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導語: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課堂教學管理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對象與課堂環境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運用並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課堂管理的目的。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要熱愛學生,有責任心
教師從事的是人類知識經驗薪火相傳的事業,要有效地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教師必須首先是一個具有職業道德精神的人, 而職業道德精神的本質內核是熱愛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訴我們:“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於熱愛每一個學生”。——有了愛心,教師才會去研究愛的方法,探索愛的技巧,施展愛的行為。才能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時時處處想事業、愛事業、幹事業並千方百計地干好事業。
課堂教學是一種互動活動,教師要在這一互動活動中以愛為核心,發揮主體作用,用自己的愛激發學生熱愛教師,熱愛課堂教學的情感。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人。唯有愛,教師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把辛苦的教育事業當作樂趣來從事,它能使教師感到每個學生的喜悅和苦惱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關懷和擔心”。 熱愛學生,才會去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才能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培育出積極向上的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有效的實施教學行為, 提高教學效率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礎。
2、要有好的教學語言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馬克思),教師在課堂中對課文文本的解讀和傳授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宮的鑰匙。所以葉聖陶先生說:“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可見,語言與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關聯意義。教師教學語言能力的高下直接產生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如何具備語言修養,提高課堂教學中“談話的藝術”的水準?教師一是要博覽群書,豐富知識底蘊,拓展語言源泉,在通曉本專業知識的前提下,要做“雜家”,廣泛地吸收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只有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才能舉一反三、旁徵博引、吐語如絲、出口成章,孤陋寡聞、才疏學淺者,其教學語言必定會蒼白無力、索然寡味;二是要精通專業語言,學會用學科語言來表述學科知識,不講外行話,說在點子上,要研究學生接受語言信息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會用學生語言而不是成人語言來與學生交流溝通;三是要加強規范的漢語語音訓練,學習語言運用知識,掌握語言表達方法技巧,進行自我演講練習,培養自己的口才。
3、要有豐富情感與教學機智
教師應該是一個內心情感世界和外在情感表現都非常豐富的人,教師必須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這是有效教學的情感前提,也是教學藝術魅力的形成關鍵。課堂教學必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師進入角色的激越、不吐不快的沖動、聲情並茂的講讀,是征服學生、喚起共鳴的不二法門。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入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未經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如果照著教學法的指示辦事,做得冷冰冰的,乾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麼效果的”。從一位富有情感的教師的教學里,涌騰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學生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會不斷催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誘發學生進入教材的慾望。反之,情感冷漠的干癟、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無異於促使學生進入夢幻殿堂的催眠葯,是不可能與所謂“有效性”產生什麼關聯的。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一、正確認識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
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應該是以良好的課堂秩序以保證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它是鼓勵和誘導學生學習的教師行為和活動。因此這里必須正確把握課堂管理和紀律的關系。課堂管理和紀律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老師或傳統觀念認為,課堂管理就是嚴加管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即實施紀律約束。而實際上,課堂管理和紀律的意義不是完全等同的,課堂管理的意義更大一些。課堂管理是鼓勵和誘導學生學習的教師行為和活動;而紀律則是指學生在課堂上應該遵循的行為標准,是課堂管理的一個方面。有效的管理,應該把課堂管理作為一個整體,防止把管理作為紀律現象來處理。當老師努力激勵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就防止了紀律問題的發生。當一個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學習時,就不會有違紀行為,就不會與教師或其他同學發生沖突。正確處理課堂管理和教學的關系,就是要採取各種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於學習,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把握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針對不同問題不同解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給不同班級授同一門課程,有時會出現不同的教學問題,教學效果也會不盡相同。這時,要深入調查分析,找出原因,尋找對策。如果所有班級的課堂教學都存在問題,那麼問題是很嚴重的,從根本上講,問題很可能出在教師身上,可能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有關,必須盡快調整,作最大程度補救。如果部分班級反映好,部分反映有問題,就應及時和反映有問題的班級輔導員或班主任聯系,了解班級整體學風和班風,盡管如此,這本身也表明教師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樣需要及時調整。難點在於第三種情況,教師教學沒有大的問題,所有班級絕大部分學生有良好學風,但每個班都會有部分思想消極、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對於他們反復重復一些“你上課不能說話、不能遲到”等禁止性的話語,很空洞、乏力,收效也甚微。對此當然管肯定比不管好,但一定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三、把握課堂學生心理波動規律,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只有在總的任務內不斷地移動,才能長期堅持在某一物上,否則就會出現起伏。同樣道理,45分鍾的一堂課,學生的心理也會有波動,一般上課5分鍾後,學生的興奮中心仍停留在課堂休息的興奮點上。之後,在教師的調控下,學生的興奮中心約有半小時能集中到教學上。而在臨近下課5-10分鍾里,學生的興奮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勞轉向課外。對此我的對策是使用心理調控法,每節課按不同的時間段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密度,並且每次課前設計一些新穎、引人注意的又與課題有關的所謂“包袱”,比如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案例、話題等,把它們安排在學生不容易集中思想的時段,作為凝合劑。事實收效很好。
