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畫面細致,槿看素描和速寫
素芹遲畫的像並不能代表多少,要理解其中的關系,素描里的關系是死的,但要靈活運用到不同的載體。在運用的同時,懂得突出每一個稿件表現點,不是要每個細節都畫的很好,有重點的去表現。速寫里,再對叢如細節刻畫進行一定的練習,比如五官、衣服細節等,風格的不同,表現的手法不同,仔細分析分析。多畫,但也滲首啟有多比較,多思考。
『貳』 動物怎麼畫好看
動物畫好看方法如下:
首先要了解這個動物的特徵,根據動物的不同,抓住特徵輪廓,稍微誇張的表現出來,就能畫出與實物很像的作品。
像四足的動物,頭部、前足、後腿、尾巴等都要區分開繪畫,抓住每個區域的關鍵點,動物的肩膀也是從身體側面開始的,動物是撫肩的,所以不會像人類一樣從側面伸出,而是向著胸部,給人一種圓潤的印象。
如果是專業的美術學習,那一定要系統的進行訓練,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練習。如果是興趣愛好,可以從感興趣的繪畫出發,但首先要鍛煉手的能力,最基礎的就是模仿能力,臨摹你喜歡的畫作,可以幫助你更好的鍛煉手上功夫,也能讓你保持對繪畫的興趣。
『叄』 怎樣畫畫才能畫好
多看,多畫,多思考。。。 你想畫好什麼??? 素描也屬於個基本。。中國傳統學院派素描教學往往從幾何石膏形體寫生人手,因為幾何體的構成復雜形體的基本元素,不論多麼復雜的物體,都可以拆分成簡單的幾何型。但如果通過其他的入手點也能使同學們建立起良好的結構和形體意識,那麼這個教學步驟就不是必須的。要知道不是所有規范的素描體系都從這里入手的。
寫生即是直接對照實物畫畫,要有明確的規范性和准確性。同學們要記住,這里所講的規范和准確並只是有你自己的眼中的規范和准確.我們每個人的眼中的規范、准確並不相同。所有同學都會用自己准確和和規范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好畫。還沒發現誰故意畫糟的。但是,同學們眼中的好畫是否和老師眼中的好畫相同?是否和考場高分的好畫相同?是否和有資格和藝術沾邊的好畫相同?對大家來說,或多或少有些問題。
練寫生,就要首先改變自己的眼光,例如:有的同學畫一組靜物時,常能畫好其中一個或幾個物體,可是卻對空間的表現、不同物體的明暗關系等許多因素視而不見、表現薄弱,且屢教不改,說到底,存在眼光的問題。初學的同學們都有自己習慣的感覺和想法,但這些感覺和想法往往有點片面。 大多數情況下剛練素描的同學在乎用筆方法,在乎形狀,其他的方面就管不了許多。此時應多看畫冊中的好畫,建立對素描的感覺。明暗是素描的基本手段(另一種基本手段是線條)。
多比較明暗,沿輪廓線和結構線比較明暗,比較不同物體的背光面明暗,比較不同物體的受光面明暗,比較物體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多比較明暗,一定有所得。
素描寫生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學們面對所描繪的內容,興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細節上或明暗變化上,看見什麼畫什麼,雖然花費了很大氣力,結果卻事倍功半——哪兒也畫不好。這些問題的存在,固然有同學們技巧不熟練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結構造型觀念淡漠,缺乏對物象在結構本質上的深入觀察和深刻理解。同學們應當明確,寫生要規范、准確,就要學會正確地觀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徵。眼睛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握物體形狀的基本特點,這是每個視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寫生中,僅以看到的形狀當成物體特徵的全部,顯然是錯誤的,一雙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的眼睛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的眼睛,對同樣物體的形狀在特徵上會有著顯著不同的認識,普通人的眼睛可能注意形狀,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更注重觀察、分析物體形狀的結構特徵。
結構的表現有多種手法,使用線和明暗都能作到,但重要的結構要強調。
任何一本素描書中都有作畫步驟,內容大同小異,這種知識挺廉價的。買本書,仔細看,是個不錯的選擇。
立體感
——三大面、五大調子
