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學做管理
通俗來說,做管理人員要清楚知道自己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權利之外不要干涉,願意幫可以,不幫別搗亂,平時多溝通,搞好關系,人總有難處,包括你,關鍵的時候會幫的了你——攻堅克難。
管理企業就像在烹調食物,大致上你會照著食譜做菜,但真正動手時必須用所有的感官,隨時觀察,隨機調適,在「嘗試錯誤」中,你會逐漸積累經驗;這就是成功管理的藝術,沒有秘訣,沒有公式,也沒有理論。
一、管理者應具備的六大能力 :
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規劃與統整能力、決策與執行能力、培訓能力、統馭能力。
二、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技術技能、人事技能、思想技能、設計技能。
三、學會做管理人員方法大致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共同建設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高度認同的企業文化是科學有效管理的基石。良好的管理取決於對某些基本價值觀的接受,管理工作必須藉助於一個平台,也就是一個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
理解人類共有的癖好:例如猜忌,嫉妒、地位、偏見、感知、性情、積極性和才能:管理者要培養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是——耐心、和藹和體貼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管理上的金科玉律。當你將批評下屬或表達不滿時,先問自己,「我是否喜歡別人用這種方式對我說話呢?」想想如果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希望得到何種和藹和體貼呢?然後再以同樣的態度施於下屬。
廣開言路: 一個真正具有生產效率的部門是每個人都積極思考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以更少的時間和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產品。要達成這種革新,必須接受新構想,而且還要鼓勵下屬創新。激勵辦法很多,如給獎金、假期或禮物。但最有效的動力是,讓員工知道管理層確實在聆聽或將員工的建議和構想付諸工作中。
給屬下一個上升的空間 :如果員工沒有可望得到的上升空間,那麼他的工作就到頭了。工作到頭的員工通常表現煩惱、不愉快、生產效率低下。
❷ 如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如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1、要願意並且能夠授權給那些他所依賴的人。經理提供給下屬或其他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他就產生了相應的影響。比如授權,賦予其他人自主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必要的專長去完成它。這是培養創造力和責任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授權促進了經理和下屬之間的信任,也增加了一個經理運用其個人影響的能力。
2、建立和培植網路,與那些你依賴的人建立互相依存的關系。新經理人首先要問自己兩個問題:我需要誰的合作?我需要誰的服從?找到這些人之後,再確定自己和他們之間存在哪些不同點(如目標、價值觀、壓力、工作型別),確立用什麼渠道與他們建立關系。
筆者在培訓和咨詢中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原來在基礎崗位幹得非常好員工被提到肢飢拆經理崗位後難以適應,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樣開展新的工作,企業總認為好的員工就是好的經理人,其實這里有一大部分人做領導的基礎知識欠缺,管理一個團隊應該關注什麼不清楚,最後的結果造成經理人的流失及部門業績的倒退。所以,我們總結了新任部門主管的九個成功關鍵步驟如下——
1、面對預期變化
2、仔細研究新的工作
3、利用就職引介,獲取必要資訊
4、了解你的團隊
5、發展公司內部與外部關系
6、辨識可能採取的績效標准
7、促進你和下屬的關系
8、發展勝利的團隊
9、定期做評估
在實踐中,專家總結了新任部門經理的八個原則——
一、增強自信
領導選你做部門經理,一定是發現了你的優點和過人之處。所以,首先你要好好分析自己的優勢。在認清優勢基礎上,建立起做好部門經理的自信。其次,分析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不斷進行學習和改進,將弱勢轉化為優勢,邁出做好部門經理的第一步。
二、分析調查
對自己進行了分析之後,接著對所在部門、人員、客戶、工作、指標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分析調查的重點在人,包括員工和客戶。
三、誠心相待
只有誠心誠意地與部門員工相處,才能和員工共同創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要真心關心你的員工,特別在員工出現困難時,一定要鼎力相助。對待員工,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四、虛心學習
一定要擺正心態,虛心學習員工們的優點和長處,學到真本事,交到真朋友,增強自己的工作業務能力。
五、放手用人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對屬下員工大膽放權、大膽使用,不要怕員工犯錯誤。當然,要加強自己的調控能力,時刻注意局勢的變化,避免影響全域性的問題出現。
六、管理從嚴
譚小芳老師建議新任經理人建立「靠制度管人,靠程式辦事」的執行機制,先定製度,再堅決執行。但在制定製度時,一定要考慮結合部門實際,以部門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七、勇擔責任
放手使用、嚴格管理是對員工的不同愛護,當員工工作中出現失誤、犯錯誤時,部門經理一定要勇於承擔責任,這是對員工最大的愛護。推功攬過,體現了做領導的良好素質和優良品德,將在員工中樹立起良好的威信。
八、獎罰分明
對員工的進步要及時公開表揚,並在月度獎勵中應體現出來。對員工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批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對員工要一視同仁,批評教育從嚴,處理扣罰肢鎮從寬。
總之,當經理意味著你自由自在的日子到頭了,你不再只是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從此你將對別人承擔責任,你將背負別人的過錯。而那些人,可能很笨,可能根本不打算跟你合作,也不願意聽命於你。所以,參加胡一夫老師的新任經理訓練營,為新任經理指點職場迷津,更為80後新生代經理保駕護航!
