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在供應鏈結構中的作用
關於物流的作用,概要的說,差純包括服務商流、保障生產和方便生活三個方面。
服務商流
在商流活動中,商品所有權漏慶指在購銷合同簽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轉移到需方,而商品實體並沒有因此而移動。除了非實物交割的期貨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須伴隨相應的物流過程,即按照需方(購方)的需要將商品實體由供方(賣方)以適當方式、途徑向需方轉移。在這整個流通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後繼者和服務者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商流活動都會退化為一紙空文。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物流的支持,就是這個道理。
保障生產
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物流活動,將所采購的原材料到位,否則,整個生產過程便成了無米之炊;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實現生產的流動性。就整個生產過程而言,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的物流,通過降低運輸費用而降低成本,通過優化庫存結構而減少資金占壓,通過強化管理進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達到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
方便生活
實際上,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物流的存在。通過國際間返配的運輸,可以讓世界名牌出現在不同膚色的人身上;通過先進的儲藏技術,可以讓新鮮的果蔬在任何季節亮相;搬家公司周到的服務,可以讓人們輕松地喬遷新居;多種形式的行李托運業務,可以讓人們在旅途中享受舒適的情趣
2. 第三方物流在供應鏈管理中主要作用有哪些
在供應鏈管理中,第三方物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笫三方物流提供商也與供應鏈中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而在供應鏈管理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如果要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成為供應鏈管理和整合的推動力量,它就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1.協調能力
在供應鏈的整合過程中,涉及一系列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的協調工作,具體包括:
(1)內向物流和外向物流的協調。
(2)供應鏈中信息系統的協調(銷售、跟蹤、成本、表現以及衡量等)。
(3)供應鏈中存貨及庫存能力的協調。
(4)供應鏈各參與方之間人力資源管理的協調。
2.設計和重組能力
在供應鏈的整合中,通常需要孫前並設計和重組供應鏈,具體包括:
(1)設計供應鏈整合的程序。
(2)設計整合後的產品與包裝。
(3)選擇供應鏈中物流節點的數量與位置。
(4)改變管理方法和生產流程。
(5)合理配置供應鏈中的剩餘資源。
3.咨詢能力
在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中,很早就出現了作為供應鏈參與方的第三方物流咨詢公司,它們必須具備專業咨詢公司應具備的物流咨詢能力。屬於供應鏈管理與整合的咨詢類活動主要包括:
(1)信息收集工作。
(2)管理供應鏈各參與方之間的關系。
(3)分析和解決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4)供應鏈的模擬建模。
4.管理多個節點的能力
整個供應鏈的范圍是很廣泛的,對於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來說,也許很難饊到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為多方客戶提供服務,但服務於一個客戶的物流系統中的多個節點是很有可能的。http://www.yumao.com/company/wuliu-c12519-1.html有效地管理多個節點對於整個供應鏈的成功運作是非常則跡重要的。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應該更多地著眼於供應鏈的整合,從多個節點到整個供應鏈全面地考慮問題。
5.提供增值服務
目前,處於傳統與非傳統物流活動的交界處的增值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活動通常能夠提高各參與方之間的物料流動的速度,並且增悔沒加物流網路的運作效率,如延遲(Postponement)、即時送貨(JIT Delivery)等等。除此之外,維修服務,服務中心等其他類型的增值活動也備受矚目。第三方物流要想在供應鏈中有所作為,必須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針對供應鏈中各參與方的情況,提供切合實際的增值服務。
3. 物流管理在供應鏈管理階段對企業有什麼作用
從傳統的觀點看,物流對製造企業的生產是一種支持作用,被視為輔助的功能部門。但是,由於現代企業的生產方式的轉變,喚鄭鉛即從大批量生產轉向精細的准時化生產,這時的物流,包括采購與供應,都需要跟著轉變運作方式,實行准時供應和准時采購等。另一方面,顧客需求的瞬時化,要求企業和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產品送到用戶的手中,以提高企業的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所有的這一切,都要求企業的物流系統具有和製造系統協調運作的能力,以叢茄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和適應性,因此,物流管理不再是傳統的保證生產過程連續性的問題,而是要在供應鏈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1)創造用戶價值,降低用戶成本。
(2)協調製造活動,提高企業敏捷性。
(3)提供用戶服務,塑造企業形象。
(4)提供信息反饋,協調供需矛盾。
4.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物流管理,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和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那麼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存在著怎麼樣的關系呢?一起來看看!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篇1
供應鏈管理是指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過程中,為了獲取有效的物資運輸和儲存,以及高質量的服務和有效的相關信息所做的計劃、操作和控制,它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的職能。顯然,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一、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之間的聯系