物體立體感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個難題。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產生產體感。那麼,在作畫時,就要去找出物體的明暗交界線,先確立明暗兩在面(塊)。再畫出投影,物體的立體感就已經很強了。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調子」都找出來,物體的立體感也就塑造完畢。那麼,什麼是「三大面」、「五大調子」呢?這都是對物體的明暗關系而言的。所謂「三大面」即黑、白、灰。「黑」指物體背光部;「白」指物體受光部;「灰」指物體側光部。「五大調子」指高光(最亮點)、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線、暗部(包括反光)、投影。另有一說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為「五大調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調子」物體的立體感也就容易表現了。結構畫法中以線的虛實就能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另論。
質感、量感
質感簡單說就是物體給人感覺是什麼質地。量感就是物體的份量、重量感。質感與量感一般情況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質感表現出來了、量感也就容易出來。
如何表現質感,一般說細膩、柔和、光滑的物體用細一點的線條去表現,如瓷器、絲綢等;表面粗糙的物體宜用粗放的線條去表現,如陶器、粗布等,還可根據物體固有色的深淺,使用B數大一點或小一點的鉛筆來表現質感量感,如淺色瓷器可用B-3B來表現,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鋪大關系,再結合2B、3B來刻劃一下細節。
在素描繪畫當中,最關鍵的當然是結構。
現實中很多畫家,由於對人物或物體結構缺乏了解,最後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創作中很難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方便的照相機(現在都使用數碼相機)和掃描儀,可以在電腦中處理圖形,能夠省卻很多造型的麻煩,但是,形是形,結構是結構,並不是一個概念。對繪畫的過程而言,形是附著在結構之上的表象,而結構才是對象的支撐;外在形的輪廓無法真正表現對象的內在美。
我們所觀察到的對象的外形,那是一種表象,一種輪廓。當對象一旦變換位置,而我們又缺乏對結構的了解,就很難著手。在初學階段,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利用穩定的三角形來確定形體的大體位置和構圖,然後再用小的虛擬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畫對象局部的位置,這樣的方法最後只能是比葫蘆畫瓢,照相般描繪對象。
就像我們已經走過了充飢的年代一樣,我們已經走過了缺圖的年代,正跨入一個讀圖的時代。各種圖形、圖像、圖庫層出不窮,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現對象,倒不如乾脆去搞攝影算了,那我們還不如照相機來得客觀。對畫家來說,最難以接受的便是被人誇獎為:看畫得多好,像照片一樣。也就是說,那些個作品沒有強烈、強調和更深層次的東西,缺少畫家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和對對象的內涵表現的創意,這又怎麼能算得上繪畫的藝術作品呢?
藝術的真實,並不是純客觀的真實,而是畫家通過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現畫家內心的感受的一種藝術的真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刻畫與刻劃。
對於習慣於使用明暗調子的人來說,總是覺著只有這樣畫才是扎實的素描。其實,經過後來的習作,我還是感到不過強烈,描的東西太多,而刻的地方太少。
應該說利用素描明暗來刻畫對象的體積還是有用的。但是如何從明暗調子中走出來,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腦子里的固有觀念和習慣的勢力,加之悟性提高緩慢,使本來想丟棄的畫法還會不時的有所反復。
明暗調子就像鋼琴的鍵盤,越是多越能表現得豐富。我們使用的鉛筆還能出產7B、8B的嗎?即便是有了9B、10B的,也無法表現出現實模特兒空間的黑,黑與白的對比只是相對的。在舞台美術的布景暗調子處理上,使用純黑+普蘭在燈光的照射下也泛白,就改用黑絲絨,可我們的繪圖紙如何表現出這樣的黑洞?其實黑與白只是一種感覺。強烈的感受需要我們改變以往的寫生的辦法,摒棄故有的腦子里的死的概念,用全新的思維,在結構意志的控制下,充分發揮我們自己的感觸而凝注在筆端的力度,畫出對象感受的神似。
不停地改變自己固有的觀念,不斷嘗試新的繪畫方法,千萬不能為完成一幅作品小心翼翼的作業,完成作業不能成為我們目的的負擔。不然,你將丟棄更多嘗試的機會,千篇一律的重復自己的已知而禁錮自己思維的想像空間。
在素描作業過程中,對初學者來說,最經常遇到的就是所描繪的對象准確和不準確的問題。這就給我們提出素描作業模糊性問題,模糊概念是指沒有明確胙延的概念,如「明與暗」、「長與短」、「大與小」、「虛與實」等等,這些在繪畫語言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過大致的比較而得來的,它們之間都沒有絕對的分明的界限,無法用精確的數據來劃分這些概念之間的差別。正因為這樣,素描寫生的准確性是隨著作者理解能力和技巧不斷提高而提高的,這也是素撈 寫一準確性認識的特殊性。
那麼怎樣才能少一點模糊性,多一點准確性,使我們素描寫生准備程度不斷提高呢?
