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撲克一共有多少張牌
一副撲克牌共有54張牌,其中52張是正牌,另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張正牌又均分為13張一組,並以黑桃、紅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表示各組,每組花色的牌包括從1-10(1通常表示為型判A)以及J、Q、K標示的13張牌,玩法千變萬化,多種玩法,如比較典型的玩法鬥地主。
牌點
四種花色分別為黑桃♠(spade,又名葵扇)、紅心♥(heart,又名紅桃)、梅花♣(club,又名草花)氏租晌、方塊♦(diamond,又名階磚或方片,川渝地區稱為"巴片")。黑桃和梅花為黑色,另兩種是紅心和方塊為紅色。每花色十三張,為數字一到十,英文字母J、Q、K。一到十的牌以花色殲鋒圖案數代表,而J、Q、K用人頭牌代表。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
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
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片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撲克
B. 一副撲克牌有多少張牌
撲克牌有五十四張。
一副撲克牌共有54張牌,其中52張是正牌,另2張是副牌分別為大王和小王。52張正牌又均分為13張一組,並以黑桃、紅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表世檔示各組。
每組花色的牌包括從1-10,1通常表示為A,以搜肢亂及J、Q、K標示的13張牌,玩法千變萬化,多種玩法,如比較典型的玩法鬥地主。
(2)牌有多少張擴展閱讀: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飢賀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C. 麻將一共有多少張牌啊
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
麻將一種漢族發明的益智游戲,麻將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44張。北方麻將共計136張,36個條子,36個筒子,36個萬子,分別是1-9各四張,計108張,另有東南西北中發白各四張,共28張。
一副麻將牌的組成由以下部分:
序牌:萬、餅、條,每種花色各1-9,每種4張,合計108張;
字牌:東、南、向、中、發、白,每種牌各4張,合計28張;
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每種牌各1張,合計8張;
上面三種類型就是一副麻將全部144張麻將牌,136張牌的玩法比全部牌數少了8張花牌,而108張牌的玩法只用了序牌。
麻將,一種博弈游戲,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及閩南地區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
游戲介紹: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有的地區74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不同地區的游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
在明代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麻將起源:
• 筒
我們俗稱「餅」,它其實是一個糧倉屯(土話)的正上方俯視圖,也就是說」筒「是一個抽象的截圖。大家可以結合搜一個糧倉圖(暫沒有找到合適的俯視圖給大家)。儲糧食的時候,人們用席子圍成一個桶狀的立柱空間,糧食儲存在裡面,為了防漏雨,頂是兩圈草墊以同心圓疊蓋結成。因此,從糧倉的正上方俯視下來,我們看到的抽象事物就是一個「筒」,兩個糧倉就是兩個「筒」,以此類推到「九筒」。後來因打仗傳到南方後,叫法上出現了「餅」的讀音,是一種看圖說話的緣故,但這個錯誤也很普遍地沿襲了下來,讓人們對麻將的歷史理解越來越遠。
• 條
它也是一個抽象圖。細心的人會發現麻將的條裡面有兩個奇怪的事情:一就是它沒有「一條」,而是「一條」被「小鳥(幺雞)」代替了。這兩個問題先賣關子留後再說。先說最早麻將中是有「一條」的,那麼一條是什麼?為什麼條的形狀好像有紋理。「條」的圖案原型也是谷倉,但不同於「筒」的俯視圖,「條」是谷倉的側視圖。也就是說我們站著看一個谷倉,抽象看它是一個圓柱體,再把這個圓柱體平面化,就是一個帶有紋理的長方形。而那些紋理就是席子一層一層圍捆、結扎出來形成的紋。
• 幺雞
代替「一條」:幺雞出現在麻將中,而且是很奇怪的代替了「一條」,其中緣由當然是因為倉管恨透了偷吃的麻雀。由於古代早已有了軍備的習慣,糧食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看管是有嚴格的規定,存糧損耗也是有嚴格的限定,一旦損耗超過規定就要掉腦袋。可是陳糧、濕糧都要晾曬,而谷倉中的麻雀太多,它們不但來「搶糧」,甚至還在一座座谷倉屯中修葺了自己的窩,生養一群群的下一代。那麼一倉糧食不見了,就是因為「變成」(生養)了麻雀。這也反應出倉管們多麼恨透了麻雀,所以用麻雀代替了一條,以此勵志(提醒)自己。
麻將的誕生最早的載體是條狀的竹編,將寬竹條截成18厘米左右長的片片,並在上面畫上麻將的元素,類似於80年代農村中盛行的紙牌。
• 傳說
麻雀牌起源說
