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種植生薑種植管理技術
生薑是很多人愛吃的食物之一,那麼你們知道生薑是怎麼 種植 管理的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生薑種植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更多熱門的生薑種植內容↓↓↓◆❁◆❀◆生薑種植 方法
◆❁◆❀◆生薑種植技術大全
◆❁◆❀◆生薑的種植方法
◆❁◆❀◆生薑種植病蟲害防治方法
生薑種植管理技術
播種前的准備
種姜的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姜塊作為種姜。挑選姜塊飽滿肥厚、形狀扁平、皮色光亮、節間短、不幹縮、無損傷、無蟲眼病斑,大小50 g左右的新鮮生薑做種。
栽培地的選擇
生薑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大棚栽培。露天栽培時應選擇地勢高、乾燥、無污染、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有機物豐富的微酸性土壤,尤其在土壤pH值為5~7 時生長最好。
大棚栽培時應選擇地勢稍高易排灌的地塊,同時要求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無姜瘟病、地下害蟲少。搭建大棚時間至少在定植前1個月,為了提高低溫、降低土壤含水量應在扣好大棚膜後翻耕土壤,耕翻深度為17~20cm,並且做好排水溝以防積水。
種姜的處理
(1)曬姜、困姜。3月上旬選1個晴天,上午在陽光充足的場地晾曬選好的姜種,傍晚時收到屋裡,曬個 2~3d。
(2)炕姜催芽。將曬好後的姜種用12%農用鏈黴素2000倍液浸泡 48 h,撈起晾乾後上炕催芽,催芽溫度為22~25℃,20~25 d 後待姜芽長至0.8~1.5 cm、粗1指寬時播種。如果在室外採用池室催芽,可在院落中選擇避風向陽處,壘1個池子,高 80 cm,長寬因地制宜,池子底部鋪10cm厚的麥稈,將姜種平鋪其中,然後覆蓋5~6cm的麥稈,最後在表面蓋上1層透明塑料薄膜,催芽溫度控制在22~25℃,20~25d後即刻出芽。
(3)掰姜種。當芽長至1.0~1.5 cm時,即可掰塊播種,抹掉長勢比較弱的芽,每個姜球留1個左右壯芽,對姜芽過小的姜球,繼續進行催芽。
播種
生薑適期排種十分重要,過早容易爛根;過遲則耽誤農時,影響產量。在種姜上方處蘸草木灰後下種排種,以保證苗齊苗壯,然後在姜種上面覆蓋1層4cm左右厚的細土,再覆蓋農家肥,最好與復合肥混合後施用。澆水應澆透。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對生薑的產量、質量有很大影響,單位面積內的株數、每株分枝數和單枝姜重是影響生薑產量的重要因素;通過合理密植,可使提高生薑的塊頭、高產、優化商品性。適當增加行株距,減少每平方米種植的生薑株數,在促進個體發育的同時,又保證了群體產量。露地栽培生薑以行距55~65 cm,株距20~30 cm,每畝栽種5000~6000株為宜。
2.2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
生薑是一種需肥量很大的蔬菜,在栽培過程中不僅要施足基肥,還要多次追肥以滿足生長需要。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在開溝整地後每畝施用70~80kg的有機肥。在苗高15 cm左右有1~2分支時施第1次肥,並澆水,每畝地施用尿素7~9 kg即可。第2次追肥在 立秋 前後,此時是生薑生長進入旺期,結合除草、中耕、培土追2次肥,有利於發棵和促進根莖膨大。一般每畝地施用細餅肥70~80 kg,另加復合肥30~40kg或磷酸二銨20kg。在收獲前1個月追施第3次肥,此時生薑具有6~8個分支,每畝施用復合肥130~150 kg,施肥後要覆土壅根,澆透水,增強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利用。但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可少施或不施肥,以免造成莖葉徒長影響養分積累。
合理澆水
