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ps怎樣做出顏色混染的效果
擴展閱讀
嘴唇乾口渴是什麼原因 2025-02-05 22:47:17
怎樣不刷機解鎖密碼 2025-02-05 22:38:53
cad螺旋圖怎樣標注 2025-02-05 22:31:35

ps怎樣做出顏色混染的效果

發布時間: 2023-07-28 14:00:49

A. PS三原色混合簡單方法

透明度不為100%時,根據像素的不透明度隨機替換基色和混合色.

"清除"和"背後"僅用於顏色混合模式中.
"清除"模式:編輯或繪制每個像素使其透明.相當於"橡皮擦"工具
"背後"模式:僅在像素透明區域編輯或著色,類似於在透明紙的透明區域背面繪畫.

正片疊底:
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模式.C=A*B/255."基色和混合色圖層互調換上下位置,混合結果相同.
查看對應像素的顏色信息,並將基色與混合色復合,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任何顏色與黑色復合產生黑色,任何顏色與白色復合保持不變.

公式:C=A*B/255
1.若混合色為0(黑色),那麼C=0,無論基色是何數值,結果色均為黑色.
2.若將基色與混合色復合,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
假設混合色的色階值是128,那麼A*128/258=0.5基色
3.任何顏色與白色(255)復合保持不變.

應用:調整人像中間調(人特臉部中間色調反差稍大,可以利用它變得稍微柔和一些)
使用"計算"命令將其中最亮的一個顏色通道和它的"反相"以"正片疊底"的方式得到Alpha1通道.然後使用"編輯"菜單中的"清除"命令,去除Alpha1通道中最亮的色階.然後載入"Alpha1"通道作為選區回到圖層調板,作為"色相/飽和度"圖層的圖層蒙版.
注意:由於中間色調向較亮的方向遷移,使得圖像的暗調也發生一定的遷移,需要建立一個"色階"調整圖層以擴展圖像整體色階.

"正片疊底"模式提供了一個精確選擇圖像中間色調的方法.
從"正片疊底"的公式分析,當一種顏色為0或255時,它的反相255或0,相乘的結果一定是0,當顏色為128時,和它的反相以"正片疊底"混合後的顏色色階值為64,這個值是得到Alpha1通道的最大色階值,以此值為極值,向兩個方向依次遞減,這樣就排除了圖像的高光和暗調,精確選擇了圖像的中間色調.

顏色加深 :通過增加對比度使基色變暗以反映混合色.它是由混合色的亮度決定基色的亮度和反差,在進行混合模式操作時,調換圖層位置,對混合結果是有不同的影響.是一個通過混合色來控制基色反差的混合模式.
C=A-[(255-A)*(255-B)]/B=A-(A的反相*B的反相)/B
1.若混合色為0,得到一個負值歸為0,所以不論基色為何值均為0.
2.若混合色為128,分兩種
當A<=128,C=2A-255<=0,歸為0
A>128,C=2A-255>0,是一個縮窄了的條紋,意味首反差的增大
3.B=255,則混合色反相為0,結果色等於基色,沒有任何改變.

應用:配合濾鏡製作特殊效果.
經過"影印"濾鏡處理過的混合色圖層只有黑白兩色,基中黑色增加基色圖層的反差,白色與基色圖層不產生變化.就突出了混合後圖像的邊緣,造成了一種特殊效果.

線性加深:通過減小亮度使基色變暗以反映混合色.
C=(A+B)-255
1.若混合色為0,則得到的數值為負值歸為0,所以不論基色為何值,結果色均為0.
2.若混合色為128時,分兩種
當A<=128時,C<=0,結果色為黑色.
當A>128時,C>0,這是一個變暗但沒有縮窄的條紋.
3.若混合色等於255,結果色等於基色.即與白色混合不發生任何變化.

應用:可以將圖像高光區域的色階向中間調和暗調方向遷移,然後使用"混合顏色帶"恢復被湮沒的暗調區域.
變亮:C=Max(A,B),查看每個通道中顏色信息,並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亮的顏色作為結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變.

濾色:查看每個通道的顏色,並將混合色的互補色與基色復合,結果色總是較亮的顏色.
公式: C=255-[(255-A)*(255-B)]/255
作用方式是:基色的反相與混合色的反相相乘,得到的結果除以255後再反相.
1.若混合色為0,基色保持不變
2."將基色與混合色復合,結果色總是較亮的顏色".假設B=128,則結果色是比基色和混合色都要亮的顏色(因為基色最小隻能等於0)
3.任何顏色與白色過濾保持白色.

