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家長怎樣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擴展閱讀
兒童老乾咳怎麼原因 2024-11-05 11:50:20
腿淋巴腫大是什麼原因 2024-11-05 11:48:43
怎樣設置wps文檔中文字幕 2024-11-05 11:35:48

家長怎樣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發布時間: 2023-03-19 04:59:49

㈠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如何管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面對孩子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愛哭、注意力不集中、在和同齡人相處時容易產生矛盾、動不動就打人......

面對這些「熊孩子」,家長到底該如何科學引導呢?

一、接納情緒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情緒本身沒有對錯。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感受到各種情緒都是正常的。哈佛幸福課導師泰勒本沙哈爾說:「我們越是抗拒壞情緒,它越會氣勢洶洶、無孔不入;相反,如果我們接納它,願意與它和平共處,這時氣憤便不再那麼有威力,我們反而更容易獲得平靜。」

二、改變教養方式

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要先冷靜下來,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傾聽他們的聲音,不要急著去責罵他,理性地去分析孩子失控的原因。孩子感到被理解了,就不會亂發脾氣,家長也可以與孩子進行情緒談話,教給他們一些情緒調節的策略。從而找到解決辦法。

三、幫助孩子了解和適應學習、生活
家長要分析孩子為什麼突然情緒失控,接著,在不影響他人的狀況下,父母不要急著介入孩子情緒失控的情緒,而是先讓孩子發泄一下當下的情緒。

有可能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麼我們就要具體分析,孩子的這些需要能不能被滿足。如果是可以被滿足的情況,那麼我們就要去引導他去表達自己的需求,語言能力薄弱的就用肢體語言表達。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為孩子安排好生活常規,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可預測性和勝任感,從而有助於情緒的穩定。

情緒管理

四、以身作則

兒童的情緒容易受到他人感染,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並用積極穩定的情緒去影響孩子。

一個人幸福與否,往往取決於非智力因素,主要與情緒有關。家長情緒穩定平和,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五、積極溝通和陪伴

情緒是人生旅途和我們一路同行的重要夥伴,它帶給我們多樣的生活感受,同時在一些重襲首宏要時刻幫助我們做出智慧的選擇。

家長應該時常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討論該如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孩子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及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透過經常與孩子溝通芹配與討論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結語:

所有的心理問題最終都是通過不良的情緒所體現,進而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生活。然而,每一種情緒背後都有成長的需要。

所以,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理解情緒,學習與情緒成為朋友,聆聽和感受它,同時,家長需要拍冊關注孩子情緒並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生活。

㈡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很多孩子的情緒都是陰晴不定的,此時家長就需要幫助自己的孩子管理好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下面為大家分享如何管理孩子情緒的相關內容。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1

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鏈鬧、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講積極情緒時說,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每天放學時,我們常常看夕陽的顏色。有時是粉紅的,她就說是草莓味的;有時是金黃色的,她就說是橙子味的。這兩天剛下過雪,我和女兒回來時,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艱辛。她倒是很樂觀,說灌木叢上都是棉花糖。我們又一起感受腳下的碎冰。我們想像一個冰雪王國,想像自己住在裡面。她發現薄冰下面有氣泡,就去踩踩,氣泡就動一動。我又抱她摸樹上的冰掛……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這些點滴的美好存到心裡。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孝高,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並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實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動分享的行為。我女兒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經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裡,吃水果她都能先給大人分一圈,有什麼好東西她也主動拿給大家看看,雖然有時很有保留的樣子——只給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許看不許摸。

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我覺得這是存在於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棚慎罩前面列出了24中積極的性格和品格,其實還有更多沒有列出來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後,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發明了這個詞:成長感。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培養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覺得,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閑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另外,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比如,你是一位教師,但走出教室,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你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平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於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游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這也是我隨口發明的詞。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我們自己也可以這樣做,也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做。我們可以在情緒有些低落時,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玩味。我們也可以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空閑時間里,沒事就在腦子里整理自己的這些好事。大家可以試試。其實這就是在訓練我們轉念的能力。

