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怎樣管理幼兒午餐
擴展閱讀
羊蔥怎樣吃好吃 2024-12-22 20:51:28
怎樣在網上買到真假金子 2024-12-22 20:18:02

怎樣管理幼兒午餐

發布時間: 2022-01-18 17:31:03

1. 如何培養幼兒進餐

一、創設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行為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1.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引導幼兒愉快進餐
幼兒進餐時要講究秩序和紀律,不要擁擠,應從小學習飲食禮儀,不影響別的小朋友進餐,養成專心用餐,禮貌進餐的好習慣。幼兒進餐時是否有食慾與情緒好壞緊密相關,而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能使幼兒身心愉悅、放鬆。經常保持進餐時的愉快情緒,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慾。幼兒進餐時,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氣氛,能使幼兒愉快的進餐。
我們採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樂。就是在幼兒進餐時,有選擇地播放一些優美悅耳的旋律,使幼兒邊欣賞音樂,邊愉快的進餐;二是對進餐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鼓勵,用親切的摸頭等形式表示贊揚,這會激勵他們更加積極用餐;三是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寬容。如:進餐過程中出現有的幼兒掉飯菜,有的剩飯,還有的把飯扣在地上等現象,這時我們不能訓斥、命令、批評,而是要採用親切、關心的態度, 給他們鼓勵,這樣他們才會越做越好。
2.創設豐富的進餐主題牆飾,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
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中介和橋梁。我們通過開展豐富的主題牆飾活動,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在互動中學會科學進餐的知識,懂得進餐時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誤的,增強幼兒科學進餐的自覺性。
通過家長的反饋表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邊吃飯邊玩耍,甚至個別幼兒進餐不吃一點菜等一些不良習慣。針對這些不良習慣,我們首先創設了「我是愛吃飯的好寶寶」主題牆飾。接著創設第一個子欄目「我會這樣做」。把幼兒吃飯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拍下來,貼在主題牆上,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一起看圖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進餐時,如果哪個孩子做的不好,我們會說出兒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會很快就調整過來。
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我們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項步驟圖展示在主題牆上,編成兒歌,照著去做。從而大大減少了教師用生硬的語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兒,而是採用物化的教育目標,通過表揚、暗示、提醒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幼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離園時,進餐表現良好的小朋友就會獎勵一朵小紅花。激勵的效應是神奇的,孩子之間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
二、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的生活環境、身體狀況、家庭教育不同,對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樣。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進餐多少等,掌握每個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異。
1.逐漸加量法
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使幼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給幼兒盛飯時,要留有餘地。這樣幼兒會很輕松地吃完一碗。然後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 「今天,你吃了兩碗,真了不起。」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激起幼兒的食慾,達到逐漸增加飯量的目的。
2.情緒感染法
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極易受大人的情緒感染。因此,我們會用積極地情緒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食慾。面對不愛吃蔬菜的小朋友,我們會神秘地說:「你一邊吃蔬菜,一邊還能聽到蔬菜咯吱咯吱地為你唱歌呢!」面對食慾不佳的幼兒我們會認真地說:「你這個勇敢的奧特曼,快吃吧,補充能量才能打敗怪獸。」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積極的情緒感染他們,激起幼兒主動進餐的願望,有效地解決幼兒偏食、挑食的習慣。幼兒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3.榜樣示範法
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我們要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對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飯,不掉飯粒,細嚼慢咽的幼兒當作典型榜樣,讓孩子們主動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同時,有意地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漸漸地讓他們在正確進餐的軌道上邁進。
4.觀察法
針對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真觀察,仔細分析,並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如:有的孩子吃飯慢,是因為身體不適,我們會更加關心,鼓勵他適量進餐;有的孩子是因為不愛吃,我們會用游戲口吻激勵他,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5.親身實踐法
親身實踐法就是教師與幼兒一起親自實踐,有地放矢的進行教育,改變幼兒的不良進餐習慣。進餐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青菜,尤其是菠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和幼兒一起收集菠菜種,種在種植區,經常帶領孩子們去觀察,給菠菜澆水、鬆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們共同把收獲的菠菜帶回活動室,通過擇、洗,再送伙房。帶領幼兒參觀伙房師傅烹飪菠菜的過程。進餐時,孩子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
三、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是幼兒園單方面可以獨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完成的。這需要家園同步,統一行動,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1.多渠道與家長溝通,實現家園互動
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實現家園共育。我們利用多種渠道,及時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形式:《家園聯系欄》是幼兒園與家長雙向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我們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從小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重要性,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科學喂養幼兒等知識。通過qq群、微信、手機簡訊、電話等平台,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偏食、挑食等現象介紹一些小竅門、小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科學育兒的自覺性。
2.召開家長座談會
家長會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們打破由原來家長是被動的傾聽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教師針對孩子近階段飲食習慣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討論。請進餐習慣良好的家長說說自己育兒經驗;鼓勵家長說出自己育兒困惑;大家互相討論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家經驗共享,不僅實現了真正意義的雙向溝通,也各自在活動中積累了教育經驗,提高了教育水平。
總之,對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有趣、直觀、形象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兒的身心進一步得到健康的發展。