四、採取隱性管理,制止、糾正學生課堂問題行為
所謂課堂隱性管理是指教師對於課堂中的那些不認真聽講或者違犯了課堂常規的學生,在不影響正常授課的前提下,採取針對違規學生,隱含在教學活動中非公開的管理活動。隱性管理這種方法是建立在第一點對課堂教學管理目標的正確理解上,也是每個班級存在的少數容易違紀、消極學生的有效管理辦法。我的具體做法就是我從開學前幾次課就盡力把所有學生的名字背下來並和學生對號入座,對於課上違紀的學生結合所授內容設計問題臨場提問,當然提問理論上是面向全班同學,這樣一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讓違紀學生意識到老師注意到我並認識我,起到警醒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和教學內容結合了起來。對於學生的回答也作分數記錄以便在學期末綜合評估時參考。當然,對於這部分學生我在管的同時,也注意對他們的鼓勵,在作業上加以鼓勵的話語,對於他們好的方面、進步的地方該表揚的要表揚,這樣一壓一拉,有張有弛,在不中斷正常教學秩序下,做到尊重愛護每個學生與嚴格要求和諧完美的統一,避免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與有效教學時間的弊端,提高了課堂管理的效率。同時這種藝術性的管理方法也避免了直接教育中師生對立,關系緊張,使問題行為更加嚴重,從而影響後續授課乃至整門課程教學的完成。另外,我堅持平常的考勤,對於人數多的`班級,我一般都在課間點名,堅持請假班主任簽名制,這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總之,對於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個情感性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滲透性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到榜樣示範作用,久而久之,再頑固的學生也會被感化的。
五、注重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管理的相互配合,注重第一堂課的效應
我們決不能拋開課堂教學內容來談管理,課堂教學管理根本上是為了有效傳授教學內容服務的,基於這點認識,我們都知道第一堂課教學的好壞將對後續的授課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而也就對後續課堂教學管理相當關鍵。這學期我擔任我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任務。上第一堂課時,我花了大量時間精心准備,我首先引出學生當前最感興趣的國際貿易領域的話題,拋出一些他們略知一二、似懂非懂的問題,激發出他們的表現慾望,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勵,接著再補充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和他們一起來修正問題的答案,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收效甚好,很多學生開學初就表現除了對本門課程的極大興趣,從不知到略知,從知一到知二,學生慢慢有了一些專業概念,有興趣最重要,課堂秩序自然就好,同時上進心強的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帶動相對後進的學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整個教學按照教學計劃有序進行,目前教學已結束。應該說,由於我開學前對於教案的認真修訂和調整,每次開課前的充分准備,整個授課還是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六、課堂有效的教學管理還離不開課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教學之餘,我在參與系裡面的其它工作和活動時,發現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於平時的一點一滴地積累,平時和系裡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他們表示一定要好好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無疑為後面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平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利用自身的年齡和專業優勢,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也有利於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自然減輕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壓力,最終對於授課是大有裨益的。
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教學時間管理
有效的教學時間管理,指的是根據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點科學地支配教學時間,提高學生課堂專注的時間和利用時間的效率。教師對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就是要通過合理的支配時間,從而使每一個單位時間都能發揮最大效益。在備課中明確教學進程中的時間安排,註明各個環節流程中大致的時間分配。時間的分配要與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有效學習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最佳時域,注重時間效益,一般而言,一節課的前三分之一時間,學生思想比較集中,應重在教師講授;中間三分之一時間,學生開始浮躁,教師可以安排提問討論、合作探究等互動活動;後三分之一時間,學生活動後有一定的精神調劑,教師可用於重點提煉,課堂小結或練習鞏固提高。要通過教學雙邊活動的優化調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時間量,努力杜絕在課堂上隨意發揮,廢話連篇,活動失控,松緊失調,導致完不成既定教學任務而任意拖堂,佔用學生課外時間,影響下節課的教學。
2、情緒氛圍管理
良好的課堂情緒氛圍應該有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沉思、有聯想,是恬靜與活躍的統一,熱烈與凝重的統一,寬松與嚴謹的統一,其特徵要素是積極、和諧、協調, 教師首先要注重建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尊重學生,平等相待,熱情地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反饋信息,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過失, 對學生的努力和成功進行積極的評價, 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學習心理學把興趣、情感、求知慾等情商因素作為學習的原動力,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爾遜說:“為了得到教師的愛,學生可以去做各種教師所喜愛的事,甚至去學習他最不感興趣的科目。”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其次,教師要注重採取多種方式創設濃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勵情景、探究情景,使課堂情趣盎然,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主動學習的行為,讓學生感受民主、和諧氛圍、感受教師的期望、同伴的鼓勵,體會挑戰的刺激,體驗成功的歡樂,從而保持對課堂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應用優雅的語言、表情,還起學生的心理共鳴;運用巧妙的教學機智,創造良好課堂心理氣氛;要善於採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打造影從響應的動態課堂,交替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注意, 激發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的學習心理長久地保持在積極興奮狀態。
3、紀律秩序管理
