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查理九世簡介50字 是簡介 簡介!!! 急!!!
查理九世(1550年6月27日-薯碼1574年5月30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560年兄長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後,當時是奧爾良公爵的查理九世於1561年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親凱瑟琳·德·梅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時,法國爆發了宗教戰爭。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反對胡格諾派。1570年胡格諾派取得暫時優勢,隨後查理九世同意與他們和解,並同胡格諾派的政治領袖海軍上將科利尼修好。
但是他終於在1572年接受母親的慫恿,允許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殺。
查理九世是一個軟弱的國王,他終生都處於母親的陰影之下。他在1574年於萬塞納去世。
(1)查理多少世擴展閱讀:
查理九世在位期間的巴黎大屠殺:
聖巴托洛繆大屠殺(法文為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 是法國天主教暴徒對國內新教徒雨格諾派的恐怖暴行,開始於1572年8月24日,並持續了幾個月。由於雨格諾派的不妥協的強硬態度,使該事件成為法國宗教戰爭的轉折點。
1572年,在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和納瓦拉的亨利婚典後發生一系列有內在關聯的事件。8月22日凱瑟琳·德·美第奇指使天主教徒Maurevel,試圖刺殺雨格諾派在巴黎的領袖--海軍將軍科利尼,但是僅僅使他受了傷穗早。這次行動激怒了雨格諾派。
在8月24日聖巴托洛繆日黎明前的幾個小時,科利尼和其他的12個雨格諾派的領袖在巴黎被暗殺,這一系列的暗猜手雀殺只可能是由高層策劃的,同時這也是普遍屠殺的信號。8月24日到9月17日,巴黎的暴徒看似自發的掀起了屠殺雨格諾派教徒的浪潮。
從8月到10月,看似自發的屠殺雨格諾派教徒的行動擴散到其他的城鎮。圖盧茲,波爾多,里昂,Bourges,魯昂,和奧爾良都被波及,死難者估計有10萬。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7萬,死難者中包括作曲家Claude Goudimel。
當時報道死難者的屍體堆積在河裡長達數月,以至於沒人敢吃河裡的魚。教皇額我略十三世對此的非常高興:所有羅馬的鍾都為感謝主的恩典而敲響,一個特別的紀念幣為此而鍛造,他還委任Giorgio Vasari繪制了一幅壁畫來慶祝這次屠殺。
在巴黎,詩歌和音樂學院的創始人,詩人Jean-Antoine de Baïf 寫下了極度贊美這次殺戮的十四行詩。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不是法國宗教戰爭史上的第一次屠殺的,同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查理九世
⑵ 查理一世算幾世
凡君主登基使用的名字是以前的君主沒有用過的,就是一世,重名者依次類推。
在西方國家敬慎好給孩子取與祖輩相同的名字是對祖輩的一種尊敬,這與中國不一樣,中國君王的喜歡搞忌諱,外國人喜歡搞重復。所以在有的家族,可能會出現一家三代都叫查理的情況,皇室也是如此,為了區別各個君主。第一個叫查理的君主稱為查理一世,第二個叫查理的亮鉛君主稱為查理二世,以此類推。
譬如伊麗莎白一世是1533年9月7日出生的,伊麗莎白二世是1926年4月21日出生的,但因為伊麗莎白二世是第二個叫伊麗莎白的女王所以叫伊麗莎白二世。
(2)查理多少世擴展閱讀:
由此孝鄭可見,二世不見得就是一世的兒子,也不見得是一世的直接繼承者。而且,歐洲的皇室或者王室繼承法則和中國古代的繼承方式是不同的,女婿、外孫、侄子、外甥都可能是繼承人,所以說,二世和一世不但可能不是親父子,而且可能都沒有血緣關系。
所以要想了解歐洲歷史,要擺脫讀中國歷史的那種習慣。
⑶ 英國查理一共幾世。為什麼有本書叫查理九世
只有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作為反動暴君的名字,後人避之不及。
威廉一世(1066.12.25——1087.9.9)
威廉一世(1087.9.9——1100.8.2)
亨利一世(1100.8.5——1135.12.1)
斯 蒂 芬(1135.12.1——1154.10.25)
亨利二世(1154.10.25——1189.7.6)
理查一世(1189.7.6——1199.4.6)
約 翰(1199.4.6——1216.10.10)
亨利三世(1216.10.19——1272.11.16)
愛德華一世(1272.11.16——1307.7.7)
愛德華二世(1307.7.7——廳迅孝1327.9.*)
愛德華三世(1327.9.*——1377.6.21)
理查二世(1377.6.21——1399.9.30)
亨利四世(1399.9.30——1413.3.20)
亨利五世(1413.3.20——1422.8.31)
亨利六世(1422.9.1——1461.3.*;1470.10.*——1471.5.22
愛德華四世(1461.6.28——1470.9.*;1471.4.14——1483.4.9)昌喚
愛德華五世(1483.4.9——6.26)
理查三世(1483.6.26——1485.8.22)
亨利七世(1485.8.22——1509.4.21
亨利八世(1509.4.21——1547.1.28)
愛德華六世(1487.1.28——1553.7.6)
格雷郡主(1553.7.10——7.19)
瑪麗一世(1553.7.19——1558.11.17)
伊麗莎白一世(1558.11.17——1603.5.24)
詹姆斯一世(1603.5.24——1625.3.27)
查理一世(1625.3.27——1649.1.30)
查理二世(1649.1.30——1685.2.16)
詹姆斯二世(1685.2.16——1689.2.22)
威廉三世(1689.2.22——1702.3.19)
瑪麗二世(1689.4.11——1694.12.28)
安妮女王(1702.3.19——1714.8.1)
喬治一世(1714.8.1——1727.6.11)
喬治二世(1727.6.11——1760.10.25)
喬治三世(1760.10.25——1820.1.29)
喬治四世(1820.1.29——1830.6.26)
威廉四世(1830.6.26——1837.6.20)
維多利亞女王(1837.6.20——1901.1.22)
愛德華七世(1901.1.22——1910.5.6)
喬治五世(1910.5.6——1936.1.20)
愛德華八世(1936.1.20——12.10)扮稿
喬治六世(1936.12.12——1952.2.6)
伊麗莎白二世(1952.2.6——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