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質量管理評審怎麼做
目 的:
本基準系為了保持品質環保環境管理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對管理評審之事項作具體性的規定而制定之。
適用范圍:
本基準適用於瑞士康電子廠關於品質環保環境管理評審之相關業務。
權 責:
3.1 召開管理評審會議:總經理。
3.2 准備管理評審資料:管理代表。
3.3要求糾正不符合事項:責任部門。
4.定義:無
管理評審之實施:
5.1管理評審時機:定期管理評審,原則上,每年進行一次; 臨時管理評審,有特殊情況時(如周邊環境投訴或客戶端嚴重之異常投訴及公司經營策略的變更或組織的大幅度變更或者體系的大幅度增減以及製程性質的根本變化或者重大環境因素的增加及轉移或者相關法律法規的變更等),可以就特殊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臨時評審,解決個別的特殊問題。
5.2管理評審實施通知:定期管理評審或臨時管理評審之實施通知,由管理者代表撰寫,須經總經理認可後,再通知各相關部門的責任者。
5.3編入實施通知之內容:
5.3.1 評審的目的及評審項目;
5.3.2參加對象;
5.3.3評審日程。
5.4 評審資料之准備
5.4.1 管理者代表提供品質環保環境管理評審之資料;
5.4.2品質環保環境管理評審時所需的資料:
5.4.2.1 內部審核以及第三方審核的結果;
5.4.2.2品質環保環境方針、目標、指標的達成狀況;
5.4.2.3相關方的擔心,要求(包括投訴);
5.4.2.4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遵守情況;
5.4.2.5品質環保環境體系運行狀況。
5.4.2.6合規性評價的結果及HSF最新管理要求及評估結果。
5.4.2.7改進的建議。
5.4.2.8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狀況。
5.4.2.9過程的業績
5.4.2.10以往管理評審後的實施措施狀況及體系或可能引起的變化等。
5.4.2.11重大環境因素變化的確認
5.5 管理評審執行:
5.5.1評審的方式
管理評審以會議的形式進行,由總經理召開,由管理者代表協助組織。
5.5.2管理評審的主要項目
5.5.2.1 品質環保方針的適宜性和品質環保目標達成狀況;
5.5.2.2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5.2.3環境方針、環境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的達成狀況及變更的必要性;
5.5.2.4最高管理層應就HSF策劃相關的活動,包括有害物質的識別和使用、不符合事項和糾正措施進行報告;
5.5.2.5管理體系內外審的情況;
5.5.2.6文件的評審;
5.5.2.7相關方的抱怨和反饋;
5.5.2.8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狀況;
5.5.2.9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
5.5.2.10 確定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方向。
5.6評審結果的公開
管理評審結束後,管理者代表負責撰寫會議記錄、總結評審結果並歸納於品質環保環境管理體系評審結果中,由總經理核示並對管理評審結果作出相應評價後,在全公司公布。
5. 7 評審不符合事項之糾正處置
根據評審的結果,將不符合進行改善,由管理者代表開具不符合糾正報告,詳見《矯正與預防措施程序》。
相關文件
6.1矯正與預防措施程序
附件/表單
7.1管理評審會議議程及記錄
⑵ 如何組織ISO管理評審的需要做哪些准備具體怎麼實施的
管理評審要准備的資料在ISO9001:2000版本標准5.6.2評審輸入以及5.6.3評審輸出中有明確的要求,要求的幾個大項是不能少的,少了的話就違反了標準的要求。
評審輸入:
1、審核結果:主要是將1年內的內部審核的結果及改善狀況作說明,還有客戶審核的結果,以及上一次認證公司審查問題點的該上狀況;
2、顧客反饋:主要是顧客抱怨的總結;
3、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主要是在最近1年內在質量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績;
4、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針對不合格和一些異常處理的狀況;
5、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對上次管理評審提出的問題點的跟進完成狀況,
6、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組織結構、產品類別等等有沒有影響到質量管理體系,如都沒有變化,可以說此項沒有變化;
7、改進的建議:各個部門提出對於質量管理方面的改善建議。
評審輸出:
1、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1年內質量方面改進的總結
2、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和資源需求
產品方面所做的改進以及各部門對資源的需求,包括人員、設備等等
總之,管理評審要確實召集各部門針對以上項目去逐項檢討,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外審,也可以將以上項目編制一份報
⑶ 如何做好質量管理體系中的管理評審
這是人家的答案,希望對你有用
5.6.1最高管理者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我的解析:在工廠內部一般總經理必須制定對組織實施管理評審的一個頻率,比如每年1次或者兩次管理評審的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等,一般企業都是定在1年不少於1次的頻率進行管理評審;至於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則要具體對組織的實際操作的體系過程而言,分過程、分部門、分目標的去評審和分析,這樣也就和組織的方針目標的評審有了很好的結合;最後開展管理評審的目標和結果一定要明確,即輸入是什麼,輸出是什麼,輸入和輸出的討論便聯繫到了標准中提及的5.6.2和5.6.3的具體內容了;組織應當建立和保持《管理評審計劃》、《管理評審決議》之類的記錄作為實施以上要求的運作條件,同時作為審核證據,管理評審的相關記錄必須保存以備審核和自我改進之用。
5.6.2工廠在進行管理評審之前,必須收集如下管理評審的輸入信息,作為評審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據。一般是在《管理評審的計劃》中分配如下信息收集的任務。