看看這個對你有沒有幫助!
做一個好的管理者應具備的條件分三個方面:
1)人際
人際直接產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權力基礎,管理者在處理與組織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時,他們就在扮演人際角色。人際又包括代表人、領導者和聯絡者。
① 代表人。作為所在單位的頭,管理者必須行使一些具有禮儀性質的職責。如管理者有時出現在社群的集會上,參加社會活動,或宴請重要客戶等,在這樣做的時候,管理者行使著代表人的角色。
② 領導者。由於管理者對所在單位的成敗負重要責任,他們必須在工作小組內扮演領導歷棗者角色。對這種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員工一起工作並通過員工的努力來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③ 聯絡者。管理者無論是在與組織內的個人和工作小組一起工作時,還是在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關系時,都起著聯絡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須對重要的組織問題有敏銳的洞察力,從而能夠在組織內外建立關系和網路。
2)資訊
在資訊中,管理者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員具有足夠的資訊,從而能夠順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責任的性質決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單位的資訊傳遞中心,也是組織內其他工作小組的資訊傳遞渠道。整個組織的人依賴於管理結構和管理者以獲取或傳遞必要的資訊,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必須扮演的資訊角色,具體又包括監督者、傳播者、發言人三種。
④ 監督者。管理者持續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以獲取對組織有用的資訊。管理者通過接觸下屬來收集資訊,並且從個人關系網中獲取對方主動提供的資訊。根據這種資訊,管理者可以識別組織的潛在機會和威脅。
⑤ 傳播者。管理者把他們作為資訊監督者所獲取的大量資訊分配出去。
⑥ 發言人。管理者必須把資訊傳遞給單位或組織以外的個人。
3)決策
在決策中,管理者處理資訊並得出結論。如果資訊不用於組織的決策,這種資訊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決策角色具體又包括企業家、干擾對付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四種。
⑦企業家。管理者密切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和事態的發展,以便發現機會,並對所發現的機會進行投資以利用這種機會。
⑧ 干擾對付者。是指管理者必須善於處理沖突或解決問題,如平息客戶的怒氣,同不合作的供應商進行談判,或者對員工之間的爭端進行調解等。
⑨ 資源分配者。管理者決定組織資源用於哪些專案。
⑩ 談判者。管理者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談判上,管理者的談判物件包括員工、供應商、客戶和其他工作小組。
優秀管理者素質細化的96條
一、基本精神
1.凡事合理化為目標
2.敬業樂業的精神
3.有品質觀念與數字觀念 優秀管理者素質細化的96條
4.善於時間管理,有時間觀念
5.追根究底,卓越精神,好還要更好
6.整體規劃,成本效益,人性管理,ABC原則
7.認同公司經營理念,正確的抱負、理想和方向
8.從基礎做起,不怕吃苦,不好高騖遠
9.為人所不能為、不願為,而做得好
10.要問我能獲得多少之前,先問我能替公司做什麼
11.待遇是工作績效的副產品:一流人才創造一流利潤,一流利潤才有一流待遇
12.積極主動的態度
13.忠誠度與責任感
14.做人、做事有原則有重點
15.就業要有作為,職務不分貴賤
16.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二、關於工作方面
17.認清目標,實施目標管理
18.做好自主管理、檢查
19.工作標准化、管理制度化
20.職務工時分析,人員合理化
21.有創新與突破
22.有主見與果斷力
23.盡量吸收工作新知識新方法
24.盡量使用作業電腦化
25.全心投入,盡心盡力工作
26.做好P-D-C-A管理迴圈工作
27.徹底執行進度控制,保證在限期內完成工作
28.做好5S整理整頓管理
29.工具齊備,保養妥善
30.公正合理的工作分配
31.隨時檢查工作績效
32.重視資料,善於統計分析
33.注重安全與保密
34.盡可能尊重部下的建議
35.研究如何改進工作
36.必須具備工作上所需的知識
37.周密計劃
38.審慎檢討、採取改善行動
三、關於上司方面
39.盡力更正上司得當誤解
40.上司所發命令或政策,如有不明了之處應請示明白
41.對公司及上司有信心
42.貫徹上司的命令
43.不煩擾上司
44.凡親身解決的問題,應向上司報告
45.有備無患,隨時掌握狀況
46.不在背後批評公司與上司
47.對本單位工作負全責不作任何解釋
48.必要請示上司的問題須盡速呈報商討
49.定期報告工作經過及結果
四、關於同事方面
50.互相合作協助
51.不侵犯他單位之職務
52.成功有效的會議主持
53.良好的人際關系與溝通
54.互相交換知識見解
55.與他單位取得密切聯絡與協調
56.均衡適當的組織能力
57.對同事誠心與熱心
58.了解同時的工作職務
59.必要時可以代理處理其職務
60.接受同事的批評建議
五、關於部屬方面
61.激勵部屬工作的責任
62.培養團體協力精神與士氣
63.不要吝於說鼓勵、贊許慰勞人的話
64.維持紀律
65.接受部署個人問題的請教與商談,並協助解決
66.公平對待部屬
67.獎勵部屬、培養正確嗜好與娛樂
68.命令與指示應懇切、明了
69.讓部屬了解工作方針及目的
70.獎勵並實施部屬之提案改善
71培養各人的長處,運用他的短處
