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蘑菇大棚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平板電腦足跡怎樣查 2024-11-07 13:51:21
怎樣保存一台筆記本電腦 2024-11-07 13:37:43

蘑菇大棚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2-22 18:48:08

㈠ 大棚蘑菇如何種植方法

大部分蘑菇可以作為食品和葯品,但毒蘑菇會對人健康造成危害。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

一、生長發育條件

1、營養: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發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必須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絲分泌的酶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後,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銨鹽、蛋白腖、氨基酸等,蘑菇生長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配製培養基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滿足蘑菇生長發育的需要。

2、溫度:菌絲生長的溫度在5—33℃之間,其最適溫度為23—25℃,低於5℃生長緩慢,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於停止生長。

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在此溫度范圍內,出菇期僅維持3個月左右。在13—18℃范圍內,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在較低溫度下所形成的子實體潔白、粗壯、菇形園整、肉厚、產量高。在子實體形成期間,尤其是從幼蕾到幼菇階段,溫度只能維持原溫,不可使之回升,否則會造成大批薄皮硬開傘菇或大量菇蕾萎縮死亡。因為菌絲實質上象相互連通的“管子”,在較低溫時菌絲相互扭結,形成菇蕾,養分藉助菌絲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集中運往菇蕾供生長發育,若溫度回升,尤其是較高溫度時間偏長,菌絲又把菇蕾中的養分輸送給周圍的菌絲,供菌絲蔓延生長,結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發的溫度以18—20℃為最好,若超過27℃,就是相當成熟的子實體,也不會發出孢子。孢子萌發的溫度以24—26℃為最佳,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萌發時間或不萌發。

3、水分和濕度:蘑菇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分來源於培養料覆土和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濕度。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絨毛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濕度應保持在18—20%左右,過干會影響菌絲體和幼菇發育,並使蘑菇品質下降。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90%之間。若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若低於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氣:蘑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CO2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內。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CO2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5、光照: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乾燥變黃,品質下降。

6、酸鹼度(PH值):蘑菇菌絲在PH值5.8—8.0之間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值是7左右。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里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8—8.0之間;土粒的PH值調至8.0左右,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二、要點

流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2)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3)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准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 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准。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後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溫度和料內溫度,料內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棚內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後報紙取掉。

3、三天後菌種正常萌發即可微通風,七天後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准備覆土。

(八)覆土

1、准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後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節成濕潤的狀態。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採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後前5—7天關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後,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於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採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過道不積水。

2、棚內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牆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牆有通風口,東西牆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准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靠牆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後牆,前牆高30cm,後牆高1.2m。

(十一)採收

播種後,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採摘。採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柄長在0.5cm 。間隔7—10天,第二潮菇現蕾。

蘑菇葯用價值

葯理作用一:抗菌作用

蘑菇的培養液(28~30℃培養22天)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及大腸桿菌,此培養液對豚鼠無毒,人口服250毫升亦無副作用。

同屬植物AgaricusnebularisBatsch.的壓榨汁尚能抑制分支桿菌及結核桿菌。

葯理作用二:其他作用

其提取物(以乙醇提取24小時,濾液加丙酮混合沉澱,其上清液再用乙醇提,並經真空乾燥)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曾從蘑菇中分離出一種非特異性的植物血球凝集素。

葯理作用

㈡ 大棚種植蘑菇方法 大棚怎麼種植蘑菇

1、品種選擇與季節安排,鮮香菇大棚栽培一般選用的是中熟和早熟的香菇品種,目前生產應用的主要品種有: 939、慶科20、868等。栽培時間一般為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對於中熟的香菇品種,其接種一般應在8月底之前完成。

2、菌種選擇,香菇菌種必須選擇具備高產、優質、抗逆性強,以及菌絲生活力強、無雜菌、無蟲害的雙重特性。鑒定一個菌種好壞的重要指標有:純度、形態、長勢、色澤、均勻度等。

