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袋料香菇轉色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板栗怎樣燉豬小腸好吃 2024-11-15 19:31:51
cad怎樣畫截切面 2024-11-15 19:31:48

袋料香菇轉色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1-22 00:43:47

Ⅰ 有招袋料香菇技術員的嗎從做棒,到出菇管理實戰經驗七年。

當然有啊。。

Ⅱ 香菇菌棒開始轉色卻全部出菇是什麼原因

按正常操作程序,香菇菌絲發滿菌袋,並達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時,人為調控其生長環境的通氣、光照、溫度及濕度等條件,使其料表氣生菌絲全部倒伏並分泌色素,料表色澤逐漸由濃白、淺白轉為淺棕直至棕色、棕褐色,最後形成一層集保溫、保濕、避光、抗雜菌等多重作用於一體的棕褐色菌膜,該過程稱之為轉色。轉色是代料栽培香菇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在人工栽培條件下,人為強制性調控所需條件,使該過程加速罷了。香菇菌棒轉色的色澤深淺,菌膜的厚薄等,與出菇時間、出菇產量及菇品質量關系密切。一般條件下,轉色(質量)與出菇(水平)的關系,有三種基本情況:
第一種為正常轉色,符合要求。表現為菌膜厚薄適中、棕褐色、菌棒有樹皮光澤,富有彈性;其出菇表現為按時現蕾、菇蕾均勻,潮次明顯;菇體發育正常,產量高,質量優。
第二種表現為轉色過重。為深褐色至黑褐色,菌膜偏厚且硬,出菇時間較其生物特性明顯偏晚,其子實體偏大、蓋厚,質量上乘,但其產量僅有正常轉色的50%,甚至更低,嚴重時甚至難以出菇。 第三種為轉色明顯偏嫩。表現為菌膜薄、色澤淺棕或黃褐色,或形成較大的白色"花斑",該種情況則提前出菇,菇蕾集中且密集狀發生,菇體小且多畸形,總產量較正常甚至偏高,但質量低劣,菌蓋易開傘、色淺,市場價值很低;菌棒自身易衰老。 二、轉色管理
菌棒的轉色管理,按菌種特性有所不同,甚至差別很大。早熟菌株和武香1號、931等,一般是在接種後50-70天、中熟菌株如937、908等在80-100天,晚熟種如939等則在120天左右,甚至超過150天以上,個別的越夏菌株需要180-200天才進入轉色期,具體可根據其生物特性說明或出菇試驗來掌握轉色時間。
由於栽培的方向及模式不同,轉色管理可分為兩種方式,即脫袋轉色和袋內轉色。因為現在的生產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優質厚菇為目的,故多採取袋內轉色方式。其基本管理如下:
1、打孔增氧:菌絲發滿後,基料內充盈菌絲體,其代謝量大為增加,通過打孔達到增加其內部氧氣、排除廢氣、提高代謝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為轉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離壁:通過打孔、搬動等,促使塑膜與基料分離。對發菌時間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離壁有困難,可在打孔時順便挑起塑膜,以利該處生出氣生菌絲。
3、碼垛通風:根據氣溫的高低,採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碼垛,將菌棒碼高4-8層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間,又不使菌棒過分擁擠,並且碼起的袋垛中間有"自然拔風",有利於袋間和膜內的通氣。 4、調控溫度:根據季節的不同,適當人為調控垛內溫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溫季節最低溫度也可調控在10℃左右。當垛內溫度達到25℃時,即應揭去覆蓋物,倒垛散熱,原則是"寧可低溫延長轉色時間,也不允許高溫燒菌"。
5、通風壓菌:在較合適的條件下,料表會很快長出一層細密的氣生菌絲,並開始分泌色素,出現淺醬油色的水珠,為轉色的重要信號。此時,可採取兩種措施。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噴淋,既為菌棒降溫,又可沖洗掉部分色素水珠,與此同時應加強通風,一般掌握噴水後2小時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時加強通風。
6、加大溫差:實踐證明,一定條件下,在盡量降溫的基礎上加大晝夜溫差,是促進轉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濕交替:該措施可通過噴啉冷水和加強通風等手段實現。噴淋冷水一方面給菌棒以較大的溫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濕度,通過加強通風等措施,即可達到干濕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適當的光照刺激是促進菌棒轉色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可調控光照強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較明亮的光線;並且通過倒垛或轉換光線來源,使菌棒受到均勻的光照,達到轉色一致、整齊均勻的目的。

