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
擴展閱讀
怎樣學化妝步驟視頻 2025-02-02 09:51:19
支付寶怎樣用來乘車 2025-02-02 09:49:06

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30 09:16:03

A. 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1、直接過冬。

這樣的動物多是溫血動物,到了冬天,它們的體溫基本上還和夏天一樣,大致不變。例如羊豬牛馬猴等,還有鳥類。不過在冬季來臨之前,它們多會長得肥肥胖胖的,還會換上一身厚厚暖和的冬裝:畜類換毛,鳥類換羽。有的動物在冬季來臨時還會貯存食物的,例如田鼠。

2、南北遷徙。

春秋間鳥類會來回遷徙的,比如大雁,燕子,丹頂鶴,天鵝等等。這樣的鳥叫做候鳥。不過有些野生畜類或昆蟲也會遷徙的喲,例如我國西藏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美洲王蝶。

3、冬眠。

當氣溫下降時,冬眠動物體溫剛好保持在免於凍死的水平,冬眠時可以幾個月不吃不喝,也不會餓死。大致有旱獺,松鼠,刺蝟,熊,蝸牛,蛇,山鼠以及蛙類和昆蟲例如蚊子等等。昆蟲和蛙類採用類似汽車的防凍液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

(1)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動物冬眠:

動物以中止生活活動的狀態去越冬,稱為冬眠。通常是指恆溫動物季節性的非活動狀態,但廣義地也適用於陸生變溫動物(節肢動物、陸生貝類、兩棲類、爬蟲類等)的越冬。變溫動物的體溫隨著冬季的到來與外界溫度一起下降,以至很快變得不能進行生活活動的狀態。

但在這之前,則向避風和溫度下降不劇烈的地方移動而進入冬眠。一般多選擇陽坡的地下或石頭下面等處。作為冬眠的准備,動物在體內蓄積脂肪。對於昆蟲類,可依種的不同,分別選擇卵、幼蟲、蛹、成蟲的某一個階段越冬。

恆溫動物中的冬眠動物有刺蝟、松鼠、山貓、蝙蝠等小形哺乳類。它們與大形動物相比,其體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大,因而放熱比例也大,在冬季缺乏維持體溫所需的產生能量的食物。

所以冬眠就是對這些條件的一種適應。寒冷、食物和水的不足以及晝間縮短等刺激,作用於腦下垂體—內分泌系統而誘發冬消薯眠,不過發生機制尚不甚清楚。為了准備冬眠,在體內合成大量脂肪,或者把食物貯藏在巢穴內。

組織脂肪的不飽和度增高,融點下降。體溫緩慢下降,形成僅比外界溫度高0.5—2.0℃的狀態。心搏數、呼吸數、代謝量僅成正常狀態的幾十分之一。血糖也下降,血清中的Mg2 增加。

冬眠動物與非冬眠動物相比,以及冬眠期與非冬眠期相比,其組織的抗寒性強,特別是細胞膜的機能可在極低的溫度下保持正常。在冬眠中,體溫如橋好調節機能並沒有完全喪失,當體溫達到某一限度時,調節機能發生作用,有的開始蘇醒而活動。

許多種動物在冬眠期間能定期蘇醒,進行排泄和食物。與進入冬眠的情況相比,而蘇醒時的體溫變化(上升)快。在交感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頸部和肩甲部的褐色脂肪組織活化,產生大量的熱量。

這種熱隨著血流傳到身體各部。以肉為食物的熊和臭鼬冬天守在洞里,則不屬於上述的真正冬眠,而是近於渣鉛睡眠的狀態,體溫的下降只在數度以內,對外界的刺激能立即做出反應。

B. 冬天來了,小動物們有哪些過冬方式

動物的幾種過冬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2、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2)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