課堂教學中會面臨許多問題、沖突和障礙,影響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堂紀律秩序管理。良好的課堂紀律秩序管理包括預防性的管理與應對性的管理。教師要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規范,加強制度管理,幫助學生認識紀律的含義及重要性,克服逆反心理、厭學行為,培養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行為規范;上課時要說明本課學習的意義和目的。使學生產生達到目的願望的憧憬,從而保持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責任感,形成學習的原動力,通過意志努力將注意從“強迫”的水平發展到自覺的水平,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對課堂紀律可能出現的問題應有預見性,及時有效而巧妙地發現和糾正課堂中的問題行為, 採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維持課堂秩序;應對問題行為時一定要冷靜克制,講究方式方法,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善於採取“平息事態—擱置矛盾—課後處理”的方法,保證課堂進程的時效性;要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管理中來,認識到學習的事是本人的事,課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自覺充當課堂的管理者;教師要重視自身在課堂活動中的言行表現和日常修養磨煉,不斷樹立威信,贊可夫曾指出:“如果教師沒有威信,師生之間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威信是進行有效課堂管理時無聲的權威,教師應以學識修為成就個人魅力,以個人魅力成就教學威信,以教學威信成就課堂效率。
4、教學節奏管理
一堂成功的課,應具有完整性、有序性、節奏性、講究曲折跌宕,張弛有度,富於變化;名師的課堂教學,從序幕到尾聲,時如激湍飛瀑,時如平潭靜波,時如溪澗縈徊,時如汪洋恣肆,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學習認知規律出發,精心研究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環節組合,妥善預設節奏的起伏張弛。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到教學內容疏密相間、難易互補,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切忌平淡,重點要細講,反復的講,難點要分開講、緩慢的講;一般內容重簡明的講。以起伏有致的內容傳授過程,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其旺盛的精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到教學內容清楚,層次分明,節奏和諧。
其次,教師應巧妙運用好教學方式,講授要與其它教學形式有機穿插,形成和諧節律。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思考”以及學生的“質疑”和教師的“解答”;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總結”;學生的“做題”和教師的“講評”等完美地結合起來,有動有靜,動靜結合,銜接有道,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張弛協調中有節奏地進行。
㈡ 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條例
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條例 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條例
為了規范我校的教學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並用制度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規范執行課堂教學管理制度,促使我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教師必須按規定時間上課、下課,上課鈴響後立即進入教室上課,下課鈴響後方可離開教室。
、認真做好課前准備,認真備好課,每堂課必須有教案,教導處將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抽查。
、各教師嚴格按課表上課,不得私自調課、占課,調課、代課必須按規定提前到教導處辦理調、代課手續。
、做眼保健操時,當堂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做眼睛保健操,不得擠占該時間。
、上課時,不帶移動通信工具進課堂,不使用移動通信工具。
、關心愛護學生,不諷刺、挖苦、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準罰學生站著或蹲著聽課、寫作業。),不剝奪學生的上課時間(不準把學生趕出教室,不準因遲到不讓學生進課堂),依法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課堂上教態穩重,行為文明,正常情況下不得坐著講課。上課語言文明、規范、使用普通話。
、上課時間,不會客,不擅自離開課堂,不做與本節課無關的事。
、按課程表組織和輔導課外活動,不得佔用體育課、音樂課等時間補課或做作業。
、上體育課時,在老師指定的區域開展老師安排的活動,不得隨便出入教室或進入教室外走廊。
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獎懲條例:
、上課鈴響後,遲到分鍾到崗位,扣當月津貼元。分鍾不到堂算曠課一節。(見學校懲罰條例十六條)
、教師上課無教案者,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私自調課、占課,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上課期間,使用移動通信,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做眼保健操時,上課教師,不組織學生做好眼保健操或佔用時間,挪作他用的,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私自調課或不按課表上課,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違反本條例七、八、九條的,發現一次度考核和職評各扣.分。
、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教師上課時間,因擅自離開課堂,或因工作失職,造成責任事故的,按有關規定給予批評和處罰,出現一切問題和後果,均由本人承擔,學校不負責任。
㈢ 教師如何有效管理課堂
導語: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管理的好,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關系溝通變得更順暢,課堂效率就更高。良好的課堂管理不僅與正確的管理指導思想和恰當的管理方法密切相關,而且還要受到管理者的素質、課堂自身的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教師如何有效管理課堂
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
積極的課堂環境與學生紀律之間有著密切聯系,許多課堂管理問題與教師能否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關。教學實踐也表明,正是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造成了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課堂管理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課堂環境,才能確保學生作出積極的、教學目標導向的行為,形成良好紀律。
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析學生需要滿足情況,弄清問題行為產生的環境原因。學生的行為,包括違紀行為,都受其內在需要的驅動,是學生嘗試滿足某種需要的結果,學生的問題行為主要是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其歸屬、認同和愛的需要造成的。因此,我們必須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識別學生問題行為的類型和原因,切實理解學生個體心理和學習需要,從而為針對性地創建積極課堂環境創造必要的前提。
(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是當代課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發展和需要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切實做到理解人、尊重人、關愛人、激勵人。
(3)營造人性化的積極課堂環境和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人性化的課堂環境和氛圍是以人為本課堂教學的潛在課程,是有效課堂管理的基礎。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和內在反應的真誠尊重、關注、接納和移情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滿足學生情緒安全感。