Ⅲ 香菇刺孔後轉色期如何管理

轉色期應適當散射光刺激,加強通風。轉色至菌皮80%起泡,並轉為褐色,均勻,有彈性,有光澤,有香菇特有氣味。要結合品種和天氣進行翻堆,低溫遲熟型品種一次疏散到位,盡量不翻動,中溫中早熟型品種可翻動2次,以促使均勻轉色。

對未長好或轉色較差的菌筒,遇到低溫或陰雨天氣,不能翻動,關閉門窗,盡量減小溫差,避免出菇現象發生。盡量高溫期轉色,否則黃水增多,轉色過快,變成黑褐色會引起菌皮增厚,後期出菇慢,產量低,嚴重會引起爛筒。



(3)袋料香菇轉色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袋栽香菇往往產量不高,其關鍵原因之一是脫袋轉色技術不過關。轉色成功表現為絨毛狀菌絲倒伏,呈現一薄層棕褐色有光澤的菌膜。而轉色失敗表現為以下幾種:

1、轉色太淺或不均,菌絲呈灰白色或灰黑色,原因是脫袋後連續數天遇到28℃以上高溫,或氣溫一直處在12℃以下的低溫,致使菌絲體生長不良。挽救措施為:氣溫過高時應在早晚通風換氣;氣溫過低,可在白天將菇棚上遮蔭物拉開,利用陽光提高菇房溫度,或採取增溫措施,使室溫保持在15℃以上。

2、菌絲徒長其原因及解決辦法是:培養料內加入的鐵皮和尿素太多,造成碳氮比例失調,配料時要掌握碳氮比例為20-30:1;菇床溫度偏高,溫差小,應降低菇床溫度,拉大溫差;發菌時間不足,脫袋太早,應適當延長發茵時間,使發菌充足,適時脫袋;

脫袋後菌絲恢復生長時間太長,應掌握脫袋後恢復生長的時間為3-5天;菌絲濃白後沒有及時通風,應盡量在晴天中午揭膜3-5小時,加強通風,使菌筒表面乾燥不沾手,再蓋膜讓其轉色,如仍不轉色;可噴3%的石灰水後,蓋好膜即會轉色。