顏色減淡
C=A+(A*B)/(255-B)
1.若混合色為0,則由於(A*B=0),則結果色等於基色
2.若混合色為128,情況分兩種
當A<=128,結果色=2基色.
當A>128,結果色>255歸於白色
3.若混合色等於255,則混合色反相為0,無論基色為值,結果色都大於255,歸於白色.

與"顏色加深"相同,也是由混合色的亮度決定基色的亮度和反差的模式.因此在進行混合模式的操作時,調換兩個圖層(或是通道)的位置,對混合結果是有不同的影響的.

同源圖層採用"顏色減淡"模式得到的直方圖出來從右到左由疏到密表示隨著混合色的變化,與之混合的基色的反差變大.

同源圖層中復制圖層若反相再採用"顏色減淡"模式,整個圖像當變為一片白.

線性減淡 :查看每個通道的顏色信息,並通過增加亮度使基色變亮以反映混合色,與黑色混合則不發生變化.
C=A+B
1.若混合色為255,則不論基色為何值 ,結果色均為255.
2.若混合色為128,情部分兩種
當A>=128時,結果色大於255,歸為白色.
當A<128時,結果色小於255,是一個變亮但沒有縮窄的條紋.
3.混合色=0,結果色等於基色,即與黑色混合不發生任何變化.

使用"素描"濾鏡組中的"塑料效果"濾鏡,配合"變亮"和"線性減淡"混合模式,可以營造出雪景效果.然後使用"最小值"和"擴散"濾鏡使高光區域的積雪形態更加自然.
"疊加"模式("正片疊底"和"濾色"):以基色為中心的"疊加"模式.作為基色的原始圖像始終占據主導地位,作為混合色的後來圖像至多能影響圖像的飽和度並借機打上自己的印記,因此很少見到混合後色階溢出導致細節損節的情形出現.它是"疊加"模式組中唯一一個基色決定混合效果的模式.
當基色<=128時,C=AB/128
當基色>128時,以255-[(255-A)*(255-B)/128
基色起著控制混合的作用,是基色的明暗決定了混合色以"正片疊底"還是"濾色"的方式與之混合.

應用:用畫筆以"疊加"模式塗抹時,會感覺很難將圖像完全塗抹掉,尤其是基色和混合色差別較大之時,可以將某些紋理很方便地加給圖像的某些區域而不破壞構圖.

"強光"模式("正片疊底"和"濾色"):以混合色為中心的"疊加"模式, 是"正片疊底"和"濾色"的長子,與"疊加"模式是一對孿生子,差別在於是以混合色為中心還是以基色為中心,它是以混合色點統治地位,基色只會增大混合後的圖像的反差,並不對圖像的顏色造成什麼影響.
當基色<=128時,C=AB/128
當基色>128時,以255-[(255-A)*(255-B)/128
"強光"模式的混合色控制混合的作用,混合色的明暗決定了基色與其混合的方式是"正片疊底"還是"濾色".
對於同源圖層的混合,由於基色和混合色完全一致,"疊 加"和"強光"的效果沒有差別.

"柔光"模式("正片疊底"和"濾色"): 是整個混合模式中混合效果最為平滑的混合模式.如果兩圖像以"柔光"模式相混合,"柔光"模式至多把圖像的反差和飽和度增大到原來四分之一的程度.
它是"疊加"類模式中最復雜的混合模式,使顏色變暗或變亮,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則圖像變亮,就像被減淡了一樣.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暗,則圖像變暗,就像被加深了一樣.用純黑色或純白色繪畫會產生明顯較暗或較亮的區域,但不會產生純黑色或純白色.
公式:
當混合色<=128時,
C= AB/128+(A/255)的二次方*(255-2B)
當混合色>128時
C=A*(255-B)/128+(A/255)*(2B-255)
"柔光"模式是疊加類模式組中唯一的一個不完全對稱的混合模式.