2. 如何有效引導幼兒正確進餐

(一)合理組織,使幼兒有良好的用餐情緒
1、家園共育、控制零食
有些家長從孩子一起床就不斷往孩子的嘴裡添零食,特別是雙休日,孩子想吃什麼零食,家長就給買什麼,造成孩子沒有飢餓感。幼兒園應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採用節製法,對幼兒吃零食的量、次數有所控制、節制。
2、以身作則、科學進餐
挑食是托班幼兒在用餐中常見的不良習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法。在平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在場時有意識的談些他們不愛吃食物的營養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兒一起嘗試;還可以多變化一些烹飪的方式,同一種菜的不同口味也會吸引到幼兒的。當然耐心和鼓勵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給予表揚。明天爭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漸進的努力,幫助幼兒逐漸的克服。
3、餐前安靜活動
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談話活動可以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
(二)控制合理進餐時間
讓幼兒自覺調整用餐時間。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邊吃邊講話、東張西望,教師嘗試過這樣幾種小方法,效果不錯。
小獎品的妙用(利用孩子帶來的分享食物,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
吃飯耗時的原因也包括了有些幼兒習慣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這點也是讓許多家長和教師感到困擾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研究。利用午餐後的卡通欣賞、或玩具分享時間來吸引他們。

3. 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幼兒進餐

你好,指導幼兒進餐可是個大工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孩子們剛剛上幼兒園,進入小班的時候,也不過就是三周歲。這個年齡在家裡都是小寶貝,可能不少孩子還都是由家長們追著來喂飯,孩子們自己都不需要動手,真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但是上了學,到了幼兒園,再也不會有家長跟著後面追著喂飯了,老師因為要照顧幾十個孩子,也無暇分身,顧及不到那麼多。

所以在家裡,家長就要盡可能早早鍛煉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要學著自己吃飯飯,不用別人來喂。

真正到了幼兒園,有的孩子可能還沒有真正學會吃飯,一定程度上會有點不適應,吃不好就會哭鬧,也會讓老師比較苦惱怎麼辦?

那麼老師可以試試這樣做,盡全力努力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幼兒園的孩子都是使用飯勺,湯勺,老師可以幫助孩子們把飯分好,把菜分好,座椅放好,對孩子們強調,要等著老師喊一聲「開始吃飯」的時候,才能真正開始吃飯,誰都不能提前吃,誰都不能提前動勺子。

教育孩子們飯前一句話「謝謝老師」,要求孩子們必須要整齊劃一的說出來,時間一長,孩子們就能懂得最基本的感恩概念了。

2.每個孩子都只能吃自己碗里的飯菜,不能伸手到別人碗裡面,因為大家分的飯菜都是一樣多,你吃了別人的,別人就要少吃一點了,別人不就要餓肚子了嗎?這種習慣是很不好的,要改。

3.不要把飯菜掉在桌面上,那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千萬不要浪費糧食,要大口大口吃飯,讓飯飯在肚子里給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這樣做不是一舉兩得嗎?