3、菌絲脫水挽救措施是連續數天噴水保濕降溫,每天通風30分鍾。

Ⅳ 香菇袋料補水後如何管理

袋料香菇在完成滅菌接種後,後期管理也是栽培成敗的關鍵環節,接種後要進行發菌、轉色脫袋、出菇管理、採收幾個環節: 一、

Ⅳ 長、短菌齡的香菇菌株轉色有何不同如何管理

轉色是香菇培養料栽培的必然生理現象。香菇菌筒脫袋與不脫袋兩者轉色的時間長短和管理方法是不同的。
短菌齡香菇菌株脫袋栽培,菌筒脫袋後的5~7天是菌筒的轉白階段,具體操作管理是當脫袋的菌筒斜靠於菌畦的木條上,立即向菌筒噴一次清水,要求水質干凈,水量充足,後用塑料膜覆蓋脫袋的菌筒。由於菌絲與空氣充分接觸,並有適宜的濕度,大量香菇菌絲在菌筒表面生長,此時菌筒表面成為白色。5~7天後表面菌絲大量吐醬色液,覆蓋的薄膜出現大量水珠,此時將薄膜掀開,加大通風量,使菌絲邊出「黃水」邊倒伏,溫度適宜,一般可在20天左右形成厚薄、色澤均勻的褐色菌被。
不脫袋菌筒常使用長菌齡的菌株,菌絲本身成熟的速度較慢,不脫袋的菌絲受塑料膜隔離,接觸空氣量有限,所以轉色所需的時間長。不脫袋的菌筒轉色是融合在菌絲培養和越夏管理過程中進行的,不脫袋菌筒的轉色首先在接種穴附近和培養料與塑料膜之間有空隙處出現,塑料膜與菌絲之間緊貼、沒有空隙的地方,不形成褐色菌被,不轉色。
無論長、短菌齡菌株,分泌醬色液與轉色形成褐色菌被是前因後果的關系,實踐證明,轉色分泌醬色液與菌株、溫度、濕度、通氣、光線等因素有關,而溫度高低是最活躍的影響因素。培養室溫度越高,分泌醬色水越早、越多,相反則越遲、越少。相同條件下,培養料濕度越大,分泌醬色水也越多。菌筒內通氣量大,如裝料松,分泌醬色液也較多,菌筒收縮厲害,轉色快。氣溫高,分泌醬色液多並不是壞事,可以使菌筒內溫度及時散發,達到降溫、自我保護的目的,同時盡早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菌被。分泌醬色液色澤由淺到深,該液有特殊的香菇菌絲氣味,無其他異味。如果氣溫持續過高,醬色液又無法排出,容易促進菌絲自溶,且易受雜菌感染,使醬色液酸敗,菌筒腐爛,產生臭味。所以不脫袋的菌筒的轉色管理主要是創造適宜的菌絲生長環境條件,在醬色液分泌時及時排出。
(1)根據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越夏和轉色管理的具體措施 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的管理應當有所不同,不可生搬硬套。對於海拔不高,夏季氣溫較高的地方,越夏和轉色要立足防暑降溫,特別在雙搶大忙時期和常規香菇制筒的時候,千萬不可忘記花菇菌筒的越夏轉色管理。
(2)越夏管理和轉色管理的關鍵是選好、改造好培養場所,場所面積與菌筒數量相匹配,提倡菌筒單層有斜度地排放通風管理。只有千方百計降低培養場所溫度,讓菌筒疏散通風,才能減少醬色液的分泌量,有利菌筒度夏。
(3)醬色液應及時排出,特別是高溫季節。如果出現局部腐爛現象,在導出黃水後,要劃破菌袋塑膜,剝去腐爛的菌皮,撒入一小撮生石灰,放置陰干,然後再用透明膠帶把袋膜密封。
(4)長菌齡香菇菌株轉色完成後,不像短菌齡菌株的脫袋菌筒那樣色澤均勻,而是成為灰褐相間的菌被。氣溫如果是適宜菌絲生長的溫度,一般很少再分泌醬色液。如果氣溫常低於20℃,不可輕易翻動,否則容易出菇。如果氣溫再次升高,還會繼續分泌醬色液。在這種情況下,管理上除及時導出醬色液外,重點應降溫通氣,創造適宜菌絲正常生長的環境。
(5)防雜菌污染管理 當香菇菌絲長滿菌筒之後,如果氣溫適宜,雜菌入侵菌筒相對比較困難;但如果長期處於30℃以上的環境中,又缺乏通風、降溫等條件,香菇菌絲將快速衰老自溶,這時雜菌就容易入侵。在整個越夏管理過程中,特別在高溫的環境中,高溫喜濕性雜菌如綠色木霉、水紅色鏈孢霉、黏菌中炭團屬的某些種類具有繁殖迅速、感染力強的特點,對此,應該採取「以防為主」的方針,將它們消滅於萌芽之時。①裝袋後要及時刷凈剩餘料渣;②清理培養室內黴菌滋生源;③接種穴和袋口必須封密;④保持培養室乾燥、通風、涼爽;⑤如有發現雜菌,要及時清理污染菌筒,定期空間消毒。⑥在菌絲生長到一定成熟度時,當氣溫溫差變化大,菌筒表面容易發生「起泡」時,盡量保持培養場所溫差變化較小,避光培養,及時導出這些醬色液。

Ⅵ 香菇菌袋的轉色管理如何順利進行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的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這個過程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1)轉色時機

轉色的方法很多,常採用的是「脫袋轉色法」。要准確把握脫袋時間,即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脫袋太早不易轉色成功,太晚菌絲老化,常出現黃水,易造成雜菌污染,或者菌膜過厚,原基分化困難。脫袋時的氣溫要在15~25℃,最好是20℃左右。

(2)菇床製作

脫袋前,先將出菇棚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寬的畦,畦底可鋪一層爐灰渣或沙子,將要脫袋轉色的菌袋運到棚內,用刀片劃破菌袋,脫掉外袋,按5~8厘米的間距立排在畦內。如果長菌棒立排不穩,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橫架,菌棒以70°~80°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

