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字綉怎麼裝框
1、先將綉好的十字綉在洗滌劑水中浸泡清洗下,然後晾乾待用。
2、這是框的背面
2. 怎樣裝裱畫框
一般大家看到的都是裝好畫面作品的成品畫框,相框。現向大家解剖下畫框,相框是怎麼安裝為成品的,油畫外框也是如此,但這里不介紹油畫內框的製作工藝。一般畫面作品想畫框裝裱步驟首先挑選適合作品的外框、卡紙,然後就是玻璃、背板及其它附件。選好後,開始如下步驟
1. 外框裁切:將選擇好的畫框框條放置到裁切機上,按照要求的尺寸進行計量與裁切。在此過程中應注意:
A.對於帶有花紋的木線要注意邊角花紋的對接。
B.檢查木線是否有受潮變形。
C.注意相同顏色的木線之間顏色密度的深淺變化(同一個鏡框的四邊木線顏色深淺應該一致)。
D.裁切時木線不要在機器上來回摩擦,不要磕碰以免影響外觀。
2. 框角拼接:將裁切好45度的四根框條按順序對接好組裝成框。對接的過程中木線表面的平整,要做到嚴絲合縫。
3. 裁切卡紙:用專業卡紙刀按相框內端尺寸裁切卡紙外延部分,用斜刀(傾斜45度角)按裝裱照片尺寸掏空卡紙中心畫面尺寸部分。整個裁切過程均要求佩戴手套操作,以保護卡紙表面不留下手印或污物。
4. 清潔玻璃:清潔玻璃
5. 裝片上框:將與卡紙固定在一起的畫芯作品加上與其尺寸相當的玻璃共同放入外框。放入前要確保照片、卡紙以及玻璃表面沒有污物或靜電輔著物。
6. 背板裝訂:用尺寸相當的高密度背板作為支撐和固定,嵌入外框背面槽內,並用射釘將其與鏡框固定。然後用膠帶將其與相框的接縫處密封,防止細小灰塵進入。在裝入高密度板前,需將其邊緣部分打磨平整,防止零星碎屑 由背板處進入相框。
7. 最後安裝畫框附件掛勾掛繩,保護畫框外角。一幅完整的畫框作品就完成了。
3. 如何裝裱攝影作品
A -1傳統鏡框:底板和玻璃離得很近,幾乎緊貼,其間用一層卡紙,卡紙的邊沿寬度有厚有薄,但只要使用卡紙,內框一定裁成45度角。這種鏡框國內已經做得很好了。外框的木線條國外用有顏色的很少,主要是白色、黑色或本色的木頭顏色。這種做法最常用於24寸以內的黑白相片。首先是受到卡紙本身的大小的影響,卡紙是工業製成品,總歸是在一開以內。大的彩色照片用這種做法的就很少了。而且大了之後,玻璃就壓不實卡紙,玻璃和其內內的卡紙部緊密接觸。卡紙和照片相紙也不緊密接觸,有時候會在照片上留下投影。
這種裝裱法,黑白照片通常會在相紙上留白邊,加上白邊之後的相紙的尺寸要大於卡紙所切出來的內框的邊沿。卡紙壓在白邊之外。彩色的有不留白邊的。如果照片尺寸不大,就不一定需要裱死在底板上,如果尺寸比較大,就要考慮四邊雖然被卡紙的邊沿壓住了,中間還是會鼓起,有時壓不緊,卡紙就會在相紙上留下不好看的投影。這時就需要考慮把照片裱死在底板上。加卡紙在玻璃和相紙之間,一方面是為了美觀,另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可能是:不讓玻璃和相紙直接接觸。萬一天氣潮濕,這種直接接觸對於照片的損壞是災難性的。這個辦法最大的問題是做不大。最大的優點是對於照片完全沒有人為的損壞---照片接觸空氣的自然衰老不算。用無酸紙基碳素相紙,據說可以保持很長時間。A-2 是這種傳統裝框法的變體,還是不要太厚的鏡框,卡紙裁45度角內框。只是照片小於卡紙內框。這時候照片往往只粘了四個角,很松地固定在底板上,保持照片本身的不平坦的狀態。這個方法多用於展示一些老的黑白照片。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正在展出的黑白照片就是這種裱法。還有一些相紙比較皺巴巴的,需要強調原作感的,也經常這么干。除了攝影之外,很多素描經常那個會這么做。