人們普遍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隨著物流管理的發展而提出和逐步獲得完善的,但是發展至今,物流管理已經成為供應鏈管理的—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從管理內容看
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物流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決定了物流管理必然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部分。物流運作的最終目標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客戶價值,即在規定的時間將特定的產品以准確的方式安全地送交指定的顧客。要實現上述目標,有賴於供應鏈思想的指導;而供應鏈的實施有賴於物流平台的支持,鏈上任何一種商品運動,都是物流、信息流則枝信、資金流和商流的實現過程,而其中的物流是任何虛擬化手段都難以實現的,鏈條的順暢,必須有物流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強物流管理,才能保證供應鏈的順利運轉。
(二)從系統角度看
物流系統是供應鏈系統的子系統。物流系統是供應鏈系統順利運行的基礎,沒有物流,供應鏈中生產的產品的使用價值就無法得以實現,供應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與發展。供應鏈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礎上出現並得到發展的。在物流管理的基礎上,將跨企業管理的范圍擴展到營銷、財務、製造等各項職能的一體化發展。供應鏈管理將物流管理提升到了戰略層次,不僅僅關注內部競爭優勢,更將外部競爭優勢納入擴展性企業范圍,它使原來流通渠道與企業物流的對立走向企業物流的共生,在這種新型的物流管理體制下,相關聯企業加強合作,有效控制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價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關聯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之間的區別
傳統的物流管理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的功能整合,而供應鏈管理則是把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強調企業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傳統物流管理是計劃機制,而供應鏈管理是協商機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協調需求和存貨之間的關系,來減少或消除供應鏈成員之間的緩沖庫存,實現全程的自動化、系統化管理。供應鏈管理強調依賴戰略管理,最關鍵的是需要採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統中各節點企業的簡單連接。供應鏈管理是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新的管理模式,並隨之出現了集成供應鏈概念,通過與其他的供應鏈成員之間進行物流的協調,尋找商業機會。一般而言,供應鏈管理涉及製造問題和物流問題兩個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業的非製造領域問題。具體來看,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從管理對象及導向目標看
物流管理的對象是物流活動和與物流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活動,其內容是不可以隨意無原則擴大的。而供應鏈管理涉及的內容要更廣孫輪,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其沒有明顯的研究界線。物流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子集,兩者並非同義詞。而供搭尺應鏈管理將許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業之間的界限整合起來,其功能超越了企業物流的范圍。在導向目標上,物流管理的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產出最優質的物流服務,這個目標是在企業總體戰略下的物流管理目標。而對於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其目標是以供應鏈為指導,實現企業內部物流和介面物流的同步優化。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則是以供應鏈為導向,提升客戶價值和客戶滿意度,獲取供應鏈整體競爭優勢。
(二)從管理模式及層次看
首先,物流管理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考慮供應、存儲和分銷,沒有深層次理解其他企業內操作,企業之間只是簡單的業務合作關系。而供應鏈管理的節點企業之間是一種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要求對供應鏈所有節點企業的活動進行緊密的協作控制,結成了一個動態聯盟,能實現利益上的「雙贏(Win—Win)」。其次,物流管理強調一個企業的局部性能優先,獨立的分析和研究企業的相關的問題,不考慮與其他企業功能的關系。而供應鏈管理將每個企業當作供應網路中的節點,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採用綜合的方法研究相關的問題。最後,物流管理經常是面向操作層次的,而供應鏈管理更關心戰略性的問題,側重於全局模型、信息集成、組織結構和戰略聯盟等方面的問題。
總之,供應鏈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內部一體化向外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管理思想,與物流管理之間存在不可割裂的聯系,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供應鏈管理本身就是價值增值的過程,有效管理好物流過程,對於提高供應鏈的價值增值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雖源於物流管理,卻高於物流管理,與傳統的企業內部的一體化的物流管理是有著根本區別的。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篇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顧客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使得整個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為了提高競爭力,採取了許多先進的製造技術和管理方法。影響現代企業物流的一個著重因素——物流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
一、物流管理內涵
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我國《物流術語》中對物流管理的表述為:「為了降低物流成本達到客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物流管理是由以下活動或職能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綜合管理工作:購買、倉儲、運輸、物料搬運、用戶服務、通訊聯絡、廢物利用和處理,環境控制,其中運輸與庫存決策、供應和分配及其渠道一體化、用戶服務等是現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系統化和集成化是現代物流突出的特點。