72.盡避免處罰、責罵
73.教育訓練部署
74.培養職務代理人
75.有關部屬的事盡量告訴部屬
76明確指示各人的職務
77.選才、育才、用才、留才
78.關心部屬、了解部屬
79.人盡其才,適才適所,依個人能力分配工作
六、本身應如何自處
80.摒棄優越感與虛榮心
81.建立並維護良好形象
82.運用幽默感,能言善道
83.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84.成功而不自滿
85.監督者須負全部責任
86.不說下屬的壞話
87.不可陰謀行事,投機取巧
88.經常保持情感的平靜
89.清楚自卑感
90.勿做輕諾與輕浮
91.自我健康管理,精力旺盛
92.擇善固執但不執著,平常心
93.處處做模範,以身作則
94.對於本身缺點與短處應有所自覺並克服它
95.保持部下的面子不與爭論
96.冷靜而細心、從容不迫
這個問題都是許多人在做管理時經常遇到的甚至經常問自己的兩個問題。對於管理,我在讀書的時候的認為就是去管人,怎麼把一大堆人去管好,讓他們聽你們話,為自己辦事情。自從我的第一份工作開始,我的認識開始逐漸改變。要學會了與人如何打交道,所謂的交際能力,特別是與自己不認識的人打交道,比如顧客,因為有好的顧客,當然也會有刁鑽的顧客。因為每個人是不同,都是單獨的個體。交際也是一門學問。在一家企業,我知道如果要做好管理,首先要有極強的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與你的團隊每個人處好關系,如何把團隊的每個人基本了解,無論是其性格還是個人的優缺點,如何去調理團隊中,個體與個體的關系,小群體與小群體的關系,還有就是如何處理團隊中的人與其自己上級的關系。大家覺得的確是很繁瑣。不錯,人們常說社會是個學校。
之後進入正式工作,對於管理又有了深層次的認識。這個工作要求個人要有極強的自主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抗壓能力。所要強調的是一個自我管理。因為只有自己管好自己,才能去管好別人。就如一個家庭,父母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小孩的素質。父母亂穿馬路,受其影響,小孩也肯定也會闖。那麼在保險這個要求高素質營銷人才的行業來說,抗壓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無論哪個行業,銷售都會面臨業績的壓力。我們的客戶在哪裡,如何讓產品去匹配合適的客戶,啥時間段去拜訪客戶,遭到客戶的拒絕我們又怎麼去處理。這些問題在做管理者前都要去面對和解決的。我本是計算機出身,但卻選擇了營銷,可能是我有極大的改變自己性格和自己事業路的決心。所以,在管理別人之前要先管理好自己。在整個團隊中,一個團隊它的靈魂很關鍵,這要靠我們做管理者去發現和尋找了。人,有時把夢想想的太好,有時會有惰性存在,有時在管理團隊的時候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但我始終保持學習的心態,不僅是學習名人,還有身邊的所有人。人只有每天去學習東西,才會提高自己。知識每天都變化著,我得跟上這個腳步。
管理,到底難不難?反復問自己,其實不難,難是難在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問題吧。因為每個人的思想,對問題的看待是不同的,這也是我今天所想說的。管理者沒有好壞,只有適合這支團隊的主管,就跟戀愛一樣,你身邊的人沒有漂亮與不漂亮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用合適經營理念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合適自己的團隊。
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 作為一名好的管理人員,尤其是一名基層領導,首先要把責任放在第一位,淡化權利。 二、 要把你掌握的權利盡量能「分散管」的分散管,能「公開化 」的公開管。要嚴格自律,千萬不要大權獨攬,以權謀私。 三、 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監督體系,能有效得對你和其他管理者進行制約和控制,做到與員工一視同仁。 四、 在工作中應當盡量自找壓力,防止自滿情緒,如:使自己做的工作盡量力求完美。定期或不定期要求員工給領導提意見,多與員工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讓員工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不搞特殊化。敢以打破習慣性做法等等。 五、 要人性化管理,把員工看成像自己一樣的人。
管理者應具備的六大能力 :
1、溝通能力。為了了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協調能力。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沖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了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沖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3、規劃與統整能力。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了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4、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5、培訓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6、統馭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復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術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對某一特殊活動——特別是包含方法、過程、程式或技術的活動——的理解和熟練。