柔光:圖像+黑色+柔光混合圖層 => 相當於 圖層+色階中的中間值調為0.5,也就是正片疊底
圖像+白色+柔光混合圖層 => 相當於 圖層+色階中的中間值調為2,也就是濾色模式
圖像如果以」疊加」類混合模式與自身反向混合,在色階上表現為向中間調集中的特性,而柔光的暗調色階向中間調的擴散要比高光大得多.運用在修改圖像的暗部和高光的細節,而中間調改動不大

應用:顯示黑暗中的細節
1.打開一幅圖像色階大最堆積於直方圖的左側暗調區域
2.復制背景圖層使用反相去色,圖層模式設置為"柔光"則左側暗調區域發生擴散,右側高光區域不受影響.
圖像如果以"疊加"類混合模式和自身的反相混合,在色階圖 表現為向中間調集中的特性.在這當中,"柔光"模式的特點是它的暗調區域色階向中間調的擴散要比高光大得多.
3.經過以上操作後,圖像被改變的區域通像會出現相鄰像素反差變小以及顏色不夠飽和的現象.可以利用"計算"命令通過比較改變後的圖像(在"計算"命令中選擇"合並圖層的"灰色"通道與原始圖像即背景圖層的灰色通道,使用"差值"模式得到被改變的區域的選區,然後使用自動色階,並對背景副本建立一個"亮度/對比度"調整,增大色調和顏色的反差.

"亮光"模式 ("顏色加深"和"顏色減淡"):將圖像的反差和飽和度誇張地增大.,是"疊加類"模式組中對顏色飽和度影響最大的一個混合模式.混合色圖像上的像素色階越接近高光和暗調,反映在混合後的圖像上的對應區域反差就越大.如果想將兩個圖像混合後變得稜角分明並且顏色鮮艷,它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和"線性光"模式一起成為除"實色混合"外細節損失最大的模式.
它是通過增加或減小對比度來加深或減顏色,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則通過減小對比度使圖像變亮.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則通過增加對比度使圖像變暗.
公式如下:
當混合色<=128時
C=A-(255-A)*(255-2B)/2B
當混合色>128時
C=A+[A*(2B-255)]/[255-(2B-255)

亮光:兩個同源圖層以」亮光」模式混合時,直方圖從中間向兩側發散,並且呈現加速的趨勢.
=> 與提高亮度/對比度 中對比度為+50%,呈現發散,不過比較均勻.
」亮光」模式是對顏色飽和度影響最大的一個混合模式.越接近高光和暗調,反差就越大.運用給圖像的特定區域增加鮮艷的色彩.

如果是兩個同源圖層混合,從實際操作效果上看,非常類似於"圖像-->調整"菜單中的"亮度/對比度"命令操作.不同之處在於"亮光"模式的直方圖從中間向兩側發散,並且這種發散呈現加速的趨勢,越接近兩側的色階(圖像上的高光和暗調)發散程度越大.而"亮度/對比度"的直方圖的發散非常均勻,無論是高光,暗調和中間調都沒有區別.

"線性光"模式("線性加深"和"線性減淡"):它把基色圖像和混合色圖像簡單相加或相減,然後掐頭去尾,得到一個大致保留了基色混合色中間色調細節的圖像.
它通過減小或增加亮度來加深或減淡顏色,具體取決於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則通過增加亮度使圖像變亮,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則通過減小亮度使圖像變暗.
公式:
C=A+2B-255.它的條紋實現了無縫銜接,從條紋圖的中間看不到其他疊加類混合模式中間的銜接痕跡,連"柔光"模式也望塵莫及.但它與"亮光"模式一樣,是混合後細節損失最多的模式,容易造成色階溢出.

應用:糾正色調不勻,如四周比中間暗的現象.通過復制同源圖層去色"高斯模糊"為看不清具體景物但能表示明暗色調的大致狀況.將圖混合模式改變"線性光",然後反相.最後通過"亮度和對比度"以加深/減淡工具來調整圖層.

線性光:C=2B-255,同源圖層+線性光 => 亮度/飽和度中的對比度拖動到+67%的位置,所以對對同源圖層來說,"線性光"模式是不折不扣的"亮度/對比度"操作.直方圖呈現均勻發散的狀態.它是一個增大圖像反差的模式.

"點光"模式("變亮"和"變暗") :是"變亮"模式和"變暗"模式的馬太效應組合.在圖像的暗調區域以"變暗"的方式混合,在圖像的高光區域以"變亮"的方式混合.在添加紋理的操作中,它常 常成為最好的混合模式之一.
它根據混合色替換顏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則替換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變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則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不改變比混合色暗的像素,這對於向圖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

公式如下:
當混合色<=128,則C=最小值(A,2B)
當混合色>128,則C=最大值(A,2(B-128))
"點光"模式的變化一般集中在混合色的高光和暗調區域,這使得它具備把某些色階"孤立"出來,並其它"疊加"類模式不同的是,"點光"模式有兩個突出的轉利,能製造出明暗兩條邊界,這個在構造紋理時尤其有用.

它是最不可捉摸的,一般集中在混合色的高光和暗調區域,這使得它具備把某些色階"孤立"出來,並其它"疊加"類模式不同的是,"點光"模式有兩個突出的轉利,能製造出明暗兩條邊界,這個在構造紋理時尤其有用.

