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效果 » 水沖銹病的圖片是怎樣

水沖銹病的圖片是怎樣

發布時間: 2025-04-10 22:26:05

㈠ 植物黑銹病是什麼樣的

是一種植物病害。例如菊花黑銹病、小麥黑銹病。


菊花黑銹病

類別

病害


圖片說明

起初在葉下表面出現針頭大小的皰狀突起,有時也會在葉上表面發生。皰狀物破裂後散發出黑褐色粉狀孢子。嚴重感病的植株非常衰弱,大量落花,一般在寒冷地方發病多。


發生規律

病原為菊柄銹菌(Puccinia chrysanthemi Roze ),夏孢子堆多生於葉背,間或生於莖上,直徑1~2毫米,褐色;夏孢子球形或橢圓形,有刺,黃褐色,大小為30~37×25~32微米,壁厚2~3微米,有芽孔3個。冬孢子堆多生於葉背,也生於葉柄和莖上,直徑1~2毫米,裸生,深褐色至黑色。冬孢子倒卵形至橢圓形,栗褐色,大小38~55×23~32微米,有瘤,兩端圓形,雙胞,分隔處稍縊束,基部狹窄,平滑,頂壁厚5~7微米,柄無色或淡黃色,不脫落,長達90微米。
菊花銹病病毒在病殘體在病芽上越冬,翌年產生擔孢子,隨風雨傳播,進行初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 從外地或國外引進菊苗時,要防止病苗帶入,注意不要讓病菌向當地品種
侵染。
2、人工防治 摘除病葉,拔去嚴重病株,燒毀。
3、葯劑防治 發病初期,在病斑未破病裂前,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或40%敵唑酮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用50%硫懸浮劑200~3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連噴3次。
新植保殺菌劑4號「斑腐清」 兼具治療和保護作用的內吸性廣譜殺菌劑,可被植物的根莖葉吸收並向上傳導,針對菊花黑銹病可以採用葉面噴霧的方式進行,噴霧濃度為1000-1500倍液,要做到均勻不漏噴;使用時每15公斤水加一粒由新植保贈送的微分子助劑(用二次稀釋加入),有助於葯效的發揮。






小麥黑銹病卷土重來


在20世紀90年代曾被消滅的黑銹病菌卷土重來,繞過了農學家為小麥築起的防線,對它發起了新的攻擊。而且這一次的情勢愈加凶險,令人不安。


莖與葉上出現眾多磚紅色的膿包。麥粒空癟。收成減產,乃至絕收。這些跡象表明,禾柄銹菌(Puccinia graminis)已經接管了這片麥田。這種微小的寄生真菌正是小麥黑銹病的病原。小麥黑銹病是一場持續了數千年的瘟疫,然而全世界新一代的農民對它卻知之甚少。原因是:早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就以為這種疾病已經得到了根除。這一結論看來過於匆忙了……因為自從11年前禾柄銹菌的一個新品種出現以來,黑銹病大規模爆發的威脅就一直籠罩著我們。這個新品種是在烏干達的麥田裡發現的,按照其發現地和發現年份被命名為Ug99。它引起了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日甚一日的焦慮,因此該組織還專門建立了一套國際監測體系以監視它的發展。

這種新的寄生病菌為何如此令人不安?這是因為它的危害性極強:Ug99能夠繞過農學家們針對20世紀上半葉的黑銹病疫情而建立起來的主要防線。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美國農學家諾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綠色革命」之父,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推動下,尋找對黑銹病具有天然抵抗力的小麥品種成了一項優先工程。其他穀物或類似於小麥的野生禾木科植物的抗病能力也一一得到了篩查。通過對這些不同的源植物進行雜交,科學家們獲得了一些小麥品種,它們擁有能夠保護自己抵禦這種病菌進攻的基因。

