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模塊化管理
導語:關鍵要做到理念應用於實踐,同時帶領團隊圍繞企業的管理體制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打造出一支具有生機的“戰斗”部隊。對於一個部門主管而言,在准備任務時要清楚需要哪些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部門及公司內外哪些資源是可以使用的,該如何優化分配這些資源,以期更好的達成目標。
什麼是模塊化管理
一、“規矩模塊”:重點談到了“規矩”管理思路中的三個系統:制度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使命問題。前二者在企業管理中經常會談及,並且在管理中大多企業都會予以運用;其管理理念:
1、“制度設計的起點是小人思維,先君子後小人,大家都是小人,先小人後君子,大家都是君子。”
2、“制度執行是大人思維,先說丑話,後說好話;沒有制度的第一推動和執行就沒有制度的權威。”
3、“要下屬執行先要自己執行”。
其核心是企業為了進行有效的運營,必須建立一個統一的標准——制度,同時作為制度不應僅僅是文字,而是要予以被有效的執行;作為管理者帶頭執行制度,方能使所制定的制度更能有效的在企業內部被執行。
企業光靠制度,久而久之會存在“人員乏力”,成功的企業在“制度建設”的同時,還必須建立自有的企業文化,就象電視劇“亮劍”李雲龍說過的一名話,哪怕有一天其李雲龍不在這支部隊了,其所帶過的部隊里仍有一種魂(軍魂)在。成功企業之所以能不斷的擴張,其所輸出的`不僅僅是其資金、產品,而是其企業特有內涵蘊藏文化的一種輸出。“制度”可以被復制、被借鑒,而企業內在的“文化”就不可能被復制。所以要不斷地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還要依賴於其企業文化。可以說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精髓,是企業的“魂”。作為使命問題實際上是在企業內部提倡責任、目標的問題。
其對使命的解釋為:
1、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2、為員工創造更多的空間;
3、為家人創造幸福的人生;
4、為國家創造經濟的根源;
5、為自己創造奮斗的動力;
6、為後人創造人生的榜樣。
在此暫且不談其對“使命”的理解是否准確,僅從其提倡的理念來說應該予以肯定,其實質是無論辦企業、做工作,要有承擔著一種責任的理念,而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就象我公司提出的“六大責任”,其本質也是企業的使命內容之一。
“規矩模塊”重點提到的是,“規矩”的源頭在於管理者,越是“金字塔”的上部其責任就越大,作為規矩的起草者、監督者、執行者就越應是規矩的執行者,否則,規矩就越容易會被破壞!
本模塊在工作中重點在於: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在工作中推進制度化建設,每一個部門的負責人,特別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要推進團隊建設工作,少一份“扯皮”,多一份責任承擔。
二、“人才模塊”:重點談到了“網人”、“育人”、“砍人”、“留人”。
人力資源渠道:
1、與當地大高等院校建立關系;
2、與獵頭公司建立聯系;
3、與網路招聘公司建立關系;
4、與當地部隊建立渠道;
5、建立公司內部人才推薦渠道;
6、建立外部高級人才的私人關系;
7、建立一個外部強大的人才體系,對現有人才體系形成威懾,從而平衡員工的“作戰”心態,只有富足的人力資源儲備,才有可能不斷進化幹部隊伍。
“育人”的前提是“選人”,作為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要選好人。“選人”時要考慮四個方面:1、要選擇有工作激情的人員;2、要選擇有學習能力的人員;3、要有一定的理想;4、有一定的領悟力。同時在選人時必須考慮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對中、高層的管理人員的選擇上考慮企業、個人的使命感的認同性。
建立人才培養的機制比招聘更加重要,人力資源培訓中心是企業的煉丹爐,可以不斷地讓我們的員工提升工作能力。對於企業應有內部人才梯隊培養(重點是中基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內部培養),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儲備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給內部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平台。
對於企業來說,為使企業不斷的成長,需建立持續淘汰機制及留人機制。其觀點:
1、成功的團隊永遠來自於區別的對待,既保留最好的,又要剔除最弱的,而且總是力求提高標准。
2、無功便是過,平庸即是錯,有為就有位,無為必讓位;
3、給庸者以燙紅的鐵板,給能者以廣闊的藍天,給人才以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4、留人應從三方面考慮:戰略留人、機制留人、用愛留人。
本模塊結合現公司的人才戰略,在招聘渠道、人才信息庫、內部人才培養、留人上等幾方面逐步推進。
三、實戰演練:
重點是責任性問題的實戰訓練,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人——“總裁”應對這個團隊的事負責任,在問題出現時,應沒有理由,首先提倡的是責任承擔, 同時在該活動中也讓團隊內成員體會到自己的過失而造成“總裁”承擔著“懲罰”。現在好多企業缺乏“競爭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內耗”,“內耗”的症結所在就是部門與部門之間、主要管理人員之間工作推諉、缺乏責任的承擔(或者是缺乏主動承擔責任)。
四、財務實戰模塊
本模塊重點闡述了現金流對企業的重要性,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另外對防止現金流斷裂提出了三項建議:
1、拒絕應收款;
2、拒絕盲目投資;
3、砍掉庫存。
B. 模塊化程序設計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模塊化程序設計的設計原則原因如下:
1、少量的模塊
力求以少量的模塊組成盡可能多的產品,並在滿足要求的基礎上使產品精度高、性能穩定、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模塊間的聯系盡可能簡單。
2、模塊的系列化
其目的在於用有限的產品品種和規格來最大限度又經濟合理地滿足用戶的要求。
3、模塊化程序設計的含義
模塊化設計是程序的編寫不是開始就逐條錄入計算機語句和指令,而是首先用主程序、子程序、子過程等框架把軟體的主要結構和流程描述出來,並定義和調試好各個框架之間的輸入、輸出鏈接關系。
模塊化程序設計的原理
模塊化產品設計方法的原理是,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顧客定製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
這是相似性原理在產品功能和結構上的應用,是一種實現標准化與多樣化的有機結合及多品種、小批量與效率的有效統一的標准化方法。
C. 簡述模塊化設計的含義和劃分原則。
模塊化設計是在對產品進行市場分析、預測、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塊,根據用戶要求,對模塊進行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性能不同、規格不同的產品。