4.吃飯結束的時候,最好設計一句話,安排孩子們每天說一次,比如「老師,你們辛苦了」也能增強孩子們進餐的儀式感。

4. 如何管理好幼兒午餐後

進入大班以後,感覺孩子們一下子長大了好多,吃飯速度快了,和同伴的交流多了,還經常會有很多新鮮的想法。精力也旺盛了,喜歡在教室里跑來跑去的,說話聲音也大了好多。每天的午餐後散步前這段時間,就是一個很難管理的時間段,每天吃的快的都是那一部分孩子,他們吃完後,就在教室中顯的無所事事,如何更好的管理好這個時間段,就成了老師頭疼的一件事。 後來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很喜歡看書,只是教室圖書區的那些書他們早就看過了,沒有了新鮮感,吸引不了孩子們安靜的閱讀了。於是,我讓孩子們從家中帶來新的自己喜歡的書,放在自己的小生活櫃里,每天吃過飯後,可以拿出來和同伴交換、分享,隨時還可以拿回去重新調換。幾天過後,我發現,午餐後教室中特別安靜,先吃完的孩子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安靜的看著書,其他孩子的吃飯速度也快了好多,因為他們等著吃完後,拿自己的書去和好朋友交換著看呢。王武傑拿來了新的迷宮書,吃過飯,就大方的和兩個好朋友,在一起認真的走迷宮。宣宇航帶來的是大家大家都喜歡的恐龍,幾個男孩子就圍坐在一起,討論每種恐龍的特點。露露和斯燁飛是好朋友,每天露露都要搬椅子坐在斯燁飛身邊,等她吃完了一起去看書。沒帶書來的孩子,還學會了禮貌的向同伴借書。等所有孩子吃完後,孩子們就把書收回自己的櫃子中,一起下去散步了。孩子們找到了興趣點,自然就會安靜的有序的投入其中,這樣老師就可以去提醒照顧還在吃飯的那部分孩子,使整個進餐環境安靜有序,利於孩子零良好習慣的養成。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單純,只要老師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很多問題就會很容易的解決的。

5. 如何組織幼兒正確進餐

我們常常看見有這樣一類孩子:飯前不願意洗手或是不自覺地洗手;吃飯總是要父母喂,邊吃邊跑;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忘看動畫片,手裡不停地玩玩具;看到不喜歡的飯菜不吃,或是有選擇地吃。這些現象反應了孩子的進餐習慣及家長是否有正確引導孩子獨立地進餐。
我們常說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有良好的食慾和合適的飯量對他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但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好的進餐習慣和規則也很重要。雖然孩子的年紀很小,但他們的可塑性很強,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及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保教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應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體素質的基礎,教師應將身心和諧發展的健康觀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因此,加強幼兒園進餐環節的組織和指導,對促進幼兒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我將如何有效地組織幼兒進餐各環節做了如下小結:
1
進餐前積極有效地洗手
在我們的集體活動中,我們可以學習「洗手歌」,通過開展各類正確洗手的活動並貫穿一日生活環節中,在安全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提高對是食品安全的認知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知道飯前洗手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讓孩子們更加明確地掌握正確盥洗的步驟,我們可以把每一項步驟,通過圖形加文字的形式又或者是幼兒自己繪畫的方式展示在牆上,編成兒歌,照著去做。從而,大大減少了老師用生硬的語言、命令形式去教育幼兒。讓不願意洗手的幼兒或者不自覺洗手的孩子能夠主動、積極地正確洗手。
2
進餐的環境、氛圍一定要溫馨、舒適
首先溫馨、舒適地進餐環境給人寧靜的感覺,讓人心情愉悅。煩躁、嘈雜地環境中小朋友們會顯得更加不安,一個人的心情沒有平靜下來,又談何能夠舒心地進餐呢。在開餐前,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幾分鍾地簡短互動,大家可以常常歌、聊聊天、又或者是猜猜我們今天的美食是什麼,讓孩子們對進餐的食物產生好奇,已達到吸引孩子們能夠自主地開餐,而不是抗拒每天的進餐環節。在教室,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環境主題牆、空中創設有關各地豐富地美食照片以及圖片,讓孩子在美食氛圍中能夠愉悅地開展進餐環節。

