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費雪怎樣看待管理層
擴展閱讀
手機qq怎樣簽名 2024-11-20 20:25:48
文檔中怎樣快速摘出大綱 2024-11-20 20:08:17

費雪怎樣看待管理層

發布時間: 2022-12-13 18:19:06

『壹』 看透再下手,不熟咱不碰——《巴菲特之道》讀書筆記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來自於三位智者:本傑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查理·芒格。他們都執著於通過分析企業運營狀況來評估未來的市值,低買高賣。差別在於,格雷厄姆傾向於尋找已經被嚴重低估的「煙蒂」。即便買入後立即破產清算,也能毫無風險的賺上一筆。費雪和芒格傾向於尋找未來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優秀企業。買入後長期持有,通過復利獲得巨額回報。巴菲特的風格正是這樣轉變的。

這本書稍微提到了一些人物故事。整體還是偏方法論,於大原則上已經非常透徹了。前11章直接撕掉。12章是小傳,也沒必要看,感興趣可以讀《滾雪球》,那本更詳細。13到18章可以反復讀,直到實操時能完全領悟。19章是巴菲特的戰績和原則總結。以及後面附錄都沒什麼讀的必要。

格雷厄姆憑《聰明的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兩部巨著奠定了開山鼻祖地位,這兩本書務必另外去讀。他的理念要點節選如下:

1、 關於投資的定義 :「投資是經過分析,可以承諾本金安全並提供滿意回報的行為。不能滿足這兩點的就是投機。」

2、價值被低估的企業大多有 低市盈率、低市凈率、高分紅 的特徵。並且一般都不是市場追捧的熱點,長期受市場冷落。

3、格雷厄姆建議以「 安全邊際 」去挑選股票。對於公司未來成長充滿信心的投資者如果將股票納入組合,可以考慮兩種情況: ①在整個大勢低迷期間買入股票;或②即便在大勢並不便宜的情況下,購買那些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 。第一種的難點在於時間點不可能人為控制。它需要投資人使用一套公式去判斷市場何時低迷。而這低迷將持續多久也是不確定的。當市場標價公平時,投資者買入也無利可圖。等待市場調整,可能令投資者空耗時間精力,最終一無所獲。

由此,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將精力放在第二種,尋找那些低估的股票,不用理會大勢高低。投資者需要有方法分辨出哪些股票的價格比其內在價值低。運用數量分析勾勒出低估股票的方法,在《證券分析》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

4、金融分析並非一項精確的科學。一些財務的數量指標,例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資產和負債、利潤、分紅等的確有助於分析。然而,我們不能忽略一些不易計算,卻對決定公司內在價值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兩個是 管理層的能力 和 公司的性質 。格雷厄姆的問題是:在它們身上應該花多少精力? 巴菲特對這點的總結為: 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

5、因此,格雷厄姆經常提到兩項投資原則:一是 不要虧損 ;二是不要忘記第一條。他將「不要虧損」的理念分為與安全邊際有關的兩個部分:①以 低於公司凈資產2/3的價格 買入公司;②專注於 低市盈率 的股票。 但在牛市時,這樣的股票少之又少。1976年,格雷厄姆修正了買股票的標准:一個十年的市盈率乘數,股價是前期高點的一半,另外參考凈資產價值(我要讀完證券分析再回來解釋這句話)。

費雪的理念要點節選如下:

1、超級利潤有可能從如下方式獲得:(1)投資於那些擁有 超出平均水平 潛力的公司;(2)與 能乾的管理層 合作。一家公司所在的行業必須「具有足夠市場空間潛力,才能具備多年大規模增長的可能。」

2、影響公司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是,公司未來的成長是否依賴新增投資。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長是由大量新增投資所致,那麼股本的增大將攤薄現有股東的利益,使其無法分享成長的好處。一家高利潤率的公司應 具有內生性產生的現金流 ,這些資金能維持公司的成長,而無需稀釋股東的權益。

3、公司是否有忠誠可靠的管理層?管理層能否擔得起股東的信託責任,或他們是否僅僅關心自己的利益? 有個方法可以幫助投資者得出結論,費雪建議,看管理層與股東們的溝通方式。無論是好公司還是壞公司,都會經歷困難時期。通常,當情況好的時候,管理層會暢所欲言;但當經歷艱難時,有些公司會三緘其口,而不是開誠布公地說明遇到的困境。從管理層面對困難的態度,可以得出很多公司未來的表現。