生薑性喜濕潤、忌積水、怕乾旱,整個生產期應保持畦面濕潤。生薑出苗後,適當乾燥的土壤可提高地溫,可促進出苗及生長。在生薑生長中期至收獲前,濕潤的土壤有利於生薑的分枝及塊莖的膨大,一般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晴天時要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適當澆水,為避免植株徒長以及病蟲害發生,不可漫灌以防過分潮濕和漬水。
田間防曬
生薑喜陰濕、怕強光、不耐高溫。除了大棚栽培外,露地栽培可以用稻稈或麥稈在下種後平鋪在陽畦面上,以保持土壤濕潤;待生薑出苗時,再把秸稈順姜行插成排用以遮陽,至氣溫降低後拔掉秸稈,以利於光合用。
除草
生薑出苗後用化學除草劑會致植株受到葯害,一般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因此生產上在生薑出苗前進行化學除草。播種前2 d,用噴霧法均勻地噴施 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播種後20 d再均勻地噴施 10%的除草通或者撲草凈。待生薑出苗後,就不能施用除草劑,主要靠人工除草。
生薑與其他作物混種
生薑與西瓜套種
播帶2.3m,種4行生薑,行距50cm,佔地寬2m,留空當30cm,將生薑與西瓜畦合起來成壟,栽地膜西瓜。經實踐證明這樣種植每畝可增值8000元左右。
生薑與玉米混種
按2.4 m為1復合帶,種2行玉米,4行生薑,溝寬20cm,餘下的1.8m作為種植生薑的預留地。在姜田裡東西向種植玉米,可為生薑遮蔭、降溫;生薑揮發油散發的刺激性氣味,可趨避玉米害蟲;玉米是高稈植物,需要較強的光照,生薑植株較矮,忌暴曬,兩者間種可以充分合理利用空間,增加單位面積產量。
除此之外,生薑還可與大豆、山葯等混種。
病蟲害防治
影響生薑產量及品質的病蟲害主要是姜瘟病、斑點病、炭疽病和姜螟夜蛾(又叫鑽心蟲),生產上以農業防治 措施 為主,葯劑防治為輔。實行水旱輪作,切斷土壤、肥料等傳播途徑;選用無病和抗病姜種,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性;無病地留種,提供健康無病的姜種。防治姜瘟病、斑點病、炭疽病等病害可以選用姜瘟靈、可殺得、硫酸鏈黴素等農葯;防治姜螟夜蛾等蟲害可以選用敵百蟲、康綠功臣、馬拉硫磷、敵殺死等農葯,在蟲子孵化高峰期,尚未鑽入姜苗心葉前施用。發現有病姜株和有蟲口的植株應及時拔除,清除帶菌土壤,撒上石灰。連土一起帶出棚外集中處理。
生薑種植管理的注意 事項一、忌盲目跟風種植生薑
對於生薑主產區的姜農,由於對生薑管理技術較熟悉,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水利條件好壞、自家勞動力多少和自家姜窖貯存量的大小,適度種植。因為生薑不耐霜凍,收獲期集中,切不可種植面積過大,以免收獲不及時使生薑受凍。對於剛剛開始種植生薑的農民,建議小面積種植,重點熟悉生薑生長規律,學習種植管理技術,積累生產管理 經驗 ,切不可盲目大面積種植。
二、忌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增加生產成本
根據山東農業大學的研究,推薦每畝用肥量:圈肥6000-7500公斤、復合肥100-150公斤、水沖肥100公斤。有的菜農由於對生薑需肥量不了解,種植1畝生薑要施用500公斤左右化肥,一方面造成化肥的大量浪費,另一方面增加了生產成本。生薑在三馬杈期前,依靠姜塊自身營養物質生長,因此底肥要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偏重氮肥,輕施鉀肥。6-7月,追肥以氮肥為主,可補充少量鉀肥。立秋扶壟培土後,其生長速度加快,生長量增大,不僅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鉀等養分,而且需要少量的鈣、鎂、硼、鋅等中微量元素。8-10月是姜塊膨大的生長高峰期,姜塊膨大需要吸收大量養分,尤其需要鉀肥。因此在此期要多次沖施鉀肥,適當補充氮肥。
三、忌輕視預防,被動治療,葯不對症,防治病蟲害效果不好
