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誰敢不從書法怎樣寫好看
擴展閱讀
怎樣調白肉才好吃 2025-03-31 04:01:27

誰敢不從書法怎樣寫好看

發布時間: 2025-03-28 03:35:53

1. 如何把行書寫得好看

如果你把楷書學好了,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了。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硬筆書法就是筆尖)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就會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准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行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行書的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行書創作時的要求:
首先要懂得鑒賞或創作的要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准,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雲:「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
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復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采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1)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採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布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布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2. 如何培養正確的書法審美觀以及怎樣練好有藝術水平的書法

您所處的階段我也處過,看了您的話我心裡就不免有些感慨了。龐中華代表了一代人,我們年少時,都練他的字,也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我在練了他的字後,並沒有深入顏體之中,而是轉到了軟筆的歐體上去了,又從歐體轉向了隸書,現想向二王的路上靠靠。在練了軟筆之後,我覺得,無論硬筆寫得如何瀟灑,如果沒有軟筆來做基礎的話,始終不能得到質的提高。硬筆與軟筆是同出一門的兩兄弟,但硬筆字畢竟年輕,我們處在這個年代,是沒有能力活到硬筆字大發展的那一天了,因為這畢竟要幾十上百年。軟筆發展了千年,所留下的東西太多了,要學也要費盡一生,創新也是極難了,但審美卻是人人做得到的。但請一定要練一下毛筆,如果不臨帖,不去學,就不會知道人家的字為什麼好,寫到那個程度為什麼難,越是深入了解,越能看出門道。在這里我想教你一個決竅:無論他吹成什麼樣子,這字看上去好不好看,這個是一下就有感覺的,如果點劃不到位,字內安排不緊密,是無論如何也成不了書家的。先寫得好看,才能說內涵。至於您所講的看不出字的好來,可能是帖看得比較少,把名家的帖看一下,再看一下平常字畫店裡的,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入手的問題,我覺得先練顏體,再練隸書,兩相結合會進步快些。寫字要有力要大氣請首先記得一個道理,不要使猛勁。我們中國人講究外圓內方,有力大氣不是說樣子長得凶,而是你的風度,你的氣量,外表和善,內里講究才是真正的蒼勁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