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麥的管理方法
現就小麥春季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因苗管理,運籌肥水
春季在小麥的返青、起身、拔節和挑旗各期,要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麥苗生育狀況確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
返青期是冬小麥進入以根、櫱、葉為生長中心的營養生長時期,對氮素營養的需要雖然不多,但卻是決定小麥產量的氮素反應敏感期,即氮營養臨界期。如果氮營養不足,就會造成根少、苗小、分櫱少,不能形成高產群體;而氮素過多,則葉大,分櫱多,群體過大,營養消耗多,對生殖生長造成影響。因此,返青肥水應根據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澆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田塊,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麥田或晚播麥田,麥苗長勢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櫱,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後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銨50~70kg。地力較差的麥田氮肥不應過多,如果基肥磷鉀肥不足還要追施磷、鉀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春季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特別是對群體較小的壯苗效果最好,可以畝施尿素10~15kg。對冬季未施肥且群體大小適中的田塊,此期肥水也有較好的效果。對返青期經過深中耕控制且群體過大的田塊,此期應少施或不施肥。
3、拔節期。
對苗情好、分櫱多、群體和個體生長適宜的麥田,應促控結合,以提高分櫱成穗率,促穗大粒多為目標,每畝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麥田,在拔節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麥出現微量元素缺素症狀,還要在這個時期有針對性地噴施鋅、錳、鉬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結實率,促進籽粒飽滿,增加產量。對於強筋小麥,要在揚花期追施一次氮肥,畝施尿素4~5kg。
㈡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分節氣後小麥該如何管理
小麥也是農民們最常種植的植物之一,一般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小麥、油菜等植物就會進入非常快速的生長時期,所以農民們要根據春季特有的天氣條件來進行相應的種植管理。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分季節後小麥苗一定要注意除草,否則會使其養分被雜草爭搶過去,導致發育不佳,水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期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期,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治。
綜上所述,在春分節氣之後,只要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小麥不僅產量會上升,品質還會更好,可以為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這就要求農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相關准備,不要沒有耐心、怕吃苦,否則極其容易出現管理不到位的情形。
㈢ 1月30號麥子能澆水嗎
一般來罩頃謹說,1月30號的麥子可以澆水,但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比如溫物基度、濕度、風力等乎蠢因素。如果這些因素合適,可以在1月30號澆水。
㈣ 麥子怎麼種植養護麥子的種植養護方法
1、條施肥,肥托種。在播種前,把肥條施在地下9厘米深處,然後把種子播到3~4厘米深處彎粗,麥苗在三葉期麥粒養分耗盡時,恰好肥料供應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準備,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磷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達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准備,每畝施標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標准磷肥30~50公斤,衡鬧局鉀肥及微肥適量。