4、注意信息的搜集。盡管人們不願披露當下服務的公司內幕,但對於競爭對手的情況倒是毫不吝嗇。因此很多消息完全可以從其對手那裡得到印證。

芒格的理念已經與巴菲特完全合二為一了。可以總結為巴菲特投資方法12准則 :

1、企業 是否簡單易懂 ?(巴菲特從不碰他不懂的企業,比如高科技股。因為不知道到底能估出多高價值。如果你懂,那沒問題。)

2、企業 是否有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 ?(最好的回報來自那些多年穩定經營提供同樣產品或服務的公司。「重大的變化很難伴隨優秀的回報」。對於現在正在解決難題的企業,經驗告訴我們,轉機很少發生。一個在合理價格上的好企業,比便宜價格的壞企業更有利可圖。)

3、企業 是否有良好的長期前景 ?(巴菲特將經濟的世界分為不等的兩部分:少數偉大的企業——他稱之為特許經營權;多數平庸的企業——多數不值得購買。 他定義特許經營權企業的產品或服務:①被需要或渴望;②無可替代;③沒有管制。「一個偉大企業的定義至少是偉大25~30年。」)

4、 管理層是否理性 ?(很多管理層見不得手中有盈餘,會想方設法把錢投出去。但整合和管理一家新企業很容易犯錯,巨大的代價將由股東支付。 投資者得到現金分紅好過企業留存盈利並進行低效率的再投資。 如果沒有弄懂分紅的真實價值,那麼第二個方法——回購股票,也是有效的好方法,雖然在很多方面,它的效果是間接、無形的,不會立竿見影。 同時,一家優秀的企業應該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也能創造良好的回報。那些依靠高杠桿負債而產生高回報的企業令人擔心。)

5、管理層 對股東是否坦誠 ?(報喜不報憂的要慎重)

6、管理層 能否抗拒慣性驅使 ? (是否有魄力改善不合理的「傳統」、「慣例」、「前任策略」……並非一定要變革,而是要及時做有益變革)

7、重視 凈資產回報率 ,而不是每股盈利。(很多企業都會保留未分配利潤,這將導致每股盈利表面上增大)

8、計算 真正的「股東盈餘」 。(股東盈餘=凈利潤+折舊和攤銷-資本支出)

9、尋找具有 高利潤率 的企業。

10、每一美元的 留存利潤 ,至少創造一美元的市值。(每一元未分配利潤,應當使得市值至少上漲一元,越高越好。否則,該利潤的留存就為使用不當)

11、必須 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 。(市值預估=股東盈餘/折現率。巴菲特常用美國長期國債利率6.81%作為折現率。這被他視為無風險投資利率。不同時期、地點應當使用不同的折現率計算出估值范圍,而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

12、相對於企業的市場價值,能否以 折扣價格 購買到? (「無論一個投資者基於什麼估值、什麼原則買股票,無論公司成長與否,無論盈利呈現出怎樣的波動或平滑,無論相對其當前盈利、賬面值而言的價格是高是低,投資者應該買入的是,以現金流貼現方法計算後,更便宜的股票。」只有到了這最後一步,巴菲特才開始看股價。)

『貳』 簡述費雪的投資思想

費雪的投資思想主要仍是延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不過他將格雷厄姆的某些思想進行了深入擴展,使我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他的利用「閑聊法」選擇優秀公司的做法就很新穎,值得我們效法。

費雪的選股原則共有十五條:

公司的產品在未來幾年內有足夠的需求、成長空間;公司管理層是否具有產品開發的前瞻性;公司的規模和研發應該相互匹配;公司銷售隊伍具有較高的水平;公司利潤率較好;公司保持較高利潤率的措施;公司的勞務關系和諧;高管關系和諧;公司管理層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效控製成本;是否是行業龍頭;公司是否有長期發展戰略;公司自由現金流的重要性;管理層是否誠實面對一切好事或壞事。

『叄』 什麼是巴菲特之道

價值投資在中國只擁有很少的粉絲,很多人對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存在諸多誤解。比如,一些流行的觀念如下:

1、A股不適合價值投資

2、價值投資就是長期持有

3、價值投資就是只買便宜股

4、價值投資永不賣出

做為巴菲特的粉絲,讀過《巴菲特之道》後,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下什麼是價值投資?而價值投資思想就是《巴菲特之道》書中所述巴菲特之道?

要想了解價值投資有必要追根溯源,去探尋下巴菲特投資思想形成的過程。對巴菲特投資思想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他的啟蒙恩師格雷厄姆、費雪和他的老搭檔芒格。在這三位偉大的金融思想家的共同影響下,才有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想。

巴菲特分別從這三位老師那裡學到了什麼?

