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柑橘在播種後應該採用怎樣的管理方法
1、秋季是柑橘逐漸變色、降低酸度、提高含糖量的關鍵時期。柑橘在陰雨天氣的光合作用時間減少,果實碳水化合物合成減少,甜度和風味受到影響。對此,要及時疏通果園排水系統,保證根系養分的正常輸送,減少柑橘樹微量元素的流失,減少落果、開裂的發生。同時,承載力大的柑橘枝條在暴雨天氣中容易折斷。此時,承載力較大的枝條應採用撐桿方式,以保證果枝的承載力,減少斷枝落果的發生。
4、合理供水。柑橘是一種需水而怕水的果樹。盡管雨量充沛,但大多數柑橘產區的季節性降雨分布不均。如何保證良好的供水是柑橘長勢良好的關鍵。種植區必須有水源和排灌設施,以實現乾旱排灌,特別是在水敏感時期。在春梢萌發期和果實膨大期,注意及時灌溉,使春梢清潔健康,果實正常生長。果實膨大期連續乾旱7-10天,澆水一次。發生內澇時,應及時排水,並採取相應措施,減災復產。當果實開始變色時,應控制水分,增加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其商業價值。
『貳』 柑橘苗田間管理技術,柑橘水肥管理注意什麼
柑橘種植具有很高的效益。近年來,一些新興的柑橘品種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在柑橘種植過程中,柑橘苗木的管理是非常關鍵的。中答渣國大部分柑橘產區主要在春季和秋季種植。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柑橘苗木的田間管理技術。讓我們看看。
固定根
柑橘幼苗栽植後,賦予根系水分之美,多種生物液修復根系損傷,促進新根、新芽萌發;根據氣象條件,及時澆灌苗木,保持土壤濕潤。新芽發芽(大約20次移栽)並再次澆水和施肥。
水肥管理
柑橘幼苗在種植後至少可以存活半個月。因此,在種植後的半個月內,根據土壤的干濕程度,每天或幾天澆水一次。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根部腐爛。柑橘幼苗種植約15天,檢查存活情況並重新種植。
柑橘幼苗成活後,可稀施液肥,最好是腐熟的有機水肥和餅狀液肥,或可澆0.396~0.5%尿素、復合肥或磷酸二氫鉀等化肥,以促進根系和新芽的生長。為保證柑桔幼苗安全越冬和夏季,種苗後最好在樹盤上覆蓋稻草、稻草、綠肥或塑料薄膜,保持土壤疏鬆濕潤。在有風損壞的區域,應設置支柱以防止風。
摘心控制尖端
幼苗成活後,及時摘心,促進樹冠生長。開花前將30%-50%的新芽移去,剩下的新芽留3-4片葉子,開花後零星的晚春芽和初夏芽留3-4片葉子。更適合溫州蜜柑、清澗、葡萄柚和幼樹的繁茂生長。
修剪整形
當樹冠張開,有更多的水平根時,果樹很容易變成生殖生長,並盡快開花結果。然而,一些柑橘樹有小的分枝角和直立的樹冠,所以開花很困難。因此,在半年至一年半的種植期內,應將樹木拉扯,以增加樹枝的角度。如果是分枝角度大的品種,也需要用繩子拉回來。
病蟲害防治
在柑橘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多種病蟲害,隨時會危及柑橘樹的生長。主要害蟲有紅蜘蛛、柑桔木虱、鳳蝶、食葉蟲等。主要病害有柑桔黃龍病、炭疽病、潰瘍病、褐斑病等。有些病蟲害發病後可以治癒,但有些病蟲害一旦發生就無法治癒。因此,種植人員應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以上是柑橘苗木余大的田間管理技術。柑橘苗木的田間管理對柑橘樹的生長和果實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管理豎舉豎不當,很容易造成秧苗種植質量差,影響柑橘樹的生長,給栽培管理帶來許多遺留問題,甚至影響產量和質量。如果你想種植柑橘幼苗,你必須做好上述田間管理技術。
『叄』 柑橘的種植及管理技術
1、土壤條件:種植柑橘時,需要選擇有機質豐富的土壤。
2、種植方法:在每年春季時將柑橘株苗移栽至土壤中,並澆一次定根水。
3、澆水管理:備如環境乾旱時要往柑橘根部處澆姿陪灌清水。
4、疏花疏果:將柑橘生長過多的花蕾剪掉,提高植株仿冊啟坐果率。
『肆』 剛種植的沃柑苗怎麼管理
1.「沃柑」耐寒性中等,適宜重慶市年均溫17.5℃以上的柑橘產區種植,要求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1℃。
2.生產中可選用香橙、紅橘、枳、枳橙做砧木,與枳柚存在嫁接不親和性,避免選擇枳柚做砧木。在熱量高的地區,避免選用沃爾卡默、粗檸檬等強勢砧木,以免果實酸度過低而使風味變淡,香橙嫁接主要特點是長勢快產量高,枳殼的特點是口味好,抗旱能力強。
3.「沃柑」長勢強、果實掛樹時間長,對肥水的需求量較大,生產中應重施基肥,基肥以腐爛發酵的農家肥和復合肥為主。在紫色土、貧瘠坡地上種植應加強對土壤的改良,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量補充海餐沃鋅、鎂肥,保證葉片葉色濃綠。
4.「沃柑」豐產性較強,果實冬季落果少,掛樹性能優良,果實采果期長,為避免果實偏小和大小年結果,生產中應根據樹體載荷注意疏果和適時采果。
1、時間。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2、密度。平地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階梯地形採用株距2.5×行距3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80株為宜。
3、栽植技術。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喊蔽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覆蓋。