第二,通過情感化的教學、科學設置建設性的課堂環境、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等途徑,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氛圍。
第三,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課堂管理要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境建設,努力創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學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中相互關注的課堂微觀生態系統。
(4)接納學生,努力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歸屬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因素,而接納是最有效的激發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尊、適應及其它健康品質。
(5)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自信需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出來的每一種態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6)培養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許多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治和獨立,同時也想擁有與老師共享管理課堂的權力。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
二、運用有效溝通技能,改進交流方式
當代課堂管理理論認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溝通技能不但有助於增進師生間的關系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課堂管理中運用有效溝通技能,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善於傾聽。
教師的傾聽體現著對學生的接納和重視。在所有能讓學生感到被接納和重視的事件中,“傾聽”最為重要。傾聽是表達尊重的標志,是滿足學生被接納、受重視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徑。通過教師的傾聽,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心理咨詢實踐表明,僅僅讓受詢者說出與他的生活挫折有關的內心感受就可能治好他的心理疾苦。因此,教師要善於掌握傾聽的藝術和技巧,並把這些技巧應用於與學生的交流中。這不但會改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尊心理。
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
課堂管理的肢體語言理論認為,合理運用肢體語言有助於課堂秩序的建立。
(1)眼神接觸。眼神接觸是課堂上師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過訓練,教師不僅要能自然地注視每一個學生,而且要能讀懂每一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傳達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及對整個教室情境的把握,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
(2)身體接近。對課堂上違紀的學生,教師的言語批評既會中斷教學活動,又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只需走近他(她),或輕輕地拍一下,什麼也不必說,就能使其端正行為。
(3)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是肢體語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傳達著許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師在調控學生課堂行為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輔佐說話。
3、恰當反饋與贊揚。
給學生提供具體、清晰、詳盡的反饋是一個重要的溝通技能。這里,教師應正確把握反饋多少、對誰反饋、反饋什麼等幾個問題。目前,許多教師的反饋存在著不夠明確、批評多鼓勵少等缺點。有關研究表明,要使給學生的反饋(表揚)成為有效的鼓勵因素,應該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1)情景性。不要隨便濫用表揚,表揚必須緊跟在良好的行為之後;
(2)具體性。贊揚應針對某個特別要強化的行為;
(3)可信性。贊揚應因人而異,可信有據。同時,在課堂管理中,教師應盡量使用“我信息”,如“作為教師,我對你上課看小說的行為感到不盡滿意”,向學生傳達出教師對問題情境的感受和對學生正當行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懶惰,你如果不改進,你將一無是處”這類引發學生反感的標記性言辭,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同時,在溝通中還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例如,教師可以說“我喜歡你,但是我不喜歡你現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說“你真是不可救葯”,“我討厭你”。
4、正面誘導。教師對待學生的行為方式可分為有意負面誘導、無意負面誘導、無意正面誘導、有意正面誘導等四種類型。所謂正面誘導,是對一類信息的總稱——無論是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即傳遞給學生說他們是負責任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信息。相反,負面誘導則是指向學生傳遞說他們是不負責任的、沒有能力的、沒有價值的信息。
三、堅持健康課堂管理思想,實施健康課堂紀律
近年來,國外在課堂管理中特別強調“健康課堂管理”的思想。所謂健康課堂管理,就是通過為每個學生營造一種以相互信任和尊重為基礎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強、自尊、自立的心理,促進學生心理、社會多層面的安康,從而使學生在課內外過一種健康、幸福和有意義生活。為了實施健康課堂管理,教師應掌握健康有效的紀律實施技巧。
1、實施健康紀律模式,通過激發動機控制課堂。
課堂紀律的實施模式主要可區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健康型三種模式。專制型模式要求強制而無視尊重,放縱型模式注重尊重而放棄強制,而健康型紀律實施模式則力圖在強制與尊重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在健康型模式下,教師不是指揮家,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行為,告訴學生行為的`限度和可以被接受的選擇,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或活動負責。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動機激發在課堂管理中的作用。
2、有的放矢地矯治不同誤設目標行為。
作為擁有強烈歸屬慾望的社會生物,學生的所有行為都表現出要求被接納和被重視的願望。當課堂環境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時,學生就會將自己的行為引向尋求關注、尋求權力、尋求報復、規避失敗或表現無能等錯誤的目標,錯誤地選擇各類違紀行為來滿足歸屬等普遍的心理需要。針對學生的錯誤目標及相關行為,當代課堂管理目標導向理論認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採用懲罰的方法,而應運用行為本身所產生的自然後果使學生從經驗中體驗到行為和後果之間的關系,進而養成自律的良好行為,發展正確的自我概念。
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確認錯誤目標。
學生的不良行為是錯誤目標導致的,所以教師應通過分析和觀察學生的行為特點來確定學生錯誤目標的具體類型。
(2)分析錯誤目標。
教師確認錯誤目標後,應直接和學生討論、分析錯誤目標中的錯誤邏輯,然後通過溝通,幫助學生認清自己錯誤行為產生的根源。
(3)改進錯誤目標,引發建設性行為。
發現學生的錯誤目標並找出錯誤的根源後,教師切忌使用懲罰和強行禁止,應通過鼓勵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建設性行為,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成就獲得他人的尊重與重視。如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斷指責和懲罰,只會增強學生的無價值感,甚至引發報復行為。
