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木三分的三分是多長
分:一厘米。三分也就是三厘米。
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_《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譯文】:王羲之的書法做印刷版,工人削去,筆跡仍進入木頭三分深。
(1)三分是多少擴展閱讀
入木三分近義詞
一、力透紙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釋】:透:穿過。形容書法老帆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出自模廳】: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譯文】:當他書寫的時候,常常想讓筆跡透過紙印到下一張上,在這一方面是成功的最高境界。
二、龍飛鳳舞 [ lóng fēi fèng wǔ ]
【解釋】: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侍碼雹展。
【出自】: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譯文】:天目山的山,是苕水的發源地,山勢的蜿蜒雄壯,集中在臨安。
⑵ 古代的三分是多長
古代的三分是多長?
各個年代不同。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1寸 = 1.58厘米
戰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秦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漢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1丈 = 231,1尺 = 23.1,1寸 = 2.31,1分 = 0.231
三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西晉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東晉及十六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南朝與北朝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渣空臘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如滑米,1分 = 0.296厘米
唐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小尺:1丈 = 300厘米,1尺 = 30厘米,1寸 = 3厘米,1分 = 0.3厘米
大尺:1丈 = 360厘米,1尺 = 36厘米,1寸 = 3.6厘米,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1尺 = 31.2厘米,1寸 = 3.12厘米,1分 = 0.312厘米
明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尺 = 34厘米,1寸 = 3.4厘米
量地尺:1尺 = 32.7厘米,1寸 = 3.27厘米
營造尺: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清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丈 = 355厘米,1尺 = 35.5厘米,1寸 = 3.55厘米虧如
量地尺:1丈 = 345厘米,1尺 = 34.5厘米,1寸 = 3.45厘米
營造尺:1丈 = 320厘米,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⑶ 3分等於多少秒
3分等於180秒。
一分鍾等於60秒,3分鍾就是3乘60,所以答案是180秒。
分又稱作分鍾,是時間的量度單位。分的英語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一天=1440分鍾 ,1小時=60分鍾慧碼 ,1分鍾=60秒;一刻=15分鍾,一字=5分鍾(閩南廣東地區用法)
(3)三分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秒的歷史起源
本來, 時被分為60分,分又分割為60秒。在有些語系中,像是波蘭語(tercja)和阿拉伯語(ثالثة),秒也以60進位制被再細分,但在現代,都是以十進製法來細分小數點以下的時間。
六十進位制來自巴比倫,他們以六十這個因素做為計算數量的單位。但是巴比倫人並沒有將時分割為60分,而是古埃及將一日分為12時的白天和12時的夜晚,他們也這樣子來區分四季。
古希臘天文學家,包括希巴谷和托勒密,定義太陽日的24分之一為時。 以六十進制細分時,使得秒是一太陽日的86,400分之一。
此處雖然如此表示,但很難相信古希臘人需要定義秒古希臘的時間周期,像是平朔望月定義得非常精確,因為他們不是觀察單一的朔望月,而是以相距數百年的食來測量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日數)。
不過,發展出擺鍾來保持平時(相對於日晷所顯示的視時),使得秒成為可測量的時間單位。秒擺的擺長在1660年被倫敦皇家學會提出作為長度的單位,在地球表面,擺長約一米的單擺,一次擺動或是半周期(沒有反復的態殲一次擺動)的時間大約是一秒。
二、時間關系
1 國際秒相當於:
1/60 分
1/3,600 時
1/86,400 日 (國際天文聯合會帆碧沖的時間單位)
1/31,557,600儒略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時間單位)
⑷ 3分等於多少元
3分等於0.03元,分到角的進制是10,角到元的進制是10,所以分到元的進制是100,1分等於0.01元,3分等於0.03元。
⑸ 3分等於多少秒
3分等於180秒.
解析:時間單位是六十進位制,也就是說,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所以將分換算成秒,乘以信嫌60即可。
列式計算如下:
3×60=180(秒)
若果是秒換算成分鍾的話,就要用除法,例如:將240秒換算成分
列式為:
240÷60=4(分鍾)
此種類型的題目主要是考察時間單位換算的靈活運用。
(5)三分是多少擴展閱讀:
時間單位的換算
1天=24小時
1小時=60分鍾
1分鍾=60秒
秒滑譽手通常計算時間的最小單位虛差,六十秒等於一分或等於六十分之一小時(60秒 = 1分 = 1/60小時)。
除閏秒外,一小時一般等於3600秒,或者60分鍾,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數學中常用"h"表示。
秒作為弧或角的計算單位:六十秒等於一分或等於六十分之一度(60秒 = 1分 = 1/60度)。
秒作為經度或緯度的計算單位:六十秒等於一分(60秒 = 1分)。
⑹ 三分是零點幾
三分是零點零三。根據查詢相關轎敗公閉帶顫開信息3分錢是0.03元,按照人民幣演算法,3元等於30角等於300分,所以3分錢就是0.03元。在數學上行賣0.03還可以表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