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游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麻雀牌三種基礎花色的名字叫做「萬、束、筒」。「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杠」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
那麼為何又叫做「麻將」呢?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較近。太倉話的兒話音念做(/ng/),打「麻雀兒」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太倉方言雀(/tsiak/)兒(/ng/),合在一起就變成將(/tsiang/)。唐朝,麻將傳入了日本。
葉子格戲起源說
明朝名為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葉子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馬吊牌起源說
有人說,麻將牌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中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鄭和下西洋起源說
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沒有什麼娛樂用的設備,船上的將士只能以投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但是在長久的航海中,將士們厭倦了,經常有將士想家,甚至有試圖謀反的,試圖殺了鄭和他們,為了穩定軍心,鄭和發明了一種娛樂工具。
鄭和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然後又以船上裝淡水桶的數量,分別刻了1-9「桶」(筒)。然後又根據風向,刻了「東西南北」四個風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然後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刻了紅色的「中」,然後根據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個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時候是鄭和、副帥、大將軍、鄭和的夫人(太監也可以娶妻)四個人一起玩,最後確定了游戲規則後,全船開始都玩此游戲,船上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這個游戲得心應手,於是鄭和給這個游戲命名「麻大將軍牌」,即是後人的「麻將牌」。
麻將應對的五種標准狀態,是「吃」、「碰」、「杠」、「聽」、「胡」。在正式比賽中,五種狀態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包括國際比賽。
• 吃
上家打出牌,與下家的牌正好組成一副順子,他就可以吃。
• 碰
其他人打出一張牌,自己手中有兩張相同的牌正好組成一副刻子,他就可以碰。
• 杠
其他人打出一張牌,自己手中有三張相同的牌,即可杠牌,稱為明杠,倒下這個杠,再到排尾抓一張牌,將手中不需要的一張牌打出。手中有三張相同的牌,又抓到一張相同的牌,稱為暗杠,扣下,別人不知道是啥牌,再到排尾抓一張牌,將手中不需要的一張牌打出。「明杠」比「吃」優先,如果你要杠的牌剛好是出牌方下家要吃的牌,則吃牌失敗,杠牌成功。
• 聽
當你將你手中的牌都湊成了有用的牌,只需再加上最後一張便可和牌,你就可以進入聽牌的階段,報聽後不能吃、碰、杠,且只能打出本輪摸到的牌。
• 和
(讀音:hú,ㄏㄨ)
當最終牌型滿足m*AAA+n*ABC+DD(m、n可以為0),即可和牌(少數特殊牌型除外)。四位玩家誰先和牌誰為勝利,得分由底分乘上番數。具體視比賽詳細規則而定。
特別注意:「和牌」是標准叫法,不應作「胡牌」或「糊牌」。
D. 撲克牌一共多少張
撲克牌一共有54張牌,分為4種花色加上大小王嫌含各1張。花色分為梅花、方片、紅桃、黑桃各13張牌,分別為A、2、3、4、5、6、7、8、9、10、J、Q、K。如果一副新的碧者銀撲克牌,是有55張的,因為多1張是空白牌,讓別人作切牌用的,但很多人開了新牌就會扔掉那張。
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大王代表太陽悔宴、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紅桃、方片、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撲克牌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貓、小貓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E. 一副撲克牌有多少張
一副撲克牌共有54張牌。
一副撲克牌一般分為4種花色加上大小王各1張。花色分為梅花、方片、紅桃以及黑桃各13張牌,分別為A、2,3,4,5,6,7,8,9,10,J,Q,K。如若是一副新的撲克牌有55張的,穗鎮多出1張為空白牌。
撲克牌的寓意
撲克牌的花色來源於歐洲中古世紀,方塊象徵這財富,紅桃象徵這愛情,黑桃象徵這和平,而梅花象徵這幸運。象徵意義的緣由直到現在也無法考證,最猜隱粗合適的說法是與當時的社會形態有關。
而一副牌中的每張K,Q與J均是不一樣的,因他們都是歷史人物的原型。此設計來自法國,四張K代表著歷史上四位著名的國王,四張Q代表著這2位聖經中的女子,一位女神及一位虛構人物,而四張J代攜姿表的是4位騎士。
F. 撲克牌一共有多少張
