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班主任如何管理「差班」
導語: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組織。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良鏈唯好的班級有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面對一個“差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解決一系列問題,讓班級進入良性狀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班主任如何管理“差班”
一、要建立一支精乾的班幹部隊伍。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定有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要靠一支精乾的班幹部隊伍去強化與引領。因此,在接手差班後,我特別注意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在班級中挑選有熱情、有正氣、有組織能力的學生作為班、團、隊幹部,根據他們的特長與能力,將他們科學地分工,讓他們負責班級管理。在班上我經常表揚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在同學心目中的威信得到了提高。我想方設法將班幹部們緊密團結在自己的周圍,讓他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我們班很快就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
二、班主任堅持以身作則。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模範帶頭作用,小處著手,大處著眼,注重細節決定成敗。作為班主任,對於分配下去的一些任務,我總能做到親力親為,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這樣的捫心自問。記得一次校園文化建設的勞動,我班的任務是搬運部分建築垃圾。可想而知,這樣的工作量使得一些平時懶散的學生就出現了鬧情緒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指責他們,在勞動場中,我親自帶頭動手,慢慢地感染了一些觀望的學生。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三、民主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它是班級成功的有力保證。但鑒於我班的實際情況,我把這個權利最大程度地送給了學生裂喚絕,以班會的形式讓他們確定自己的班規,當然這個班規與學校的規章制度要相吻合。有了這樣的做法,真正有違紀的他們自然無話可說。
四、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不可否認,學生的表現直接導致了我們內心的好惡,有時會不自覺地發牢騷。但對於這樣本已岌岌可危的班級,如果老師的好惡過於明顯,會讓學生產生更加明顯的分幫分派的惡習,會讓原來只是徘徊觀望的學生更多地加入到不良隊伍中去。因此,“公平”二字更為重要。比如在分座位這個小細節上,一些班級的普遍做法是按成績來就坐,這樣會“保護”班裡的“精英”。而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抽簽,抽到哪坐哪(個別個子特高的除外),開明得讓大家無話可說。
五、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
班裡的學生有肆姿優、中、差的區別,要發揮優秀的榜樣作用,班主任就要重點對優秀的學生加以培養,使之成為班級管理的得力助手。“優秀的學生”的定義可以不局限於成績優秀的學生,還可以是成績不優秀但紀律好的學生,還可以是熱心為班集體做好事的學生。如,我在班級中就設立了“學雷鋒標兵”、“勞動標兵”、“形象標兵”等優秀的學習榜樣,這樣既讓學生有成就感,又讓學生覺得學有榜樣。
六、充分運用鼓勵的藝術。
鼓勵,永遠是人生前進中的一副靈丹妙葯。作為班主任,應當不斷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差班的班主任更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得到鼓勵的機會。要知道:“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這樣的孩子能差嗎?這樣的一群孩子組成的集體能是差班嗎?對這樣的班級,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能不願意用全部的身心去關愛嗎?所以,敏銳地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加以鼓勵,是轉化差班的制勝法寶之一。
七、用文體活動團結學生。
如果舉行一項活動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無論是什麼活動,都將是極大的成功。比如學校舉行的各種體育競賽和演講比賽,班主任要全力提倡,這是形成和諧的環境,產生向心力、凝聚力,培養集體榮譽感的絕好機會。如果班主任仍然只強調學習,不主張參加這些活動的話,就等於自己在破壞班級的團結、削弱班級的凝聚力。
八、加強學校和家長的聯系。
任何一個差生的轉化教育都離不開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結合,家庭教育是鞏固學校轉化效果的保證。因此班主任要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與溝通,可利用家訪、電話、便條、書信等形式,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也使教師了解學生在家的動態,雙方共同努力,促進轉化的進程。
總之,差班的轉化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牢記“不拋棄、不放棄”的人生信條,力爭把班級的差生全部轉化為優秀生,給他們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
B. 怎樣管理好一個紀律很差的班級
很多年輕老師都為此苦惱:今天有學生上課看課外書,明天自習班裡亂做一鍋粥,後天學生課桌一團亂麻……總會有你想不到,沒有學生做不到的違紀行為。
當班級出現紀律問題時,除了發火懲罰之外,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知名班主任許丹紅老師為一線老師提供了4個金點子,分別是:順水推舟、自我批評、虛擬形象與慧眼識珠。
相信這4個金點子,可以幫助你管理好班級紀律,我們一起學習下吧。
老師經常教導孩子,要尊重老師,而課堂上看課外書,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
當孩子在課上捧起課外書,該怎麼辦呢?
(1)順手牽羊,順著孩子喜歡看課外書的思路,大力挖掘孩子看課外書的積極因素,如開設「痴愛語文龍虎榜」,讓孩子們推薦榜首。
(2)課余談心,獎勵一本有意義的書。在一種非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通過「冷幽默」的方式,對在課堂上看課外書的孩子進行一番隱形的批評。
經過你的「表揚」後,學生內心會充滿感動、愧疚,自然錯誤也不會再犯。
做到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是帶班的最高境界。只有孩子學會了自我管理後,自我教育方能實現。
當遇到班級吵鬧後,我們要選擇智慧應對:
(1)自我批評。從自我入手,檢討自己。許老師讓孩子寫信提意見,並把這一次活動命名為感恩教育。出其不意,在孩子們面前適當裝弱,進行自我檢討,自我批評,震撼了孩子的心靈。
(2)約法三章,簽訂安靜合同,有獎有罰。當老師不在,孩子們安靜時,可通過獎勵少做家庭作業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管理班級的同時,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難題,怎麼辦?
不妨虛擬一個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象,比如熊大、熊二、光頭強、功夫熊貓等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形象。
然後針對孩子們平時做得特別好的地方或者特別不好的地方,以這些形象的名義,來誇獎孩子們或者向孩子們求助,抑或傾吐煩惱,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老師要如何做到欣賞中等或弱勢的孩子呢?
(1)以公正的態度欣賞孩子。教育要面向全體,努力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老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力量。
(2)以寬廣的胸襟欣賞孩子。也就是說,我們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允許孩子犯錯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
除了以上4個金點子,許老師還有其他的好點子,比如:就地取材、順道而行、身先士卒、舉手之勞、學做大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