其中,來自於黑麥的Sr31基因能夠為小麥提供全面的防護,因為它能夠抵抗當時存在的各種禾柄銹菌。「因此這種基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黑銹病監測計劃協調員戴夫·霍德森(Dave Hodson)介紹說:「它為我們提供了三十年針對黑銹病的防護,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功勞!」直到Ug99震撼登場……這種寄生菌可不滿足於推倒Sr31構築的城牆。「總的來說,在迄今發現的能夠抵抗小麥黑銹病的50種基因中,Ug99有能力繞過其中的32種。」拉維·辛格(Ravi Singh)解釋說。他是國際玉米與小麥改良中心(Cymmit)的作物雜交專家。該中心是位於墨西哥的一個非贏利性組織,其主要工作是研究與分發糧食種子。「這樣一來:全世界80%至90%種植小麥的耕地都可能受到Ug99的攻擊。所以說,我們面臨的威脅是非常嚴峻的。」

㈡ 小麥苗期病害圖片及防治方法

小麥苗期的病哈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有小麥紋枯病、小麥根腐病、小麥基腐病、小麥全蝕病、小麥銹病這五種疾病。關於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我們採用三唑類殺菌劑來防治,關於小麥根腐病的防治我們可以採用惡霉靈來防治,關於小麥基腐病我們可以採用農葯加磷鉀源庫來防治。
小麥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開春後溫度回升,小麥的病蟲害也越來越多了,小麥葉片發黃、死苗現象也越來越多。在病害方面,小麥苗期主要有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全蝕病、銹病。下面我就來談談這幾個病害的防治。
小麥紋枯病症狀(圖)
小麥紋枯病
紋枯病在小麥上發生較多,在小麥各個生育期都可能發生。小麥苗期受到侵染後,病苗會枯死,芽鞘變黑。
在小麥3-4葉尖,小麥葉鞘上出現開水燙雲紋病斑,桿子也會出現花桿爛桿,濕度大時還會出現白色菌絲體。
出現紋枯病的小麥也容易倒伏,春季拔節返青期溫度回升,病菌侵染速度加快,紋枯病發展速度也會更快。
防治方法:建議大家使用三唑類殺菌劑來防治,建議使用戊唑醇、己唑醇、苯甲嘧菌酯、噻呋醯胺來防治。建議不要過量使用氮肥,噴施農葯時加入磷鉀源庫有利於提高小麥的抗性,減少病害發生。
小麥根腐病症狀(圖)
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是土傳病害,主要危害地下根莖部位,嚴重時葉片會枯死。這樣小麥的根系也會腐爛,隨著根系的腐爛,地上部位也會枯死。
防治方法:根腐病和氣候以及耕作模式有關系,也與氮肥施用過多有關。建議用苯醚甲環唑來拌種,發病嚴重時建議用惡霉靈來防治。
小麥基腐病症狀(圖)
小麥基腐病
小麥基腐病苗期發生多,在返青期發展迅速。在莖基節間形成病斑,嚴重時小麥會死亡。濕度較大時會出現白黴層。
基腐病發生也與氮肥施用有關系,冬季沒有冬灌水,也可能會影響到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噴施農葯時加入磷鉀源庫等有利於減少病害發生。小麥基腐病建議包衣來預防,可以減少返青後發病。
小麥全蝕病症狀(圖)
小麥全蝕病
全蝕病是根部病害,幼苗染病後根部變黑,嚴重時根系變黑。苗期發生時葉片發黑,並形成「黑腳」症狀。小麥全蝕病後期防治效果差,重要的預防。
防治方法:建議用包衣來防治,銹病不是小麥發生較多的病害,建議和其他病害一起防治。
小麥銹病症狀(圖)
小麥銹病
冬小麥發生較早,冬季溫度高時發生較多。氮肥施用過多也會發生較多,前幾年小麥銹病發生嚴重,所以需要特別注意。而且小麥銹病在各個時期都有發生,及時防治效果不錯。
防治方法:三唑類殺菌劑是小麥銹病常用葯劑,苯甲嘧菌酯、氟環唑、戊唑醇等都有效。如果抗性嚴重,可以適當輪換用葯,以此減少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