6. 教師如何組織幼兒進餐

餐前組織
1、用音樂律動和手指游戲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減少等待現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里的幼兒,另一位教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後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教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干凈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2、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開展餐前食譜播報活動,促進幼兒食慾。
良好的進餐環境有利於孩子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慾,對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產生好的影響,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於幼兒積極適應社會。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們努力在為幼兒進餐前創造溫馨、寬松的環境。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長一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信息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餐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於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路搜索菜餚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的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慾。

二、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把握好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鍾為宜。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教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後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

2、規范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竅門,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於是我們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一規范,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麼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麼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7. 怎樣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分析造成幼兒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弱愛遷就孩子: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有些家長較為溺愛孩子;孩子不喜歡吃的就不讓幼兒吃或少吃。如:有些小孩不吃動物內臟、肥肉,不喜歡吃蔬菜,家長一味遷就,不注意調整食物結構。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就給他們多吃,造成了孩子偏食吃的過多過猛,營養過剩。 2、以零食代替主食。有的家長怕孩子不吃東西,就用別的東西哄他,零食不斷,如餅干、果凍、糖果。零食沖掉了主食,影響了幼兒正常的進餐。不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降低幼兒身體的抵抗力。 3、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就允許幼兒邊玩邊吃,或邊吃飯邊看電視有時還抱著孩子到球場、公路邊、草地、邊走邊哄邊吃……久而久之,,使幼兒養成了挑食、厭食、偏食、吃飯慢等不良的進餐習慣。有的父母在幼兒吃飯時經常指責、打罵幼兒,或講小孩不高興的事情,影響他的進餐。 4、家庭飲食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孩子。家長自己挑食攝入食物單一,食物缺乏變化多樣,不能激起幼兒的食慾,造成孩子偏食與挑食。 (二)身體因素: 1、有的幼兒患有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引起食慾不振、胃口不好,飯量較小。 2、幼兒齲齒或換牙,造成食慾差吃飯慢。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明確中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標准 1、能正確地使用餐具(筷子)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4、學習收拾碗筷,養成飯後漱口、擦嘴的習慣。 (二)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明確目標後,我將班級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分成以下四類 (1)挑食偏食 (2)身體差飯量小吃飯慢 (3)邊吃邊說不專心進餐的 (4)吃的過多過猛的肥胖兒。 1、第一類孩子,我以鼓勵幫助為主。在餐前特別介紹各種食物的營養對小朋友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教育幼兒不挑食。在學習古詩《憫農》時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要珍惜。我們還請校醫介紹各種食物搭配的益處,多吃青菜,多吃有營養的食品對身體成長的好處。我還常常樹立一些正面的形象,如速度快,不挑食的幼兒,以一個正面的榜樣去感染和教育幼兒。 