我們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們可以給孩子准備一個漂亮的本,專門記錄他的好事。或者給他准備一個小白板、做個展示牆,隨時記錄。或者給孩子准備一個好事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或照片,都存在裡面,有空就倒出來看看……

這個心理玩具除了好事,還可以是讓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觀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當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生氣時,你可以跳出來想:總的來說,他是個好孩子,我是個好媽媽,我工作還不錯,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滿意……然後再看剛才的事,就能比較冷靜地看待了。

培養感恩、同理心、寬容等品格以及樂觀的思維習慣

我們家長自己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很大的。有時我感覺女兒會有點抱怨,我趁她還沒說呢,就自己開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帶過來了。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樂觀,更少消極的評判。有時大人會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來還沒有任何不滿情緒呢,聽大人這么一說,馬上就消極了。所以家長言行要慎重,別急於評價下結論,多等等,多觀察。

我們自己評論的話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寬容和樂觀思維,這就是好的教育了。

我經常會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顧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總結她的進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們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後展望美夢,再開開玩笑。

對於大一些、上學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偶爾寫感恩日記、寫好事日記(讓自己開心、自豪驕傲的事)。不必天天寫,那樣他會反感,不好堅持,可以一周寫一兩篇。或者讓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顧這一天值得感謝的事、讓自己自豪驕傲的事。我想,做這些遠比批評他的缺點更重要。

不做情緒綁架

我看到有的專家告訴家長,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想家長應該盡量少這樣去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有時候女兒哭鬧之後,等她情緒好了,我也偶爾跟她說,你知不知道,你哭鬧的時候,我真的很煩。不過關鍵的是,你這一哭,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你早點過來吃飯,吃飽了就高興了,就可以多玩一會了,是不是……

教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麼錯事。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前面談的多是關於積極心理的建設,下面談最讓我們頭疼的消極情緒的處理。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我們會發現,做到這一點真是有難度啊。為什麼這么難呢?因為,當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來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麼這么失敗!你得長到多大才能會……!我付出這么多,你怎麼能這么對待我……於是我們渾身冒汗血脈噴張……

我們處於這樣的狀態,當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

其次,要盡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

我女兒惹我生氣時,我就這樣開導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她就是個孩子,就這樣;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還可以做哪些改進,她是我教育的結果,跟誰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長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該怎樣提高,這也會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少生氣。

然後再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並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當然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移法先去哄好,然後再講道理。

所以,現在我對孩子哭鬧的方法是:在發現她有點情緒,可能會發作時,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幫助,我常常找個借口躲開。我發現通常我一走開,她自己很快就沒事了。當她真的發作起來時,再回來。有時啥也不說,摸摸頭給她擦眼淚。如果我自己也生氣,或者她拒絕我接近,那就捧本書待在旁邊。如果是她特別不講理的事情,我就義正言辭地說幾句。這種慷慨陳詞也有用,能幫她看清自己行為的後果,看到引起的反應,當她自覺理虧時,理智就開始恢復,就戰勝了情緒。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於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洩法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泄情緒);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後,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後,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對於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於化解情緒。但是對於積極情緒,則盡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好事,有時分析太多,好的感覺反倒沒了。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2

防止孩子情緒失控的妙計

1、了解寶貝能夠控制的極限

每個寶貝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樣,有的寶貝能較長時間地控制自己,但是另外一些寶貝則根本就難以控制自己,他們總在不停地動來動去,一會兒對這個好奇了,一會兒又對那個好奇了,似乎永遠也沒有可能受到約束。尤其帶著寶貝逛商場的時候,如果媽咪翻來覆去試上5-6套服裝,或者父母在一起沒完沒了討論該選擇哪件傢具的時候,誰也沒法指望寶貝能夠老老實實待在一邊等待父母做出正確的結論。

因此,了解寶貝能夠控制的極限,並且在他厭倦之前盡快結束這種他無法忍受的行為,可以有效地避免寶貝失去控制。

2、給予持續的鼓勵或獎勵

3歲內的寶貝非常看重父母的評價,因此,至少每1-2分鍾表揚寶貝一次,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每次帶寶貝外出的時候,不時地誇獎他一句,給他一個熱烈的親吻等等,這種正性的鼓勵或者獎勵會有效地提醒他,他做得不錯,同時也在暗示他,他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什麼樣的行為會收到鼓勵。