模塊化設計的劃分原則是力求以少數模塊組成盡可能多的產品,並在滿足要求的基礎上使產品精度高、性能穩定、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模塊結構應簡單規范,模塊間的聯系盡可能簡單。劃分模塊既要兼顧製造管理方便,具有較大靈活性,避免組合時產生混亂,又要考慮到該模塊系列將來的擴展和向專用、變型產品的輻射。劃分的優劣直接影響模塊系列設計的成功與否。劃分前必須對系統進行仔細、系統的功能分析和結構分析,並要注意以下各點:
1)模塊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及其更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保持模塊在功能及結構方面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3)模塊間的接合要素應便於聯接與分離;
4)模塊的劃分不能影響系統的主要功能。
D. 模塊化設計原理有哪些
模塊化產品是實現以大批量的效益進行單件生產目標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化也是支持用戶自行設計產品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是具有獨立功能和輸入、輸出的標准部件。這里的部件,一般包括分部件、組合件和零件等。模塊化產品設計方法的原理是,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顧客定製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這是相似性原理在產品功能和結構上的應用,是一種實現標准化與多樣化的有機結合及多品種、小批量與效率的有效統一的標准化方法。
E. 談學生工作模塊化管理模式
談學生工作模塊化管理模式
論文關鍵詞:學生工作模塊化管理模式
論文摘要:本文從模塊化的起源和組織模塊化的概念出發,得出學生工作模塊化的概念、分類,並對分工模塊化管理模式進行闡釋,對其利與弊加以分析,趨利避害,強調分工模塊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一、模塊化的起源概況
模塊化問題最早的研究,在國內可追溯至公元1041~1048年間北宋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它成功地運用了標准件、互換件、分解與組合等原則和方法,解決了雕版印刷所遇到的復雜性難題;在國外可追溯至18世紀70年代,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著作《國富論》中闡述了專業化和分工的核心作用,強調其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基礎,制針工廠被認為是最早的模塊化分工的例子。20世紀60年代,IBM 360系列計算機的實現標志著現代模塊化的誕生。20世紀90年代,模塊化研究開始由產品、流程設計轉向組織設計和管理領域,用於組織分析和建構,逐漸成為社會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1997年哈佛商學院教授鮑德溫和克拉克發表了《模塊化時代的管理》這一經典論文,被視為模塊化管理理論研究的'里程碑之一。
二、學生工作模塊化的概念與分類
學生工作模塊化是指為了適應新的時代要求與面臨的挑戰,將組織模塊化理論運用於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踐,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系統復雜問題分解與整合,以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統性、針對性、時效性、創新性的一種管理模式。我們可將其分類為學生工作內容模塊化、學生工作分工模塊化、學生工作資源模塊化、學生工作隊伍模塊化等。學生工作內容模塊化指根據工作內容性質不同而劃分的以“三觀”“三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等為載體,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為內容體系構成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學生工作分工模塊化指根據行政機構對應而劃分的團學工作、學生黨建、學生教育管理、學生資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數位一體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學生工作資源模塊化指根據資源的屬性而劃分的現實社會教育資源、學科教育資源模塊、節日教育資源和生活化教育資源整合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學生工作隊伍模塊化指根據教育者身份不同而劃分的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學生信息員等幾類學生工作實施主體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
三、學生工作分工模塊化
1.分工模塊化管理模式
學生工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學生工作隊伍是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學生工作中運用分工模塊化管理模式,二級學院聘任有一定學生工作經驗的學工幹部擔任團學工作、學生黨建、學生教育管理、學生資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負責人,分別對應校團委、校組織部學工部、學生教育管理科、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詢中心、研究生部等各行政部門或科室。模塊負責人參會或接收到相應部門、科室的會議和文件精神,應及時向主管學生工作書記匯報,請求指示,按照要求制定、下達工作部署,並及時反饋、總結匯報;學工隊伍成員要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團隊意識,積極支持,大力配合,嚴格按照部署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這一舉措實現了傳統學生工作模式的巨大轉變,開拓了學生工作的新局面。
2.分工模塊化的利與弊
學生工作分工模塊化具有明確職責分工與定位,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減少時間浪費,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學工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一系列優點,最重要的是為培養輔導員科學決策和及時有效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平台。學生工作分工模塊化是一把“雙刃劍”,為學生工作管理創造了重要機遇也提出了巨大挑戰。首先,它對模塊負責人的經驗、能力、素質有一定的水平要求。其次,它對整個學工隊伍成員的團隊精神提出了較高要求。最後,模塊循環更新過快或過慢導致資源浪費和培養能力單一片面。應根據學工幹部人員的任職資歷、能力特長等循環更換模塊,既不可更新過快,也不可更新過慢,周期為1~2年為宜。更新過快不利於保持政策連續性,不利於成員潛力發揮;更新過慢不利於成員的全面成長和能力培養。
綜上所述,基於組織模塊化理論的學生工作模塊化管理模式為探索學生工作的新路徑了提供相當有益的參考,尤其是分工模塊化的管理模式,趨利避害,不失為一種相當有效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芮明傑,張 琰 .模塊化組織理論研究綜述[J].當代財經,2008(3):122—127.
[2] 何淳寬.模塊化組織理論在大學中的應用[J].華東經濟管理,2010(7):159—160.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