Ⅸ 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圖片簡筆畫

以蛇為例:

1、畫一個圓形作為蛇頭。

Ⅹ 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在寒冷的冬季,動物與人類不同,沒有厚厚的衣服穿,也沒有有暖烘烘的空調以及暖爐,在這個過程中,動物們學會了很多過冬的方式,主要就包括存儲食物、冬眠、換毛、遷徙四種:

1、存儲食物
依靠冬天到來前,提前存儲食物過冬,主要動物有:松鼠、老鼠、河狸等,我們來了解一下河狸:

河狸,是河狸科、河狸屬的動物。河狸軀體肥大,雌、雄無明顯差異,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後肢粗壯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間活動,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潛水,不冬眠。

它是最大的嚙齒目中型水陸兩棲獸類動物,有動物世界「建築師」和古脊椎動物「活化石」之稱,屬於國家一級動物,壽命為12—20年。河狸的毛皮珍貴,其香腺分泌物為名貴香料,是世界四大動物香料之一。

河狸喜食多種植物的嫩枝、樹皮、樹根,也食水生植物,楊、柳的幼嫩枝葉及樹皮。夏季河狸也在岸邊採食草本植物,如菖蒲 、荊三棱 、水蔥及禾本科植物等。到了秋季,河狸在晨昏活動頻繁,將樹枝等咬斷成1米左右,銜到洞口附近的深水中貯藏,以備過冬時食用。

河狸在中國僅分布於新疆東北部的青河、布爾根河和烏倫古河等水體。其中布爾根河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額爾齊斯、烏倫古「兩河」源頭,是中國惟一的蒙新河狸生息和自然保護區,以珍稀瀕危的蒙新河狸和鳥類以及生境為主要保護對象。

2、冬眠
冬眠是休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

亞洲黑熊就是冬眠動物中的一員,它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並在大樹的樹洞、岩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秋天會大量進食,以准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在中國,據估計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境內有1000~1500頭;喜馬拉雅亞種數量很少,有待進一步調查;四川黑熊分布較廣,數量也多,估計四川盆地周圍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區、雲貴高原、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安徽以及浙江各省區野生種群約在8200~12500頭。

西藏黑熊(指名亞種)在西藏分布面積較大,包括滇西山區,向北延伸至到青海南部玉樹地區,估計種群數量2500~3500頭;台灣黑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