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一貫錢是多少
1貫=1000文。
一貫,只是宋朝的叫法。漢朝叫「緡」,清朝叫「一弔」。
一致的貨幣是一致的銅幣,1000枚。值一兩個銀幣。這是個很大的數字。
用麻繩套上1000枚銅錢,也很重,約4.5公斤。
到清末民國初,一片海洋相當於個銅片或1、2個銀片。
(1)一貫等於多少文擴展閱讀:
明朝萬曆年間,一枚銀幣可買二斤普通品質的米。如果一塊石頭重約94.4公斤,一枚銀幣可以買到188.8公斤大米,即377.6斤。
現在我國普通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到2元之間,以中央價格計算1.75元,可以計算明代一銀元等於人民幣660.8元。
例如,在唐太宗統治時期,一桶米只能賣5個錢。通常,一枚或兩枚銀幣可以兌換成1000枚銅錢(又稱一枚硬幣),可以買到200米。10塊銀是一塊石頭,也就是20塊石頭。
B.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多少文一貫等於多少文謝謝
一、古代的1兩黃金約等於10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0-15000文銅錢;一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二、兌換比例說明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1、1貫錢=1吊錢=1000文。
古時的銅錢中有方孔,常用繩子穿著,每1000枚銅錢1串叫一貫。這個是固定不變的。
2、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這個等式根據時代不同略有波動。
據史料記載「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而「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
(2)一貫等於多少文擴展閱讀
古代一兩白銀的購買力
據清代《四庫全書》中記載:「上白米(石)九錢五分,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下白米(石)八錢三分,白面(斤)九文,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上等白米一石需要白銀九錢五分,中等白米一石需要白銀九錢二分六厘八錢,下等白米一石需要白銀八錢三分,白面一斤九文錢,一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千文錢。)
而一石合十斗,一鬥合十升,一石合一百升,如果以大米為被測量物,一升米為一斤重左右,一石大米重大約為一百斤,也就是五十千克左右。
從上可以得古代約9錢銀子可以買一百斤大米,1兩銀子大約可以買110-120斤大米。
C. 一貫是多少文
一貫是1000文。宋朝時候一千個錢串成一串,叫一貫。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1兩黃金=10兩白銀,1兩白銀=1000文錢=1貫(吊)錢。
D. 一貫等於多少文 銅錢簡介
1、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宋朝時候一千個錢串成一串,叫一貫。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
2、古代銅錢的形狀基本上都是內圓外方,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在貨幣紙錢方面也做了統一的調整,從而就出現了方孔圓錢。中國戰國時期齊、燕、秦三國的通行貨幣中有方孔的圓錢。齊國的錢正面有內外郭,背面為平背,分大、中、小 3種。最大者為「六化」,或釋為「六刀」,直徑約為 3.4厘米,重 8克左右。其次為「四化」,直徑約為3厘米,重5克左右。最小者為「化」,直徑為2厘米左右,重 1.1~2克。
E. 一貫等於多少文
1000個銅錢串起來,是一貫,即1貫=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一貫,只是宋朝的叫法。漢朝叫「緡」,清朝叫「一弔」。
明代貨幣
洪武通寶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鑄行。錢文楷書,直讀,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五等。背文記值,記重,記地等多種形式。
永樂通寶
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鑄行。錢文楷書直讀,僅見小平錢。製作精良,邊廓規整,筆畫秀麗,光背無文。
清代貨幣
順治通寶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鑄行。錢文楷書、直讀,有小平、折、折十數等,背有漢文記局,新滿文記局或滿漢文記局。
康熙通寶
清聖祖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鑄。錢文楷書直讀。有小、折十大錢兩種。按背文可分滿文錢,滿漢文錢。
雍正通寶
清正宗雍正年間(公元1923-1735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平錢、背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記局滿文記20字。雍正錢形態工整,規格統一,可見雍正錢法之嚴謹。
F. 古代一貫錢等於多少文錢
古代一貫錢等於1000文錢。
古時的銅錢中有方孔,常用繩子穿著,每1000枚銅錢1串叫一貫。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
(6)一貫等於多少文擴展閱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即用秦國後來的園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重十二銖(一兩為二十四銖),稱之為重如其文的「半兩」銅錢。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我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多年。
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准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貫:一千釷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
中國歷代銅錢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銅錢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總地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銅錢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銅錢呈青色。
明嘉靖以後,開始向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新疆等地用紅銅鑄錢,顏色紫紅。在銅錢鑒定過程中,如發現銅質與時代不相符的銅錢,即可斷定其為偽品。
G. 一貫通常指多少 一貫通常指1000文
1、一貫通常指1000文。
2、古代穿錢的繩索(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為一貫):「貫朽而不可校」。腰纏萬貫。
3、腰纏萬貫出處:南朝·梁·殷芸《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