3、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
針對課堂管理中存在的批評懲罰多、鼓勵關懷少的現狀,教師應堅持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的教育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管理中,獎勵的矯治作用遠遠大於懲罰,教師通過鼓勵理想行為去糾正克服不良行為的效果要比對不良行為實施過度的懲罰要好。
在具體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關懷鼓勵為主。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因此,作為教師,在對待和處理學生問題行為時,應多關懷鼓勵,少打擊責罵。
第二,正確運用懲罰。
在課堂管理中,提倡關懷、鼓勵為主,並非簡單地否定或取銷懲罰。只是強調必須慎重地正確地運用懲罰。在某些情況下,運用懲罰進行紀律管理還是必要和有效的。
第三,多作正面引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懲罰、批評只能抑制不良行為,而難以形成社會所期望的行為。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盡量不要使用消極否定性的語言,多用積極引導的語言,不僅要告訴學生“不要怎樣”、“不能怎樣”,更要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怎樣才能做得更好”,不僅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不良行為的缺陷,更要指出學生努力改進的方向,從正面引導學生的發展,從而有助於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和鞏固。
四、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改善課堂紀律,必須改善我們的教學,增強教學的魅力。當代課堂管理研究者都高度強調有效教學策略與學生良好行為之間的關系。在課堂管理研究中,格拉瑟(W.Glasser)等人都曾指出,優質課程、優質教學和優質學習是有效紀律的主要特徵。美國著名課堂紀律研究專家庫寧(J.Kounin)也認為,維持紀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
縱觀國內外有關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其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教學節奏、課堂段落和學生注意的管理調控。
(2)合理創設課堂教學結構和情境結構,恰當調節師生焦慮水平。
(3)改進課堂交往結構、提高學生參與比率。
(4)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讓學生設置學習目標、體驗成功、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5)順利過渡。教師要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做好准備,制定日程安排,以確保課堂過渡的順利進行。
(6)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內容和活動程序。
(7)充分利用問題控制課堂行為,但問題必須豐富多彩,意味深長。
(8)綜合運用模式控制、目標控制和評價控制等控制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
(9)隨機應變,正確運用課堂教學應變技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合理運用注意轉移法、隨機發揮法、幽默法、寬容法、設疑法等方法靈活處理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偶發事件。
(10)分析課堂記實。必要時教師應把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用現代技術記錄下來,進行認真分析;或由同行互相聽課指出對方容易引發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地方。
教師如何有效管理課堂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
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比較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㈣ 如何制定好的課堂規則
制定課堂教學規則的方法
一、提供學生喜歡的課堂 教學的本質是交流,是師生之間的溝通是見解的激活,思維的碰撞。課堂應該充滿智慧的挑戰。課堂的良好秩序是教師教好和學生學好的保證,有調查顯示:學生喜歡的課和喜歡的教師成正比例,這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待得到教師的贊揚和鼓勵。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
二、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現狀,求真務實,追求實效。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成功的教學來說,是很重要的。教學環境主要是教室,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學校不同於家庭與社會,它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寧靜、安詳、愉快的學習氛圍。班級的布置要徵集學生的意見,努力讓學生參與布置班級教室。總之我們應盡量注意環境與教學的協調。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是能使老師的教學有的放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影響課堂教學實施成功的因素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以成功的課堂教學為目標,使自身的價值得到體現,從而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加強課堂管理
① 各科教師要通過調查研究,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按學生的需要設計教學,使教學方法和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② 各科教師要努力 改善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以生為本,關心尊重學生,人人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形成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
③防止師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對正當課堂行為進行維持和強化;及時對不當或違規課堂行為進行矯正。
④ 各科教師都要制定學生課堂行為標准。在制定課堂規則時要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要制定課堂規則,課堂規則的重要性等,使學生產生歸屬感。使學生明白不能侵犯大多數學生擁有的財產權,受教育權,人身安全權和教育秩序權。
加強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指導
① 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各科教師要盡力引導學生認識各科所學內容的重要性,把各科的學習與學生的人
㈤ 如何管理課堂教學
導語: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要素,構建以生為本的主體型教學模式,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必然要求對課堂管理進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以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課堂管理來支持教學的革新。
如何管理課堂教學
1.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上課鈴聲響了,你走進教室,面對還沒有完全靜下來的學生,這時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環顧學生的眼神,等學生都靜下來後,再開始上課。如果你在開課前經常這樣環顧學生,學生一見到你就會自然然靜下來。
2.及時恰當地處理課堂問題行為。
在課堂上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