(3)轉色管理

脫袋後的菌棒要防止太陽直曬和風吹,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出現黃水的菌棒可用清水沖洗干凈。脫袋立排行動要快,排滿一畦,馬上用竹片拱起畦頂,罩上塑料膜,周圍壓嚴,保濕、保溫。待全部菌棒排完後,棚溫控制在17~20℃,不要超過25℃。如果溫度過高,可向棚內的空間噴冷水降溫。白天棚頂多加遮光物,夜間去掉,加強通風來降溫。光線要暗些,頭3~5天盡量不要揭開畦上的罩膜,使畦內濕度達到85%~90%,塑料膜上有凝結水珠出現,使菌絲在一個溫暖、潮濕的穩定環境中繼續生長。在此期間如果氣溫高、濕度大,每天可在早、晚氣溫低時揭開畦的罩膜通風20分鍾左右。在揭開畦的罩膜通風時,菇棚不要同時通風,要將二者的通風時間錯開。在立排菌柱5~7天時,菌棒表面會長滿濃白的絨毛狀氣生菌絲,此時,要加強揭膜通風的次數,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鍾,同時要增加氧氣、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棒表面的干濕差,限制菌絲生長,促其轉色。7~8天後開始轉色時,可加大通風量,每次通風1小時。結合通風,每天向菌棒表面輕噴水1~2次,噴水後要晾1小時再蓋膜。連續噴水2天,至10~12天轉色即完畢。在生產實踐中,由於播種季節不同,轉色場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不同,轉色的快慢也不大一樣,具體操作要根據菌棒表面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4)針刺微孔通氣轉色法

除了脫袋轉色,生產上有的採用針刺微孔通氣轉色法,待轉色後脫袋出菇。還有的不脫袋出菇,待菌袋接種穴周圍出現香菇子實體原基時,用刀割破原基周圍的塑料袋露出原基,進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後,整個菌袋轉色結束,再脫袋泡水出第二潮菇。這種轉色方法簡單,保濕好,在高溫季節採用此法,可減少雜菌污染。

Ⅶ 香菇不轉色怎麼處理

香菇轉色過程中不正常現象及處理辦法
對於香菇種植而言,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發生,比如菌棒不轉色或轉色太淺就是比較常見的問題。所以今天小編針對香菇菌棒的轉色問題,向大家簡單的講解。

1、轉色太淺或一直不轉色:如果脫袋時菌柱受陽光照射或干風吹襲,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噴水,恢復菌柱表面的潮濕度,蓋好罩膜,減少通風次數和縮短通風時間,可每天通風1~2次,每次通風10~20分鍾。如果空間空氣相對濕度太低或者溫度低於12℃,或高於28℃時,就要及時採取增濕和控溫措施,盡量使畦內濕度在85%~90%,溫度掌握在15~25℃。
2、菌柱表面菌絲一直生長旺盛,長達2毫米時也不倒伏、轉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氧,溫度雖適宜,但濕度偏大,或者培養料含氮量過高等。這就需要延長通風時間,並讓光線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迫使菌絲倒伏。如仍沒有效果,還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菌柱,並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時再蓋膜,恢復正常管理。
3、菌絲體脫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噴水的方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濕度,使罩膜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4、脫袋後兩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狀的菌絲體產生氣泡膨脹,局部片狀脫落,或部分脫離菌柱形成懸掛狀: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脫袋時受到外力損傷或高溫(28℃)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脫袋早、菌齡不足、菌絲尚未成熟,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造成。解決辦法是嚴格地把溫度控制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長出新的菌絲,再促其轉色。
5、發現菌柱出現雜菌污染時,可用Ⅱ型克霉靈1∶500倍液噴灑菌柱,每天1次,連噴3天。每次噴完後,稍晾再罩膜。