3、適時早播,縮小行距。春小麥播種越早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能力較好,一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櫱少,個體較小,採取密植更能獲得高產。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咐讓種量依據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及畝穗數而定,一般畝穗數35萬穗左右為宜,這樣播種量20公斤左右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適當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麥3葉期胚乳養分用盡,又值穗分化和分櫱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季雨水少,麥苗覆蓋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因此,春小麥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分櫱。二葉一心灌頭水,地力差的結合澆水追施碳銨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遲到起身拔節期。原則上頭水後二水要緊跟,間隔10~15天。二水後,三水要緩,一般在第二節間定型、無效分櫱死亡後再灌三水。
5、澆好灌漿水。灌漿期注意雨天、大風天不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揚花後按間隔15天左右澆一水。
6、注意病蟲害防治。由於春小麥莖葉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要加強病蟲害防治。
㈤ 春小麥種植技術與管理
1、播期管理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適時播種,優質整地播種,注重有機肥,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促進苗木健康生長。2、冬前和冬季管理要使苗木適應不同條件,分類管理,培育壯苗,確保安全越冬。在群體較大、生長旺盛的麥田,可在入冬前的晴天午後進行抑制、深耕或化學防治,抑制小麥幼苗的過度生長,提高小麥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可以抑制播期晚、長勢弱的麥田,促進麥苗由弱變強,擴大群體。秸稈還田、旋耕播種、粗放整地等容易漏風漏雨的麥田,可採取鎮壓、澆水等措施穩定土壤,控旺化強,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在小麥全蝕病和紋枯病發生嚴重的地塊,應盡早進行噴葯。3、麥田春季管理(返青)在含水量較差的麥田,當12.5px的地溫穩定在5℃時,可以回澆綠水。如遇寒潮,應立即停止,尤其不能在凍僵的頭上(寒潮剛來時)。高產田苗壯,冬前人口適當,麥田肥水充足,不如綠水變漲水。應根據地、苗合理施肥、澆水,有除肥趨勢的地塊應早施,提高成穗率;有增長趨勢的高產田不宜施或遲施,以免過早封壟倒伏。升旗期是含水量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充足的水肥供應不僅能保花增粒,還能積累更多的養分,對防止葉片早衰,提高灌漿強度有很好的作用。4、小弊銷姿麥籽粒的生長發育和後期管理:(抽穗-成熟期)合理澆水:澆水時間和次數取決於土壤水分和質地。灌漿後期,小麥轉入蠟熟期,用黃水澆灌,防止乾熱風。有風的時候不澆水,防止倒伏。根外施肥:在小麥灌漿初斗臘期和中期,可結合病蟲害防治,葉租絕面噴施0.2~0.3倍磷酸二氫鉀溶於比卡硅的溶液,防止早衰,有利於預乾熱風。適時收獲,收獲後晾曬:蠟熟末期收獲產量最高,即麥穗、下穗節、葉片均變黃,莖稈尚有彈性,種子堅硬有光澤。
㈥ 小麥播種苗期怎樣管理比較好為什麼說返青期不宜施肥水
小麥是我區主要農作物之一,其苗期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其分櫱、拔節、成穗、及後續的質量和產量。村民小江認為小麥苗期的管理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播種後的灌水。
到進入秋冬季後,環境溫度漸低。天氣相對乾旱。在小麥播種後應及時進行田間淹(灌)水,但水在田間“滯留”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爛我腐種(有的做法田間灌透的70%左右,即把水泄掉)。其目的為:
1:促進小麥出芽。田間灌水後,土壤及麥種濕度加大,在環境溫度略高如光照好,午前、午間、午後其雖能蒸發土壤中的部分水今,但其濕度和溫度相結合的情況下,其外部環境更能促進麥芽的長出。
2:壓實土層,使麥種更接“地氣”。對於秸稈還田的地塊,深耕、耙(整)平、覆土、播種、再覆蓋。由於秸稈還田,這其間難免在土層間留有空隙,播下麥種後其不落實,發芽後其根難以扎土。灌水後,上層土壤見水軟化下塌,從而壓實了與秸軒間的間隙,使麥種更好地埋入淺土層。便於後續的出芽紮根。
總結,總之小麥無論是苗期,還是返青期,都得視其長勢及地塊情況來決定施水;除草;施肥;等。凡事都不是籠統的一概而論。
㈦ 小麥的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後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的麥田要及早補種,避免斷壟或者缺苗間距在10厘米以上的現象。遇乾旱時,要及時澆水。另外,嚴禁麥田內放牧牛羊,以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2、中期管理:重點是澆水施肥。這一階段,麥苗葉片較小或瘦小的中等或中低產田,要及時追肥澆水,以促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健壯,因而增加叢粗穗數和粒數。因低窪、土壤粘重、潮濕、板結、低溫造成麥苗發黃的麥田,應進滲仔鎮行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以利小麥正常生長。