3.課堂上要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是一門藝術,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證。現在的課堂熱鬧大於寧靜,言說多於傾聽,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卻不會認真傾聽,不會對同學的回答作出科學的評價。提高課堂有效性,關注傾聽的細節顯得十分重要,教師一方面要跟學生講明課堂傾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悉心、靜心聽講的習慣,學會認真傾聽、交流評價。在課堂上當別人發言時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不要隨便插嘴,要耐心地聽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自己要學會傾聽。當學生在發言時,老師的目光要注視著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傾聽他的發言,老師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種親切、關愛、期待乃至鼓勵、欣賞,千萬別在學生發言時你去寫板書,讓學生時刻都意識到老師在看著我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於傾聽並接納學生正確觀點,也要善於傾聽並鼓勵來自學生的不同“聲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理解和信任他們舉動,尊重與接納他們的觀點,關心和幫助他們的成長,才能讓他們在主動、自由的狀態下充分表現出他們聰明才智。
4.課堂上要關注每位學生,走到學生中去,切不可高高在上
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更要關注每位學生,要走到學生中去,看學生是否在聽課?是否在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切不可高高在上,一味地只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從學生的眼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表情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如課堂上學生不時地東張西望,或目光呆滯,表明他們心猿意馬。他們低語暗議,竊竊私語,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他們眼裡迸發出激動,表明他們豁然開朗。課堂上如何看學生的眼神行事呢?我認為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同時還可以通過目光暗示來提醒個別聽課不認真的學生。另外,局部專注又可以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是制止部分或個別學生的走神。
5.注重課堂教學方法
從課堂教學方法入手,是贏得學生心靈的最大秘訣。課堂是屬於教師主導的課堂,不要一味埋怨學生不認真聽講,應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歡迎嗎?教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適應課堂教學改革需要,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教學方法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方法得當,自然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注重課堂教學反饋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及時適度的反饋,將更有助於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課堂40分鍾的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斷輸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間不停地進行反饋。教師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程序;學生從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發現並改正錯誤。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敏捷地回授來自教師,包括自己的同學指導學習的反饋信息,或者克服思維定式,或者增強自信心,那麼對學生自己積累學習經驗更具有積極意義。毫無疑問,充分重視課堂教學反饋,正確處理來自學生反饋信息,是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其中,最常見的反饋手段就是表揚與批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違反紀律的現象經常出現,除了批評教育,更要把批評和表揚結合起來,如果只是批評,沒有表揚,學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結果會變得越來越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是後進生,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通過表揚他們的長處,來讓他們改掉自己的短處。表揚與批評相結合,有利於促進課堂管理,提高效率。
如何管理課堂教學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如何管理課堂教學
1、注重營造教學的創新環境。
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環境對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有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態度要和藹可親,以微笑面對學生,有幽默感;同時,能創設引起學生學習慾望的環境;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系,建立民主、平等、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沒有教師、家長的壓力下自主地、主動地學習。而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是教育活動中與教師志同道合的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要用微笑的神情、親切的語言給予學生恰倒好處的鼓勵和點撥,盡量縮小師生間感情上的距離,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說,教師要善於建立這種民主、平等、敢想敢思的優良學習氛圍。並且要愛孩子,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要做學生的朋友,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承認學生間的差別,讓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發表的意見,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啟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新慾望;讓學生始終處於民主、和諧、富於教育意味的環境中,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創新意思,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充分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媒介,也是教師傳播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憑借。教師對教材研究和熟悉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要強化教材研究,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要看到,駕馭教材,就可以在課程改革中取得發言權。而小學中,各科教材都具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刻苦鑽研,認真篩選,並在系統地鑽研教材和設計教學計劃時,從有利於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牢牢抓住教材中的“創思點”,發現教材中蘊含的創新原理,精心設計,構建學科創新教學體系。
3、認真制定學科的創新目標。
學科的創新教學目標由三部分構成:(1)知識結構和學習水平。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章節創新知識點及學生應達到的創新學習層次水平。(2)創新目標細目。對各創新知識要點的不同層次學習水平提出具體要求或做出具體解釋。(3)創新性形成練習題。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既是出發點,又是歸宿。教學目標一旦確定下來,既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有了衡量教學效果的標准。所以說,創新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萬萬不可忽視。