審核結果的信息;
顧客反饋的信息;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的信息;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的信息;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的信息;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的信息;
改進的建議。
5.6.3在進行管理評審的會議上,應包括就如下三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作出決定,採取措施。評審之後,應根據評審情況,就如下三方面的問題討論的結果,整理出管理評審決議,落實執行,跟蹤驗證,並在下次管理評審的時候評審其跟蹤措施。
a)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包括文件的更改;
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包括對新產品或新項目的決策;
c) 資源需求,比如,人員的增減,組織結構的調整,引進先進技術或先進設備,改善工作環境,等等。
總之,上述3條標准要求產生的相關記錄必須留檔保存作為外方審核證據和自我改進的參考檔案。
簡要分析下,有問題可以溝通,互相學習!追問審核結果的信息;
顧客反饋的信息;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的信息;
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的信息;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的信息;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的信息;
改進的建議。
這些都是些什麼內容?請舉例說明一下 回答審核結果的信息:包括日常工廠開展的管理過程檢查、GMP/5S檢查、每年進行的內部審核、客戶審核和第三方審核等的審核結果,重點是對不符合項的完成情況的匯總分析;
顧客反饋信息:客戶投訴匯總、客戶到廠看貨問題匯總、進廠檢查問題匯總、關於一些產品要求,工廠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
過程業績和產品符合性:工廠日常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各部門工作中的缺陷等;
預防和糾偏:這個涉及的范圍比較大,所有存在的不符合項都需要實施預防糾偏的;
管理評審信息:以管理評審輸出的內容是否以改進完善,需要再次改進嗎?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的信息:主要是對目前工廠已建立的QMS的分析,有無改進和修改的因素存在,比如客戶要求的變更,訂單要求的改變,工廠的決策等;
改進的建議:以上統計分析結果,那些仍需要改進,制定對應的改進項目計劃,並實施改進。
結合實際的工作慢慢摸索,才好理解的。
⑷ 管理評審如何進行
在做管理評審之前必須先做內審 管理評審是職業經理人的職責之一,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並親自主持。 1.ISO9000 標准對組織開展管理評審活動要求 (1)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由於組織所處的客觀環境不斷變化,客觀上要求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也要不斷地變化以達到持續地與客觀環境變化的情況相適宜。另外組織內部產品、過程、資源等也會不斷變化,要求質量管理體系也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2)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充分性。對於已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在資源、技術、控制方法等各個方面是否能夠得到充分保證,通過評審發現不足之處,並予以補充、完善。 (3)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有效性。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是指通過完成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或活動)而達到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或所策劃的結果。這里也包括對達到與體系和產品有關的質量目標的符合性。要判定組織質量體系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就必須把顧客反饋、過程績效、產品的符合性等作為評審的輸入並與規定的質量目標進行對比以判定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4)評價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的需要。組織對質量管理體系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評審都會導致由於組織總目標的需求的變化而對質量管理體系可能的變更需求。然後針對這些需求採取相應措施,實現質量體系的持續改進。 2.輸入和輸出 管理評審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之一,必定存在著過程的輸入和輸出。 (1)管理評審的輸入包括對下面當前業績和改進的機會: ① 審核的結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審核及自我評定等)。 ② 顧客反饋(包括對顧客滿意程度和不滿意程度的測量結果及顧客投訴等)。 ③ 過程的業績,即一個過程通過資源的投入和活動的開展將輸入轉化為輸出並實現價值增值,從而達到預期結果的程度情況。如果某一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完全實現了價值的增值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這一過程的業績就是令人滿意的。 ④ 產品符合性。 ⑤ 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現狀及改進的機會。 ⑥ 以往管理評審所確定的措施的實施情況。 ⑦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各種變更(主要包括外界環境的變化,例如:出現了新技術、質量概念、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也包括自身的變化,例如體系的重大變更、組織機構調整等)。 以上各種輸入應從當前的業績上考慮,找出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同時考慮各種可能的改進機會。除以上必需的輸入項目外,組織也可對其在市場中所處地位及對其競爭對手的業績的評價中找出自身的改進方向。 (2)管理評審輸出包括 ①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的改進措施。由於對以上評審輸入中的業績現狀分析必將導致對組織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及現有過程提出改進的要求(包括顧客要求的識別、產品的設計、製造、測量、防護、交付後過程的改進),組織應提出改進的措施並予以記錄。 ②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措施。包括產品實現的質量、產品的質量特性、新產品及時投放市場的能力等方面的改進。 ③ 資源需求的措施。組織應針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考慮自身資源的適宜性,不但考慮當前的資源需求,還要考慮未來的資源需求。以上管理評審輸出的結果應形成報告。 總之,組織應定期組織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審,以確保其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9 牢記要點 在進行管理評審時應牢記以下要點: 親自主持管理評審 確切了解管理評審活動的要求 重點評審過程的輸入和輸出部分 4 實踐練習 請區分管理評審內部稽核的相異點,並以表格形式列出來。 項目 管理審查 內部稽核 層面 符合性 范圍 性質 層級 參與人員 頻率 順序 地點 內容 參考答案: 管理評審的要求: 1.層面:文件面(紙上作業)。 2.符合性:審查ISO 9000 標准品質管理系統一致性。 3.范圍:包括內部稽核結果。 4.性質:品質管理系統的適用性,確切性及有效性。 5.層級:高。 6.參與人員:高級管理階層及/或管理者代表、功能單位主管、內部稽核人員。 7.頻率:視組織需求,每月、每季、半年或一年。 8.順序:在內部稽核之後。 9.地點:高級管理階層辦公室或會議室。 10.內容:管理審查輸入及輸出。 內部稽核的要求: 1.層面:作業面(至稽核現場作業)。 2.符合性:稽核品質管理系統與組織作業一致性。 3.范圍:為管理審查輸入之一。 4.性質:品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5.層級:低。 6.參與人員:稽核本身工作之外的稽核人員及/或稽核小組長、管理代表。 7.頻率:視組織需求,每季、半年或一年。 8.順序:在管理審查之前。 9.地點:與品質管理系統有關作業場所。 10.管理審查輸入輸出:ISO 9001 條款4 至8 及文件與作業一致性。 怎樣進行ISO9001 管理評審 陳志兵 在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標准中,規定要定期進行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是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進行定期的、系統的評價。評審還包括對需要採取的措施進行評價。在適宜性方面,應評審質量方針、目標、質量管理體系的各層次文件以及過程和活動的安排是否適合於市場競爭環境,是否適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充分性方面,應評審質量管理體系是否覆蓋了標準的全部要求,如有刪減時是否有足夠的根據,是否能確保具有持續滿足顧客要求的能力。各過程和質量活動的影響是否都受到了有效控制。在有效性方面,應評審質量管理體系是否按文件規定有效地運行,是否留有必要的證據,能否保證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實現,能否持續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在效率方面,質量管理體系是否有助於組織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否有相應的統計分析資料對此加以證實,隨著效率的提高,成本是否降低。 管理評審在對以上方面作出評價的同時,還應決定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是否需要更改。 在管理評審前應作出充分准備,宜由有關職能部門提交專題報告。這些管理評審的輸入可包括: 一、管理者代表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質量方針、目標的實施等情況提出綜合報告,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動作作出初步評價,識別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 二、質量檢驗部門負責人提出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包括產品質量符合性與前一個周期的對比分析,當前仍然存在的不合格的主要問題、原因和對策建議。 三、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對顧客反饋、顧客滿意度的評價、內部審核、糾正和預防措施、前次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實施情況以及質量管理體系更改情況提出報告和相應的改進建議。 四、其它有關報告 針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突出問題和可能引起質量管理體系發生變化的問題,根據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可由有關職能部門提出相應的報告,如質量管理部門關於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報告,采購部門關於供方狀況的報告,財務部門關於質量成本的報告,營銷部門關於市場情況的報告等。 管理評審的實施應由最高管理者策劃並主持。管理評審應規定一定的時間間隔。如,等。只規定,則不符合要求,因為若2007 年1 月和2008 年12 月各進行一次,事實上時間間隔已近兩年。 管理評審是決策性評審,宜在最高管理層進行。可邀請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管理層的人員參加管理評審,但把它開成全體中層幹部會議是不適當的。