首先是認識上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正確。認識的提高應是鑒賞能力的提高。經常看看一致公認的好素描作品。這個好作品也就是比較准確的作品。多分析、多研究,認訓它好在哪裡,看多了作作品,眼界自然就提高了,自己作畫時也就會慢慢向好的標准靠攏。
比較是素描寫生時唯一正確有效的方法,素描寫生過程中認識和標準的模糊性,只有不斷地、反復地進步比較,找出問題,改正錯誤,不斷完善,這個工作做得認真細致、越深入,那麼畫面就會越完美,越准確。絕以的准確是不可以的,只要達到一種共識的准確程度就算可以了。
在傳統的素描寫生理論中,有非常完整的關於「點」和「線」的應用法則,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並不是所有理論和法則教能夠被熟練地認識和利用的。譬如說在測量和確定物體的比例時,隊了可以憑直覺來判斷外,還可以通過使用鉛筆來測量線段與線段之間的距離來判別。其中關於「用鉛筆來測量距離的方法」就值得進行分析和探討。這是一種對物體的各種線段的長度(通常有兩個端點)進行比較的方法。由於手工測量的模糊性,通常所能判斷的僅僅是線條這間的長短,而不可能對線條的精確數值進行比較。事實上,用這樣的方法在畫面上表現物體的形體比例有許多困難,因為在形象思維活動過程中,人們地「精確數值」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認識和表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模糊比值,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面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素描寫生中的幾個關於「點」、「線」和「面」的運用方法。
一個中間「點」
誰都知道,一根線條由兩個端點組成,而用視覺手段對一要紅條進行准備分割時,最容易的是找出它的中間點的位置,這是由人的形象思維的特點所決定的。在素描寫生過程當中,有許多關系需要我們仔細地加以辨別和判斷,不妨可以利用「先找出中間點的方法」來確定最基本的比例關系,例如,在進行頭像寫生時,可以在畫好了大體的輪廓之後,首先確定一下眼睛的位置,因為眼睛的位置往往是處在頭部的中間(也就是處在上下關系的中點位置);然後再去確定其它的位置和比例關系就顯得比較容易,這種現象完全符合人的形象思維的特徵。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諸如此類的例子,譬如說在描繪整個石膏胸像的時候,首先我們可以確定上下兩個端點的位置,即頭頂和底座的位置,緊接著在通常情況下,最容易尋找和描繪的必然是下巴的位置,因為它時常處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繪畫定點定形的理論知識,其中「三庭五眼」就是在人物頭像描繪中對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進行規律性的分析總結而形成的經典理論。
兩個基本「線」
兩條基本「線」是指水平線和垂直線的運作,具體地說,我們可以把在寫生當中所要處理的各類線條歸納為「接近垂直」和「接近水平」兩種情況,就是以「水平線」或者「垂直線」作為衡量的標尺,去測量和比較各種接近於它們的線條的性質,從而來把握畫面的整體關系。
在畫人物像素描時水平線、垂直線比較法一般用來確定結構下下和左右的位置,如兩眉弓骨點發生透視變化後,哪個骨點,哪個骨點下,如果用眼睛看不準的話,用水平的鉛筆對著對象一量就看出來了。又如俯視頭像的耳和後腦不易畫准,但只用水平線橫著一量就會確定上耳輪會上移到眉弓和發際之間的位置,耳垂會上移到顴骨的位置不易找准,但只要用垂直線量一下,它是在鼻翼左邊不是右邊,在嘴角的左邊還是右邊,或者在一條垂直線上就一目瞭然。經此類推,頭部的個細小的結構都可以通過水平線和垂直線比較的方法找出來。更准確的某一個點還可以用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交的座標點找出來。
多種幾何「塊面」
「三塊面」是指多種組合的單位幾何形比較法。單位幾何形比較法是說觀察對象的亮面所呈現出的類似平面幾何形。如額面受光面呈長方形或者不等邊的梯形,這些幾何的面積如何,再把畫面上額面受光面進行比較。如果把長方形畫成正方形或者把梯形畫成長方形,就是說畫面上的幾何形和對象的幾何開不能成為相似的幾何形,那就證明畫錯了。又如眉弓和眼之間呈銳角三角形的這面,再檢查一下畫面上這塊亮面是否也呈三角形並與地象上的三角形相似。暗面也同法比較,這種方法可把時暗塊面比較得基本准備。
綜上所述,要提高素描寫生准確的程度,必須整體觀察事例把握,結合「一點」、「兩線」、「三塊面」的方法並靈活運用。這樣將對迅速有效地提高造型控制能力。 怎樣把素描畫得整體?