3、給寶貝提供參與的機會

讓寶貝以恰當的方式參與父母的活動,他就會覺得自己很重要,並且可以防止他因為無聊而失去控制。比如逛商場的時候,那些五彩繽紛的商品對寶貝來說會有著非常強的吸引力。抱著他,讓他自己幫著到貨架上拿商品,會帶給他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如果不需要某件商品,可以給他講解這些商品的特性,比如色彩、功用等等,這些都可以極大地滿足他的好奇心,吸引他的注意,讓他在不斷變化的活動中獲得控制。

4、事先琢磨好相應的對策

事先琢磨好相應的對策,是保證寶貝失去控制時盡快扭轉局面的好辦法。比如,如果寶貝在商場突然因為想要某個玩具而大發脾氣,而這個玩具並不在父母計劃要購買的物品之列,那麼,父母可以盡快帶寶貝離開商場,等待他發脾氣事件得到平息。這樣處理,可以讓寶貝明白,他這種發脾氣的行為不會得到任何獎勵。

5、冷處理對待寶貝

冷處理是寶貝打破規則,失去控制的情況下非常有效的讓一切恢復正常的方式。大多數的情況,寶貝在外面失去控制是因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父母的注意。這時候,不理睬他的行為是比較好的一種處理方式。比如,寶貝在商場里大發脾氣,可以盡快將他帶到一個比較安靜的角落,不理睬他,讓他獨自待上一兩分鍾。如果在飯店發脾氣,可以將他坐的椅子背向大家,不理睬他,這樣也可以防止他打碎碗、盤等餐具。

6、避免警告與威脅

類似「你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在商場」「你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之類的警告與威脅,在寶貝失去控制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可以奏效,但是,這種做法是殘酷的,它會帶給寶貝不必要的焦慮情緒,讓寶貝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會給寶貝傳遞這樣的錯誤信息:只要我在父母警告之前停止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就可以免於處罰,以後他會更多地以同樣的方式重復他的這些不良行為。

警告與威脅不可能根治寶貝的不良行為,所以給寶貝提要求時,最好不要用警告或威脅的語氣,而要用祈使的語氣:「別玩玩具了,趕快過來!」

如何管理孩子情緒3

把握孩子情緒的航線

情緒是體驗,也是反應;是沖動,也是行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許多水平上的整合,與其他心理過程有著廣泛的聯系。孩子心理的緊張狀態和平衡失調,往往是與其情緒狀態、特別是消極的情緒狀態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消極情緒表現過分強烈,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受到壓抑,都會損害孩子人格的成長,引起身心機能的失調——

孩子是情緒的「俘虜」

孩子的喜怒哀樂通常是很真實的,也很強烈,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行為。一件在成人看來是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發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引起情緒的「海嘯」,使孩子的表情、聲調、手勢和姿態發生變化。

與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緒也有消極和積極情緒之分。大約1歲左右,孩子的情緒開始分化,2歲時出現各種基本情緒,即憤怒、懼怕、焦慮、悲傷等消極情緒和愉快、喜悅、歡樂等積極情緒。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起促進作用,有助於孩子潛在能力的發揮,消極的情緒則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響他的人格建構。

一個人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於觸發情緒反應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會越多地取決於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可以因為媽媽不給他一顆糖果而大哭,或者因為得到糖果而破涕為笑,這在成人眼裡,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議的。

情緒不宜堵

對孩子來說,產生情緒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當一個成人發脾氣的時候,旁觀者常會知趣地離去,或者以好言相勸。然而,當一個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受到的可能卻是訓斥,甚至會因此而挨打,這實際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產生的消極情緒,應以適當的方式得以宣洩。情緒一旦產生,宜疏導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緒疏泄對維護心態平衡的作用,他認為,講出一切來,能減輕精神上的症狀。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時,讓他能不受壓抑地通過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減輕他心理上的壓力。