因為規模過大,不便於研究分析問題。 管理評審會議應在一周前事先發出通知,並將管理評審輸入材料發給與會者,以便作好准備。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改進措施,如: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的改進:包括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改進意見。過程、產品或服務審核:為了進一步查清影響產品質量和某些關鍵、重要過程的情況,分析影響因素需要進行過程審核。為了評價產品的實際 狀況,開展與同行企業的對比分析,需要進行產品或服務審核。以改進產品,更好的滿足顧客要求。資源需求:應提出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資源配置的項目計劃。 對管理評審的結果及引起的相關措施,都應予以記錄,並保存。 管理評審的程序 1.目的:為保持本實驗室管理體系運行的持續適應性和有效性,對管理體系作出正式的評價,本實驗室應有計劃地開展實驗室的管理評審,特編制本程序。 2.范圍:管理評審;不包含以下領域里的工作: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和監督檢查。 3.職責: 3.1 中心主任應: 3.1.1 在每個年度都應組織對實驗室的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進行評審; 3.1.2 對議定改進的措施跟蹤實現。 3.2 技術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應: 3.2.1 參加管理評審,並向中心主任及管理評審會議報告內審結果和客戶要求; 3.2.2 報告各項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3.2.3 對議定改進的措施負責組織實施,並跟蹤實現。 3.3 資料管理員應: 3.3.1 歸檔保存管理評審的記錄。 3.4 中心主任應當維護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 管理評審的時機 4.1.1 中心主任或中心主任代表在每個年度里根據以下內容和時機對管理體系進行管理評審: (1) 上次評審中提出整改措施的整改實施效果; (2) 本實驗室管理體系與認可機構政策要求的一致性; (3) 管理體系一年的運行周期中質量方針及總體目標; (4) 公正性與誠實性的貫徹和執行; (5) 政策和程序發生變化時; (6) 管理和監督人員的報告; (7) 管理體系文件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8) 對近期內部審核結果; (9) 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效果; (10) 由外部機構進行評審的前後; (11) 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發生變化時; (12) 客戶的反饋意見; (13) 客戶對服務和檢測質量的抱怨; (14) 改進; (15) 改變資源配置和員工培訓等其他相關因素; (16) 內審中發現管理體系存在待改進和調整的問題; (17) 質量控制活動和結果; (18) 新增擴檢測項目的准備情況; (19) 對實驗室行為准則執行情況的評審; (20) 安全和保密政策和措施的評審; (21) 員工反饋的信息、意見和建議: (22) 中心主任認為需要評審的其他領域里的活動。 4.1.2 管理評審計劃的制定 4.1.2.1 中心主任應在每個年度固定的時間或根據管理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適時安排管理評審。應按照4.1.1 的基本內容或中心主任的要求制定管理評審計劃; 4.1.2.2 制定後的管理評審計劃由實驗室業務秘書通知到技術和質量負責人以及每一位與會者。技術和質量負責人應組織與會者應安排好日常工作,准時參加管理評審會議,計劃下達後應考慮有充分的文件准備時間; 4.1.2.3 技術和質量負責人應分別組織與會者根據管理評審的內容和要求認真准備與自己分管工作有關的會議文件,向中心主任和管理評審會議做書面報告; 4.1.2.4 管理評審會議由中心主任主持。 4.2 評審活動 4.2.1 技術和質量負責人應分別向中心主任書面報告上次評審以來管理體系技術運作和體系運行的情況,並將存在的問題和實施的糾正措施以及糾正效果作為重點介紹;當需要安排專題評審時,技術和質量負責人應作出專題書面報告; 4.2.2 來自內部的書面評審材料一定要詳實充分,技術運作要求提供各種數據細節和應當達到和實際達到的比常式度,如:驗證比對數據,分析評價數據,質量控制水平,統計分析結果,培訓人數,員工考核分數等; 4.2.3 管理信息應當有足夠的客觀證據和具體的行為對象,對於需要指明的文件、活動、事件、人員、設備、設施等,應如實反映,指出名稱、數量、時間、地點、部門、嚴重程度和損失的數額等; 4.2.4 來自外部的信息應當附帶書面證明文件; 4.2.5 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應當提供發生原因、處置過程和實施效果的信息; 4.2.6 中心主任應結合上述質量活動的情況,結合下步活動要求提出改進、提高和補充完善的討論意見供管理評審會議討論; 4.2.7 中心主任應當結合會議的討論議題決定會後需要落實開展的具體活動和要求。 4.3 會議紀要 4.3.1 質量負責人應當認真記錄會議的內容,將中心主任對管理體系調整、改進和完善的決定和要求形成會議紀要並形成各項工作計劃; 4.3.2 此計劃中應當包含所要開展的工作內容、負責和參加人員、監督人員、完成時間和必要的資源條件等; 4.3.3 會議紀要中還應包含向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員發出《糾正□/預防□措施要求通知單》,要求落實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規定聽取整改匯報的時間; 4.3.4 會議紀要應當下發所有部門和人員以及上報有關主管領導。 4.4 整改決定與跟蹤實現 4.4.1 中心主任應對管理評審中提出的疑問或整改要求向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員發出《糾正□/預防□措施要求通知單》,要求落實人員負責組織實施,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規定聽取整改匯報的時間; 4.4.2 責任部門或人員應按照中心主任的整改要求制定出詳細整改的實施計劃報中心主任批准,以求得到必要的時間和資源。執行中如遇到困難應及時向中心主任匯報。整改措施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 4.4.3 負責組織整改實施的人員應按規定時間跟蹤實現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後,負責組織整改實施人員按規定時間將整改實施情況和實施效果向中心主任作書面報告; 4.4.4 中心主任應對整改的實施和實施效果進行審查確認。當確認整改效果達到預期要求後即可關閉整改活動; 4.4.5 中心主任應將本次管理評審的文件歸檔。待下次管理評審時將上次評審的整改執行情況作為首項評審內容。 5.相關程序文件和附表: 1. 《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程序》 2. 《評審新工作的程序》 3. 《實施糾正措施程序》 4. 《實施預防措施程序》 5. 管理評審計劃 6. 管理評審會議記錄 7. 質量活動員工簽到表 8. 糾正�1�3/預防�1�3措施要求通知單