它包括專門知識、在專業范圍內的分析能力以及靈活地運用該專業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術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過程或有形的物體 )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個人能夠以小組成員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並能夠在他所領導的小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以使員工能夠自由地無所顧忌地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為完成組織目標應具備的領導、激勵和溝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業看成一個整體的能力,包括識別一個組織中的彼此互相依賴的各種職能,一部分的改變如何能影響所有其他各部分,並進而影響個別企業與工業、社團之間,以及與國家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力量這一總體之間的關系。」即能夠總攬全域性,判斷出重要因素並了解這些因素之間關系的能力。
4、設計技能
設計技能是指以有利於組織利益的種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高層管理者不僅要發現問題,還必須像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那樣具備找出某一問題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問題的存在,並只是「看到問題的人」,他們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還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即能夠根據所面臨的現狀找出行得通的解決方法的能力。
❸ 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
想做好的管理者,就要自己學習如何管理企業,自己學習好管理知識,自己能把一個企業(無論大小)管理好,多學習,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深入了解。
首先您必須清楚,服裝在當地的市場需求,以及服裝店的經營狀況,還有您所經營的品牌在當地受歡迎的程度(當然是指不同的消費階層)。
了解市場情況後,就需要了解員工的需求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多半不強,少數有眼光的員工除外,大部分員工只會看到自己一個月有多少薪水,而看不到讓企業更強可以為自己一個月帶來更多的薪水,他們認為,讓企業變強,是老闆考慮的事,這種想法也不完全錯,因為在有些企業里,主人翁意識強的員工不受重視,主人翁意識弱的員工只會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隨著環境的影響,本來不懶散的員工,也會被這種環境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磨掉,也會變得懶散起來,這樣,企業就不會更好的發展;企業的利潤就會不高;利潤不高給員工的薪水就不會高;薪水不高,員工就沒有積極性,就會更加「懶散」;員工懶散,就不會努力工作,企業就不會發展...
...(有點繞口)。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樣的企業,多半會面臨破產,員工們的損失不大,大不了跳槽。而老闆的損失或許不可估計,公司破產,損失的不只是金錢,可能還有人脈,經營企業,人脈很重要。
說了利害關系,現在來談談對員工的管理,由於不了解貴企業的情況,所以我只好分情況來說:
小型企業是老闆直接管理員工,「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這句話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一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離不開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在於:
(1)賞罰分明;
(2)制度大於人情;
(3)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4)制度適用於任何人,老闆也不能特殊化。
第(2)條和第(3)條是不是有點矛盾啊?呵呵...其實不然,給你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初中時,班主任讓我們班委幹部每天早上把7:40之後來的同學姓名記錄下來,實行這個制度後,仍有不少同學遲到,我就根據「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原理,向班主任提了一個建議,給同學們寬限一點時間,但不是明著寬限,具體辦法是,在班主任的「默許」下,我們私自把遲到的時間改為7:45,在這之後來的同學一律記錄下來,表面上看,遲到的時間仍然為7:40,這5分鍾就叫「小事講風格」,而7:45之後就叫「大事講原則」了。之後就很少有同學遲到了,如果班主任明著說把遲到的時間改為7:45,那效果就會不同了。
用制度套住員工(不是鎖住),給員工留下一點「寬容」,他們會在放鬆的同時,遵守制度。
除了用制度外,培養員工們的「主人翁意識」也很重要,獎賞制度要明確,適度,經常開會,一定要把「主人翁意識」灌輸到每個員工,至於怎麼灌輸,根據貴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