輕視預防被動治療,不是主動積極預防,而是被動防治病蟲害。不願意花錢買葯,存在僥幸心理,能不打葯就不打,能拖延打葯就拖延,一旦出現病蟲害以後,自己慌了神,才想起打葯。由於不能積極主動地搞好病蟲害早期預防,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機,只好被動地防治病蟲害,費工費時費力費錢。缺乏防治病蟲害的基本知識,不能對症用葯。自己不懂病蟲害防治的知識,跟隨別人用葯,或者聽信經營者的介紹盲目用葯。應根據病蟲害的早期測報,確定好防治的最佳時機,及時及早地主動搞好早期預防。防治好某一種病蟲害,一要對症用葯,選擇好適宜農葯,二要農葯使用技術得當,良葯和良法相配套,才是防治病蟲害成功的關鍵。注意農葯使用濃度和使用時間,明確使用方法,才能發揮農葯的最大功效,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四、忌輕視生薑質重,只重視產量
高產不一定高效,生薑效益決定於產量和價格。收購生薑時,決定生薑收購價格高低的主要依據是生薑色澤、光亮度和姜塊的大小。根據我們多年來推廣的情況,生薑出芽後,分次大量沖施增產型黃腐酸鹽,能夠明顯改善生薑色澤和光亮度。通過鉀肥施用時間後移至8-9月份,分次沖施鉀肥,可以明顯改善姜塊色澤和提高生薑單塊重。
五、忌輕視姜窖內儲存管理
由於生薑收獲通常不直接賣鮮姜,而是入姜窖等第二年再賣,所以姜窖的貯存管理,是生薑前期田間管理的延續,是生薑豐產又豐收的保證。生薑通常在姜窖儲存5-10個月後再賣,姜窖常年儲存生薑積累病原菌且蟲多,極易引起生薑腐爛病和癩皮病的發生,導致效益大減。因此生薑入窖前,要用農用鏈黴素和阿維菌素處理沙和姜窖的四壁,抑制病蟲。
種植生薑需要補充哪些微量元素生薑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除了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鉀三大元素以外,還吸收鈣,鎂,鋅,硼等其他的中微量元素。生薑在整個生長期中,鉀元素是生薑吸收的最多的,其次是氮元素,在就是其他的中微量元素鈣,鎂,鋅,硼。
鈣元素主要分布在側枝和側枝葉中,根莖次之,主莖和主莖葉分布較少。鎂主要分布在根莖中,側枝和側枝葉中鎂元素含量也較多,主莖和主莖葉中分布較少。
生薑對鋅元素的吸收是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吸收鋅元素的數量也逐步增加。鋅元素在生薑的整個生長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生薑對硼元素的吸收與鋅元素的吸收大致相同,隨著植株的生長吸收硼的數量逐步增加,根莖迅速膨大時期的吸收量,占整個生長期硼吸收利用率的66%左右。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在缺鋅缺硼姜田作基肥時,一般每畝施用1-2kg硫酸鋅、硼砂0.5-1kg,與細土或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時施在播種溝內與土混勻:如作追肥和葉面噴施,可用0.05%-0.1%硼砂每畝50-70升,分別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三次。
>>>下一頁更多精彩“生薑高產栽培管理技術”㈡ 剛挖出的生薑如何處理保存
1、嚴格挑選生薑。這一關很重要,否則會引起爛窖。將有傷口、有病害、受雨汪並嘩淋的姜塊和質量差的姜塊去困行掉,按照大小分類,挑選質量好、沒有病害的姜塊進行貯藏。
2、圓頭前管理。圓頭期其實是一個根莖不斷老化的過程,將才收回來的新鮮生薑放在陰涼、通風、透光的地方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過60厘米,也可以用竹筐等器具分層堆放,上下左右留有空隙,避免大堆導致內部產生高溫,必要時灑水降溫。
場所可以是空閑的倉庫,也可以在露天搭建有遮雨設施的臨時場所,室內的需要通風或者打開窗戶降溫,將溫蔽橘度控制在20℃以下。
3、圓頭以後管理。圓頭以後,外界溫度開始降低,生薑也不再產生大量的熱量,保持溫度12-15℃即可。
(2)剛出苗姜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生薑的注意事項:
1、吃薑並非多多益善
