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鵝苗買回家怎麼管理
為有效利用鵝舍設施,一般雛鵝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25隻,最好用高為35厘米的圍欄將雛鵝分群,舍內濕度控制在60%~65%,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雛鵝的體質下降,影響生長,所以應勤添墊草,換氣排濕,降低濕度。
2. 雛鵝階段應怎樣管理濕度和溫度該如何控制
所謂雛鵝是指從出殼後到28天的這個階段的小鵝,這個時期是小鵝生命最脆弱的環節,必須從6個方面精心照料,即用溫適宜、濕度恰當、通風良好、飼料科學合理、做好必要的防疫、開水開料。
3. 鵝怎樣飼養管理
1、進雛前准備
⑴徹底清掃育雛舍、運動場和周圍環境,准備好保溫設備及舍內圍欄。
⑵對圈舍、運動場和飼槽、飲水器等進行徹底消毒。將清洗干凈的育雛工具放入舍內,關好門窗,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24小時後打開門窗徹底通風。
⑶提前將育雛用的墊草鋪好,放置好飲水和喂料設備以及護欄等,同時准備好飼料。進雛前1天提高舍內溫度,將舍內溫度穩定在28-30℃。
2、溫度、濕度要求
育雛最初1周溫度不得低於28℃,第2周開始,每周降低1-2℃。雛鵝在5-6周齡脫溫。舍內相對濕度以60-65%為宜,保持圈舍內清潔乾燥。
3、通風
在保證圈舍正常溫度的情況下,適當開窗通氣,保持鵝舍內空氣新鮮。通風時注意避免賊風危害。
4、光照
每天的光照時間保持在16-18小時。
5、飼養密度
每平方米雛鵝飼養密度:1-7日齡15-20隻,8-14日齡10-15隻,15-21日齡10隻,22-30日齡6隻。飼養管理條件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大飼養密度。
6、開飲
每個圍欄內放置兩個料盤和1個飲水器。雛鵝出殼24小時後即可用0.02%的高錳酸鉀溶液給其飲用。以後還可讓其飲用含5%蔗糖或電解多維的溫開水。
7、開食
雛鵝開飲後即可開食。開食料可以用雛鵝專用配合飼料,也可以用肉仔雞配合飼料代替,同時加喂一些青綠飼料。1-10日齡每天喂7-8次,11-20日齡每天喂5-6次,20日齡以後每天喂4次,每次以雛鵝吃八成飽為宜。飼喂時先喂青飼料,後喂精飼料。料草比:1-5日齡為1:1,6-10日齡為1:2-3,11-25日齡為1:4至8,26-30日齡為1:9至12。
8、放水與放牧
雛鵝飼養至10日齡左右,在天氣晴朗、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可以開始放牧。每天放牧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放牧0.5-1小時,以後隨日齡增加適當延長放牧時間,陰雨天不宜放牧。雛鵝15日齡前後開始放水,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放水時間約15分鍾,以後可逐漸延長放水時間,但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
9、衛生與防疫
每天打掃鵝舍內外衛生,每周對鵝舍內外及環境全面消毒1次,飲水器和飼槽兩天消毒1次。雛鵝出殼當天注射小鵝瘟疫苗或小鵝瘟血清。15日齡左右用滅活苗進行鵝副黏病毒病首免,兩個月後加強免疫1次;對鵝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鵝抗病力的方法進行預防,必要時可在飼料中加入磺胺類葯物或土黴素等進行預防和治療。分階段在飼料中加入氯苯胍等葯物預防球蟲病。
10、仔鵝飼養管理
雛鵝養到1月齡左右,為降低飼養成本,應以放牧為主。200-300隻為一群,輪換放牧。每天上午9時左右開始放牧,上午放牧2-3個小時,下午放牧3-4個小時。炎熱夏季中午停止放牧。如牧草資源不足,應適當補飼菜葉或混合精飼料。
4. 幼鵝的飼養方法
雛鵝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弱,要提高雛鵝的成活率,所以在飼養管理上要認真抓好。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幼鵝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幼鵝的飼養方法