哭是孩子情緒疏泄的一條重要渠道。幾乎沒有孩子沒用過哭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在很多情況下,哭使孩子在緊張狀態中變得輕鬆了一點。有人說過,最殘忍的事莫過於不讓孩子眼眶裡的淚水往下淌。這句話並不嘩眾取寵,因為在這種情境下,孩子只能強行壓抑自己,其內心不良的情緒體驗會變得更加強烈,積壓的能量只能傷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緒宣洩的一條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緒的自然流露,但絕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為用這種方式疏泄情緒,往往不會引起周圍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會使人感到煩躁不安,這樣,成人就會運用壓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洩消極情緒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會行為規范所允許或倡導的。

傾訴,這是一種合理的方法。要讓孩子學習在遇到沖突或挫折時將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訴他人,以尋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對成人有很大的依賴性,成人對孩子表現出的同情或寬慰會緩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孩子傾訴並不合乎情理的情況下,也要耐心地聽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緒的風雨過後,再與他細作理論。

轉移也是合理宣洩情緒的良好途徑。要讓孩子學習遇到沖突和挫折時,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引起沖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應該盡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例如,孩子為了玩玩具而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可讓他到室外去踢一會兒球,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極應付情緒

有些孩子會自覺地藉助一些消極的心理防備機制去應付壓力。排泄消極的情緒,偶爾地運用一些較少歪曲現實的心理防備機制,能暫時緩解孩子的心理緊張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適當地運用一些嚴重歪曲現實的心理防備機制,則會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渦中去,造成他適應社會不良,從而影響他人格的健康成長。

例如,某幼兒園大班的一個男孩,平時經常暗中欺負其他孩子,大家都懼怕他,對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師讓大家集體創作《百猴圖》,那個專門欺負別人的男孩畫了一個孫悟空,十分得意地貼在了牆上。那些常受他欺負的孩子不約而同地都畫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孫悟空,個個怒目而視,殺氣騰騰,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把所畫的孫悟空剪貼在那個小男孩的圖畫周圍。當大家看到這一場景時,都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們藉助孫悟空的手,「報復」了平時欺負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們的「報復」所選擇的是替代對象,但也會像報復原來的對象一樣,達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孩子們因平時所受的欺負而產生的情緒體驗,總是要千方百計地發泄或表現出來,當他們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對象「移置」到了一個合適的替代對象的時候,這種做法就會產生積極的結果。

同樣的心理防備機制,如果運用得不適當,或者過多地運用,往往會帶來消極的結果。例如,一個受到家長嚴厲責罵的孩子,當著家長的面可能會「忍氣吞聲」,可是一離開家長,他就可能通過破壞玩具或欺負同伴等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由於他「移置」的發泄對象不適當,盡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暫時的滿足,但是,他的態度和行為也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並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應付各種心理壓力,疏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的。如果發現孩子經常運用壓抑、投射作用,自我懲罰、幻想等方式去解脫情緒的困擾,就應及時糾正,教導他以積極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動的、消極的方式。這樣做對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㈢ 怎樣才能讓小孩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家長要耐下心來靜靜地聽孩子訴說,在訴說事情的過程中圓肆散,要緊貼著孩子的想法,不打斷、不說教、不訓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在安撫孩子之後雹野,家長可以橘氏通過耐心的溝通交流,從而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傾訴,了解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等,讓孩子進行自我傾訴。一方面,有利於孩子在和家長傾訴時,內心得到情緒的釋放和排解,負面情緒會得到削弱。另一方面,孩子通過自我傾訴,家長也能及時了解孩子遇到的事情,進而為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要意識到,負面情緒不僅影響著孩子的心態和學習,而且也干擾了孩子的價值觀和生活。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面對不同的事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心態,用平常心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情。此外,家長在平時也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形象,這樣孩子才能一步一步的變得更加優秀。