整體表現是畫好素描的關鍵。素描作畫要做到整體觀察和整體表現。
整體的觀察方法有三種:
(1)「同時看」的方法。縮短對單個目標的觀看時間,加快對多個目標的觀看頻率,用於觀察整體關系。
(2)「對比看」的方法。一次將兩個類似的目標頻繁對照著看。用於「測量」和確定比例、明暗、形狀等物體形式。
(3)「眯眼看」的方法。眯起雙眼,破壞視線的焦點,使整個物體「虛」化,通過強制的手段得到整體觀察效果。
整體表現有六個要求:
(1)先大後小。這里的大與小,是指物體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關系,例如,頭部作為一個立方體是基本大形,而五官則是基本大形中的局部小形。同鼻子相比,五官是基本大形,而鼻子則是五官中的局部小形,鼻翼又是鼻子中的更小的形。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形體不準」的結果。
(2)先草後精。在物體形沒有確定之前,不能單獨將某一部分過分細致地刻畫。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碎」和整體失衡的結果。
(3)先直後曲。直線比弧線簡單,方形比圓形簡單,平面比球面簡單,所以,應「先直後曲」,以便於把握形的准確性。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比例不準」的結果。
(4)先暗後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個階段,每個體、每個面、每個局部的開始,都要從最暗處畫起,再畫次暗、灰部,最後是亮部。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明暗失調」的結果。
(5)先實後虛。先畫感覺的強點,後畫感覺的弱點。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平板」的結果。
(6)先近後遠。先畫前面物體,再以後面物體相襯托,使主要物體突出、明顯。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喧賓奪主」的結果。 素描透視有哪些方法和要求?
透視是繪畫製造空間感的主要手段。透視知識對於素描初級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確很大程度上是透視的准確。
視點:即畫者眼睛的位置
視線:目光投射的直線,是視點與視覺中物體之間的連線。
心點:是視域的中心,也就是畫者眼睛正對視平線上的點。
視平線:將心點延長的水平線,隨眼睛的高低而變化。
消失點:物體由近及遠產生透視變化,集中消失於一點。
主要透視畫法有:一點透視、二點透視和三點視法。
(1)一點透視。也叫平行透視。當一個立方體正對著我們,它的上下兩條邊界與視平線平行時,它的消失點只有一個,正好與心點在同一個位置。
(2)二點透視。也叫成角透視。當一個立方體斜放在我們面前,它的上下兩條邊條邊界就產生了透視變化,其延長線分別消失在視平線上的兩個點。
(3)三點透視。也叫傾斜透視。在兩點透視現象中,其中上下方向的各邊界與我們的視心線不垂直時,立方體各邊延長線分別消失於三個點。
在素描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圓形物體,圓形物體的透視變化同立方體的規則是一樣的,只是表現上不同,例如圓柱體的弧度隨視點的距離和上下、左右的位置產生變化,距離越遠弧度、長度越小,偏離視心點越遠弧越大。 素描寫生中有哪幾種常用的光線?