特別是花在特種紙或手工紙上面,紙張的邊緣不整齊的,經常也這樣處理。B-1, 厚框子,四周是較厚的木框,玻璃面和底板的距離很遠,距離有時候可以達到8公分。四周的木框一般寬度在5公分以上,整個框子的厚度則根據照片的尺寸來調整。木線條通常也是褐色和白色兩種。這種做法有見過2木框的截面成梯形的做法。梯形截面是側面看的時候整個鏡框的厚度消失,通常出現在比較厚和寬的黑色外框上。這種裱法照片通常裱死在底板上。彩色的一般不留白邊。也有留白邊的。這是目前比較常見大幅彩色照片的做法。它的問題是照片尺寸如果比較大,玻璃就不能夠用有機板代替,得用真的玻璃,搬運就不容易,而且重量可觀。2004年上海雙年展劉錚的《倖存者》系列,最後就重得沒辦法懸掛起來,用木塊墊著。B-2,也是B-1變體,相當於A2 的辦法,底板上輕輕地固定上去照片,保持照片的翹角等不平坦現象,只是這里因為玻璃和底板距離很遠,固定在底板上的照片的自由度更大的多。C-1,裱鋁板。近年來開始流行這種裝裱,這種裝裱法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還有待觀察。多見於不帶白邊的彩色照片。照片直接裱死在鋁板上,帶來一個缺點:無法在照片背後簽名,只能在照片表面簽名。有的人簽在照片下延的白邊上,有的人簽在畫面裡面。如果照片尺寸不夠大,簽在畫面裡面和外面都影響畫面。有時候,無法簽名的問題可以用發放收藏證書的辦法來解決。鋁板的背後再用鋁的管線作十字方框支撐格子。一方面用來掛整個鋁板在牆上。另一方面,防止整個鋁板因為冷熱變化而彎翹。鋁板的硬度是有限的,四個邊角很容易因為撞擊而且彎翹或變得圓鈍,影響挺括。要注意用硬紙板折的紙角保護。裱在鋁板上的照片,啞光的或者光面的都有。在國內的工藝水平下,光面的雖然對比更好,但是很容易因為操作者不小心而劃傷。根據照片尺寸,鋁板的厚度從兩毫米到六毫米都常見。C-2照片裱在鋁板上,上面再加上一層5毫米厚的有機玻璃板。照片處於鋁板和有機板之間。有機板使用真空吸壓的辦法壓上去的。這種方式避免了照片表面和空氣接觸的變質和受損。有其優點。背後的簽名看不見的缺點和C-1相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有機板的話盡量使用啞光的有機板。能夠有效避免射燈的反光等的影響。我在澳門的時候他們基本上用A-1的辦法,但是用了一種磨砂面的有機板。基本上緊貼在照片上,但因為是磨砂面,就不會因為潮濕和相紙表面粘在一起。磨砂面會影響照片的對比度,當相紙和有機板不緊貼的時候就不好用。當其緊貼的時候,圖像清晰,對比度略為的下降,對於大幅的彩色照片來說很難發現可以忽略不計。它的優點是照片不用裱死在底板上,有些些微的不平坦經過磨砂板之後完全看不出來了。D, 前後都使用透明的啞光有機板。有機板是用真空吸上去的,是物理手段,並不使用膠。理論上在同等條件下就可以進行逆過程。不會對照片有不可逆的傷害。照片與空氣隔絕的優點前面已經說過。這種裱法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簽名在照片背後,透過透明的有機板能看得見簽名。有機板背後用木或鋁線條做成格子,即用於懸掛,也用於防止面幅過大而變形。木線條框架與背面的有機板的連接用玻璃膠。木線條框架的上延內側做成梯度,剛好與另一根梯度相吻的獨立木條相配。懸掛照片時,先將獨立的木線條找好水平固定在牆上,將整個裱好的照片往上一掛就卡住了。非常方便。
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好的辦法之一。在紐約也是去年才開始出現。在畫廊區這種辦法正在淘汰裱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