㈣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關注他們的飲食健康等方面,似乎沒有特意去關注如何管理他們的情緒。情緒管理,對我們大人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更不用說還很小的孩子。接下來我整理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教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家長要教孩子認識自己不同情緒的存在,比如當人們高興、生氣、憤怒、沮喪時會怎麼表達情緒。因為只有孩子認識了這些情緒,孩子才可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來應對。

2、教孩子適當發泄不良情緒

當人的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機會去發泄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傷害。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不良情緒,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跑步、爬山,多做些放鬆身心,減輕壓力的運動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發泄了情緒。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有一日孩子都會原封不動的反射給你。要盡量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負面情緒,自己去解決。如果覺得很難做到,可以花點時間看一些這方面的書,通過書本,你可以發現自身的問題並去改善。

4、教會孩子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會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教會孩子樂觀地面對生活是十分重要的鄭喚豎,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家長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家長必須樂觀一點,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與孩子勾通

第一,當孩子玩得正投入時,最好不要跟他們說話。如果家長此時一定要跟孩子說話,只會引起孩子更強烈的抵抗情緒。

第二,耐心聽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家長可以先跟孩子聊聊玩游戲的感覺,「玩為什麼覺得很開心」、「喜歡玩什麼游戲」等。先耐心等待孩子把話說完。

第三,說話時不要總以「你」開頭,多談談鏈畢孩子對家長自己造成的影響,多以「我」造句。例如「我很擔心……」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少了火葯味。

第四,盡量不要與孩子爭吵。在與孩子喊大溝通時,不要激動,要降低音量。當爭吵發生時,家長要試圖停止爭吵。如果雙方都「在氣頭上」,不妨先把這次談話暫停,另找一個時間繼續。

第五,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具體、詳細的規則,如哪天可以玩、能玩多久。把這些具體的規定都清楚地寫在紙上,貼在電腦桌上。剩下的便是嚴格執行規定。家長切勿總是含糊地說「放假的時候再玩」,這些含糊回答容易讓孩子覺得家長敷衍自己、欺騙自己。

㈤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怎樣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讓孩子學會識別自已的情緒:在孩子的情緒大起大落或不能控制自已的時候,父母要不要對孩子立馬制止並大責罵孩子,而應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以後,引導孩子反醒,讓孩子能認清自已情緒的危害,並學著在以後控制自已的情緒,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岩返姿控能力就會增強和提高。

2、給孩子粗絕合理宣洩情緒的機會:作為孩子少不了發脾氣、耍性子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脾氣壞或這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標簽,而應該給孩子合理發泄情緒的機會,並且要幫助孩子一起排除孩子的苦腦和擔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允許孩子宣洩情緒,也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對情緒的自控的一個有效辦法。

3、讓孩子描述自已的體會:如果有機會,比如,鄰家孩子把自家孩子的玩具搞壞了一點,這個時候就告訴孩子先有要發脾氣,或者等孩子宣洩完情緒以後,讓孩子描述下自已的體會和心情,以達到讓孩子掌控自已情緒的目的,或假設式讓孩子描述,比如,父母可問孩子,「假如你心愛的小動物死了,你會怎樣的心情」,孩子描述後,家長給以合理的引導,慢慢世森的孩子就能自如的掌控自已的情緒了,為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調控情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孩子做事有規則意識:比如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都盡量給孩子一個規律的時間,如幾點終起床,寫作業的時間定在晚飯前還是晚飯後,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不能見什麼要什麼,在超市不能亂摸亂碰超市的東西,當這些日常的行為規則在孩子的腦子里形成意思的時候,孩子的自控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5、父母要先學會控制好自已的情緒,為孩子做好榜樣: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要為孩子做好榜樣,無論孩子犯多大的錯誤,父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瘋狂的責罵,特別是在對待孩子錯誤的問題上,父母一定要先提醒自已,只有控制好自已的情緒才能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只有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這才是孩子學習好能控製得住自已,和以後孩子有個好前程的前提,因為一個對情緒任由放縱的孩子是一定沒有一個責任心的,也就無從談起對工作的責任了,一個對工作沒有責任心的人,很難在工作中作出起色,當父母這樣想的時候,一定會對自已怕情緒起到穩定和積極的作用,給孩子做一個控製得了自已情緒的好榜樣。