廣開言路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要及時了解員工們的想法,家庭情況,最好記住每個人的生日,在他們生日時,給他們一份驚喜,或許員工會把企業當成「第二個家」來看。經常聽聽員工們的建議,可以發掘出更多的人才,讓「主人翁意識」強的員工,更有積極性,「主人翁意識」弱的員工會增強這種意識。
再附送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的管理,希望您以後能用上,呵呵
中、大型企業有個特點,那就是員工和老闆很少溝通,甚至很少見面,自上而下的生疏,會導致溝通不便,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如:人才的建議不能及時反映到老闆那裡去,因為還隔著主管和部門經理,溝通的不方便,會導致大的方針策略不能更好地實施。有句話叫「我下屬的下屬,不是我的下屬」,這句話說的很好,也很適用。作為中、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裁,您的下屬就是部門經理們,您要做的是要像上面說的小型企業里,老闆對待員工那樣去對待部門經理,他們,再去管理員工。但您需要不定期地進行「基層調研」,雖然不是您的下屬,但他們也是在為您工作。否則,會出現一種狀況:員工們只關注自身利益,董事長只注重長遠利益,長遠利益不是每一個員工都看得到的,甚至有可能因為長遠利益而影響員工的短期利益,即使長遠利益遠遠大於短期利益。是的,身處不同的位置,看的就不一樣,否則人人都能當董事長了,這種時候,溝通就成為關鍵,董事長、總裁和部門經理們,要努力讓更多員工了解企業的狀況,在實行長遠利益方針時,一定要及時讓員工們了解,這樣,上下一致,企業的路就會越走越好。
上面說的制度和廣開言路,也可以用在中、大型企業里,不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一味的「教條主義」,反而會不好,破壞企業的和諧。
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吧,希望您看過之後要根據貴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正確的方法。最後祝您生意興隆,發財。謝謝!
❹ 如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先管理好自己,先樹立好自己在被管理者前面的形象。
管理者是指在組織中直接參與和幫助他人工作的人,管理者通過其地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夠實質性的影響該組織經營及達成成果的能力者。現代觀點強調管理者必須對組織負責,而不僅僅是監督指導,與管理者相對應的是非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是指那些在組織中直接負責非管理類員工日常活動的人。基層管理者主要職責是直接指揮和監督現場作業人員,保證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計劃和指令。
基層管理者的稱謂主要有:督導,團隊主管,教練,各部門主管,輪值班長,系主任,部門協調人,部門組長等。中層管理者是指位於組織中的基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者之間的人。
承上啟下。主要職責是正確領會高層的指示精神,創造性地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實際,有效指揮各基層管理者開展工作。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務。中層管理者的稱謂主要有:項目經理,地區經理,部門經理,門店經理等。
❺ 怎樣做好管理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學習什麼
要做好管理可以看看下面這些書:
❻ 初學管理者該怎麼學
初學管理者的方法:
分工
在一個團隊中可以根據職能,把人才劃分為管理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作為管理者,要清晰地認識到這兩種人才的不同,要在恰當的時機。
權力與責任
無論是管理者自身還是管理者的團隊成員,都要做到權力與責任相匹配。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賦予某個人權力的同時,要聲明他必須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第一步,要先學會管理自己,最主要的是學會跟別人合作;第二步,要學會管理別人、管理團隊;第悔亮三步,要學會管理組織;第四步,要學會當領袖。用自律領導自我,用影響領導責任用願景去激發人,用目標去明確事,用節點強化重點,用結果換算成歷前襲果,用聆聽化解對抗,用行動消減懷疑 。
❼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1/6
了解自己崗位的職責。要做好手裡工作,就要清楚認識到自己工作是需要做什麼,是銷售、是後勤,還是什麼需要有一個定位,定位決定方向。
2/6
清楚手底下的人能力。做管理者不用事事親為,只需要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這就需要平時觀察,唯才是用。
3/6
保持一顆冷靜的心,遇到問題能夠冷靜解決。管理者和一般員工最大的區別是,出現問題,員工就著急不知道怎麼辦,即使出了天大的事,管理者也不能慌,因為你是一個員工的主心骨。
4/6
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無論對外對內。員工之間出現問題,要想辦法解決,能說會道是一個管理員最基本的。
5/6
公私分明,獎懲有度。管理者注意平時在員工面前的說辭,既然說了,那就要做到,沒有一個員工喜歡說話當放屁的上級,獎罰要分明,哪怕錢不多,也不要覺得無所謂。
6/6
把員工分成若干團隊,讓團隊之間相互競爭。不管在公司,還是在社會,都需要競爭,沒有競爭只會讓公司陷入一個混吃等死的境地,鼓勵團隊之間競爭,並有一定獎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