格雷厄姆的投資思想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1、 股票投資

在格雷厄姆之前,人們把股票當做投機,把債券當作投資。而格雷厄姆認為:投資是經過分析,可以承諾本金安全並提供滿意回報的行為。因此,根據他的這一定義,如果投資股票經過了認真分析,並能確保本金安全入獲得滿意的回報就不算投機。

格雷厄姆開創了股票投資的先河,從此不能再以「炒股」來定義股票買賣了。

2、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企業內在價值與股價的差額,安全邊際越大,虧損的可能性越低。格雷厄姆的股票投資是建立在不虧損的前提之上。

3、股票即股權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寫道:「最聰明的投資,是把它當做生意一樣看待。」

格雷厄姆認為股票並非一紙憑證,而是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公司發展好,這張憑證就會越值錢,投資者就能從中獲利,這就是股票投資的依據所在。

4、 市場先生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寫道:「市場先生是一樣非常熱心的人,市場先生是一位非常熱心的人,每天他都根據自己的判斷告訴你,你的股權值多少,而且,他還讓你以這個價值為基礎,把股份全部出售給他,或者從他那裡購買更多的股份。同時,市場先生也是一位非常沖動的人,盡管有時他的估計似乎與你所了解到的企業發展狀況和前景相吻合,但在許多情況下,市場先生的熱情和擔心有些過度,這樣他所估出的價值在你看來似乎有些愚蠢。」

格雷厄姆的這段話表明了他對待市場的態度,要麼利用市場低買高賣,要麼遠離市場不受市場干擾。這句話可謂面對市場的心法:不以價喜,不以價悲!

巴菲特繼承了哪些投資思想?巴菲特完全繼承了格雷厄姆上述所有投資思想。

那麼格雷厄姆投資思想又有哪些不足呢?

1、只根據公司文件和年報來分析公司。

2、財務上的安全邊際在實際執行起來可能有諸多問題。

3、安全邊際並不能單單考慮價格。

1、 在能力圈內投資。

2、 投資有優秀管理層的優秀公司。

費雪的工作經歷使其與大量企業的管理層進行交談,從而使其對企業經營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格雷厄姆是從公開文件中了解公司,而費雪則認為這樣遠遠不夠,財務數據反應出來的問題是滯後了,做為投資者應該基於對公司經營的深刻理解需要有遠見。

同時,費雪也認為在只有充分了解公司,也就是在能力圈內投資才是最大的安全邊際。

巴菲特早年的投資深受格雷厄姆影響,完全照搬格雷厄姆的投資思想,在實戰中慢慢發現了格雷厄姆投資思想的局限性。而費雪正好給迷茫中的巴菲特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因此,巴菲特後期的一些投資多聚焦於投資自己能力圈中的優秀公司。

那麼,費雪投資思想有又哪些不足呢?

1、對於普通投資者,能力圈會很小,投資標的有局限性。

2、 對於買股時機並沒有重視。

能力圈和時機問題事實上巴菲特並沒有認為是問題,但彼得。林奇和邱國鷺等投資大師在這方面有深入研究和實踐,但這不是本文重點,不再此闡述。

芒格其實是費雪投資思想的執行者,有他在巴菲特旁邊經常督促巴菲特去購買優秀企業的股票而非平庸公司的低價股票,才最終形成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想。

綜上所述,價值投資用一句話描述就是:用合理的價格購買優秀企業的股票,持有到適當的條件下再賣出。

如果要用一個模型來描述什麼是價值投資,下面這個模型將是合適的。

能力圈是基石,在能力圈內投資是成功的保證;股票即股權是價值觀,在價值觀的指引上才能在成千上萬支股票中挑選出最適合的;安全邊際是武器,有了這個武器才能在投資中立於不敗之地;市場先生是心法,有些心法才能在投資活動中不為心魔所擾;不虧損是目標,股票投資的目標應該是不虧損且取得合理回報。