深眠: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

出眠: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

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C. 兔子是怎麼過冬的

野外兔子過冬都會有自己的洞穴,洞穴里會有大量的柴草,小兔子用這種柴草保持溫暖,同時小兔子會在入冬之前吃掉大量的植物,囤積身體的脂肪,長出大量的毛發,這就相當與給自己穿了一個厚厚的羊絨大衣,更加提高的保暖效果。

小兔子在冬天都不會出來,只有在缺少食物的時候,才會跑出來覓食,不然都會在洞穴附近。

兔喜歡生活在有水源有樹木的混交林內、草原地區砂土荒漠區,尤喜棲於多刺的楊槐幼林中,凡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地帶,野兔數量多,否則就少。

(3)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兔每兩天進食一次,喜乾燥,喜歡棲息在低矮乾燥的灌木叢中,深夜或凌晨從棲息地順著山上的小路下到灌木稀疏的山腳,果園,路邊進食。

兔隱蔽性很強,在它不動時,其毛色與周圍雜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內也不易察覺,而且野兔似乎也知道這一點,在人們不注意時突然在腳下竄出,反而把人嚇一跳。

不論是野兔或是家兔,通常是聽不到它們叫聲,甚至我們認為兔子不會叫喚,但其實不然。在受到驚嚇或被捕捉時會發出尖叫聲,尤其是被捕捉時會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膽小的會覺得害怕。

D. 你還知道大自然中哪些動物和植物過冬的方式大家介紹一種

一、動物

1、遷徙去南方過冬:如大雁、燕子、杜鵑、黃鸝等。

2、冬眠:如蛇、青蛙、狗熊、刺蝟等。

3、儲藏食物:如蜜蜂、螞蟻、松鼠、兔子等。

二、植物

1、用落葉方法過冬:一些樹木和灌叢植物則採取「舍末保本」的方法,丟掉「包袱」 和「累贅」,以便安然越冬。

2、調整體內水分:在冬季,植物會降低能量消耗並增強抗寒性。冬天許多植物會枯萎,但不認為植物已經死亡,這是他們在冬天保護自己免受凍傷的方式。植物枯萎是水吸收減少和體內水分含量降低的表現。

(4)小動物怎樣過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當冬天到來時,蛇就會冬眠,藏在自己的洞穴里,睡到天氣暖和起來。同樣冬眠的還有熊,熊會在樹洞里冬眠,或者乾脆自己搭建一個舒服的房子,一睡就是一整個冬天。

蝸牛冬眠的方式比較特別,它們在冬眠時會分泌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麻雀是跟人類關系最密切的鳥類之一,他們的食物絕大多數來源於人類。但是冬天來臨時,氣溫下降,獲取食物的難度也增加不少,這時它們就會選擇集群生活。一來可以抵禦寒冷,二來,可以增加發現天敵的概率,降低被捕食的風險。

E. 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動物過冬的方式有:
1、冬眠(包含假冬眠):熊、青蛙、烏龜、蝙蝠、蛇、
(最後兩種也屬於群居冬眠)
2、靠儲存食物過冬的:松鼠、兔子
3、遷移過冬的:大雁、燕子等鳥
4、換毛過冬的:小白兔、梅花鹿等
5、昆 蟲類動物的讓卵過冬,例如:蝗蟲、 蝴蝶等

F. 寫出6種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一、蛇——集體冬眠

當冬天氣溫開始下降變冷時,蛇的體溫則隨之下降,蛇體的功能減退。當氣溫下降至10℃時,蛇停止一切活動,開始進入冬眠。

在冬眠期間,蛇不吃不喝,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靠體內積累的脂肪消耗提供能量,以維持其生命活動的最低需要。冬眠是蛇對低溫的適應,也是蛇類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遺傳特性。

野外冬眠時往往幾十條或成百條蛇聚集在一起,在乾燥的洞穴內、樹洞內,這樣可以升高體溫,減少水分蒸發,利於越冬。直到次年春暖花開、外界氣溫高於10℃時,蛇方能從冬眠中蘇醒,開始出洞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蝙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刺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