3、純度:優質菌種必須是沒有感染任何其他雜菌的純菌絲體培養。

4、長勢:菌種的長勢包括菌絲生長的狀態和速度,菌絲生長速度快、菌絲健壯,視為優良菌種,而菌絲生長稀疏、參差不齊,速度又緩慢的菌種被視為不良的菌種。

5、色澤:優良的香菇菌種其色澤潔白。

6、均勻度:菌種的均勻度取決於菌種的純度和培養基的均勻度。菌種純,均勻度就好。

7、發菌場所要求弱光、通風、調溫排濕性好,可利用空閑房屋、院落發菌,也可在出菇棚發菌,但用於發菌的菇棚要求有良好的遮蔭、防雨;大規模生產則需要建造專門的發菌蔭棚。

8、菇場宜選擇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近水源、排水性好、地勢平坦之地。菇棚坐北朝南,呈東西走向搭建。

9、作為鮮香菇栽培的出菇場所,應選擇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許范圍之內,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其出菇管理用水、土壤質量、空氣質量必須達到相應標准。

10、菇棚構造,鮮香菇大棚栽培一般為菇稻輪作,出菇完成後可拆去遮蔭物,用於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出菇大棚一般分為內棚和外棚,外棚用於遮蔭和防雨保濕、內棚為保濕和保溫。菇棚一般寬4-6米,長度應30米以內,以利通風。搭建物一般為竹條或木條,遮蔭物一般用遮陽網,也有用草簾。大棚內用鐵絲或竹條搭好畦架,用於擺放菌棒。

㈢ 怎樣種植大棚蘑菇

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進人體對其他食物營養的吸收。春季養生很適合吃蘑菇補充身體營養。那怎樣種植大棚蘑菇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種植大棚蘑菇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大棚蘑菇的方法

一、大棚結構及床架設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長以15~20米最佳。

利用溫室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寬,進料可用翻斗車操作;層數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簡化了操作工序,減輕了勞動強度。並且,大棚保溫性籽,秋菇結束遲,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獲得蘑菇高產,每平方米產量可達9公斤以上,畝收入達萬元左右。

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長以15~20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蓋雙層草簾遮光,棚內床架可設2床3走道,床寬1.6米,中間走道1米,兩邊走道0.9米,搭3層,面積在144~192平方米。也可設3床2走道,中間床寬1.8米,可搭3層,兩邊床寬1.1米,走道1長,可搭2層,面積147~196平方米。

二、生產時間安排

因溫室大棚前期溫度高,整個栽培期應比常規推遲1~2周,如蘇南地區以8月底9月初堆料為宜。

三、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餅120公斤,尿素3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干雞糞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餅75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發酵

(1)室外前發酵。建堆前2天,將稻草切成2段,進行預濕,邊翻邊澆水,稻草堆積不宜太厚,中間、下部要濕透。建堆前3~4天,將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進行頂堆,濕度控制在55%左右,中間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噴0.5%敵敵畏液,然後覆膜12~24小時。建堆按常規,翻堆間隔時間按5、4、3天進行,翻堆時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內後發酵。把料抖松後,用翻斗車搬運至床架上(架底層不放),用煤爐或柴油桶蒸汽爐加溫,當料溫升到60~62℃,保持6~8小時;適當通氣,待料溫降至48~52℃時維持4~5天。後發酵結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軟,稻草有彈性,手捏不粘手,無氨味,有較濃香味.並有大量放線菌產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五、翻格及播種待料溫降至28℃及時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層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麥粒種撒播,用種量1瓶/平方米,輕拍讓菌種與料充分接觸,兩邊靠門口的地方蓋上濕報紙。

六、播後管理及覆土播種後調節好棚內空氣與濕度。如棚內溫度超過28~30℃,應加強通風換氣,白天背風,夜間將門全部打開。7~10天菌絲基本封面,此後可加大通風,晝夜開門。一般播後20天菌絲發到底。覆土材料為礱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備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礱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礱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後用中型拖拉機打碎,顆粒比大豆大一點,過篩,堆壟後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後隨即噴水調濕至飽和狀態。