二、供應鏈管理內涵
我國2001 年8 月正式施行的國家標准《物流術語》把供應鏈定義為:「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在這個網路中,每個貿易夥伴既是其客戶的供應商,又是其供應商的客戶。他們既向其上游的貿易夥伴訂購產品或服務,又向其下游的貿易夥伴供應產品或服務。供應鏈強調的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種新的管理體制策略,其主要思路是通過將具有供需關系(包括服務供需、物料供需和資金供需)的不同企業集成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把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最高。
《物流術語》中規定供應鏈管理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從本質上看,供應鏈管理是指人們在認識和掌握了供應鏈各環節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利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其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值的產品或服務。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通過「鏈」上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分工,致力於整個「鏈」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化,從而提高整條「鏈」的競爭能力。
三、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區別與聯系
1、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聯系
物流貫穿於整個供應鏈,它連接供應鏈的各個企業,是企業間相互合作的紐帶。從時間上看物流管理的產生早於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管理也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在縱向上要求企業將提供產品或運輸服務等供貨商和用戶納入管理范圍,並作為物流管理的一項中心內容在橫向上通過同一行業中多個企業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和物流效率;同時在網路技術的支持下與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之間形成多方位、互相滲透的協作有機體即實現垂直一體化、水平一體化和網路化。從某方面來看,供應鏈管理正是物流垂直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和延伸,但是供應鏈的范圍更為廣泛,它涵蓋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等,而且它的目標是將多個具有供需關系的企業通過合作協調機制集成一個共同對應市場的有機整體,這種供需關系不僅涉及到產品需求,可能還有服務需求、資金需求甚至信息需求。總之,供應鏈管理比物流管理涉及的內容更復雜、范圍更廣、層次更高。
2、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區別
一般而言,供應鏈管理涉及製造問題和物流問題兩個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業的非製造領域問題。兩者的主要區別表現在:一方面,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業之間的流動,而不涉及生產製造過程的活動。供應鏈管理則包括物流活動和製造活動。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涉及從原材料到產品交付給最終用戶的整個物流增值過程。物流涉及企業之間的價值流過程,是企業之間的銜接管理活動。另外,供應鏈管理注重結果,物流管理注重過程;物流管理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都要實時跟蹤、監控,而供應鏈管理更注重各節點企業自身情況對各節點企業之間如何運作不太關心。基於以上,供應鏈管理更偏向管理,而物流管理更偏向技術。
;5. 物流管理的含義是什麼其在供應鏈管理中有什麼作用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皮純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態握毀商到最終用戶的帆備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
6.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的定義無論是從其內涵還是從其外延都比物流管理的概念廣泛和深刻的多,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物流管理
國家標准物流術語對物流管理的定義為:“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用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可見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用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其管理對象是“物流活動”,即與物流功能相關的活動,包括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因此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標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戶提供滿意的物流服務,最根本的指導原則是保證物流合理化。
什麼是供應鏈
我國國家標准對供應鏈的定義:“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和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因此,供應鏈指的是籍渠道關系把產品和服務導向市場的關聯企業的順序組合。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物品交換產生了渠道關系,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相互依存的。為了反應當今的買方市場特徵既供應鏈是由客戶驅動而非供應商驅動的趨勢,供應鏈也常常被稱為需求鏈。因為供應鏈中產品形態變化的過程是其價值不斷增加和服務增值的過程,所以也被稱為價值鏈。如圖1所示