選擇好鵝苗
優良健壯的雛鵝應具備:出殼後即能站立,絨毛蓬鬆、光滑、清潔,無沾毛、沾殼現象;精神活潑,反應靈敏,叫聲宏亮,手提頸部雙腳掙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軟,卵黃吸收和臍部收縮良好,肛門無糞便粘連;脛粗壯,脛、腳光滑發亮。
飼養密度要適宜
一般每平方米飼養1周齡雛鵝20~25隻,2周齡15~20隻,3周齡10隻。
溫度要適宜
冬季氣溫低,大群育雛應在育雛室保溫育雛,鋪好墊料,不要讓雛鵝直接接觸地面。適宜溫度:第一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溫度適宜,雛鵝分布均勻。若溫度過高,雛鵝遠離熱源,張口呼吸,飲水頻繁;溫度過低,雛鵝打堆擁擠,縮作一團。
濕度要適宜
欄舍潮濕易使雛鵝患感冒、下痢等疾病。欄舍適宜的濕度為60~70%,調節濕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換墊料,常清掃糞便,保持地面和欄舍乾燥。
開水與開食
雛鵝第一次飲水叫開水,雛鵝應在出殼後24小時內開水。冬春寒冷季節,要飲溫水(30℃左右)。若鵝苗經過遠距離運輸,首先喂給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應在出殼後36小時以上進行。開食過早易患消化不良,開食應選擇營養豐富,品質優良易消化的飼料。
放水和放牧
放水即在暖和的天氣7~10日齡時開始,冷天則要2周後。選擇晴朗天氣,讓雛鵝在水盆或水深4厘米左右的淺水中嬉水鍛煉,初次放水時間以6~8分鍾為宜,以後逐日延長放水時間和深度。放牧應在1周齡以後,選擇晴天,將小鵝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讓其自由採食青草,每次放牧時間25~30分鍾。此期間應照常喂料,3~4周齡後,逐漸過渡到全日放牧,並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和補喂飼料數量。
做好防疫和保健
在防疫保健上,要認真做好如下幾件事:
①在1~3日齡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預防小鵝瘟出現。
②育雛室保持清潔乾爽,要經常清掃、消毒。
③平時精心飼養,注意飼料搭配和營養需要,不要使用發霉飼料和墊料。
④經常檢查鵝群動態,發現病鵝要及時查明原因,及時治療,若確定是傳染病,應立即隔離,全群防疫,防止疫病擴散。
⑤放牧時要防暴曬、防雨淋、防農葯中毒等。
幼鵝的養殖技術
(l)幼鵝:3周齡至1月齡為幼鵝階段。此時雛鵝已有較強的覓食能力,20日齡後已開始長頭毛,可分為5-10隻小群飼養。對於大群飼養的鵝,可採用分隔圈養80-100隻,每天喂料2次,放牧2次,飼料為玉米粉、豆餅、貝殼粉等,加上切細的青料。40日齡前後,早、中、晚各補料1次,逐步過渡到早、晚夜間補料,並注意逐步補充鈣、磷等礦物質飼料和添加0.3%-0.4%的食鹽,同時增加粗青飼料。育成鵝喂養期不能斷水,要加放飲水盆。20天後在晴暖天氣下適當放牧,曬曬陽光,並趕入水中,讓其游動,但時間不能過長。
(2)中鵝:中鵝是指1月齡以上至留種或轉入育肥前為止的青年鵝。此期鵝的消化力、抵抗力以及對外界環境適應性等都有所增強,為迅速長骨骼、長肌肉、長羽毛的階段。此階段必須採用放牧為主、補料為輔的飼養方式。
①合理放牧:30日齡以上的中鵝可採用趕牧方式整天放牧,牧地要有優良的牧草和清潔的水源,以保證鵝群每天能吃到豐富青嫩的飼草,同時對中鵝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調教,中鵝一般100隻為一群,每天放牧2次,每次4-4.5小時,讓鵝充分自由採食,吃飽後務使鵝群飲足水。
②適當補料:補料次數要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地草質和鵝的實際采草量靈活掌握。30-50日齡每晝夜喂5-6次,50-80日齡每晝夜喂4-5次。當肩部與腿側長出羽毛時,食慾旺盛,增重迅速。日糧中應增喂糠麩和蛋白質飼料,在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增重慢而飼料消耗多,要注意加補料。中鵝階段需要較多的礦物質,在日糧中應加入5%骨粉或貝殼粉和0.3%的食鹽,礦物質飼料也可置於運動場中任其自由採食。