素描的寫生訓練是在室內進行的,所以,如何布光是一個涉及對象不同的表現方式問題。素描的光源有兩種:一種是從窗戶射進來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種是燈光。燈光又有單燈和多燈之分。相比較而言,燈光要比自然光容易畫一些,因為燈光的光線比較單一和固定,物體被照射後的明暗關系比較簡單,對比較為明顯,前後關系也比較突出,是初學素描者常採用的照明光源。自然光的光照比之燈光的照明,可使物體明暗變化豐富、層次多樣、對比協調,是素描訓練整體把握、概括處理的必要手段。素描表現自然光,要比表現燈光難一些,因此,要先進行燈光的訓練,然後再進行自然光的學習。
除了不同的光源會對物體造成不同影響之外,物體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體不同明暗變化的一個因素。當物體正面受光時,我們稱之為「順光」;當物體背面受光時,我們稱之「逆光」;當物體側面受光時,我們稱之為「側光」。在素描訓練中,順光比較容易表現,逆光難度較大。最常用的光線是難易適中的、不同方向的側光。初學素描的同學,要注意進行各種光線的學習,切忌只依靠單一光線的訓練。 眼睛應該距離物體多遠?
有的初學者在作畫時,喜歡離著對象很近,這說明,他感興趣的不是對象的整體,而是對象的局部。這是很不對的。素描學習應該採取一切辦法,避免局部影響整體,因此,作畫時應當與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段距離一般是物體整體長度的3倍。只有當畫面形象整體關系確定以後,按步驟要求進行局部刻畫時,才允許靠近對象仔細觀察。最後,還要遠離對象進行結束階段的調整。 畫輪廓 畫結構有什麼重點要求?
輪廓,是物體表現的重點。要注意輪廓的變化,不要畫得太死板。初學者要注意物體輪廓的以下變化:
(1)注意形的透視縮短。
(2)注意線的虛實變化。
(3)注意形的彎度、角度和連貫。
(4)注意左、右的對稱或對比。
物體結構是素描學習的重點。客觀的物體結構決定著物體的形式,是物體特徵的原因。素描中的結構,專指形體的中間部分,這一部分將形體的細部和形體的輪廓連結起來。每一個結構都是一個相對完整隆起的幾何形,它具有獨立的形狀、明暗、體積等的形式特點,因此,每一個結構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形」。表現這一部分的重點要求是:
(1)重點觀察和表現結構的整體形狀特徵。
(2)重點觀察和表現結構邊界的明暗、虛實變化,也就是結構與結構之間連接處的對比調和變化。
(3)畫結構一定要注意表現形體的空間透視。
(4)有暗部的結構,是形體刻畫的重點。 怎樣使畫面具有空間感 體積感??
空間感,是指畫面有縱深和前後距離的感覺。
(1)要使畫面物體的形狀有透視變形,以符合人近大遠小的視覺習慣。
(2)要使畫面前後物體的刻畫程度不一樣,以符合人近實遠虛的視覺經驗。
(3)要首先確定和加強畫面前後物體之間的明暗對比,即亮襯暗或暗襯亮,以符合人視覺的「同時對比」要求。
(4)要將輪廓上、結構上、局部上每一根邊沿「線」處理得有實有虛,以符合人視覺的「雙眼視差」要求。
體積感,是指畫面物體有「圓雕」感。
(1)要強調物體結構的透視縮變,以符合人前大後小的視覺經驗。
(2)要強調物體表面的明暗的對比,以符合人對立體的視覺經驗。
(3)要強調物體輪廓強弱的節奏變化,以符合人對實物的視覺經驗。
(4)要強調背景與物體的明暗對比,以符合人對物體環境的視覺經驗。 素描的結構線面結合與「色調表現法」
什麼是素描的「色調表現法」
「色調表現法」是素描常用的一種造型方法,它強調客觀性,主要用明暗對比、色調變化的手段表現對象,畫面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空間感、深度感。色調法的觀點是:所有形體都是由」平面」組成的。它否定「線」的存在。它要求再現對象在特定光線下的形體透視和光影效果。
色調法作畫的要求是:
(1)遵守步驟的程序。也就是整體進行,整體結束。例如,素描是從暗部畫起的,無論畫面有幾個靜物,都要先將所有明暗交界線同時畫,然後同時畫暗部,再同時畫灰部,最後畫亮部。一個過程完成後再重新從明暗交界線開始畫第二遍,這樣一遍一遍地不斷加深,直到形成最後完整的效果。
(2)深入分析找准關系。色調畫法「分析」的主要對象是物體的光影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物體正確的明暗關系,做法如下:首先,分析物體受光來源,判斷明暗交界線位置,將物體沿交界線分成明暗兩大部分,分析找出明暗交界線的形態、變化特點和明暗系統之間的強弱對比關系。其次,分析物體「平面」與光線的方向關系,將各個與光線形成不同角度的面,利用明暗光影畫出區別。再次,分析物體的「固有色」,找出明暗關系中哪些是光影因素,哪些是固有色因素。
(3)全面真實地表現對象。色調畫法表現的「真實」是視覺上的真實,所以,色調法應該比其它兩種畫法更多地注重人的「視覺感受」,色凋法也比其它畫法更注重局部刻畫,因此,初學者要注意對整體的把握,要時時把局部放到整體里邊去觀察、處理,首先做到整體的完整,而後才是局部的真實。
什麼是素描的「結構表現法」?