4、積極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搞創新教育只能強化基礎知識,而不能削弱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創新是一個辨證統一的關系,不能人為地把二者割裂開來。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我們強化基礎知識教學,用堅實的基礎知識作為學生創新的資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用創新思維深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把知識學活。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發散性問題為出發點,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創新需要和提出創新思維的要求,激勵學生主動猜測與積極探究。通過質疑過程,使教學呈現合適的層次序列,促使思維處於高度活躍的狀態;從而在教學中,師生共同展開多向思維,鼓勵創新。
5、樂於聽取學生的創新觀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善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而教師不應以教育者自居,應樂於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點思考問題的時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向教師提出探究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創意的學生對同樣的事情往往能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意見。所以,教師要具有接受學生不同意見的雅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維。
6、善於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生命的碰撞過程,不光是知識的傳遞,也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運用。所以教師在鼓勵、激勵學生的過程中,不應僅滿足於認知的評價,還應注意教師對學生的情緒感染作用。在注意表彰學生的創新活動時,鼓勵創新發現,重視創新活動過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且評價以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特別是在完成作業時,鼓勵學生提出多種答案,以增強其創新思維。
7、精心組織學生的創新實踐。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常常是在活動中顯示出來的,在實際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對其創造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十分有利。實踐證明:實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設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熱情。所以,讓學生參加感性趣的各種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發展他們的愛好特長及多種能力,使他們豐富的想像在活動中不斷的擴展,以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成果。
㈥ 如何維持課堂紀律管理
導語:紀律既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那麼,當人類社會出現階級以後,紀律就必然打上階級的烙印。紀律既然是維持人們一定關系的規則,要求一定集體成員必須執行。紀律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集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例的總和,是要求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紀律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如何維持課堂紀律管理
方法一:有言在先,打好預防針
課堂紀律要靠預防為主,盡量避免破壞課堂紀律的現象發生,一旦發生,那就是要採取補救措施了。為了更好地預防,可以先制定好紀律制度,分清獎勵與批評措施,請班主任或在班會課上由班幹部當眾宣讀。
紀律委員可以和班委會一起向班主任提出意見和建議,選擇適當時機開一次班會課,進行一次搞好課堂紀律的討論,甚至可以把小學科老師邀請來參加,講清課上哪些事該做,哪些是不該做,哪些是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哪些則是允許的,並將課堂討論的結果寫成條文,在班級里粘貼出來。班委會也可以安排好值日班幹部,在課前做好提醒工作。這樣就排除了同學們對班幹部打小報告的猜疑。疑慮打消了,班幹部就好大膽說話,維持課堂紀律了;同學也就不大會故意跟班幹部作對,搗亂了。
方法二:好心提示,留足面子
一個大班集體,肯定不像一個人那麼好統一思想,也不容易做到整齊劃一,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行為習慣都不一樣,說課堂紀律好起來,馬上就能好起來。班幹部可以人人擔當起職責來,分小組管理,耐心地說服,並以身作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管理過程中講究方法,大家都是同學,面子還是要顧及的。可以採取這么一些方式方法來提示:
1、目視法。在自己與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所坐角度比較好的時候,可以運用目光來提示他(她)。違反紀律的同學,通過暗示,會不知不覺改正了。
2、觸碰法。當自己與違反紀律的同學靠得比較近的時候,可以用手或腳暗地裡觸碰一下,讓其明白自己違反紀律了。一般同學也會馬上改正的。
3、紙條法。假如是在自習課上,沒有老師在教室里看管,如果自己的座位與違反紀律的同學坐的角度位置不臨近,可以採用寫紙條的方法,在紙條上提醒他,語言一定做到平和,如“請勿說話”。走下位置,不動聲色,遞給他,再悄悄回到自己位置上。違反紀律的同學一看,覺得不好意思再說下去了,微微一笑,馬上停止了。要注意的是,傳紙條的方法要慎用,因為很容易被老師和同學們誤解。
4、遮掩法。就是故意旁敲側擊,先幫違反紀律的同學遮擋過去,保住他的面子,讓其從中醒悟,管好自己。可以這樣說:“某某,你向同桌借筆,聲音放小一點。”某某自然會明白自己違反了課堂紀律,肯定要收斂的,沒有失掉面子,也就不大會跟班幹部對著幹了。運用這種方法,口吻一定要親和,不要居高臨下。
方法三:友情談心,亡羊補牢
課堂上,萬一沒有很好地制止同學違反課堂紀律的話,課後就要亡羊補牢,為時也不晚。很多同學違反課堂紀律,並不是他有意而為,而是他管不住自己。作為班幹部或好友就要勸阻和鼓勵他改正。在課堂上先放一放,課後像好朋友一樣談心,耐心地問他上課講話的原委,說明課堂違反課堂紀律的危害,讓他心服口服,也能更好地搞好同學關系。
方法四:發動群眾,人人有責
課堂紀律不好,不僅僅是一兩個調皮搗蛋同學的原因;管好課堂紀律,也不是一兩個班幹部的責任。班委會可以在尋求班主任或任課老師的支持下,自主地發動班幹部、同學,讓人人都參與課堂紀律的管理。班幹部及時提示自己身邊的同學,行為習慣好的及時提醒自己的同桌。這些方法可以在自修課上運用。
如何維持課堂紀律管理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㈦ 課堂教學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時候在課堂,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有位學者說得好:「進行教學,它首先必然包含紀律管理。」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教學活動是向學生進行課堂紀律管理的基本途徑之一。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是否和諧融洽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當中,教師教學活動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能夠保證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這在實踐當中得到了證明。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僅是傳道者、授業者、解惑人,還必須是一位管理者。