Ⅷ 代料栽培香菇怎樣培養菌袋

接種後的料袋稱為菌袋。菌袋培養是指菌種定植至發菌成熟期間的管理。根據香菇的生物學特性,可知菌袋培養期間的管理要點是:避光、調溫、通風、增氧、翻堆與去雜菌。

(1)菌袋培養室與菌袋堆疊秋栽型菇場的菌袋培養室應具備陰涼、通風、無鼠洞、周邊干凈等條件;春栽型菇場的培養室則應避風向陽,利於保溫。培養室在使用前需認真清掃、消毒,然後通風備用。為了提高培養室利用率,室內應設置培養架。培養架可以是角鐵結構或磚木結構。培養架長4~6米,寬0.5米,高2.5~3.0米,設4~5層,層距0.5~0.6米,每層床面擺3~4層菌袋,菌袋呈井字形排列,以利於散熱。同時,將接種穴面向兩側,不要互相壓蓋,以免影響菌種定植生長。為了防止培養架傾倒,可用橫桿將培養架上部連成一體,橫桿高度應在2米以上,以利於通行作業。現在,許多菇農將接種室和培養室合二為一,就地接種就地培養,這樣既可減少搬動用工,又可將菌袋呈井字形堆疊在地面,堆高5~7層,堆間預留通道以利於通風散熱和行走作業,其他要求同上。(2)發菌管理接種定植至發菌成熟,需60~70天,其中包括萌發定植期、菌絲生長(吃料)期、菌絲生長成熟期,以及菌袋轉色期。春栽模式與秋栽模式的發菌管理工作不一樣。

①秋栽模式。秋栽模式發菌管理工作日程如表9。

表9 香菇代料栽培發菌管理工作日程分期 培育天數 (天) 生長狀況 操作要點 環境條件要求溫度 (℃) 濕度 (%) 每天通風 注意事項萌發定植期 1~4 菌種萌發 定植吃料 28℃以下 關門發菌 25~27 70 超過28℃ 立即通風 凈化環境、注意 乾燥,井字形堆 放5~7層菌絲生長(吃料)期 5~15 呈絨毛狀 菌絲舒展 3~6厘米 翻堆檢查,結合通風,早、晚進行 套袋鬆口 25 70 每日早晚 各一次,每 次10分鍾 避光遮蔭、嚴防 高溫16~20 菌絲體向 四周擴展 8~10厘米 調整堆形,處理感染 菌袋,感染 袋搬出室外 23~25 70 每天2~3次,每次 2~3小時 對症治雜21~25 穴間菌圈 連接 拔去部分 枝條 23~24 70 白天關門,早晚通風 翻袋散熱,降低 袋溫25~35 菌絲滿袋 潔白粗壯 全部拔去 枝條,疏堆 散熱 24 70 加強通風 疏袋散熱

表9 香菇代料栽培發菌管理工作日程(續)-1分期 培育天數 (天) 生長狀況 操作要點 環境條件要求溫度 (℃) 濕度 (%) 每天通風 注意事項菌絲生長成 熟期 36~50 菌絲扭結 瘤狀突起 翻堆打 孔增氧 22~23 70 加強通風 防止打孔增氧導 致的高溫燒袋51~60 2/3菌袋出 現瘤狀突 起 保濕,打孔 (割膜)排 黃水 20~22 70 加強通風 發現黃水及時打 孔排出,防止 「爛筒」菌袋 轉色期 60天以上 菌皮由白 變黃褐色 適當透光,誘發菇蕾 20 70 加強通風 注意菇蕾②春栽模式。採用春栽模式的菇場,菌袋發菌管理除上述工作以外,還需搞好越夏管理。適時接種是菌袋安全越夏的前提。適時接種的目的是爭取菌袋在梅雨和(或)高溫到來之前,菌袋發菌成熟並順利轉色,為安全越夏打基礎。打孔增氧,排除黃水,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避光隔熱、疏堆散熱等項操作,將氣溫和袋溫控制在34℃以下,即可保證菌絲正常生長,安全越夏。

Ⅸ 袋料香菇流黑水爛袋是燒袋了嗎燒袋後怎麼補救還會不會轉色

解決辦法,在地上澆水,早上澆水,加強通風,太陽過後,讓她充分通風,把四周撩開!

Ⅹ 香菇菌棒轉色期怎麼管理

這個可能是你在轉色的時候,沒有控制好。造成轉色較深了。一旦轉色過度就不容易出菇了。可以採取震動菌棒的方法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