⑸ 如何進行管理評審
按推薦的如下程序和記錄執行就行:
一.管理評審控製程序 Q/LYHS—CX03—2009
1 目的
通過按照計劃的時間間隔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圍
本程序適用於廠長對我廠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審。
3 職責
3.1 廠長負責主持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評審活動。
3.2 管理者代表負責向廠長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提出改進建議,組織起草管理評審報告和重大改進措施的協調和實施。
3.3 全質辦負責編制管理評審計劃、收集並提供管理評審所需的資料,負責對評審後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和驗證。
3.4 各相關部門負責准備並提供與本部門工作有關的評審所需資料,並負責實施管理評審中提出的相關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 程序
4.1管理評審頻次
4.1.1 管理評審原則上每年進行一次,兩次評審的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可結合內部審核後的結果進行,也可根據需要安排。
4.1.2 當出現下列情況時,可由廠長決定增加管理評審的頻次:
a) 我廠產品范圍、組織結構、資源配置發生重大變化時:
b) 發生重大質量事故或有重大的用戶投拆時:
c) 市場環境或需求發生重大變化時;
d) 當法律、法規、標准或其他要求有變化時;
e) 質量審核中發現嚴重不合格時。
4.2 管理評審計劃及准備
4.2.1全質辦負責於每次管理評審前兩周,編制《管理評審計劃》,經管理者代表審核,廠長批准後,發放到有關部門。相關部門負責根據管理評審計劃的要求,准備並提供與本部門有關的管理評審所需的資料。
4.2.2 管理評審計劃的內容包括:評審目的,評審時間,評審內容,評審准備工作要求,參加評審的部門(人員)、評審依據等。
4.2.3 全質辦負責根據管理評審計劃和管理評審輸入的要求,組織收集管理評審所需的資 料,准備必要的文件。
4.3 管理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包括內部審核、第二方、第三方審核等的結果):
b) 顧客的反饋(包括對顧客滿意程度的測量結果及與顧客溝通的結果等):
c) 過程的績效和產品的符合性(包括對過程、產品監視和測量的結果等);
d) 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狀況(包括對內部審核及日常發現的不合格所採取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及其有效性的監控結果等);
e)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等;
f) 以往管理評審確定的跟蹤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有效性:
g)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各種變更(包括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如市場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內部組織機構變化等);
h) 根據管理評審提出的針對產品、過程和體系,旨在提高其績效、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改進建議。
4.4 管理評審的實施
4.4.1 廠長主持管理評審會議,參加評審會議的人員對評審內容和評審輸入進行評價,提出評審意見或建議。
4.4.2 廠長對所涉及的評審內容做出結論(包括進一步調查、驗證等),形成改進決策。
4.5 管理評審輸出
4.5.1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決定和措施:
a)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整體評價及改進,包括改進的機會和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的需求,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變更的需求;
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
c) 質量管理體系各項活動的資源需求等。
4.5.2 評審結束後,全質辦負責根據管理評審輸出的要求編寫《管理評審報告》,經管理者代表審核,廠長批准後,發至相關部門並監督執行。本次管理評審的輸出可以作為下次管理評審的輸入。
4.5.3 管理評審報告的內容包括:
a) 評審的目的、評審的時間:
b) 參加評審的人員:
c) 評審的內容及結論(包括對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整體評價等);
d) 相應的改進措施;
e) 實施改進措施的要求和職責分工及完成時間;
f) 其它。
4.6 改進、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和驗證
4.6.1 責任部門負責根據管理評審中提出的決策和指令,制訂並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計劃,並按期完成。
4.6.2 全質辦負責對改進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跟蹤驗證。
4.7 對評審或改進結果導致的文件更改,執行《文件控製程序》。
4.8 全質辦按《記錄控製程序》保存管理評審的有關記錄。
5 引用文件
5.1 《文件控製程序》
5.2 《記錄控製程序》