2、第二類孩子:進餐前教師以良好的情緒感染孩子如:有意識的吸吸鼻子說:「哇,今天的菜真香,瞧,陳婧、雅雯小朋友與老師一樣,也聞到香味了,吃的真香呀!」小朋友也會學著我的「饞」樣大口大口吃起來。個別已經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的孩子,他們不喜歡飯菜盛得過滿,經常會看著一大碗飯發呆;於是我降低要求在飯前提醒督促保育員給他們盛飯時,不要盛得太多太滿,吃飯時不催食,鼓勵多吃等到他們吃完後表揚他們再給他們添飯。幼兒進步了我會及時的表揚或獎勵,如「俊宇小朋友真能幹,竟然吃了兩碗」,或獎勵小紅花等。這樣既達到不減少飯量又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 對於體質較差吃飯慢的孩子,如李鈺萍小朋友我會特殊照顧;通過詢問家長我知道她不太會使用筷子吃飯,所以進餐時我給她換了餐具湯匙,並經常到她身邊鼓勵她,有時太慢了我會主動給她喂飯。冬天冷飯菜容易涼了及時給她換飯。有時一餐下來,我給孩子換的飯就達七八碗,不過現在幼兒都能吃完自己規定的食量。 3、對第三類進餐習慣較差的孩子,如吳東霖,琳璇、陳傑,我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訓斥他們,講話時總是面帶微笑,並利用進餐後的看書時間給他們講《漏嘴巴》故事,教育他們吃飯在專心不東張西望,吃飯時在旁督促他們不講話專心進餐。 4、對吃的過多,飯量較大的幼兒如吳寧欣與林俊毅,在校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的食量;讓他們多吃青菜,多喝湯,少吃肉類和麵食。提醒他們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有益消化。 (三)健全值日生制度鼓勵幼兒進餐。 幼兒進入中班後,自我服務意識增強了,我班新設定了值日生制度,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焦點。孩子每天最關心的是今天是不是輪到自己值日。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與幼兒一起進行餐前准備,指導幼兒幫助保育員擺放餐具,分發碗筷,飯前特別提醒那幾個吃飯慢的值日生「今天是你們值日請快一點吃,才能幫啊姨擦桌子,收拾碗筷。」現在孩子可積極了,吃完自己的一份飯後,還會提醒吃的慢的小朋友快一些,不要影響他們擦桌。接下來我還要求值日生要督促幼兒漱口擦嘴。逐步養成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四)家園配合糾正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午餐時間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准、統一要求,這樣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進餐習慣。 1、設立進餐表格,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進餐情況。 我將一段時間觀察到的幼兒進餐情況用表格的形式,展現給家長看,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在園進餐量及是否挑食,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否養成,從而能有目的配合教師進行督促。就如班級的李鈺萍小朋友她吃飯很慢在家爸爸總是喂她吃,養成她飯來張口的習慣;我們給家長講這種做法弊端,會養成孩子依賴心理對幼兒今後的成長不利;取得家長的共識之後要求他能配合學園放手讓幼兒自己吃飯。 2、幼兒身體狀況及時向家長反饋,調整幼兒的進餐量。 那一天,我發現葉澤潮小朋友坐在桌前那眼睛發呆,不吃也不說,我走過去問他「你怎麼了」他的表情很難受:「我肚子不舒服」我給他倒來了一杯水,他剛喝了一口就吐了。我把他帶到醫務室室請黃醫生看一下,從病情看是著涼了。我及時向家長反饋,請他們注意調整幼兒的飲食,減少幼兒的飯量。 還有一次吳寧欣小朋友捂著小嘴對我說:「蔡老師,我的牙好痛」。我一摸真的牙齒松動了。午餐時我減少了她的飯量,並在旁關注她的進餐情況,有時幫她挑一些細軟的食物吃,不讓她用牙齒咀嚼肉類。放學時我提醒家長帶幼兒到醫院看一下。第二天幼兒來園我急切地詢問幼兒的情況,家長對我說:孩子在換牙了,醫生說這段時間不能吃硬的東西,感謝老師的關心」。一學期來在家園的共同配合下我班幼兒在進餐時習慣大有改善,絕大部分幼兒在進餐時已形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可見養成良好進餐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成。為了讓孩子成為健康、聰明、勇敢、堅強的棟梁之材,讓我們家園共同努力,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們一份享用終生的禮物吧!

8. 如何正確組織幼兒進餐

首先應將餐具分發下去,其次維持幼兒良好的秩序。
禁止打鬧和吵嚷
再次要保證飯食的溫度合適,不能過燙或過涼。
這是應該做的必要的准備工作。

9. 幼兒園保育員 怎樣照顧幼兒進餐餐前餐後管理的重點是什麼

進餐時盡量話少一點,話多了幼兒會一直跟你說話,鼓勵不挑食,多吃菜,吃飯要吃好,餐後清洗餐具,做好衛生。

10. 如何引導幼兒正確進行午餐

幼兒早期教育是人類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基本素質形成及各類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教育實踐中,人們已經意識到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將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而進餐教育也是幼兒健康駕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人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已成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這使孩子形成了一種「飯來張口」的不良飲食習慣,存在厭食、偏食,飯前過量吃零食等現象,這些不良進餐習慣將會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家長也因此而深感頭痛。那麼,怎樣使孩子從小成養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呢?個人覺得家長、教師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因人而異採取不同的方法,從細節入手,持之以恆去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一下簡要談談本人在幼兒教學中採取的頗有成效的做法:

一、 家長、教師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引導

幼兒有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在飲食方面,家長對孩子比較「鬆弛」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愛吃的乾脆就不吃,總是由著孩子說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現象。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我也向家長提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碰到的問題,每次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我也一直在關注著,為什麼孩子們在飲食方面有這樣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魚肉的時候,老師幫忙撕碎喂他,他還是全部吐出來。如果現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這個壞習慣,那以後對於他們的健康身體是大有影響的。因為現在孩子正在長身體,各方面都需要營養。同時,也向家長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飯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長哄著吃,追著吃。另外,幼兒偏食、挑食、飯前吃過量零食的現象也很普遍。

所以,我認為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少不了教師的耐心教育,同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協調,家長和幼兒駕駛實施同步教學,從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養成好習慣,假如家長與幼兒教師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二、 巧用游戲方法培養幼兒餐前洗手的習慣

手是人體接觸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天生好動 ,他們常常在吃東西之前忘了洗手,這樣很容易把病菌帶到嘴裡,所以我們要經常提醒孩子,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手臟了要洗手的習慣,並保持小手的干凈。同時要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剛開學時,我總是發現班上有個別孩子的洗手方法不正確,摸了肥皂就沖掉,這樣沒有洗掉手上的細菌。所以,孩子們在每次洗手前,我總是嘮叨著,邊示範給孩子們看:捲起袖子,打開水龍頭、充分沖濕雙手,摸肥皂,手心、手背、手腕搓一搓,用清水沖掉、關掉水龍頭、雙手合拳甩一甩,用毛巾擦乾。就這樣,孩子們在手把手的引導下,使每位孩子都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為了使孩子們養成洗手的習慣我還字編了一首《洗手歌》:「嗚,咔嚓咔嚓,排隊啦!來洗手,打開水龍頭呀,小手沖沖濕呀,摸摸肥皂。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沖干凈!再用毛巾親一親,看,小手小手,乾乾凈凈。」

孩子就是孩子,有的事情我們可能說一遍兩遍他們能明白過來,但是有的事情我們要經常提醒正確引導,如今孩子們已養成了正確、勤洗手的好習慣,我覺得自己每天的嘮叨不是多餘的,事實證明了一切。所以說我們的工作是瑣碎而繁雜的,即要耐心、又要細心,才能使我們的工作越做越好。

三、 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引導幼兒常規進餐

孩子總是喜歡一些有趣、深動的游戲活動,根據幼兒的心裡特點,而單單和他們說道理他們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採取講故事、做游戲等的方法,來鼓勵幼兒初步了解每天按時定量進餐的重要性。例如,我經常利用「娃娃家」這一孩子們十分喜歡的游戲來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喂小寶寶吃飯,比一比誰當起「爸爸」「媽媽」來最像,並在教學中用各種輕松、風趣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穿插進去《怎樣吃最有營養》一書的教學,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規粗淺的營養知識,懂得要想身體好,就必須吸收全面的營養,合理地搭配飲食,健康茁壯地成長。通過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們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樣樣都愛吃的孩子長的又健有壯。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農村資源,曾在秋收的季節,帶領班上的孩子們參觀農民收割稻穀,還組織孩子們一起幫著拾稻穗,在勞動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並通過故詩《鋤禾》,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明白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

四、 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等不良進餐習慣

相信大多數的老師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在進餐時,有的孩子光吃飯,不吃菜,有的孩子愛吃葷菜,不愛吃素菜,有的孩子吃飯速度特別慢,等等。
@_@我是分割線@_@
那麼,如何糾正幼兒在進餐中諸如偏食、挑食、飯前吃過量零食等不良習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有幾下幾點做法與大家一同探討:

1、 進餐前誇一誇

每個孩子都有同一特點,他們喜歡聽好聽話,我就是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例如,在餐前對進餐表現較好的孩子進行表揚,「輝輝小朋友吃飯真是乖,吃得又快有好,大家都要向他看齊啊」「大家看,帥帥小朋友坐的真端正,這樣吃飯的時候,營養很快就流到胃裡,被身體吸收,長得又帥又壯。」

2、 進餐時誇一誇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膳食,要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壯的體格,就必須引導孩子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全面吸取營養。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他們會觀察、學習承認的一舉一動,在實踐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循環漸進地引導,在進餐前,我們必須在孩子面前塑造一個良好的榜樣。每天在進餐前,我都會給孩子們介紹菜名,讓他們知道我們吃的菜叫什麼名字,並且簡單的了解它的營養價值,有時候碰到孩子特別不喜歡吃的菜,像海帶我們班的蒙蒙小朋友特別不愛吃,每次吃海帶時,他總是不高興。怎麼辦呢?我始終想不出最佳的辦法,但是一次游戲活動中,《勇敢的小鯨魚》使我得到了小小的啟示,我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小鯨魚,然後游過三個包圍圈,找到鑰匙救出被困在大石頭縫里的小海龜,對呀!我何不在孩子吃飯時扮演小動物的角色呢?於是我就忙開了,自做了一些小動物的頭飾並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的角色,如戴上鯨魚的頭飾,用童

趣而神秘的語氣對孩子們說:「我是大海里的鯨魚壯壯,你們瞧,我的身體多麼

高大,我的皮膚滑滑的,小朋友們都喜歡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朋友你們吃的海帶就是生長在大海里的一種水草,我也很喜歡吃海帶,海帶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體里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多吃海帶,才能讓我們變的很強又壯!」然後,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帶來,邊吃邊說:「真好吃啊!」於是,孩子們也就自覺的動起了勺子,蒙蒙也跟著拿起勺子,慢慢地吃了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如今孩子們碰到吃洋蔥、芹菜等都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此外,還有一些孩子光愛吃素菜或者愛吃葷菜,我經常會用個中游戲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每樣才都要嘗試一下,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均衡營養。在孩子進餐時,我總是用誇張的方式鼓勵他們,哪怕孩子只有一點點進步,我也會積極鼓勵他們,如常鼓勵他們說:「一口飯一口菜,放在嘴裡嚼一嚼,真好吃。超超小朋友,你真棒」「怡怡小朋友,你吃飯真像火車鑽山洞,盛滿飯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車嗚嗚地開進你的嘴巴,你真會做游戲。」

3、 進餐後誇一誇

孩子們在進餐後,我經常讓大家圍坐在一起,對今天的進餐情況做個小結,表揚和鼓勵有進步的孩子,發給他們小紅花,小帖畫,自製的小卡片等作為獎勵,並進行口頭鼓勵,如:「越越小朋友,你不留剩飯,吃的乾乾凈凈的,真棒!」「傑傑小朋友,撮子真高興有你這樣 的朋友,你是個愛干凈的乖寶寶!」「陽陽小朋友,你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愛吃蔬菜愛吃肉,你是最棒的!」諸如這樣的誇獎,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間的互相學習,能夠較為有效的糾正幼兒偏食、挑食及剩飯等不良進餐習慣。

幼兒園的工作就是那樣,耐心、細心加愛心,我們教育幼兒也要持之以恆,現在我班上的小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教育,孩子們在進餐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不再有偏食、吃零食的壞習慣,每個孩子都能乾乾凈凈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家中、幼兒園里協調一致,家長們也感到特別驚訝。幼兒園的工作就是那樣,耐心、細心加愛心,我們教育幼兒也要持之以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怕麻煩,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甚至更多。。。。。。,相信我們的工作能夠做好,相信我們的孩子,在老師的細心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