"實色混合"模式:是黑與白兩種極端顏色的"馬太效應"組合.如果兩圖像以"實色混合",那麼首先對基色和混合色圖像執行閾值操作(根據像素色階值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128色階來決定是變為白色還是黑色),然後根據哪個與黑色與白色最近決定黑白的取捨。
在"實色混合"模式下,用戶只能從圖像上找到8種純色(三原色三補色及黑白),將疊加類模式的硬度推到了極致,算是給"疊加"類模式組這一類反差增大的模式畫上了一個句號.

公式:
如果 A+B>=255 則C=255 否則 C=0.
從條紋上看,黑白交界對角線正中央有一個極其微小的轉折,如果調換基色和混合色圖層的位置,對解線會發生微小的偏轉,可以通過調換基色圖層和混合色圖層的方法對比差別.
如果是兩個同源圖層混合,實色混合相當於"亮度/對比度"命令的一種極端情形,那就是將對比度提高到了100%.
如果將"實色混合"模式在低"不透明度"或"填充不透明度"下使用,依然可以得到較為平滑的效果,這種情形下,可以把它當作另一種形式的"亮度/對比度"命令或者"亮光"模式使用.

"排除"模式("正片疊底"和"濾色"):不屬於"疊加"模式組,但從條紋圖上分辨確實是"正片疊底"和"濾色"的組合,它以一種抹平中間調的和稀泥形像給人一種無所事事的感覺.它能提供一個近乎完美的中間調選區.能讓一副無精打採的圖像立刻變得精神起來.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B. 如何使用PS把接近的背景顏色顏色融合到一起

1,首先在Photoshop打開兩個圖片,將圖片B全選--復制,粘貼到圖片A上,成為圖層1。

C. PS怎麼做兩種顏色疊加變成第三種顏色

1、前提是,被 兩種顏色要分別在不同一圖層。
2、在上一個圖層上選擇圖層模式。

D. 用PS怎樣做顏色渲染

數碼照片後期潤飾1
打開圖片,執行色像/飽和度(-40)降低飽和度。2
新建一圖層,將圖層模式改為柔光,用畫筆工具將需要潤飾的部分畫幾下,這里可以利用色板方便的提取顏色3
圖片色彩過渡不夠柔和,再執行一下濾鏡下面的高斯模糊(+85)
簡單處理照片爆光不足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對背景層的模式改為濾色2
對背景層的色階進行調整
30秒搞定Plmm藝術照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兩次2
對復制背景層一進行高斯模糊(半徑4~6),將復制背景層二的模式改為強光3
新建一圖層,添充圖案(預先作好並定義的半灰半白的橫條紋圖案),設置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
圖象錯位效果1
打開圖片,新建一圖層,選擇視圖-標尺,選擇移動工具,分別從上方和下方拖曳出兩條藍色標線(9格)2
利用矩形選取工具,填充方格(1,9暗灰,5,7黑,3亮灰),以psd格式儲存,然後關閉文件3
執行濾鏡-扭曲-置換,選擇剛才儲存的psd文件備注(「置換濾鏡」是利用置換圖的顏色值使選區發生位移:白色(色調值=0)是最大負位移,即將要處理圖象相應的象素向左和向上移動;黑色(色調值=255)是最大正位移,即把圖象中相應的象素向右和向下移動;灰色(色調值=128)不產生位移)
照片底紋效果1
打開圖片,執行選擇-全選,然後編輯-復制,建一新通道,編輯-粘貼將拷貝圖象貼入新建通道中]2
執行圖象-調整-反像,回到RGB通道,編輯-清除,刪除原圖象3
執行選擇-載入選區,調用新通道,執行編輯-填充(所需顏色)
霧化效果1
打開圖片,新建圖層一,設前景色/背景色(黑色/白色),執行濾鏡-渲染-雲彩,將圖層添加圖層蒙版2
重復執行濾鏡-渲染-雲彩,圖象-調整-亮度/對比度(80,0,圖層一模式改為濾色)人物插畫效果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執行圖象-調整-通道混合器(灰色,+30,+60,+10,單色),執行濾鏡-風格化-查找邊緣,用色階去掉雜點2
將混合模式設為「疊加」,填充不透明度打到50%3
背景層上加一個色階調整圖層,調整輸出色階(0,+155)形色主義
4
執行圖象-調整-可選顏色,對色彩進行微調(紅色,0,+100,+100,-75;黃色,0,-40,+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