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明朝怎樣對西藏進行管理
擴展閱讀
怎樣才能下載視頻歌曲 2024-11-17 07:44:41
吃辣的耳朵疼什麼原因 2024-11-17 07:43:22
微信怎樣從電腦列印圖片 2024-11-17 07:39:03

明朝怎樣對西藏進行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1-12 18:15:13

① 明朝管理西藏

明朝雖未駐軍,但照樣治理西藏事務。
找轉世靈童,就是永樂朝開始的,派人入藏找轉世靈童,西藏布達拉宮還保明朝派人入藏尋轉世靈童,朱元璋到明武宗之前十年,對西藏絕對有真正管理權,共有140年左右對西藏的有效管理,嘉靖年間才不再設烏斯藏,也不留烏斯藏法王、官員、蕃僧,反而驅逐,找轉世靈童,就是永樂朝開始的,派人入藏找轉世靈童,西藏布達拉宮還保明朝派人入藏尋轉世靈童圖。
在藏區的歸降後,明太祖要求藏民輸馬作賦、承擔徭役,或蒸造烏茶、輸納租米,強調「民之有庸,土之有賦,必不可少」。
《智者喜宴》里說大寶法王勸導朱棣放棄派兵入藏解決薩伽大殿的爭奪問題.(最後也解決了)。
公元1414年,永樂皇帝修通了一條從雅安到西藏的驛路。那個時候,征蒙古,下西洋,都花了很多錢,財政非常緊張。而且這條路要穿過崇山峻嶺,那個時候又沒有機械設備,全靠人力,工期浩大,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收益,所以大臣們都表示反對,怒斥這是一種敗家子的行為,但是朱棣鐵了心要修通這條路,嚴辦了一些反對的大臣,統一了思想(威逼利誘)以後,明王朝開始修這條路,歷經千難萬險後,這條路終於修通了。這條路從四川雅安直通藏區,大大加強了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有了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條件後,西贊和內地的經3濟聯系也不斷加深,很多商隊利用這條通路進行茶葉和絲綢貿易,後來明朝滅亡,但是這條路依舊是中原向西藏施加影響力的紐帶。隨著這種影響的加深,設想一下如果朱棣沒有頂住壓力修這條路,後來的清王朝會修這樣的路么,如果不修,那麼就不會有中原王朝對西藏進軍,有實力統治,那隨著英國等西方勢力的到來,西藏最終會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明史》:永樂五年,明成祖開始大規模恢復驛站,他直接給闡化王下詔:「諭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化王同護教王、贊善王、必力工瓦國師、川卜千戶所,必里、朵甘、隴三衛、川藏等簇,復置驛站,以通西域之使。」
同時,成祖還命「都指揮司劉昭、何銘等往西番、朵甘、烏思藏等處設立站赤,撫安軍民」。「令所轄地方騷站有未復舊者,悉如舊設置,以通使命.」——《明實錄》。
經過前後七年的努力,漢藏金橋再次暢通。《明史》載:「自是道路畢通,使臣往還數萬里,無虞寇盜矣。」
劉昭,永樂五年(1407)以都指揮同知出使朵甘、烏思藏,建驛站。升都指揮使,鎮河州。宣德二年(1427)副陳懷討平松潘寇亂。累進都督同知。鎮西寧二十年,為番漢所畏服。
每有使臣往來,帕竹還有義務提供保護和承擔費用。這點在明朝太監侯顯出使烏斯藏時,最為明顯「給道里費,且遣人防護」。——《明實錄·宣宗實錄》。
《明實錄·孝宗實錄》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時王卒,其子(即阿吉旺秋第悉)請襲,命番僧二人為正副使往封。此至,新王亦死,其子阿往扎失扎巴堅參請封。二人不得已授之,遂具謝恩儀物,並獻其父所領勘合印章為左驗,至四川,守臣勤其擅封,逮治論斬,減死戍邊,副使以下悉有。」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老闡化王死了,其子請求繼承王號,但路途遙遠等到明使帶著敕書趕到西藏時,新王也死了。