③加強管理:囚地制宜搭建臨時性鵝棚,遮陽並防獸害,隨著鵝體增大,鵝群宜逐漸縮小。鵝膽子小,要防止其他動物接近鵝群,以受驚不安。驅趕鵝群過公路時,也要防止車輛的干擾而引起驚群,特別要注意防止飢餓和經常飲水。
5. 如何正確養殖雛鵝
雛鵝是指剛出生至20日齡的鵝。雛鵝在孵出後24小時左右即可開始飲水、潮腳、潮毛,然後開食。傳統的飼喂法是用切成絲狀的幼嫩青綠飼料或水草,拌以浸泡過的碎米或玉米碎粒,南方地區也有喂用水浸泡、晾乾後的米飯粒的。1~3日齡,雛鵝吃料較少,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喂一次,4~10日齡,每天喂6~8次,其中晚上喂2~3次,每日飲水數次。半月後以喂青料為主,並逐漸摻喂麥粒和稻穀,以適應放牧。
在管理上,一般多採用自溫育雛,但注意防止雛鵝受涼和受熱。氣溫暖和時,4日齡即可開始放牧,但仍照常飼喂,待放牧能力增強後方可減少餵食次數;20日齡後可全天放牧,夜間僅喂一次即可。放牧期間要注意放水,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和放水,須防止農葯中毒與磷肥中毒。飼料要新鮮,經常打掃場地,勤換墊草,保持鵝舍內外環境清潔衛生,每天清洗飼槽和飲水盆。在育雛期間,還要加強對雛鵝的防疫工作,可於出雛3天內注射小鵝瘟血清,以防止發生小鵝瘟。
6. 如何飼養小鵝的管理方法技術
農村養鵝多採用分散飼養,規模多從幾只到幾十隻不等,由於飼養規模較小,對產蛋母鵝的飼養管理不當,常造成產蛋率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小鵝飼養管理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小鵝飼養管理的方法
一、雛鵝的培育
雛鵝系指出殼後到4周齡的鵝,又叫小鵝。雛鵝培育是整個飼養管理的基礎,是影響到以後生長發育、體質健康、成活率高低的大問題,與養殖者經濟效益緊緊連在一起。
1.雛鵝的特點生長發育快,中、小型鵝出殼體重80~120克,大型鵝130克以上,長到20日齡,小型鵝比出殼時增長6~7倍;中型鵝9~10倍;大型鵝11~12倍。體溫調節能力差,小鵝出殼後全身只覆蓋稀薄絨毛,保溫能力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所以,育雛要人工給以保溫。雛鵝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差,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比雛雞快得多,因此喂鵝要少給勤添,喂全價料,充分滿足雛鵝生長發育要求;新陳代謝旺盛,需水較多,水槽不可斷水;易集堆,若密度大,易受捂受壓,受捂後易形成"小老鵝"。公母生長速度不同,同樣條件,公比母多增重5%~25%,有條件的公母鵝要分開飼養,既提高增重和成活率,又節省飼料。個體小,對外界條件極為敏感,抗病力差,必須精心管理,夜間要有人值班看護。
2.育雛前的准備育雛前要對育雛室、育雛設備進行准備和檢修。育雛室要防止"賊風"(過堂風)進入,徹底滅鼠,防止獸害。接雛前2~3天,對育雛室內外進行徹底清掃和消毒,牆壁要用20%石灰水粉刷,排水溝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200的農福、0.25%抗菌威或0.1%~0.3%過氧乙酸溶液自上而下噴灑消毒,以地面見濕為宜。噴後關閉門窗2~3小時,然後敞卉,晾乾室內。最好進行熏蒸消毒,凡進入育雛室的墊料、飼槽、水槽、圍欄、裝雛筐等用具要與育雛室同步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14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消毒容器容量至少是消毒液的5~10倍。容器周圍不要有墊料,嚴防火災。事先要關好門窗,堵塞縫隙,室內保溫25~27℃,濕度75%~80%,溫濕度低消毒效果差。封閉48小時後打開門窗通風,然後關閉待用。育雛室門前設消毒池,噴灑5%來蘇兒或2%~3%火鹼液或撒生石灰消毒。進雛前要備好飼料、獸葯、疫苗、照明用具等,最後進行預溫,在進雛前,將育雛室溫度調至28~30℃,相對濕度65%~75%。並做好各項安全檢查。
