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字的行楷書法精選
怎麼寫好行楷書中的德字呢?看下書法大師的德字是怎麼樣寫的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德字的行楷書法精選,希望對你有用!
德字的行楷書法精選欣賞
德字的行楷書法精選圖片4
行楷的書法藝術
上奏文書中,除了兩件魏楷書體之外,其他的上奏文書大都是行楷書體。行楷書體,是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一種書體。但是行楷書體並不是指文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行楷字體,而是縱觀全篇,具有楷書和行書兩種筆意,姑且稱之為行楷。行楷字體,是以楷書筆法為基礎,如字形偏長,左高右低,但比楷書書寫自由,又比行書規正。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年)六月兵部條列買馬用錢頭數奏行文書》中的“將軍”是規正的楷書寫法,結體緊密,筆法規范,筆順和祥斗行筆也不可以隨便改變;《高昌民部殘奏》的“將軍”二字是行楷書體,結體靈活多樣,書寫自由瀟灑,還可以根據個人書寫習慣和筆畫順序呈現不同的書寫形態,筆畫的連結、替代和減省也會使字形變化多樣,而且行楷書體的筆畫字數也可以改變,如規正楷書的“將”有10畫,“軍”有9畫;而行楷書體的侍滾“將”是9畫,“軍”是七畫,筆畫都有所減少。所以行楷書體是在楷書基礎上簡化筆畫、增強連帶以加快書寫速度的一種書體。當然,在書寫過程中,不能只強調某一方面,如果只強調楷法,容易使字體僵化,不靈活,影響字體的結構和書寫的節奏;但如果只強調速度,容易使字體雜亂無章,難以辨識。因此,行筆過程中,楷書筆法和行書筆意要保持適中,楷行兼顧,不可偏頗一方,遵循行楷書體的書寫規則。
行楷書體此時在高昌地區非常流行,除了受內地書法藝術發展的影響之外,西域獨特的民族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西域一直是以漢族為主、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少數民族多以游牧為生,在西域地區各種文化兼容並蓄,共同發展,出現了許多不同地域特色的老宴余書風。楷書形成於漢魏,歷經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代達到頂峰。此時高昌王國的楷書僅處於發展階段,再加上當地少數民族追求自由的民族特性,因此受隋楷嚴謹法度的影響不大,所以不管是民間文書,還是官方文書,都以書寫便捷、瀟灑自由的行楷書風為主。西陲邊境這種胸懷博大、瀟灑自由的書風保持了楷書初興階段所具有的靈氣和活力,自在奇肆的意態表現了邊疆人民心靈的質朴和襟懷的坦盪。
❷ 德的連筆子
[德]字歷代名家名帖的行、草書寫法。如圖:
尺洞一、行書寫法
❸ 德字行書怎麼寫好看
德字行局游戚書寫桐陵磨茄法:
❹ 中國書法行草「德」的寫法
❺ 德的書法寫法
德的書法寫法如下:
1、甲骨文。
可見,「德」字中間多寫一橫,在唐中期始見。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學秦小篆變勢變體,在他書寫的篆書《千字文》中,「德建名立」的「德」字,在字中間添寫了一橫。
這是「德」字有一橫的始見。李陽冰這個「小動作」,可視作「始作俑者」,不久書法家史惟則在《薦福寺碑》中,
「德」字也加了一橫。於是,中唐時期,篆書中出現了 「德」字加了一橫的寫法,只是書法中出現標新的異體,在典章文獻中並不通用,如唐碑《郭府君墓誌碑》,字握空體為楷書,寫「大唐武德七年」,「德」字中無一橫,可認為這是唐代通行文字書寫的範例。
❻ 請問『我、德、黃行書和草書怎麼寫』!!!!求解
[我、德、黃]三字高纖的行、草書寫法很多,我現通過集字的辦法匯集幾返念蠢例以供您參考學習。如圖所示:
一、行書寫法
❼ 王羲之的德字行書寫法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世螞虧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搜神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物粗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❽ 德字怎麼寫好看
「德」字草書寫法: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其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始於漢初。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字字區別,不相糾連;今草起於東漢末期,風格多樣,不拘章法,筆勢秀麗流暢,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
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字文》、懷素《自敘帖》等,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草書自狂草起開始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
(8)行書體的德字怎樣寫才好看擴展閱讀:
草書十二條用筆細節
1、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盡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干筆、粗細一樣的現象,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墨淡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4、忌單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一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干筆。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忌團狀。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劃銀溝的粗筆,又要有行雲流水的細筆。
9、墨干時速度稍慢,濕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
12、中側並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厚處用側。
❾ 德字行書怎麼寫好看
「德」字行書寫法如圖:
行書的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❿ 德的行書書法應該怎麼寫
行書在社會上是應用最廣泛、最能為人們所接受的一種字體,學好它將終生受益。你知道怎麼寫德字的書法嗎?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德的行書寫法,希望你們喜歡。
德的行書欣賞
![](http://www.metroleft.com/images/loading.jpg)
德的行書圖片5
行書的章法
一、字的軸線與行的軸線
所謂字的軸線是指經過字的重心,把該字分成平均兩部分的直線,如圖中的第二行我們給各字畫出了它們的軸線,它能表叢配示出字的運動趨向。
行的運動線是指參考字的軸線,用一條曲線來表示一行中字的運動變化,如上圖第四行我們用綠線來表示行的運動線。
上圖第三行是把字的軸線調整後,行的運動線呈現直線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變化的話,這樣真的是如古人所說“字如運算元”了。
二、一行中單字的外輪廓變化及行的外輪廓變化
我們給一行中各字畫出它們的外輪廓,發現一行中並非字字都是長方形的方塊字,而是多個形狀各異的美妙的圖形串聯成一行的。
給一行字畫出它們的行外輪廓線,我們發現一行字的外輪廓呈現起伏變化的曲線,這都要靠創造性的對單字進行收放伸縮、大小錯落、疏密對比等來處理變化。
三、線的變化
從《篋中帖》我們可以看出字數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線有長短粗細、枯潤濃淡等變化,如果說《蘭亭》前後可以劃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變化很微妙的線質,那《祭侄稿》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線質對比。粗線給人厚實、沉穩睜譽,細線則是靈動飄逸;圓線溫潤,方筆則見凌角;長線舒展,短線利落;濃墨暈化,枯筆飛白......作品一氣呵成,這些線有機結合,看似隨意,實為巧安排。行書難,難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為佳作,當然如能如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來雕飾”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於風格、個性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了。
四、墨的變化
我們從《篋中帖》看出墨的變化:如果我們把字理解成強弱不同的墨點的話,我們可以看出一件書滲早指法作品中墨點的豐富的變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強弱墨點參差分布,行與行有變化,有如五線譜上動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無意中,粘一次墨,寫幾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寫,這樣通過墨色變化,暗示出一種流動、時間延續、情感變化;墨的變化的另一層意思是書家有意使用不同濃淡的墨色來配合筆、紙寫出不同美感的行書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於《篋中帖》。
五、書寫速度的變化
從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前三行的書寫速度慢,倒數的二三行應該是行筆如飛,殺紙更見痛快,最後一行來來個跳躍,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創造性表現,如《致彥和國士》後幾行枯筆作書,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