七、秋菇管理

覆土水調好後,關門吊菌絲,菇房溫度控制在20~22℃,適當通風換氣。覆土後6~7天,部分菌絲開始露出土層,此時覆1層大豆大的土粒,厚1厘米。當土層內菌絲長足長好即可噴結菇重水,每天噴2次,每次約0.9公斤/平方米,連續噴2~3天。當菌絲扭結成原基並長至大豆大小時,噴出菇水,一般噴5.4公斤/平方米,分3~4次噴完。噴水在早晚進行,保證空氣濕度85%~90%,輔以通風換氣,過2~3天就可采菇。一潮菇採收結束後,及時清理床面,同時增大菇房通氣量,排除廢氣,加快轉潮,待子實體大豆大小時再噴水。噴水原則是:菇多多噴,菇少少噴,秋菇前期多噴,後期少噴。三潮菇後可合理追肥,增加覆土層的養分。

八、越冬及春菇管理蔬菜大棚

冬季棚內氣溫較常規高2~3℃,如果在草簾外加覆1層新農膜,則溫度要提高3~5℃,故要加強通風,適量補水,一般7天噴1次水,每次0.9~1.35公斤/平方米。冬季會有少量蘑菇長出,要根據溫度變化,抓住機會出菇,在適宜出菇溫度下,用水可加大。氣溫在0℃以下時不噴水。春菇管理要根據氣候條件,一般要比常規提早15天左右。做好菇房內溫、水、氣的調節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春菇期間,氣溫從低到高,故調水由少到多,通風換氣也由小到大。

大棚蘑菇栽培技術

大棚蘑菇的栽培管理:

1、室外前發酵:建堆前2天,將稻草切成2段,進行預濕,邊翻邊澆水,稻草堆積不宜太厚,中間、下部要濕透。建堆前3~4天,將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進行頂堆,濕度控制在55%左右,中間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噴0.5%敵敵畏液,然後覆膜12~24小時。建堆按常規,翻堆間隔時間按5、4、3天進行,翻堆時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內後發酵:把料抖松後,用翻斗車搬運至床架上(架底層不放),用煤爐或柴油桶蒸汽爐加溫,當料溫升到60~62℃,保持6~8小時;適當通氣,待料溫降至48~52℃時維持4~5天。後發酵結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軟,稻草有彈性,手捏不粘手,無氨味,有較濃香味.並有大量放線菌產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翻格及播種

在翻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溫度,待料溫降至28℃及時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層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麥粒種撒播,用種量1瓶/平方米,輕拍讓菌種與料充分接觸,兩邊靠門口的地方蓋上濕報紙,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術,那麼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播後管理及覆土

播種後調節好棚內空氣與濕度,使之適應蘑菇的生長。7~10天菌絲基本封面,此後可加大通風,晝夜開門。一般播後20天菌絲發到底。

覆土材料為礱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備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礱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礱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後用中型拖拉機打碎,顆粒比大豆大一點,過篩,堆壟後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後隨即噴水調濕至飽和狀態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術就必須控制好棚內的溫度以及覆土的厚度,這樣可以保證蘑菇的質量。

㈣ 大棚種植蘑菇注意事項 種植蘑菇要注意什麼

1、蘑菇房准備。菇房一般會選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大棚要選用散射光材質的,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這樣方便沖洗,在菇房內要設好菇床,可木製、可鐵制、還可磚砌,最後就是要留有窗戶或者是卷簾,這樣可以增強通透性。

2、養料堆制。蘑菇種植養料的配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養料的主要成分是家畜糞便、麥草、麩皮、稻草、玉米桿等,一般在七月份的時候開始進行養料的堆制,我們需要將糞便曬干、其他的材料需要切斷,然後混合適量的石膏,用水或尿浸透,再按照一層草料一層糞便堆起來進行發酵,一般每隔三四天就需要翻一次堆,大概半個月後就差不多可以了。

3、消毒殺菌。養料堆制完成之後,我們需要將菇房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殺菌,然後將養料搬入菇房中,在菇床上鋪好,然後將菇房的門窗關閉,將室內的溫度調高到六十度左右,三個小時之後,將溫度調低到五十度左右,維持這個溫度一周,讓養料徹底的發酵,在這個發酵的過程中,還能對養料進行消毒殺菌,使養料中留下來的都是有益的微生物,這對蘑菇的生長有很大好處。

