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𢇁瓜種植期間需要怎樣管理
絲瓜種植期間管理技術:
1.定植後用小拱棚覆蓋,盡量少通風,以提高小拱棚內溫度,促進緩苗。
2.緩苗後一般要噴120ppm的乙烯利或2000ppm的比久,以防苗徒長,促進多現雌花。同時還要澆一次透水,而後轉入蹲苗。
3.當苗高30厘米時搭支架,並採用之字形綁蔓上引。以主蔓結瓜為主,側蔓一律摘除。當瓜蔓同時生長時,要重水肥,原則上2--3天一水,5--6天一肥。追肥每畝每次用人糞尿500公斤或硝酸銨20--25公斤。
4.肥水管理。良種絲瓜前生育期短,植後30--40天結瓜。夏絲瓜苗期淋糞水2--3次,初花期重施追肥,每畝施50公斤復合肥或50公斤花生麩,每採收2--3次,再追肥一次,每次用復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夏絲瓜苗期水分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利於根系生長。
5.抽蔓開花期需水較多,晴天要早晚淋水,採收期除淋水外,溝內要保留10--20公分的水層,雨天要及時排水。理蔓打花打葉,插竹引蔓當蔓長30公分時可插竹,插入字架。
6.插架後,不要馬上引蔓,要適當窩藤、壓蔓,有雌花出現時再向上引蔓,並使蔓均勻分布。絲瓜在主蔓留種能成瓜2--3個。
7.吊瓜。絲瓜彎曲時,要吊瓜,用小包裝繩一頭綁瓜蒂,一頭綁一小石塊,把瓜拉直,一般摘瓜後2--3天進行。搞除老葉。夏絲瓜採收後期,下面的病葉、老葉影響通風,又易傳播病害,要及時摘除。
絲瓜,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須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種子多數,黑色,卵形,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廣泛栽培於世界溫帶、熱帶地區。雲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較短小。果為夏季蔬菜,成熟時裡面的網狀纖維稱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傢具;還可供葯用,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解毒之效。
2. 佛手瓜種植方法
佛手瓜高產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肥沃有水澆條件的地塊,多施有機肥。佛手瓜是喜肥的多年生宿根作物,有機肥充足能提高產量和商品性。株行距70-100厘米×70-100厘米。定植穴深30厘米,直徑30厘米。穴施10千克有機肥。放入有機肥後再填放10厘米厚的肥土,接著將種瓜平植下。每穴用種瓜2-3隻。敏信種瓜2/5以上露出地表面,芽長有3厘米以上者不必露出。
2、肥水管理:佛手瓜在華南地區栽培較多,可以一次種植多年採收。由於是以食用嫩莖葉為弊拿逗主,因此加強肥水管理成為提高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在施足基肥後,追肥可以選用「沃葉水溶肥」或復合肥,切忌將未腐熟的人糞尿和速效氮肥直接追肥,因為佛手瓜幼苗對氨氣十分敏感,極易使幼苗枯萎死亡。
3、搭架:佛手瓜可以匍匐栽培,也可以搭架栽培。搭架栽培以1.5米高「人」字架為宜,在瓜苗主蔓長至30厘米時摘心,促租賣進側蔓生長,當側蔓長30厘米再摘心,促進孫蔓生長,並且一邊摘心一邊將瓜蔓引蔓上架,呈放射狀均勻分布。
4、採收:當氣溫在20℃以上,空氣平均濕度在80%以上時,佛手瓜植株生長迅速。當嫩莖長至40厘米左右時即可割取,收割時留基部1-2個基部葉以利分櫱萌發,繼續生長。
5、越冬:食苗佛手瓜採收嫩莖葉的時間長達7~8個月。霜凍後除保留2~3條較健壯的枝條外,清除所有葉片和細枝條,並用亂稻草或地膜等覆蓋。翌年春季氣溫回升後揭去覆蓋物。新葉長出後,可在距根部60厘米處開淺溝,每畝用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復合肥60~80千克均勻施入溝內,覆土後立即澆水,澆水量根據土壤濕度而定。
佛手瓜的種植條件較為簡單,庭院、房前屋後、村邊地頭都可種植,病蟲害較少,產量高,風味好,耐貯運,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嘗試種植。
3. 營養豐富的佛手瓜,要怎麼種植才能易活且多結果
說起佛手瓜,想必有的朋友聽說過有的沒聽說過,佛手瓜是一種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物很高的蔬菜品種,既可以生吃又可以作為水果吃。那麼,佛手瓜的種植方法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佛手瓜
4、枝葉管理
在佛手瓜長到四十厘米長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它進行搭架,盡管可以讓它直接在地面上爬行生長,但是搭架之後不僅可以提高佛手瓜的產量和質量還可以避免很多的病蟲害。其次就是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將將部分的枝葉剪掉,這樣可以減少養分的消耗,還可以提高座瓜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