如果需要對巴菲特之道進行更加詳細的說明,那麼《巴菲特之道》中的十二項准則將是最合適的。

企業准則

1、 企業是否簡單易懂

2、企業是否有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

3、企業是否有良好的長期前景

管理准則

1、 管理層是否理性

2、管理層對股東是否坦誠

3、 管理層能否抗拒慣性驅使

財務准則      

1、重視凈資產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2、 計算真正的「股東盈餘」

3、尋找具有高利潤率的企業

4、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潤,至少創造一美元的市值

市場准則

1、必須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

2、 相對於企業的市場價值,能否以折扣價格購買到

『肆』 菲利普.費雪 《怎樣選擇成長股》讀後感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了,以當時的能力和水平想要充分理解書中所述的理念對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提升,重讀此書的計劃逐漸被提上日程。最近,帶著「溫故而知新」的想法,用了大概兩周的時間精讀了本書的所有內容,對自己的投資理念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梳理和提煉。《道德經》里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想對於投資之道的修煉也應該在「日益」和「日損」的過程中進行,在知識的不斷積累和不斷吸收提煉的基礎上穩步提高。
下面就將書中的主要內容和理念進行歸納和提煉,作為日後定期回顧的記錄。
關於菲利普·費雪的生平及主要投資理念
在股票投資領域,我認為有兩位大師級的人物對於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貢獻是具有奠基性的,一位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主要著作有《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另一位就是本書的作者。費雪出生於1907年,卒於2004年,在其職業生涯的前兩三年裡他從事證券分析師的工作,隨後便成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從1932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費雪的投資生涯長達近70年,他的業績在50,60年代達到巔峰(根據費雪的第三個兒子肯尼斯·費雪的回憶),隨後的日子裡由於衰老而導致業績下滑,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裡飽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
本書出版於1958年,之後費雪做過幾次修改。如果說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奠定了有價證券分析理論和價值型投資理念的基礎的話,那麼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則為成長型投資指明了方向,這兩本書對於後來的投資者來說都有著聖經一般的地位和價值。與格雷厄姆的「選擇具有極大安全邊際的低估值股票進行投資」不同,費雪將公司的質地和成長性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他認為花合適的價錢買入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遠比花便宜的價錢買入一家平庸公司的股票有更大的獲利空間(當然,所謂「合適的價錢」必須是建立在保守和謹慎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他對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發展前景,組織架構和管理層是極為關注的,這一點是格雷厄姆的理論體系中所沒有的。
費雪的投資理念曾經給巴菲特指明了新的方向,讓他能夠不再局限於格雷厄姆的體系中,從而邁入了更廣泛的投資領域。芒格曾經回憶與費雪的會面經歷,他承認兩人之間有著相當愉快的交流,自己從中獲益匪淺。這兩位執掌伯克希爾50年並創造出驚人投資業績的巨擎都對費雪的價值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可見其投資理念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伍』 讀費雪《怎樣選擇成長股》

讀菲利普·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

有句話說,書需要借來讀。的確不錯,這本書買來差不多一年了,最近才強迫自己將其讀完。因為自己擁有的書,總感覺明後天有時間讀,結果,一拖再拖就拖去一年了。其實,這是一本十分優秀的投資指導書,盡管題目顯得很土。對基金經理們這是一本經典,對我這樣的普通投資人,也可以學點理念。
以下給有興趣的朋友節選一些其理念,對有投資興趣的可以自己翻看,本書的翻譯也比較有水平,高得不少語句我讀著挺費勁,呵呵。
「領導人,其主要作用協調背景不同的人群策群力,為公共的目標而努力……高級管理人員若事必親躬,插手日常運營,這樣的組織很難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公司管理層的責任感、道德感和誠信正直的態度是投資於他的最重要的因素」。這樣的表述不光光適合投資人閱讀吧,是否可以拿來對照自己目前的組織?
「用於投資普通股的資金,只能是真正的多餘資金。應該剔除日常開銷,急病或其他意外事件的備用金,以及打算用於特定用途的資金,比如子女教育金等。」很多想抱著賭博心理想進股市撈一票的人得好好讀讀。
「影響股價的四股力量:利率趨勢;通脹趨勢;政府對投資和私人企業態度;新發明、新技術影響舊行業。」作者強調第四個因素,而在中國大家似乎太過關注政府的態度。當然也是中國特色,或者說中國政府比較強大,但是這樣的投資人的眼睛會看不見最重要的科技推動力因素。
「戰爭的恐怖往往窒息我們的想像力,但每次,股價都先在戰爭的憂慮下重跌,戰爭憂慮消散後強勁反彈……戰爭總使金錢變薄。戰爭爆發,賣出股票換成現金是不明智的。應該是買進,且緩緩買進。當然,所買的公司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必須有戰時需求。」這是一段反向思考的表述,雖然不嚴謹,但是直覺告訴我,這是對的。現在發生傳統戰爭的機率不大了,不過我們可以將目前的經濟危機,想像成另外一種形式的戰爭,其實其破壞力類似戰爭,只是程度比較小。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時候選取並慢慢購買未來需求旺盛的公司呢,而不是保留現金。
「股市中,強健的神經比聰明的頭腦更重要。投資人需要具備耐心和自律精神……千萬別隨波逐流,人雲亦雲。」這個說法,在資本市場混過的都應該有切身體會。那些喜歡聽所謂專家的說法的,特別是電視和網路中那些免費的(我基本上認為那些人多數是騙子),還是應該離開股市,去好好從事其他工作的好。
「派發股利低或甚至不派發的公司,找到值得長期投資機會的可能性更高。」不少投資人詬病中國上市公司是鐵公雞,其實派發多未必是好事,具體的原因,費雪有論述。但是,我相信這個結論是客觀的。