4、接種覆土。等到養料的溫度降低到二十五度左右的時候,這時就可以進行蘑菇接種了,將養料在菇床上整平,每個菇床上養料的厚度要達到十五厘米左右,採用穴播的方式進行接種,每株間的間隔大概是十厘米左右,如果想要提高它的發菌速度,那麼可以盡量播密一些,接種之後需要保持養料的濕度,並且要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後將細肥土均勻的覆蓋在養料上面,即可等待發菌。

5、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是蘑菇種植中最關鍵的一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分管理和溫度管理,我們要保持養料的濕度,在出菇初期濕度一般是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後期慢慢的恢復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左右。澆水要遵循少量勤澆的原則,出菇房在發菌期間的溫度最好是保持在十度到十八度左右,在出菇期將溫度調高到二十到二十八度左右,這樣可以加快出菇的速度,等到蘑菇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採收了。

㈤ 大棚種植蘑菇技術

大棚種植蘑菇時,要向大棚地面鋪上麥草、麩皮等混合配製的養料,然後將蘑菇菌種接種在養料上,覆蓋一層過篩的細土即可,養殖過程中應該每天向大棚內噴灑一次水分,提供環境的濕度,促使蘑菇盡快的生長出來。

大棚怎麼種植蘑菇

1、菇房選擇

大棚種植蘑菇時,要在地勢偏高、通風溫暖的場地搭建大棚,並使用水泥修葺地面,使用散射光材料搭建大棚框架即可,而且大棚的密封性要好,以免外界低溫影響大棚內蘑菇的生長。

2、配製養料

種植蘑菇前,要使用動物糞便、麥草、秸稈、麩皮、稻草以及白糖混合配製養料,但是在配製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使用生肥,最好將動物糞便曬干後使用,而麥草、秸稈等材料也要切碎後使用。

3、消毒殺菌

種植蘑菇前要對環境進行消毒處理。首先向大棚中噴灑消毒劑,消滅絕大部分細菌,然後將養料鋪在大棚的地面上,再將大棚的溫度調節至六十度後,關閉大棚,三小時後即可將細菌消滅。

4、接種覆土

接種蘑菇前,要將大棚溫度調節至五十度,並維持一周的時間,讓養料發酵,然後將蘑菇菌種接種在養料上,覆蓋一層篩過的細土即可。注意養料的厚度要控制在十五厘米左右,以免養分不足以讓蘑菇生長。

㈥ 大棚蘑菇養殖技術

1、選用優良菌株

保證產量的同時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首要的是選用優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點是子實體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點是子實體小,出菇密度大。

2、優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採用層架式立體栽培,床架上安裝塑料網,用來鋪放培養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內空間。培養料可以進行二次發酵,充分分解原料,病蟲害少,產量高。

3、建堆發酵

將玉米芯(當年或上年無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2栽培面積配料:玉米芯2200kg,干牛糞220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熟石膏粉50kg,干石灰粉100kg。

預濕

建堆前3d,將玉米芯、干牛糞預濕。在干凈整潔的水泥地上將玉米芯鋪在底層,蓋一層干牛糞,堆置成高1m,長度不限的堆,每天澆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濕透[3]。

建堆

選擇地勢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場地,建成堆寬2.0m,高1.5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料和牛糞盡可能混勻,料偏干加水,用草苫覆蓋保溫保濕(雨天用塑料膜覆蓋),第2天開始測料溫,正常情況下堆溫在第3天應升到70℃。

翻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後5~6d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先在外層料上噴水,然後上下內外交替翻料,同時把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內混合均勻。

翻堆後重新建堆,寬為1.7m,高度不變。在建堆中心線上,按間隔0.5m打直徑2~3cm的孔,以利透氣散發氨氣,堆頂覆膜以利升溫。經過2d料堆溫度上升到70~80℃時,揭開薄膜,增加料內通氣性。