6 記錄及保存期
6.1 JL—5.6—01《管理評審計劃》 (3年)
6.2 JL—5.6—02《管理評審報告》 (3年)
二. 推薦的記錄:
2006年管理評審計劃
JL—5.6—01
評審目的: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評審組織:
主持:經理
出席:管理者代表、經理助理及各部門負責人
評審內容:
1. 審核結果,今年組織的內審
2. 顧客的反饋,包括滿意程度的測量結果及顧客溝通的結果等
3. 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包括過程、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4. 改進、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包括合理化建議、對內部審核和日常發現的不合格採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及其有效性的監控結果。
5. 可能影響質量體系的變更,包括內外環境的變化,如法律法規的變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等。
6.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7. 改進的建議。
評審准備工作要求:
1. 預定評審前十天,技術部匯總分析各部門提供的管理評審資料並以書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匯報現階段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包括今年內審總結,由管理者代表審核,報經理。
2. 技術部責根據評審內容要求,組織評審資料的的收集,要求公司各部門准備參加評審會議的討論提綱等必要的文件,評審資料由管理者代表確認。
請有關部門重點准備下述內容的管理評審紀錄;
1) 技術部提供今年公司質量方針實現和質量目標的完成情況統計分析資料;
2) 各部門提供部門質量目標的完成情況及分析資料;
3) 各部門提供本部門主管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結果及趨勢分析資料;
4) 技術部提供公司產品質量符合性和趨勢分析資料和內審情況報告;
5) 車間提供本部門產品質量符合性和趨勢分析資料;
6) 銷售部提供顧客滿意度調查表和反饋信息、市場分析及產品需求資料;
7) 技術部提供產品工藝改進計劃;糾正和改進措施的實施效果資料;
8) 生產部提供供方產品質量情況;
9) 各部門提供公司資源配置需求及其他改進建議;
10) 各部門提供對主管的QMS文件評價和工作涉及的其他文件的更改意見資料。
評審時間: 年 月 日 ,在公司會議室進行
編制 : 審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2006年管理評審報告
JL-5.6-02
評審目的:
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及質量方針、質量目標進行評審,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評審組織:
主持:經理
出席:管理者代表、經理助理、及各部門負責人。
評審情況總結:
1. 審核結果
今年9月份公司進行了一次內部審核。
關於體系審核的具體情況參見今年《2006年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報告》。
今年9月份我公司進行的內審共出具8份《不符合報告》,均為一般不合格,主要問題是:① 對標准學習、理解還不到位;② 對現場工作環境的管理欠缺;③ 對工藝紀錄檢查的證據不足;④ 對部分不合格品的處置方法不當;⑤ 合同變更評審不到位;⑥部分崗位人員能力評價缺失等。以上不合格項已按期全部關閉,措施有效。
2.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實施情況:
A:2006年制訂的目標為:
○1成品一次合格率達到94%,以後三年內每年遞增1%;
○2顧客滿意度達到80%,以後三年內每年遞增3%
B:公司質量目標完成情況:
○1成品一次合格率達到94%,
○2顧客滿意度達到80%
C:根據公司質量方針和目標的要求,各相關部門對質量目標進行了分解:
技術部:
○1首檢巡檢率100%;完成100%
○2成品一次交檢合格率≥95%;完成96%
○3委外加工產品一次送檢合格率≥93%;完成95%
○4內審≥1次/年;完成100%
銷售部:
○1合同履行率達到95%以上;完成100%
○2顧客滿意度達到80%以上;完成87.4%
辦公室:
○1培訓計劃完成率≥99%;完成100%
○2入廠、轉崗培訓率100%;完成100%
生產部:
○1采購物料合格率≥98%;完成98%。
○2合格供方評定≥1年/次;完成100%
○3交貨期≥95%;完成100%
○4外委加工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93%;完成100%
○5監視和測量設備鑒定計劃完成率100%;完成100%
倉庫:
○1倉儲收、發物資准確率≥98%;完成100%
車間:
○1一次成品交檢合格率≥96%;完成99.2%
○2完工、轉序合格率≥97%; 完成100%
○3按期交貨率≥96%;完成100%
3.過程業績和產品符合性
2006年公司各部門執行過程式控制制要求,並對主管過程進行了監視和測量,從監視和測量結果分析,可以看出過程基本符合文件要求,對確保產品質量方面起到很大支持作用,技術部開展檢驗工作,嚴格把關,產品質量穩定,符合國家、行業標准和顧客需求,獲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和歡迎,根據公司質量目標分解統計數據分析,產品的測量和監視的控制是有效的。
4.顧客投訴和市場分析
1)2006年9-12月共處理顧客意見有6 起,其中屬於質量問題的3起,顧客自身問題有3 起。通過與顧客的溝通,已得到解決。
2)顧客滿意度調查結果為:87.4%。存在主要的問題問題為
5.糾正和預防措施情況
除內審和顧客投訴外,2006年共出具《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4份,除JL-8.5-01《糾正措施通知單》外,其餘按計劃完成;
公司為了滿足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行的需要,技術部配置計算機、列印機各1台,銷售部小雙排汽車1輛,已配置到位並投入使用,車間下料機1台正在進行安裝調試。
6.改進的建議
○1管理制度匯編繼續修訂並裝訂成冊
○2質量記錄本匯編成冊
7.QMS文件評價
手冊8月份已制訂,基本符合標准要求,其他文件應根據實際情況整理匯編成冊。
8. 結論