結構表現法是以研究物體組織、構造為目的的素描方法。結構法與色調法的表現樣式相反,它不以「平面」表現為主,而是以「線條」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強調物體的輪廓和內部結構轉折,嚴謹地探求結構的連接和透視變化。它不強調明暗的表現作用,使所表現的物體具有一種「透明」感。它不以客觀的「真實」作為訓練目的,而是追求對形體的理解和概括表現。
結構表現法是基礎素描訓練的輔助表現手段,它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好地認識物體結構,掌握透視變化規律,探索線條的表現力。初學者可以在素描訓練的不同階段學習和運用這一手段,以提高學習的進度。
什麼是素描的「線面結合法」?
線面結合法,結合了「色調法」和「結構法」的優點,它既強調物體豐富的明暗變化,又注重物體嚴謹的結構關系。「結合法」突出「線」的表現力,用「線」刻畫物體結構和特徵,用「面」表示物體的立體和空間,很適合快速作畫和用於人物的表現。「結合法」的優點和特點很多:
(1)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它既能側重線,又能側重面;既能快速畫出特徵,又能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既能描寫物體的「真實」,又能表現個人的感受;既能整體作畫,也可局部完成。
(2)具有很強的表現性。以線為主的「結合法」,能很快地抓住對象的形體特徵,使它善於表現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線」的豐富變化,使畫家探索傳達主觀的情感因素成為可能。「結合法」具有很強的綜合和概括能力,不但可以突出畫面的主題因素,而且可以靈活地調整形式的對比,加強了形式的節奏感,使畫面的效果更完整。
「結合法」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要掌握它,難度也很大。它要求畫者必須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和很強的整體控制能力。還要求畫者具有較高的表現意識。因此,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素描表現形式。
『肆』 美術要怎麼畫才能畫好
第一步,構思、構圖。在作畫前要養成觀察對象的特徵、醞釀自己情緒的習慣。根據對象的職業、年齡、氣質、愛好等考慮該如何表現,最後欲達到怎樣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筆就大膽瀟灑。不要倉促作畫,構圖時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適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間要大些。雖然這是老生常談,卻是決定整幅畫是否完整舒服的關鍵。
第二步,狠抓輪廓。這點非常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牆基不堪設想。輪廓即牆基,要抓准,就要抓住頭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線的位置、頭與肩的關系。
要畫准輪廓,就必須整體觀察,整體比較,多運用輔助線幫助確定位置。在抓外形時要狠抓特徵,要畫得像。外形初見端倪,形象呼之欲出。就如公園門口的藝人用剪子剪影,輕而易舉地將人物形象顯現出來,盡管看不清過細的內部結構,我們照樣能夠認出他來。有些不注意這一步,形還非常含糊,便匆匆忙忙去畫五官了。這樣畫出來的畫怎麼能逼近對象呢!