土壤管理
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果園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肥水管理
(1)施肥原則:應充分滿足血橙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檔櫻施有機肥、合理施用無機肥和配方肥料。並根據葉片分析結果、果園土壤分析結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導施肥。
(2)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為主,配合葉面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
(3)幼樹施肥:勤施薄施,以海餐沃高氮水溶肥為鄭蠢州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梢抽發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銨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樹單株年施純氮100-400g,氮、磷、鉀比例以1.0:(0.4-0.5):1.0為宜。
成年樹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擔糞水;保果肥1-2斤磷鉀肥+1斤化肥;壯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鉀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50-100斤有機肥+1-2斤化肥。
(4)水分:土壤乾旱時灌水,積水時排水。
『伍』 小柑橘樹管理方法
1、苗木栽後應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促發新根,定植15天後,苗木才能逐漸咐段成活,苗木成活前只宜滲慧澆水,不宜施肥。
2、果樹樹盤覆蓋,樹盤用稻草、作物稿桿、綠肥或地膜覆蓋,覆蓋厚度為10~15cm,距離主幹10cm,這樣有利於保持土壤疏鬆濕潤,促進枝稍萌芽和生長。
3、幼苗第一批芽萌發後,才可施用稀薄的腐熟人類糞尿,或施腐熟麩水,或施沼氣水,也可以施沖施肥,一般幼苗第一批芽萌發到枝梢老熟前不要淋施商品化肥,以免產生肥害。
4、及時摘除幼樹萌發的花蕾,防止開花消耗過多的養分,但有葉的花蕾必須只摘花蕾而留下葉片。江西任氏果業甘平柑桔苗、愛媛42號柑橘苗
5、柑橘果樹的生物學特性是整形的重要依據之一,枝葉與根系生長的相關性衡喊譽,頂端優勢、分枝角度、頂芽自剪等是決定修剪的重要條件。幼樹的特點是生長勢強,是以抽梢擴大樹冠,培育骨幹枝,增加樹冠枝梢和葉片為主,應在整形的基礎上適當進行修剪。
6、柑橘幼樹病蟲害防治主要工作是保梢工作,抓好潛葉蛾、象甲、粉虱蚜蟲、紅蜘蛛等蟲害以及炭疽病、瘡痂病、潰瘍病等病害的防治,重點抓好潛葉蛾的防治。對於潛葉蛾的為害,一般秋梢受害重,夏梢次之,春梢基本不受害。
『陸』 夏季秋季種植柑橘,該如何管理效果好
培養土的配製柑橘偏愛微酸性土壤,可通過菜園土糞肥堆肥土配製成營養土。總之營養土有很多種,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移栽盆栽柑橘苗主要是嫁接栽培。移栽時間:柑橘的盆栽時間較長。秋季根系發生早於第二年,幼苗生長快,適合無凍害地區或冬季室內越冬,或春季嫁接苗。冬季氣溫低的地區,春芽萌發前去盆比較安全。生長期也可以去盆栽,但每次新芽成熟後,下一批新芽發芽前,這段時間必須去盆栽生根成活。施盆時,先在鍋底的孔上放兩塊碎瓦,在鍋底鋪一層粗砂,再放一部分營養土,保留挖好的苗,切掉長的部分。
因此在整形修剪時要特別注意樹骨架結構的培養,才能打造出結構緊湊的樹。一般將三主枝的桔苗移栽到盆中。如果是一年生苗,移栽後應在當年剪短,以促進樹干中下部新梢萌發,然後選擇3個分布部位合適的新梢作為主枝進行培養。從其他部位提取的春芽,要酌情疏芽或摘心;隨時擦掉夏日提示,以免打擾樹形。為減少盆栽柑橘樹的養分消耗,提高坐果率,以秋梢作為盆栽柑橘樹的主要結果母枝。花蕾從五月開始塗抹,一周兩次。對於叢生或共存的芽,應選擇一個在正確位置的芽,其餘的應擦掉。同時要抹平橫枝或芽,五葉無花的芽也要抹平,以促進枝條飽滿結實。
『柒』 柑橘的種植及管理技術
栽植季節: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栽種。 園地選擇:挑選無明顯凍害地段的場地,土質要肥沃、疏鬆。 進行種植:按照1×1米的規格挖定植坑,然後把柑橘苗放入,並填土。 管理方法:澆一次透水,夜晚溫度不低於15攝氏度。
柑橘怎麼種植
1、栽植季節
柑橘一般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春梢萌動前栽植,冬季戚段核無凍害的地區可以在秋季10-11月中旬栽種,春夏4-5月份春梢停止生長後至夏梢抽生前,種植的成活率也高。
2、園地選擇
柑橘園地宜選擇無明顯凍害地段,要求土層深厚、排水透氣良好、有機質豐富、灌溉方便、交通便利,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下,坡度在25°以下。
3、進行種植
選地後,對土壤進行翻整,保證土質細碎,然後按照1×1米的規格挖定植坑,在穴坑內施肥,再覆燃歷蓋一層土壤,避免肥料和根系直接接觸,高掘最後將柑橘幼苗放入。
4、管理方法
柑橘栽種後,可以採用溝灌或噴灌的方式進行補水,將土壤濕度維持在70%左右,雨天要注意避免淋雨,以免死苗,並且夜晚要將溫度控制在18-23攝氏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