評審本公司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基本適宜,資源配置基本基本合理,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是是基本適宜和充分的,其運行持續有效。
9.改進措施
○1焊接裝備調研並投入生產。(生產部、技術部2007年5月31日完成)
○2增加倉庫物資存放貨架。(生產部12月25日完成)
○3熱定型工裝出圖,技術部負責。(技術部2007年5月31日完成,生產部7月份校準並投入使用。
○4試壓工藝調研並制定方案實施。(技術部2007年6月30日完成)
○5鋼管切割機安裝並投入使用。(生產部2006年12月25日完成)
○6油管清洗調研,制定方案實施並投入使用。(技術部、生產部2007年6月30日完成)
此管理評審報告發放至最高管理層和各部門。
編制:
日期:
審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⑹ 如何開展管理評審工作
1、性質,內審和管理評審都是對體系的一種評價活動;內審評價體系運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評價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實施方式,一般公司都有成熟的程序文件作為指引(《內審程序》和《管理評審程序》),按程序要求實施,是最低的行動准則。如果處於體系策劃階段,沒有成熟的程序做指引,則需要查閱以下資料做背景預習:
a)GB/T19001-2015,9.2內部審核,9.3管理評審
b)GB/T19011 管理體系審核指南
3、可能有用的提示:
a)內審需要緊扣標准、程序、技術規范等要求的原文,逐條驗證實際實施的符合性,為避免被受審核方牽引審核思路,須提前認真准備審核檢查表,合理設計抽樣頻率及數量,每個公司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切忌網上下載千篇一律的八股文;
b)管理評審是最高管理者的責任,體系工程師負責做輔助的資料收集、整理和活動組織。按過程方法的原理,
管理評審的輸入資料最低應包括(但不限於)GB/T19001-2015,9.3.2中的項目,須在管理評審活動實施前,安排各數據的歸口管理部門提交上來,體系工程師應提前准備輸入提綱,並提煉好輸入材料,切記,要剔除無用數據,否則管理評審活動的主題不突出,過程冗長,則效果不好。
管理評審的輸出包括9.3.3中所列內容即可(改進機會,變更需求,資源需求),可以在活動中逐個模塊確認,評審末期匯總。
驗證,評審輸出是需要在下次評審前驗證實施效果的,所以,確定輸出項目時要考慮其充分性和可行性。
管理評審一般以會議形式進行,類似於體系的總結會,這種方式往往效果不算好,但儀式效應強。當前,有些單位也採用逐個模塊進行數據分析的方式,藉助大數據手段進行客觀驗證,該方法對組織的戰略決策幫助很大。具體實施時可酌情考慮。
⑺ 淺談如何指導企業做好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是企業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級監控機制中最高級的監控,是管理體系PDCA運行模式的「A」階段,在管理體系運行中起到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是企業自我改進、自我完善的過程。它使體系的一個運行周期形成閉環,其評審結果既是下一輪PDCA運行的開始,又開啟了持續改進的另一個循環。管理評審由獲證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按計劃主持管理體系評審,以確保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評審是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活動,但在管理體系咨詢工作中,如何引導企業做好該項工作是難度較大的問題。很多企業不重視管理評審,使管理評審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為此,筆者對如何指導企業做好管理評審進行以下探討。
一、管理評審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評審與企業實際運行情況脫節
有些企業盡管花費了很大精力,但由於評審的輸出、輸入與標準的要求和企業體系的實際運行情況不完全相符,因此管理評審力度不大、重點不突出,未抓住尋求改進機會的主題,致使收效甚微。
2.對管理評審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有的企業管理評審僅僅是「走過場」,將其作為宣揚業績的大好機會,目的不過是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還有的企業管理評審草率從事,只憑空填寫幾張空話、套話的記錄,目的是為了應付外部審核。如不涉及實質性問題,則會影響第三方審核的通過。
二、需加強管理評審的幾個方面
1.加強管理評審工作的培訓
在咨詢工作中,加強管理評審工作的培訓,改變以往的簡單培訓,使相關人員明確管理評審意義,端正態度並認識到以下方面的問題。
(1)管理評審是企業最高管理者應做的一件大事。
(2)管理評審是持續改進理念的重要體現。
(3)管理評審有利於提高體系的自我完善能力,是對體系運行情況進行審視,並識別業績、改進機會和變更需要的良好機會。經過篩選之後的輸出,可使組織達到新的目標。管理評審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繫到組織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程度。
(4)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審。在管理評審過程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重點突出尋求改進的機會。要針對現狀,抓住重點,對管理體系的主要活動進行深入地分析,特別是那些重要的、典型的妨礙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問題。重點指出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包括方針和目標的調整。實事求是地作好管理評審,能夠保持組織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2.指導企業把握管理評審的幾個環節
管理評審是一個過程,像其他過程一樣,也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如何對這個過程進行策劃並使其在受控條件下良好進行,企業應如何做好管理評審,這就需要企業按標准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並把握管理評審的以下幾個環節。
(1)縝密策劃
