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怎樣印染布料好看
擴展閱讀
怎樣用ps刷頭發 2025-01-20 03:50:58
懷孕了打掉要多少錢 2025-01-20 03:50:58
怎樣清洗廚房的油污漬 2025-01-20 03:49:34

怎樣印染布料好看

發布時間: 2024-04-18 10:50:09

『壹』 「紅濕春羅染御袍」,古人服裝鮮艷如何給布料染色印染技術全面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色彩斑斕。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女孩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興奮地遊走在城市裡的大街小巷,大家在欣賞這道靚麗的風景線的時候,露出由衷的笑容。

現代流行的各種著裝搭配,讓每一個女孩擁有著古人的「羅敷之美」,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老話,叫做 「拜倒在石榴裙下」 ,形容古代女孩的美艷不可方物。那麼,古人為什麼會用 「石榴裙」 來代稱女孩呢?古人的紅色連衣裙,究竟是如何染色的呢?

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掌握了利用礦物,植物來對紡織物進行染色的技巧,並在不斷地摸索試驗之下,調配出各色染料,生產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織就的衣物。這些產物不僅是古代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還是精美的藝術品,具有我們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

古代印染工藝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就是原始的自然利用,也就是印染原色。 古人將生活中發現的天然礦物還有植物,經過簡單的碾壓,形成粉末狀或是汁液的形態,再把麻布浸入其中,從而獲得印染不同顏色的產品。

「青黃白藍黑」被古人稱作五原色,是基礎的從大自然能夠獲取的顏色。 古人染成紅色是用赤鐵礦粉末,後來又使用的硃砂,硃砂是煉丹的副產物,就是現代人常說的硫化汞。植物染料則是茜草,馬藍等等,但是這個時期染色的色度較差,而且顏色容易脫落。

其次就是套色。所謂套色,就是在同一件衣物上染出不同的顏色。這樣的製作工藝分為兩種,一種是織好衣物後整體上色,另一種是先給絲線上色,然後再做衣物。

隨著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古人染出來的顏色開始多種多樣,比如說各種混合色,天青色,銀紅色,墨綠色等等,都是在五原色之後,經過套染之後發現的的不同顏色。

再一個就攜冊猜是在織物上畫花,提花和手工印花。這是一個相對動態的發展過程,將圖案綉到衣物上或是印染上去,豐富了人們的選擇的內容,同時促進了印花工藝的快速發展。經過動盪的一個時代,這種技術曾失去過傳承,再度復興,被命名為 「頡」

據各種姿譽出土文物考察所得,宋代之後,我國的印染技術已經十分全面,調漿技術大有改進,在西方國家的印花機發明之前,中國一直有著極為先進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 就是對於當時印染技術的鮮活直觀的辯型描寫。

古人染布一般均為露天作業,常用的工具就是大鍋,大缸,擔缸板,碾布石等。

染布,首先需要煮布,把布料放入清水鍋中熬煮,這是為了盡快地讓布料浸透水,消除布料本身附帶一種 「漿力」 ,這樣一來,布料就變得容易著色,而且沒有附著物的阻隔,染出來色澤均勻,不會造成布料東一塊顏色深西一塊顏色淺,賣相看著通順。鍋中的水不用燒開,五六十度溫度剛剛好。

把布料放入鍋中浸泡之後,在等待的時間里,就可以開始調色了。調色,顧名思義,就是把要染色的顏色提前調制出來。

一種呢,就是調配單一顏色的深淺,比如說紅色分為桃紅,水紅,大紅的等好幾種紅色。 單色的深淺一是靠經驗,掌握水和染料的勾兌比例,二是用木棍蘸上少許,沖著太陽光的方向,目測其顏色變化。

第二種呢,就是復合色,也就是多種顏色混合而成的顏色;比如說藍色和紅色搭配,調制出橘紅,杏黃,橙色,紫色等顏色。 在調色的時候,要將染料和水全部攪拌均勻,不能有未化開的小疙瘩,那是失敗品或者殘次品。必須一直沿著一個方向攪拌,直到染液呈現香油黃時才算合格。