這下作為明使的蕃僧犯難了,敕書上寫的可是過世人名字。但他可能是為了省事兒,便將這份不對應的敕書給了繼任闡化王。
這事兒讓四川官員知道後,馬上就彈劾了蕃僧,繩捆索綁押送入京,判了斬立決。後來,孝宗考慮到「番人不足深治」,免其死罪,發配陝西平涼衛充軍。
這件事情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對帕木竹巴番權的重視,否則大可不必如此上綱上線,嚴肅處理。
明朝前中期,明朝絕對有烏斯藏的管理權,到了嘉靖年間,驅逐番王、番僧,對烏斯藏放棄,到了萬厲年間,烏斯藏再次表示附歸,得到張居正認可,但已經沒有嘉靖之前對烏斯藏的實力管理。
朱元璋3年到朱厚照之前10年,對西藏絕對有真正管理權,共有140年左右對西藏的管理,正德十年,派劉允使烏斯藏。
劉允一路糜費,聲勢浩大,經臨清、長江三峽至成都,又率兵千人,當時噶瑪巴第八世彌覺多傑駐錫之地理塘進發,邀請彌覺多傑隨之進京。但是,彌覺多傑自衛藏楚布寺趕到康區自有目的:一是實現前輩多次受麗木土司邀請而未成行的夙願;二是為勸說木土司皈依佛法,停止對藏某區的用兵。因而以活佛年幼,尚未出痘為由而婉言回絕。迎請不成,劉允盛恕之下決心以武力劫持進京,不料事情敗泄,木土司一萬余兵趁夜襲擊劉允,護送彌覺多傑秘密去了麗江。這標志著明朝開始逐漸喪失烏斯藏的管理權。
嘉靖年間才不再設烏斯藏,不再留烏斯藏官員、法王、番僧,反而驅逐。
明朝嘉靖之前的中央政府,經常派出進藏人員。這些政府官員、宦官、內地僧人、駐京藏僧、藏區首領或宣布詔諭、或延請宗教領袖、或平定動亂、或設置驛站。這些從實際出發的治藏方略能充分反映出當時中央王朝的主權意識。各派各治各地,不得越界,誰越界,就派人入藏處罰,有矛盾,中央隨時派人入藏處理。明朝真正失去西藏時間,是在嘉靖年間,嘉靖皇帝驅逐京師番僧、法王、放棄烏斯藏,不再封烏思藏都指揮使,之前明朝對烏斯藏是劃分自治各管各的,不得越界搞事,否則朝廷派人入藏處罰。
對番僧政治策略,日本學者乙坂智子還提到「由於朝廷內有這些藏族僧人的存在,皇帝便可以向他的官僚體制炫耀他在政治上的優勢」。嘉靖之前京師,都是留下烏斯藏法王、番僧在京,以中央官員巡藏,明朝把漢族犯人、政治犯遷至藏區,即青海、甘肅、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這一政策非常正確,為當地日後穩定立了有力基礎。
明朝把漢族犯人、政治犯遷至藏區,即青海、甘肅、四川西部、雲南西北,到了清朝,這些地方,已經很好控制,之前,清海沒道教的,有了這群漢人,道教也有了,終明一終,以政治犯、犯人遷至戍守,還是一人犯法全家罰遷,都是遷至海南、東北、藏區等少數民族區域,明朝以犯人遷安入少數民族區域,對藏策略,第一,是藏區可以不駐軍,但必須遷徙政治犯、犯人,這一政策非常正確。 第二,在京師留駐法王、番師、番僧等人。第三,經常派人入藏巡視(可是在嘉靖年間放棄烏斯藏了),以上策略,清康熙時的都照著做,准葛爾侵藏,只是給了清康熙駐軍機會而已。
而永樂一朝的合璧文獻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則數永樂四年(1406)五世噶瑪巴活佛稽留南京時期,明成祖命人根據其為皇帝已故雙親舉行的祈福活動而繪制的《薦福圖》。該圖以後收藏於西藏楚布寺,其總長度超過44米,高逾半米,共由二十二幅連續性彩繪圖畫構成,皆用漢、藏、波斯、蒙古、回鶻五種語言文字記錄相關內容,盡收圖文並茂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