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圖片
要說明日食和月食的發生,就要從說明太陽、月亮和地球的位置關系說起。地球圍繞太陽轉,月球圍繞地球轉;太陽自己會發光,月球則是反射太陽光才看起來亮堂堂。三者的位置隨著旋轉不斷變化。出現日食的條件是,太陽、月球和地球在一條直線上,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出現月食的條件是,太陽、地球、月球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所以日食發生在朔月時,月食則發生在滿月時。
地球一天自轉一圈,月亮一個月繞地球一圈,地球一年繞太陽一圈,故而我們每天在地球上看太陽、月亮的位置是在復雜的變化,但以地球為中心、拋開地球自轉來看,問題要簡單的多:以地球為中心看太陽好像是太陽一年圍繞地球轉一圈,它的運行軌跡稱為「黃道」;月亮毫無疑問是在圍繞地球轉圈,它的運行軌跡稱為「白道」。
只要從地球看過去,太陽在黃道的位置和月亮在白道的位置正好重疊或者相對(也就是朔月或滿月),就會出現日食或月食。但是白道和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大約5°9′的夾角,這就使得月亮運行到朔月或滿月位置上的時候,太陽的位置不是偏北就是偏南,從地球上看位置是錯開的,不會發生日食或月食。
那麼,黃道與白道平面相交的那兩個位置(圖中的升交點和降交點),是非常適合日食、月食發生的時期,被稱為食季。食季並不局限於一天兩天,由於太陽相對「運動」較慢,它在兩個平面交點附近的一段時期內就很容易出現日食、月食。具體來說,太陽在該位置前後大約24天里,只要出現滿月,基本會發生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