不同的顏色染料,決定了染布時的方法;染法分為浸染法和煮染法。浸染就是把布料浸入調好的染料的大缸中上色,把去掉漿力的布料撈出曬干,然後放入大缸浸泡半小時,撈出在擰干水分晾曬即可。古時候大小染坊的大缸上,總有這么一句 「竿頭懸翠色,缸內起金花」 ,就是表達了人們希望成功的美好祝願。

煮染法一般是針對復合色的,需要同時把染料和布料放在水中,這樣一來,布料吸收的顏色就是融合均勻之後的調和色。

染好的布料晾乾以後,需要用清水去掉浮色,一般需要漂洗三次左右,待干凈後再次晾曬。染好曬干之後的布料需要碾布,也叫踹布,目的是為了使布料平整展妥,色澤亮麗。 碾布相當於我們心中眾所周知的熨斗熨衣服一樣。

在准備要碾的布料上事先噴上少許水,讓其略微的潮濕,然後卷將起來放在平鋪的石板上,再橫放上碾布石這種工具,操作人兩腳分開各站一邊,交替用力,使布料之間卷的更加緊實,直到布料整體顯得光滑平整,看不見褶皺之後,工序就算完成了。

古人在生產生活中,發現許多能用來提取紅色染料的物品。礦物染料中的赭石,也就是俗稱的赤鐵礦石,這種紅色礦石磨成粉末之後,可以用來塗抹紅色標記,這就是最早出現的紅色顏料。在道教興起之後,煉丹所產生的副產品硃砂,也是紅色的礦物染料。

真正意義上的紅色染料是西周時期開始被應用在生活之中的植物染料。 茜草是一種根系比較發達的植物,古人利用其紅色的根部來進行染色,其主要成分就是茜草素,它的水溶性比較差,因此需要發酵,水解,然後高溫下才能染色。茜草在當時 社會 屬於高端產品,只有大貴族才能使用得起。

據出土文物研究表明,古代人常用的媒染劑大部分是含有鋁離子較多的明礬,因為明礬遇水分解後,和茜草素在一起會發生反應,能夠生成色澤鮮艷,附著性良好的一種紅色沉澱物。著名的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中的紅色衣物,經現代檢驗證明,就是這兩種元素多次浸染製作而成的。

使用頻率最多的就是紅花了,別名西紅花,紅藍花等等,其與如今流傳甚廣的藏紅花並無關聯。 因為紅花原產地在西域一帶,因而得名。紅花適用於多種布料的直接染色,是紅色染料中色澤度最高的一種植物,人們常常說的猩紅色就源自於此。

唐代詩人李中有詩贊曰: 「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把紅花的濃烈美展現的淋漓盡致。而白居易則在成品上有所感嘆,他的《紅線毯》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紅線毯,擇繭繅絲清水煮,揀絲揀線紅藍染」。

紫鉚蟲膠也是一種紅色染料,只是來源過於稀少,因而更加貴重。紫鉚是紫膠蟲的宿主植物,二者都能分泌一種紅色液體,古人曾經收集起來作為染料使用,有現代學者認為,古人典籍中記載的胭脂蟲膠,其實應該就是這種紫鉚蟲膠。

紅色,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特別推崇的顏色,寄託了古人對熱情和希望的美好祝福。紅色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應,因而古人在重大活動時一般會用紅色來進行渲染,而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發展,紅色在傳統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懷的追溯。而如今, 「中國紅」 已經成了世界各國承認的一張名片。

我們通過了解古人的染色工藝和流程,還有染料提取的不容易,才發現古人在生產生活中,通過自身的智慧,逐漸改善大家周圍的生活環境。他們不但善於觀察生活,還能靈活的將之利用,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和啟迪。他們把天然染色的技藝傳承了下來,作為後人,我們就應該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揚光大。

天然染色的好處有很多,其特點在於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避免越來越多的化學試劑對環境越來越大的壓力。伴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純天然無污染的呼聲越來越高,市場對於天然染料有了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尤其是高端市場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天然染色不但可以得到各種鮮艷的亮色,更可以得到不少柔和的復合色,五彩繽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恩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復合色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能夠得到想要的色彩表達層次。天然染色是古人智慧和能力的一種外在體現,內涵的文化意義也不應該消失,要不然過不了多久,這些傳承也都會衰落到,只餘一兩個「非遺繼承人」的尷尬之中。


參考資料:

《天工開物》

《齊民要術》

《中國古代染色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