6、引導孩子頑強的毅力:這一點對孩子管理好自已的情緒也是相當重要的,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對每個人來說都要有頑強的毅力,就拿孩子的學習來說,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特別是到了初、高中的畢業班,孩子的壓力能讓每一個家長看了心酸,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是極度的波動,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在心裡發出過放棄的心聲,可以說沒有頑強的毅力孩子對情緒的控制幾乎能達到「崩潰」的地步,所以說孩子頑強的毅力是控制好自已情緒的保證。

㈥ 如何教孩子管理好情緒

當小寶寶陷入消極情緒時,父母要做的不批評打罵,而是陪伴,用自己溫暖的愛意陪伴寶寶。我們要極大的表現出同理心,感同身受的站在寶寶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慢慢的我們就會接納和理解寶寶,同時也讓寶寶學習慢慢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無非是傷心、失望、憤怒等,這樣在寶寶的認知里,產生壞情緒是正常的,而且父母不會因為自己發脾氣而不愛自己的,這樣孩子會更願意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更有利於後期親子關系的發展。
在孩子的心裡,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困難和情緒的。簡豎當前我就在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在寶寶壞情緒爆發,我就說「寶寶沒關系,爸爸理解你」,可能不是這句話,但是就是這個意思吧。
親愛的父母們,我們要相信,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困難只是暫時的,成長才是永遠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由於不知道該如何排解情緒,只能哭鬧,此時的我們最應該冷靜的對待。首先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啥呢?
其實情緒會傳染,比如我前兩天氣的,差點揍他。所以面對孩子大哭打鬧,要保持冷靜冷靜再冷靜。我雹賣們家長先要清攔肆大楚一件事,就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種情緒,其中有很多是消極的情緒,寶寶也是如此的。不要一看到寶寶有壞情緒,就認為會影響寶寶健康成長,我們要看到這些情緒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並且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引導才是上策。

㈦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如何處理如何管理他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處理的方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強調孩子的各種各樣情緒:高興快了焦慮不安興奮,孤單難過,惱怒,驕傲這些,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讓孩子了解原先情緒還能夠,用這么多詞句來表明。父母能夠先給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較為常用的情緒,同樣是一個四歲的孩子,那麼我的另外一個好朋友小依,她的作法就十分值得借鑒,她打小就教孩子了解情緒,她先給孩子花了,幸福快樂,痛哭焦慮不安心寒,這些,這種非常普遍的情緒,讓孩子見到這種情緒是什麼樣子的,並讓孩子去效仿,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情緒是什麼樣子的,讓孩子說出來以後,她記下來,僅有孩子先宣布的各種各樣的情緒,以後孩子才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㈧ 家長幫孩子管理好自己情緒,應當做到什麼呢

家長幫孩子管理好自己情緒,應當做到什麼呢?孩子們的情緒反應是直接的,因為他們的智力發展不允許他們弊睜清楚地看到事物。他需要幫助了解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以及如何擺脫困境。情緒管理能力是指一個人根據一定目標感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識別桐敗他人情緒、調節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能力。作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技能不僅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面對這些情緒。當孩子讓你煩惱和失望時,首先要明白這些情緒的存在是非常合理的,然後告訴自己不要讓這些情緒占據你的理智。深呼吸,先冷靜局卜顫下來。情緒控制對兒童的發展非常重要。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兒童往往具有較好的抗挫折能力,這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該怎樣管理孩子的情緒

在家庭教育當中,作為父母本身就要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在面對孩子糟糕的情緒的時候,要懂得讓孩子釋放情緒,並且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教導孩子怎麼處理一些事情。

一、父母本身要有穩定的情緒

作為父母如果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將會成為孩子安全感的來源,並且是親子溝通良好的一種保證。父母本身遇到任何的事情都能夠以一個平靜的冷靜的態度去面對的話,那麼孩子也會被父母感染到,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都能夠冷靜下來,都能夠好好的處理。這種良好的影響是非常稀有的,非常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