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後4~5d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加入0.5kg三氯殺蟎碸,1.5kg多菌靈,防治蟎類及雜菌。料堆寬度變窄為1.5m,高度不變,覆蓋塑料薄膜。翻堆2d後掀開料堆頂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時捲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進行透氣發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3~4d進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勻噴灑2.5%敵敵畏0.5kg,40%甲醛溶液2kg,調節pH8,調整料含水量為65%~70%。此次建堆寬度為1~2m,高度為0.8~1m,以利透氣,降低料堆溫度,培養大量的放線菌。

4、菇房消毒

在培養料進房前3d,密閉菇房按100m2用40%甲醛和2.5%阿維菌素各2kg,或用硫磺點燃熏蒸,密閉24~48h,徹底殺滅病蟲雜菌,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5、二次發酵

趁熱將前發酵結束的培養料運到床架上,密閉門窗,利用管道式蒸汽發生器將蒸汽通入棚內升溫,當溫度上升到63℃時壓火控溫,必要時可打開門窗降溫,溫度60℃維持12~24h。之後打開通風口,降溫到50℃,維持5~7d,最後通風降溫,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的氨氣。

6、做床播種

料溫降低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鋪料時,應將培養料混勻抖松,料面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培養料的厚度為20cm左右。

7、發菌

播種後1~5d,以保溫保濕為主,在菌絲萌發正常的情況下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菌種盡早萌發定植,封住料面。發菌6~10d,菌絲已基本封面,隨著菌絲吃料的深入,逐漸加大通風量。

發菌11~18d,當菌絲長至料層1/2時,要及時打孔通氣,同時加大通風量,增加料內氧氣含量。當菌絲長至料層2/3以上時,准備覆土。

8、覆土及管理

選距表層15~30cm以下菜園土,土粒直徑以1~1.5cm為宜。使用前,在陽光下曬1d,然後用0.5%的敵敵畏或4%~5%甲醛溶液噴灑,每1000kg干土噴葯液5~6kg。噴葯後將土粒堆成堆,加蓋薄膜15~20h,以消滅土粒中的害蟲。之後,用1%的石灰水調土粒含水量達16%~18%。

覆土前,如果床面有雜菌應噴灑300~500倍殺菌劑;若床面太乾燥可噴灑0.5%的石灰水,然後通風晾乾;若料面濕度太高可提前通風。

覆土土層厚度在3.5~4.5cm,期間要將料溫控制在28℃以下,必要時夜間通風或料床打孔,以及在棚內牆壁、門窗處經常噴水控制溫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65%~70%。

9、出菇管理

結菇水

當菌絲長至距表層1cm時,要及時按3~4kg/m2用水量噴結菇水,使覆土的含水量恢復到16%~18%。一般氣溫較低時早晚噴水,輕噴、勤噴,2~3d噴完,棚溫最好控制在10~20℃,同時通風1~2h。

出菇水

大部分菇蕾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在1~2d按1.5~2kg/m2用水量再噴一次水,噴水方法與噴結菇水相同。

維持水

為了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和覆土層的水分,滿足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按500g/m2用水量每天噴1~2次。維持水要根據「菇多多噴,菇少少噴,菇蕾生長前期多噴,生長後期少噴」的原則,結合氣候條件和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潮水

在每潮菇採收基本結束後,立即清除死菇及老菇根,及時填平采菇後留下菇穴,減少或停止噴水2~3d。待土層內的絨毛菌絲生長後,按1kg/m2用水量在1~2d內噴完,促使菌絲再扭結形成菇蕾。

(6)蘑菇大棚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採收標准

從菌蓋直徑達2cm開始,直到將近成熟,菌幕破裂前均適於採收,用於制罐頭的需用菇體較小的幼菇,以直徑2-3.5cm為宜。出菇期如氣溫高於18℃時,菇床上易產生薄皮開傘菇,故應提前採收。蘑菇除鮮食外,可用鹽漬或制罐頭的方法加工貯藏。還可製成干蘑菇片。

鹽漬時,將菇分級後,切去柄根,洗凈,放在飽和食鹽水中煮沸約5分鍾,撈起瀝干,置加有飽和食鹽水的容器內鹽漬。容器內插入通氣管,每日通氣2-3次,或每隔數日翻動1次。2-3周後,將腌好的菇體置飽和食鹽水中,在低溫(15℃以下)下可保存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