3、後期管理:重點是預防病蟲及災害天氣。遇病蟲害時,要噴撒農葯。小麥主要蟲害有麥蚜和粘蟲。對於麥蚜,可以使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500倍液噴霧防治;對於粘蟲戚孝,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小麥後期管理中災害天氣主要指氣溫劇變、連陰雨和乾熱風,主要預防措施是種植抗逆性強的品種,遇乾熱風時適時灌溉。
天氣很冷對小麥有害
㈧ 小麥產量猛增期是何時這期間該如何管理
怎麼對小麥管理,能獲得高產,很簡單——你只需要避開偽科學,應用真正的科技就可以了。促進籽粒飽滿,實現高產優質。具體管理工作重點,要根據小麥田間的實際情況決定。這段時間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減少小麥病蟲害,提高小麥的千粒重,一般在35克左右,越重越好。灌漿水應在孕穗期至灌漿初期進行。小麥成熟前15天要停止澆水,防銷指止倒伏。更不能澆麥黃水。
要及時退土清棵,減薄覆土層,使分櫱節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櫱,冬前形成壯苗。餅干,發酵後還能做成酒,因此種植的人也大有人在。那麼小麥冬季怎麼管理呢?接著往下看。因為小麥冬季田間管理不僅僅關乎到當時的生長情況,更是影響到來年小麥收獲時的產量和質量。
㈨ 澆小麥的各個階段分別是什麼時候如何科學管理小麥
少收多收在於肥,有收無收在於水」,說明肥水在農作物生長發育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外,又強調了水在農作物生長發育中的決定性,水分的多少能決定農作物產量,農作物缺肥還尚能生防寒保溫,防止凍害,幫助小麥安全越冬。水的比熱容要高於土壤,澆水以後可以提高地溫2-3℃,並且可以有效降低晝夜溫差,防止凍害的發生;預防春旱,幫助小麥順利返青。如果冬具體是:八,八月份小麥播種時一定要足墒透墒下種,以保證苗齊苗壯。十,就是十月份小麥進入越冬期,最需要一次透墒水,以保證小麥安全過冬。三,三月份(現在)小麥進入拔節孕穗。㈩ 種植小麥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和學習哪些管理方法
第一,要高度重視選種。
在小麥品種的選擇上,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即前茬為玉米、大豆、芝麻的早中茬,土壤肥力為中上水平地塊。適宜種植增產潛力大、抗寒性強的半冬性小麥品種;前茬為棉花、甘薯晚茬,土壤肥力為中上水平地塊,適宜種植高產穩產性好鬥兄、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小麥品種;如果是土壤肥力水平較低的地塊,適合種植適應性強、穩產性好的小麥品種。
二、是播種期要適當推遲,防止冬季凍害和春末寒害。
早茬種植半冬性小麥品種的適宜播期為10月10-20日;晚茬種植的弱春性小麥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18日-25日。播種量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小麥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水平、整地質量、土壤水分、播種時間等。只要土壤水分充足,肥力水平高,整地質量好,半冬性小麥品種播種量可控制在120公斤/公頃,弱春性小麥品種播種量可控制在139-150公斤/公頃。如果播種時間太晚或整地質量差,可適當增加播種量。為了防止後期倒伏和嚴重病蟲害,必須克服盲目提高播種量的現象。小麥機械播種可以做到均勻播種深度,均勻出苗,播種深度一般為3-5cm。
三、是加強冬前管理。
冬前麥田管理的重點是促弱苗,控壯苗,冬前培育壯苗,增加大分櫱。如果是播期晚、麥苗長勢弱的麥田,管理上要優先推廣,採取增施有機肥、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溫,促進麥苗由弱變強。如果是人口多、生長過快的麥田,管理上要重點控制。越冬前要選擇晴朗溫暖的天氣進行機械壓制和深耕斷根,達到控旺轉強的目的。越冬前除草的最佳時間一般為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因地制宜,晴好天氣根據田間草相選擇除草劑進行噴霧防治。
第四,注意適時收獲。
收獲期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收割過早或過晚都會導致小麥產量和品質下降。所以,為了保證生產上有個好收成,要及時收割,搶收搶打,選擇小麥的最佳收割時間。一般以小麥蠟熟末期收割為宜。
5.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當前要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工作,主要是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蚜蟲、地下害蟲和雜草。小麥條銹病應堅持「發現一斑,控制一斑」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越冬菌源。在菌源上,要進行大規模的化控,控制菌源,減輕其他麥區的壓力。化學除草一定要選擇高效安全的除草劑,減少雜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