撲克牌一共有54張牌,分為4種花色加上大小王各1張。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撲克牌的含義
撲克牌是歷法的搜凱縮影,54張牌中,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中有52個星期,兩張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分別用桃杏梅方來表示,其中紅杏紅方塊是代表白晝,黑桃梅花是表示黑夜,
每一季度是13個星期,撲克牌中每一種花色正好是13張牌,每一季度是91天,13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正好91點,四種花色的點數加起來,然褲答後加上小王的一點,是365點,正好等於一年的天數,如果再加一大王世純喚的那一點,是366天,恰好是閏年的天數。
撲克牌中的JQK共有12張,它既表示一年之內有12個月份,又說明太陽在一年當中要經過12座星座。
G. 麻將一共有多少張牌
可以是108張也可以是136張或者144張。
麻將共有這樣幾種牌:
1、花色牌
又分萬、條、筒三種,都從1-9,每個4張,因此是共9*3*4=108張。
2、字牌
分為東、南、西、北、中、發、白,也是各四張,共7*4=28張。
以上的108+28=136張,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牌,此外有的地方還有杠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與梅、蘭、菊、竹各一張,計8張。但這8張杠花是否用上,由各地風俗與玩的人自行決定的,如果用上去是144張,不用那就是136張。
(7)牌有多少張擴展閱讀
大眾麻將規則
大眾麻將游戲開始時,由一名玩家起庄。莊家的意義在於他一開始可以拿十四張牌,其它玩家只能取十三張牌。莊家如果胡牌, 則下一把可繼續連庄,否則即由莊家的下家做莊。牌局通常在四位玩家輪流做過四次庄後結束。
盤:每次起牌到胡牌或荒牌為一盤圈,行牌一周為一圈。
大眾麻將游戲莊家:開局由東者請莊家,以後則為胡牌的人為莊家,如果荒牌則算莊家的下一家坐莊。
對家、上家、下家:坐在自己對面的稱為對家,坐在自己左手邊的稱為上家,坐在自己右手邊的稱為下家
手牌:擺在自己門前的牌為手牌,標准數為13張。開杠多出的牌不計算在標准牌數內。
牌牆、牌城:四人各自在門前碼成15墩牌,即稱牌牆。四道牌牆左右相接稱牌城。
對子:2張相同的牌。
順子:3張同花色序數相連的牌
碰子:3張相同的碰牌。
杠子:4張相同的牌刻子。
和牌 :即流局、荒牌。
執位:當四位玩家准備游戲後,由系統隨機分配風位。按照東、南、西、北的次序逆時針排列。
風圈:第一圈風圈為東。每打完一圈,則按照東、南、西、北的次序轉換風圈。當最後一位玩家做莊之牌局完結而沒有連庄情況出現,則牌局的一個循環完結,稱為「一圈」。一炮多響允許一炮多響,如果一炮多響包括莊家在內胡牌,下一輪莊家繼續當庄。
在具體的游戲中不同的張數有著不同的打發,只有了解之後才能有更清楚的認識,才會打各種類型的麻將。
H. 撲克牌一共有多少張
撲克牌備帆一共有54張牌,分為黑桃(黑色)、紅桃(紅色)、梅花(黑色)、方塊(紅色),這四種花色,再加上大小王各1張。其中52張是正牌,另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張正牌又均分為13張一組,並以黑桃、紅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表示各組,每組花色的牌包括從1-10(1通常表示為A)以及J、Q、K標示的13張牌,玩法千變萬化。
撲手纖克牌的花色是有由來的,說法主要包括兩種:
第一種說法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
第二種說法是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片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
撲克牌的起源:
一種說法是由唐代天文學家張遂發明,最初稱做「葉子戲」,因為紙牌只有樹葉那麼大。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也有對「葉子戲」的記載,它是由文字游戲發展而來。
到了元朝,馬可畢滾仿波羅來中國游歷,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宮廷里擔任官職,和上層知識分子過往甚密,學會了這一游戲。後來把它傳播到了歐洲。
一開始,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是因為它造價低廉、玩法多樣,又容易學,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歐洲人根據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對紙牌游戲進行了改進,最終出現了「撲克牌」。
還有一種說法,相傳早在秦末楚漢相爭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一種紙牌游戲,因為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被稱為「葉子戲」。(「葉子牌」,有兩個手指大小。長8公分,闊2.5公分的「葉子牌」,用絲綢及紙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
據說這就是撲克牌的雛形。撲克牌已有幾百年的變遷史。據說最早的西方紙牌是在13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從亞洲流入歐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