『陸』 簡述費雪的投資思想

費雪是近半世紀以來最傑出的投資顧問,他的兩本著作《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及《投資股票致富之道》(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也一直被巴菲特所稱頌。 費雪是關注增長的先驅,他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和分支,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是投資界的主流投資模式之一,足見其旺盛的生命力。而這一旺盛的生命力,正來源於一個極富遠見的思想———少意味著多。雖然費舍在書中並未如此明確表述,卻在字里行間泄露了「天機」。 對巴菲特的影響 費舍的思想影響了全世界幾代的投資者,其中包括巴菲特。巴菲特後來說:「我有15%像費舍,85%像格雷厄姆」,「盡管格雷厄姆和費舍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他們在投資界是缺一不可的。」 巴菲特投資哲學的成形,得益於費舍思想的滋養,並在查理·芒格的幫助下,逐步完成了「升華」。以筆者愚見,費舍「少意味著多」的思想內涵以及對巴菲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平凡企業的敵人;只購買少數幾家非常了解的傑出公司股票,否則寧願不買。 2、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要集中投資;投資者的風險在於,熟悉的公司投資得太少,而陌生的公司又投資得太多;傑出公司的股票相當稀少,低廉價格買到的機會更少,因此平時絕不輕舉妄動,一旦遇到極好的機會就該大舉投資。 3、企業的類型和特質對投資很重要,經營管理階層的優劣能影響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調查研究和質化分析也是投資研究的重要課題。 4、真正傑出的公司股票要長期抱牢,不能輕易放手,忽略短期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並沒有全盤接受費舍的思想。例如,費舍偏好科技型、研發領先的成長公司,巴菲特卻遠離高科技企業和過分依賴於研究的企業。雖然巴菲特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格雷厄姆對研發型企業反感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但因為巴菲特從未能理解那些高科技企業,而且一點都不喜歡,所以一直遠離它們。 大師的金玉良言 前一陣子,我國一位學者呼籲,要讓兒童從三歲開始背誦《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傳統經典,為以後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傳統文化基礎和道德底蘊。對此,我贊成有加。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我自己也有一個體驗,熟讀投資大師的經驗之談,在遇到困惑和內心猶豫時,大師的告誡常常會從腦海里跳出來,使我如釋重負。 希望費舍的諄諄告誡也能使你茅塞頓開: 1、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心。換句話說,預測股價會達到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 2、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他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依據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3、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時,如果對那家公司沒有充分的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資做得不夠充分還危險。 4、在股票市場,強健的神經系統比聰明的頭腦還重要。沙士比亞可能無意間總結了普通股投資成功的歷程:「凡人經歷狂風巨浪才有財富。」 5、我一直相信,愚者和智者的主要差別在於,智者能從錯誤中學習,而愚者則不會。 6、短期的價格波動本質上難以捉摸,不易預測,因此玩搶進殺出的游戲,不可能像長期抱牢正確的股票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獲得龐大的利潤。 7、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 8、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的性質從根本發生改變,或者(b)公司成長到某個地步後,成長率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則不因經濟或股市走向的預測而賣出持股,因為這方面的變動太難預測。絕對不要因為短期原因,就賣出最具魅力的持股。 9、真正出色的公司,數量相當少。那樣的股票往往無法以低廉的價格買到。因此,當遇到有利的價格出現時,應充分掌握時機和情勢。資金應該集中在最有利的機會上。 10、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個基本要素是不盲從當時的金融圈主流意見,也不應只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時盛行的看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盡管股市風向永遠變幻不定、「橋下河水翻滾不已」,指數投資、技術投資、組合投資等投資流派各領風騷一時,但在《怎樣選擇成長股》出版40年後, 91歲高齡的費舍卻依然初衷不改:「最優秀的股票是極為難尋的,如果容易,那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們了。我知道我想購買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寧願不買。」難怪乎,席慕容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作題為《成吉思汗與世界》的演講結尾時總結道:世界上所有的偉人,並不在乎人們說什麼,只在乎自己心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