3.雛鵝的選擇要從管理正規、品種純正又沒患過傳染病的種鵝場預定雛鵝。種鵝必須進行小鵝瘟、鴨瘟、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雛鵝有足夠的母體抗源保護。接雛前要了解該場的孵化率和出雛時間,一般以30~31天正常出雛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雛時間過早、過晚,則鵝雛的質量差。健康強雛精神飽滿、眼睛有神、活潑、反應靈敏、叫聲洪亮;羽毛整潔,符合品種特點;體格勻稱,大小適中,無殘疾;兩腿結實,手握掙扎有力,腹部柔軟而有彈性;臍部吸收良好,肛門潔凈無糞跡等。剔除弱雛鵝,弱雛鵝羽毛粘有蛋殼或蛋清等污跡;不能站立、腿部干癟,精神痴呆無神、叫聲嘶啞或發出尖叫;歪嘴、瞎眼,腿瘸等畸形;肛門粘有糞便;臍部水腫或有血跡、釘臍等;腹部觸之水樣無彈性或有硬塊;體格大小參差不齊。
4.初生雛的運輸運輸鵝雛的關鍵是溫度和密度,運輸過程中溫度應保持 25~30℃,雛鵝胎毛於後能站立行走時才可裝箱起運。汽車運輸,車箱底板、墊草要嚴格消毒,每行雛箱之間、雛箱與車箱之間要留有空隙,最好用木條壓米秸、竹竿)隔開,以便通氣。雛箱或包裝盒四周要留有通氣孔。天熱時在早晚涼爽時運輸;天冷時在中午溫度高時運輸。箱(盒)內雛鵝密度要適中,每箱最多裝60隻。運輸途中,冬季防寒、保溫,夏季防暑、通風,途中不能停留。運輸雛鵝用具上要有覆蓋物或防雨用具等。途中要勤檢查,用手趕動,防止集堆擠壓。行車要穩,轉彎、剎車不要過急,下坡要減速,以免雛鵝堆壓死亡。若距離太遠,運輸時間超過24小時,宜採用嘌蛋方法運輸,即運輸孵化到28~29天雛鵝開始啄殼的種蛋。
5.育雛條件 溫度直接影響育雛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是育雛的首要條件。平面(火炕、地上水平煙道、網上)育雛,進雛1~2天為30~29℃,以後每周下降2~2.5℃,直至脫溫,溫度是指炕面上方8~10厘米處的適合溫度,切忌將溫度計吊得過高或平放在墊草上。但掌握溫度要靈活,只要雛鵝不遠離熱源或集堆於熱源附近,而是"滿天星"式地分布在火炕或網上,食慾旺盛,休息時很舒適,說明溫度恰到好處。力求溫度平穩,嚴防忽高忽低,更不能過高過低。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經常更換潮濕、板結的墊草。為了方便和節省墊草,可用稻草編織幾個草簾,用後曬干消毒,循環使用。15日齡以前的雛鵝切忌直接按觸地面,否則潮濕受涼,易引起感冒、下痢、腿腳麻木等。要注意通風換氣,不能有"賊風"直接吹及雛鵝,更不應在雛鵝睡覺時突然打開門窗,否則易招致感冒。雛鵝採取弱光照明,只要能看到吃食飲水便可以。3日齡內可不定時關燈1~2小時,使其熟悉黑暗環境,以免以後突然停電時發生驚恐、集堆、擠壓。飼養密度要適宜。育雛適宜溫度、濕度、密度
鵝飼養管理的注意事項
一、放牧不要太遠。鵝是草食水禽,有放養條件的也不要將產蛋鵝放得太遠,因鵝有回穴產蛋的習慣,如果看到母鵝不吃草,頭頸伸長、鳴叫則是戀巢的表現,就要把它趕回棚內產蛋。
二、供給足夠飼料。產蛋前四周開始喂給穀物佔25%~30%、青草菜葉佔70%的混合飼料,其中加有豆餅,使粗蛋白水平為15%~16%,每天每隻喂給250~300克,並全天供應足夠優質粗飼料,如秕谷、乾草粉等。若有放養條件的,以放牧為主,適當喂少量精料。
三、加喂夜食。晚上餵食是提高產蛋率重要措施,特別是產蛋前期和產蛋期一定要喂夜食,每夜一至二次,可年產蛋40~80枚。
四、留好公鵝。農村農戶養鵝大多走自繁自養的路子,這樣有以免引入新病的好處。一般鵝群可利用3~4年,要選留好公鵝,因公鵝好鬥,編群最好在產蛋前(即在繁殖季節),以免臨時編群造成騷擾,影響產蛋鵝受胎率,鵝的公母比例為1∶6。
五、人工輔助。交配鵝喜在水上配種,受精率高,還可採取人工輔助交配法,其方法是用手握母鵝兩腳和翅膀,引誘公鵝靠近,當公鵝踏上母鵝背上時,可一手把住母鵝,另一手把母鵝尾翅提起,以便交配。訓練幾次,公鵝看到人捉住母鵝就會主動接近交配,每當母鵝產蛋一次,就要人工輔助交配一次,以提高種蛋鵝受精率。
7. 雛鵝的養殖管理技術