當然,實際的供應鏈並不是一條線。由於通常在供應鏈系統中有眾多的供應商,包括供應商的供應商,和眾多的客戶,包括客戶的客戶,實際上是一個“供應網路”,所以也有學者認為:供應鏈是由涵蓋不同活動過程中的上下游企業鏈接而成的組織化網路,這個網路的功能就是開發雙向最終客戶交付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早在1982年,著名的管理大師Oliver和Webber就應用了供應鏈管理這一術語。其後通過在銷售渠道研究、協同與合作、生產與分銷、網路中庫存的分配與控制、生產計劃層次等方面的研究,給予了擴大和完善,形成了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國家標准)。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主要領域有: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同時還包括以下內容:戰略性供應商和用戶合作夥伴關系管理,供應鏈產品需求預測和計劃,供應鏈的設計(全球節點企業、資源、設備等的評價、選擇和定位),企業內部之間物料供應與需求管理,基於供應鏈的用戶服務和物流(運輸、庫存、包裝等)管理,基於供應鏈管理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管理、生產集成化計劃、跟蹤和控制,企業間資金流管理(匯率、成本等問題),基於Internet的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在總成本最小化、客戶服務最優化、總庫存最小化、總周期時間最短化以及物流質量最優化等目標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以實現供應鏈績效的最大化。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聯慎瞎系與區別
1、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級的形態。從物流管理發展的歷史來觀察,經歷了五個階段:物流功能個別管理階段,物流功能系統化管理階段,物流管理領域擴大化階段,企業內物流一體化管理階段,供應鏈物流管理階段。可見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發展過程中順應企業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進入了更高級的階段,從作業功能的整合到渠道關系的整合,使物流從戰術的層次提升到戰略高度,是傳統物流管理的邏輯延伸。
為了適應物流的發展,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於1998年修訂了物流的定義:“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的,為提高產品、服務和相關信息從起始點到消費點的流動儲存效率和效益而對其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顯然,供應鏈管舉孝橡理的概念涵蓋了物流的概念,用系統的觀點看,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的子系統。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發布的最新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的定義。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認為:供應鏈管理是聯系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主要功能和基本商業過程、將其轉化成為有機的、高效的商業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正旁過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動,也包括了生產運作,它驅動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營銷,銷售、產品設計、財務和信息技術等過程和活動的協調一致。物流管理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對產品、服務和相關信息從生成點到消費點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動和儲存的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部分的供應鏈過程。顯然供應鏈管理囊括了物流管理在內的各個有關的管理環節和流程。
2、供應鏈管理是對互動界面的管理。供應鏈是由通過協同合作來共同制定戰略定位和提高運作效率的一些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的,供應鏈管理是對在運作能力、信息、核心競爭力、資金以及人力資源與條件都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多個企業之間的關系管理,因此具有互動的特徵。
3、供應鏈管理是協商的機制,物流管理是一個計劃的'機制。物流管理中,主導企業通常是製造商力圖通過一個計劃來控制產品和信息的流動,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關系本質上是利益沖突的買賣關系,常常導致存貨向上游企業的轉移或成本的轉移。供應鏈管理同樣制定計劃,但目的是為了謀求在渠道成員之間的聯動和協調。供應鏈管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分享需求和當前存貨水平的信息來減少或消除所有供應鏈成員企業所持有的緩沖庫存。這就是供應鏈管理中“共同管理庫存”的理念。
4、供應鏈管理強調組織外部一體化,物流管理主要是關注組織內部物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和供應鏈一體化基本模式分別見圖2和圖3。物流一體化管理是指把從原材料采購到產成品交付,對企業物流的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即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門的角度上,運用系統化的方法,尋找物流的合理化狀態。供應鏈管理認為只有組織內部的一體化是遠遠不夠的,供應鏈管理是一高度互動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同步考慮不同層次上的相互關聯的技術經濟問題,進行成本效益權衡,比如要考慮在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存貨以什麼樣的形態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在什麼時候執行什麼樣的計劃,信息共享的深度,實施一體化管理後所獲得的整體效益如何在供應鏈成員之間分配等。
5、供應鏈管理對共同價值有著更大的依賴。物流管理是通過對存貨時間和地點的精確定位來創造價值,通過對訂單管理、庫存、運輸、倉儲管理、物料處理以及包裝管理等活動的有效控制,以廉價高效的方式來尋求滿足客戶需求,實現企業和客戶的價值增值。
供應鏈的價值主要來自於組成供應鏈的各個企業之間在五個主要流程上的協同合作,這五個流程包括:信息流、產品流、服務流、資金流以及知識流。物流是供應鏈模式中產品流和服務流的主要運輸導管,如果說物流的運作是為了提高產品的客戶可得性的話,那麼供應鏈管理則是首先解決在供應鏈夥伴之間的信息可靠性的問題,因此有時也把供應鏈看作是基於信息增值交換的協作夥伴之間的一系列關系。所以,與其說供應鏈管理依賴網路技術,還不如說供應鏈管理首先是對供應鏈夥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共同價值觀的依賴。
6、供應鏈管理是“外源”整合組織,物流管理側重於企業內部資源或不同物流功能的整合。供應鏈管理更多的在自己的“核心業務”基礎上,通過協作整合外部資源來獲得最佳的總體運作效果,除了核心業務以外,幾乎每件事情都是“外源”的,即從企業外部獲得。所以供應鏈管理是資源配置的更優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