課堂管理是一門藝術,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能力,通過教師的有效管理,課堂能夠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在有效的課堂管理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是融洽和諧的,這對於教學和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㈧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導語:課堂教學管理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對象與課堂環境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運用並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課堂管理的目的。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①加強教學節奏、課堂模塊和學生注意的管理調控。
②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恰當調節學生焦慮水平。
③改進課堂交往結構,提高學生參與率。
④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讓學生參與設置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⑤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做好准備,制定時間安排,確保課堂過渡順利進行。
⑥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內容和活動程序。
⑦充分利用提問控制課堂行為,所提問題應豐富多彩,意味深長。
⑧綜合運用模式控制、目標控制和評價控制等控制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
⑨隨機應變,正確運用課堂教學應變技巧。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第一,根據學生課堂40或者45分鍾的注意力情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程序。以滿足學生的需要、預期、好奇心、求知慾、興趣、自尊和自信等。
第二,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還要有適度的激勵措施。
第三,尊重信任學生,與所有的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老師要尊重、信任學生,了解學生的逆反心理、挑剔心理、限度檢測,保護學生的脆弱自尊心,用適當的方式處理教學中的偶然事件。當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偶然事件,老師應用寬容的心態,爭取控制局面,並迅速捕捉這些偶然事件中包含的積極因素,加以引導,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進而伺機進行品德教育,達到教育的目的。
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要和所有的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巧用懲罰,把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切記,懲罰不是為了維護老師的尊嚴和權威,而僅僅是為了教育,是為了教學,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所以,處罰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
第四,課堂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台,它應該是師生共舞。所以,課堂上應該是師生互動,老師主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
第五,教師要學點心理學,這樣既可以了解課堂上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也可以根據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採取更恰當的處理方式。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管理
第一、管理的前提,課前老師要備學生
備學生不只是備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要備對學生的管理,老師要事先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什麼情況,應該如何處理,課前老師都應該心中有數,這樣上課管理學生時才能得心應手。例如,上課鈴打響了,教室里仍然很亂,這種情況如何管理;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應該怎樣去處理。個別學生搗亂,老師應該怎樣制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老師都應該預料到,如果課前老師對這些問題早有準備,課堂上再處理這些問題,就能得心應手。
第二、關注每一位同學是課堂管理的重要一環
每位學生都希望老師能關注自己,重視自己。所以老師就應該盡可能的關注每位學生,關注同學們的辦法有很多,例如:可以用眼神掃視他,也可以走到他旁邊,也可以拍一下他的肩膀,也可提問他發言,總之,只有你關注他,他才可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老師才能發現這位同學的學習情況,才能了解這位學生。如果,老師只是自我陶醉地講,並不關心學生的表情,就有學生不認真聽講,同時,老師也不能及時掌握學情。
第三、有趣的課堂,有利於課堂管理
枯燥的課堂,容易使同學們分神、疲勞,不利於課堂的管理。相反,如果是有趣的課堂,就有利於課堂的管理。
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課堂改革勢在必行。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如果再將課本的知識硬灌給同學們,同學們不能用來理論聯系實際,就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如何才能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就要求老師不要照本宣科,應將課本知識講活,只有這樣,課堂才會有吸引力,才能真正成為有趣有意義的課堂。
第四、課堂有效的教學管理還離不開課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教學之餘,發現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於平時的一點一滴地積累,平時和班裡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平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利用自身的年齡優勢,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也有利於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自然減輕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壓力,最終對於授課是大有裨益的。
㈨ 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
1、首先,我們想要管理好課堂紀律的話,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在上課的時候,有個別的調皮搗蛋的孩子是正常的,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他們,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才行。
2、其次,我們想要管理好課堂紀律的話,我們還需要多關注學生們的狀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並沒有認真聽講的話,我們需要及時點名,這樣才能管理好課堂紀律。
3、其次,我們想要管理好課堂紀律的話,還需要制定一些規定,還學生們去按照課堂紀律去執行,這是管好課堂紀律非常好的一種途徑,沒有規則不成方圓,這樣可以讓孩子的自律性也相應地提高。
4、最後,我們想要管理好課堂紀律的話,我們還需要讓孩子們樹立一個正確的課堂紀律的觀念,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在很好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才能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管理好課堂紀律。
突發情況處理
像講話、做小動作、離開座位、打擾他人等類似的輕微違規行為,在最初的時候應給予溫和的反應。但如果這些行為反復出現,中等程度的反應也許是適合的。在異常情況下,這樣不停地打擾授課的談話,也許該做出嚴厲的反應。
像打斷授課、對他人動粗、打架、褻瀆言語等中等程度的搗亂,首先,給予中等的反應。但是假如這些行為常常發生,可以作出嚴厲的反應。
像欺騙、抄襲,和破壞公物等嚴重的搗亂應給予嚴肅的反應。但是不要試圖在你的課堂里處理破壞公物、偷盜、難以救葯的行為和嚴重的虐待他人,立刻將這些行為告訴學校行政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