在畫准外形的基礎上,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功夫。在畫五官時要注意中軸線的運用,除絕對正面外,中軸線根據頭的動態呈孤線,很多同學不理解這一點,畫稍側的角度,頭總是轉不過去,當然感覺就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據三停五眼的基本規律,在共性中找出人與人的形象特徵,畫出人與人的千差萬別。在打輪廓時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長和寬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這一步畫不準千萬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畫眉毛要注意眼窩上下凹處的骨點和通過顳骨處凸的轉折所呈現的眉深眉淡。畫眼則要將四個眼角處於一條平行線上,否則眼睛就有高低,感覺不舒服。畫眼很重要,上眼皮和下眼瞼有區別,一般上眼皮較重,原因是有厚度,且眼睫毛較深,陰影投射在眼球上,往往這里是整幅畫的最深處,很有神,也易將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瞼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戲妝了。嘴的刻劃也關繫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確定上下嘴唇的厚薄,還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線勾得過死,嘴的上翹下垂,非常微妙。畫耳要與眼鼻嘴聯系起來看,有些考生不願多畫耳朵,甚至將耳朵當作負擔。要麼虛不過去,影響空間,要麼跳得厲害,破壞整體。
明暗交界線是決定頭部深度、體積的關鍵,顴骨處在交界線最突出部位,有高有低,有突出也有柔和,可視特徵而定。盡管受光處顴骨不那麼明顯,但必須與暗部對稱地畫。順便說一下,人物寫生非常重要的是對稱,諸如兩眼、兩耳、兩個鼻孔等都要同時考慮。
頭發固有色是黑色。只要仔細分析,絕不是漆黑一片,也同樣有明暗對比。頭發是在顱骨上形成的,發型、明暗都必須考慮結構。頭發力爭畫得蓬鬆,富有質感。
第三步,深入刻劃。此時要好好審視一番,看看哪些部位最深、最強烈,就從這些地方著手,一般先從眉、眼、鼻、顳骨處開始,一下子即可抓住特徵,畫出大的關系,但是一定要避免抓住一點反反復復盯著畫,使局部畫得過分而關系失調。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可根據對象特徵來考慮,如角度有些偏,顴骨比較突出,有的劍眉濃重而富個性,有的眼睛炯炯有神,那就由此展開。
在深入中要始終保持整體關系,明白一幅畫的好壞主要取決於整幅畫面的整體感,完整感,如果只是將筆墨停留在五官上,以為是畫龍點睛,而忽視其它方面,整個畫面就不會好。我們在看畫展時,總是站在較遠處端詳整幅畫,對某些部分感興趣,再走近細觀,沒有人看畫展時直沖到畫前死盯著局部看,如果那樣豈不滑稽可笑?
在深入中首先著眼於整個畫面的明暗對比,我將它比作為主要矛盾。然後是暗的與暗的比,亮的與亮的比,我將它比作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次要矛盾,抓住了大的關系,又注意了微妙的關系,整個畫面就有主有次,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深入。每深入一層,即從最凸處開始,帶動次明部。畫眼注意整個眼輪匝肌周圍的關系,畫嘴考慮口輪匝肌的塊面,畫鼻注意鼻骨、鼻翼與臉頰的聯系。同時,還要考慮這一局部在整個臉部中的比例關系。總之,在深入中時時考慮整體,主次各得其所。
第四步,調整。一般考生畫畫時總喜歡一個勁地往下畫,直至結束,感到氣都喘不過來。哪有時間去琢磨一下,留出15-20分鍾的時間調整大的關系。其實這樣的想法很要不得。調整既是深入也是概括,使畫面的總體效果更趨完整,要做減法,將瑣碎的細節綜合起來,加強大關系。調整還是考生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究竟以怎樣的畫面效果呈現在主考官面前,以怎樣的畫面效果在眾多的考生中出類拔萃,這點值得深思。
要畫好人像,特別要畫得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將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機械式的描摹,好像人物形象是一個模型里刻出來的,總是那麼呆板、沒有生氣。人物要畫得像,首先是形神兼備,注重人物內在性格和情緒的刻劃。只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留意眉、眼、嘴的情緒變化的表現,在神情最為自然、生動的時刻來畫,就能使畫面有生氣。我覺得形神兼備是人像寫生的最高要求,絕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後才去追求。
總之要畫好人像素描,獲得扎實的基礎,精確的造型能力,還是要靠多畫才能得到。俗話說,「熟能生巧」,技巧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同時還要多看好的范畫,提高鑒賞力,進而大膽地多方面地進行嘗試,不斷提高繪畫水平,實現自己的理想。
本文標簽:
『伍』 怎麼把水粉畫畫的細致,好看。像照片那種效果畫的出來嗎有沒有高手回答!
基本上就是大筆觸定色調和大型,然後用個頃悶一號或者二號筆慢慢摳局部。畫的越細致越像真的。不過我覺得初學者不太適合畫的很細致清肆的風格,因為初學的畫太注意局部容易把握不好整體,還是畫兩三雀正彎年能駕輕就熟了自然就能畫出你想要的風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