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故宮怎樣建造的
一、北京故宮的外觀
故宮從外觀看設四個門,南門正面是午門、北邊是神武門、東邊為東華門、西邊為西華門,四個門均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故宮的四個角,都布有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整個建築群按南北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宮的結構
故宮全部建築由"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枝塵亂殿組成,三殿均建築在8米寬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大婚、冊封、節日慶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宮的歷史變化
北京故宮是明朝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時(1406年),開始動工修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為明清兩朝皇宮所在地,先後有24位皇帝相猛檔繼在此登基執政。第一位是明永樂皇帝朱棣,最後一位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四、北京故宮的相關故事
清代後期,國運多舛,北京故宮原內府藏書畫總數在萬件以上,後遇英法聯軍火燒西郊諸園、辛亥年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戰禍頻仍之際,無數國寶因各種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間最令人扼腕的,是遜帝溥儀主動出賣國寶給外國人。
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享受民國政府優待,居住紫禁城內廷長達13年,太監們又監守自盜,為籌劃出宮後的生計,偷偷倒賣宮中珍貴文物;溥儀本人也以賞賜的名義,將宮內收藏盜運出宮。
(1)怎樣修故宮圖片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的特點:
北京故宮中軸線排列著午兄茄門、三大殿、後三宮等重要建築。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等排布在中軸線主要建築兩側。而在每一個宮殿的院落中也是嚴格按照中軸線布局宮門,前殿、後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軸線上配殿則分布在兩側位置。
中軸對稱布局建築的從屬關系,明確體現得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尊嚴華貴。除了上述的三項宮殿設計理念外其實還有包括三朝五門、法天象地、陰陽禮制等諸多思想都影響著宮殿建築的布局方式與細節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