雛鵝的養殖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鵝的未來成長,在雛鵝的養殖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麼東西呢,怎樣養好雛鵝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雛鵝的養殖管理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雛鵝養殖的管理誤區
1、沒做好准備就養鵝
養鵝需要有育雛舍、成鵝舍,育雛前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牆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鹼塗刷消毒,育雛舍完全封閉,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開門窗通風排氣。墊料要經消毒曬干,不得發霉。要准備好飼料、葯品、用具等。在進雛前的1-2天,應進行育雛舍加溫預熱,迎接進雛。
2、忽視防疫,亂用葯物
因雛鵝抗病能力差,極易感染發病,主要靠接種免疫。一旦雛鵝發病,有些養殖戶憑個人經驗,特別是養過雞的養鵝戶,把治雞的方法用在鵝上,或者不按療程治療,使病情得不到控制,產生耐葯性或葯物中毒。
雛鵝發病後要及時確診,對症治療,不能隨意用葯和盲目加大劑量。要按療程給葯,選葯配伍要合理,劑量掌握要准,用葯時間不能過長,一般連續用葯時間不得超過1周,以防產生抗葯性和不良反應。
3、不注意育雛舍溫濕度
育雛舍的溫度高低對雛鵝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當育雛舍溫度低時,雛鵝扎堆,生長緩慢,極易壓死或誘發疾病。如果溫度高,影響雛鵝採食和生長,嚴重的會引起中暑而死亡。潮濕對雛鵝的危害也很大,濕度過大,雛鵝容易受涼,導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據環境氣溫變化和雛鵝生長發育情況,一般育雛舍的溫度21日齡前應在25℃左右,以後保持在18℃-20℃為宜。一般濕度保持在60%-65%,應做到勤打掃,勤換墊料,適當撒一些生石灰、鋸末等吸濕,經常通風換氣,降低育雛舍內的濕度。
4、飼料單一,鵝吃百樣草
鵝是草食水禽,以食草為主,但絕不是鵝吃百樣草。鵝的消化道長,是身體的10倍,但消化粗纖維的能力有限,只能吃嫩草(菜)等,雛鵝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能超過6%。
雛鵝在育雛期,1-2日齡可喂些小米等,以後必須喂給全價配合飼料。這樣才能保證雛鵝的營養均衡,使其抵抗力強,很少患病。雛鵝在開食後1-2天,就可將嫩草(菜)去老根、雜質,洗凈切成絲喂給,先少給後逐漸增加。常用的青綠飼料有苦蕒菜、鵝頭稗、細綠萍、白菜、甘藍、萵苣葉等。對莎草科、蓼科含粗纖維量高的不能飼喂。
5、不注重光照,連續應激
光照可以提高雛鵝的新陳代謝,有利於採食,增進食慾,促進鈣的吸收。正確方法是在育雛的前兩天實行24小時光照,以後每兩天減少1小時,直到自然光照為止。合理的光照強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雛鵝舍使用一盞40瓦燈泡,燈泡懸掛在育雛舍中間離地面高2米處左右。白天光線太強,可用紅紙擋一下,以防雛鵝發生啄毛、啄肛。盡量減少應激,雛鵝轉群、換料、免疫接種時不要同時進行,同時進行會增加應激反應,可誘發雛鵝發病。為了減少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和電解多維等抗應激葯物。
6、不分先後,隨意開水與開食
農戶養雛鵝,有的先開食而後開水(初次飲水),有時雛鵝不能及時飲到水而發生脫水。開食過晚,雛鵝飢餓而過食大量飼料,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
正確方法應該在雛鵝出殼後24-36小時內運到育雛舍,稍加休息,安定後即可飲水。飲水後有1/3的雛鵝有尋找食物表現時就可開食。
7、為保溫加大密度不通風