管理評審之前,應策劃評審的目的、內容、時間、重點、方法、安排以及評審的輸入和輸出要求,並以書面形式將評審計劃發至各部門和相關人員。評審計劃有利於為組織的戰略改進策劃方案提供確實的輸入數據和信息。
(2)精心准備
體系主管部門應組織各部門和相關人員按評審計劃做好充分准備,根據評審輸入的要求對管理體系的業績和薄弱環節分別進行切實可信的匯總分析。各部門准備的文件資料應突出重點,注重事實和數據。對存在的問題應有分析,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管理者代表或體系主管部門對各職能部門的准備工作應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對不達標者提出繼續完善的要求,並應對整個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作出初步的綜合分析和評價。最高管理者應認真分析管理者代表或各部門的匯總材料,找出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管理者代表共同研究並確定管理評審的議題。
(3)認真評審
評審會議中,最高管理者應引導與會人員深入討論,廣開言路、因勢利導、擇善而從、取得共識、當機立斷,明確改進的方向和辦法。力求把管理評審會議開成生動、活潑、民主的討論會與總結會。最高管理者應驗證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價實現方針和目標的情況,對體系運行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決定,並確定採取的必要措施。評審的輸出應著眼於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和資源的需求,以及方針與目標的適宜性。經過選擇的輸出應作為有關過程改進的輸入,並將其傳達到各部門或各崗位,實施已經確定的改進決定和措施。
(4)注重落實
評審會議後,應由管理者代表組織歸口部門根據會議討論的內容寫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管理評審報告,經最高管理者批准後下發。各相關部門應根據報告中的決定和措施,制定整改方案,逐項落實。按PDCA循環的方法一一整改。在整改過程中,對實施的措施必須進行跟蹤和驗證,跟蹤要注重其符合性,驗證要注重其有效性,對效果不明顯或沒有達到要求的,要責成有關部門重新採取措施,直至有效。
三、管理評審指導的實例
筆者在某企業質量體系的管理評審中發現,其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體系的負責部門都非常重視,要求不要走形式,要切實做好管理評審,發揮管理評審的作用。在體系運行報告中,其輸入的主要問題和建議如下。
(1)目前使用的與質量體系有關的作業文件,有少數是舊文件,如《職工教育管理規定》《質量管理工作規定》等均是2002年編制,建議相關部門根據現在的組織機構和要求修訂文件。
(2)技術標准、規范等外來文件管理不到位,多部門購買發放,各相關單位使用的是否是現行有效版本,沒有部門進行監控管理,處於未受控狀況。建議由技術部統一規范整理各部門現有的國家技術標准、規范等外來文件,過期的收回,不足的則要補充;各相關單位負責將相關的新信息反饋給技術部,技術部嚴格按文件規定要求統一收集、識別、發放控制和管理。
(3)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還需進一步完善,需編制、完善內校儀器儀表的相關規定,規范自行校驗的記錄。
(4)避雷設施及接地保護裝置的檢測職責不明確,原文件規定某車間負責檢測,現某車間提出無避雷設施的檢測資質,不能再作檢測;接地保護裝置無具體的分布情況資料,也未能進行檢測。建議由行政房產後勤處統一管理避雷設施的檢測和日常維護工作;由計劃處每年給某車間下任務,有計劃地對接地保護裝置、防靜電設施等進行檢測。
針對以上議題,最高管理者引導管理評審參會人員進行認真討論,落實職責並對解決以上問題形成了決議,規定完成時間。此次管理評審,該企業有效地解決了日常監控和內審監控未能解決的問題,使企業管理評審達到持續改進的效果。
四、結語
從以上管理評審中存在的問題和指導思路及事例可以看出,只要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和體系主管部門對管理評審態度端正,思想重視,有針對性地指導工作,把管理評審作為識別組織業績改進機會的強有力工具,作為對體系進行全面「會診」並「對症下葯」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一場「空談會」,實事求是地解決實質問題,管理評審就會有成效,就能保持企業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從而也提高和完善咨詢工作質量。
⑻ 管理評審怎麼進行
管理評審可與月度總經理會議一起開,甚至與年終總結會或是質量分析會一起開。
一、每月計劃:
1.流程:調整、發放、追蹤、執行、檢討。各部門上交每月計劃,經公司管委會整合後再發放。
2.問題:產值計算中財務與生產計算口徑不一。
二、生產部:
1.生產中的困惑,訂單多時多,不均衡,材料供應不上,缺乏人手。鑄造廠工人不夠,特種行業人員流動性大。
2.技術工藝:每一訂單生產前都要做測試。
3.泵表:用哪個廠的,工藝員尺寸要備注。
4.參數:技術部要規范。
5.訂單的看板有必要:注意事項、生產看板、作業指導書(樣品、樣機、帶圖片)。
看板:1×2米2個 60×80 1個
6.明年技術指導要加強。
7.現場到處是材料、成本控制要加強,學習港資企業現場管理。
8.靜電噴漆。
9.產後:產、供、銷的交貨問題。
三、供應部:
資金排款要明確次數、比例:一年10次,排款比例30%。
四、辦公室:
1.年度計劃重點:制度、企業文化。
年終獎:13月工資。
2.老員工:如7年以上員工的待遇區別,報方案。
3.文檔管理。
4.績效明確:財務、業務(產值),績效考核的獎罰也要明確標准,
5.檢驗:每月開會,檢修區單獨設計。
五、技術部:
1.新產品: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缺乏相應的工藝製作條件,與外合作也沒有取得成功。
2.人員配置也不合理,有待改善。
3.加工、工裝等工序都存在問題:今年有工裝人員。
4.如何投入:要有立項、程序、評審。
5.合作開發:工業泵升級換代。
6.研發如何投入事項不明確。
六、銷售部:
1.銷售產值9500多萬,財務數據只有7800萬。
2.客戶滿意度:主要在交貨期問題(5-12月),尤其是電機客戶不滿意,銷售季節沒存貨, 11-12月主要是價格問題。
3.產品質量穩定性也太差,產品外觀粗糙,客人反映多次,鑄件外觀太差,漏氣。
噴漆:返工、罰款、油漆(外觀)
鑄鐵技術員:造型、配方、鐵水。
4.人員不足,可以找本地的趕工隊。
5.年度計劃: 銷售產值達到1.1億,增20%,滿意度:92%,貨款回籠:100%
6.業務員要增加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