在育雛期,養鵝戶為了保溫,降低飼養成本,飼養密度大,減少通風或乾脆不通風,結果造成舍內空氣污濁,影響雛鵝的生長發育,冬季會誘發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風不良,則易引起中暑。
一般雛鵝的飼養密度為1-5日齡25隻/平方米,6-10日齡20隻/平方米,11-15日齡每平方米15-12隻,16-21日齡每平方米10-8隻。合理的通風,會使雛鵝生長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排出大量由糞便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
8、環境衛生差,消毒不重要
在農村,一些養鵝戶不注意環境衛生,育雛舍與生活區非常近。飼槽、飲水槽、工具(水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與消毒,這樣容易交叉感染。
育雛舍每天要進行打掃,清除糞便、污物和垃圾,每周用0.3%的過氧乙酸進行帶鵝噴霧消毒2-3次;飼槽、水槽要用2%的苛性鈉刷洗;環境每周用3%苛性鈉消毒1次;必須保證飲水衛生,飼料不能長久儲存,防止發霉變質;對於糞便、污物、垃圾要運到遠離育雛舍的下風口進行生物發酵無害化處理,死亡雛鵝屍體要做到焚燒或深埋。
養鵝雛鵝群如何防疫
小鵝瘟雛鵝活苗免疫:未經小鵝瘟活苗免疫種鵝後代的雛鵝,或經小鵝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後種鵝後代的雛鵝,在出殼後1-2天內應用小鵝瘟雛鵝活苗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後7天內需隔離飼養,防止在未產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強毒感染而引起發病,7天後免疫的雛鵝已產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強毒的感染而不發病。
免疫種鵝在有效期內其後代的雛鵝有母源抗體,不需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體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產生足夠免疫力而免疫失敗。
小鵝瘟抗血清免疫:在無小鵝瘟流行的區域,易感雛鵝在1-7日齡時,每雛鵝皮下注射0.5毫升。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滅活苗免疫:雛鵝10日齡左右用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鵝漿膜炎滅活苗免疫:雛鵝7-15日齡用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鵝禽流感滅活苗免疫:種鵝未經免疫後代的雛鵝或最後一次免疫3個月種鵝後代的雛鵝,首先應進行禽流感的免疫,如果當地無此疫情,可在10-15日齡時分別用油乳滅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如果當地有疫情,應在5-7日齡時選用滅活苗免疫,每羽注射0.5毫升。
養鵝幼鵝流感如何防治
1月齡的幼鵝最易感染流感病,該病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染,感染後傳染快、死亡率高。發病初期小鵝鼻、口腔流清水,呼吸急促、頻頻搖頭、頭腳抖動、精神萎靡、活動減少、食慾減退、羽毛鬆弛、蹲伏在地、不能站立、體溫升高,死亡前出現下痢,病程3~5天。
防治方法:預防本病關鍵是注意環境消毒,飲食衛生和風寒保暖。發病後及時隔離,對鵝舍、鵝身進行消毒,同時進行葯物治療,可用20%磺胺噻唑鈉肌肉注射,每隻1~2毫升,每天2次,連用2~3天,或用青黴素加鏈黴素,每隻肌肉注射3萬~5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天。也可每50隻雛鵝用生薑35克,杏仁30克,桂枝、防風、麻黃各25克,加水2.5~3公斤煎汁,拌料飼喂,每天2次,連用3天;或用魚腥草20克,桉樹葉(鮮品)、蒲公英各25克,煎水拌料,連用2~3天,也有很好的預防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