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咽痛、煩渴、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適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2、不要吃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3、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多吃薑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干、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症狀。
㈢ 生薑苗期,怎麼進行管理
插姜草北方地區在種姜播種之後插姜草,利用穀草、或玉米秸、或高粱秸、或帶樹葉的樹枝等物,在姜畦南側(東西向溝)或西側(南北向溝),插上一行穀草或玉米秸,每3~4根為一束,按10~15厘米的距離,交互斜插在土中,編成稍向北斜或東斜的花籬,其高70~80厘米。
同時,第一次拌合追肥,第二次和第三次拌合水分。水分豐富的生薑要濕潤,但不耐旱。一般宜先沖洗鬆土後澆水,必須增加澆水次數,但不允許採用漫灌,9月是紅色生長的最佳時間,對水的需求明顯過多。
我們建議首先,用生物多菌靈噴灌或滴灌一次,以促進生薑泥的最佳生長。經過多次比較,孫經理購買了微生物制劑,激活了根細菌和根爆炸,它既能滿足人們對陽光的需求,又能改善土壤環境,預防土傳疾病,保持水分和肥料。
㈣ 生薑的種植方法及栽培技術,如何管理
播種時間:一般在4-5月上旬播種,霜前收獲。優選種姜:選留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且無病蟲和腐爛的姜塊作種姜。消毒催芽:首先用消毒液浸泡姜種,隨後撈出曬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堆放並用稻草覆蓋保溫催芽,姜芽長到1cm時可播種。播種密度:畝保苗約5500株,畝用種量約800-1000kg。
一、生薑的種植方法及栽培技術
1、播種時間
(1)因為姜喜溫暖,不耐寒且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選在晴暖天氣播種。
(2)一般在4-5月上旬播種,霜前收獲。
2、優選種姜
在收獲生薑後,選留肥壯、芽頭飽滿、個頭大小均勻、顏色鮮亮、無病蟲、無腐沒悔爛、無損傷且未受凍的姜塊作種姜貯藏。
3、消毒催芽
(1)播種前,用消毒液浸泡姜種消毒,撈出曬2-3天。
(2)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堆放,用稻草覆蓋保溫催芽,當姜芽長到1cm時即可播種。
4、施足基肥
(1)整地後,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kg以及鉀肥25kg作基肥。
(2)播種時畝用15kg尿素以及復合肥25kg作種肥。
5、播種密度
畝保苗約5500株,畝用種量約800-1000kg。
二、如何管理生薑
1、中耕除草
(1)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
(2)為保證生產無公害生產,可採用咐御人工拔草的方式。
2、適時澆水
夏季高溫應及時澆水降衡察岩溫,雨水天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注意:只需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避免積水。
3、合理追肥
(1)苗長至30cm時,畝施20kg尿素,也可使用發酵充分的清糞水。
(2)立秋前後畝施復合肥50kg、硫酸鉀25kg。
(3)地下根莖膨大期,畝施尿素10-15kg、硫酸鉀15-20kg。
4、及時培土
通常在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防止生薑根莖露出地表。
5、遮陰降溫
夏季高溫可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間作。
6、防治病蟲害
在腐爛病發生時,及時拔除病株,挖去帶病菌土,並在病穴內撒施石灰,隨後用干凈無菌土填埋。
㈤ 種植的大姜剛剛出苗,此時用什麼肥料最好
生薑,多選用上年生的嫩姜留作種用。即:在秋季生薑收獲時,選擇個大、飽滿、無病蟲害的嫩姜塊,去除泥土、須根和莖葉,放於陰晾通風處稍晾乾生薑表面的水分,用沙藏至翌年春季種植。肥料的選擇,一般選擇有機肥進行施肥,這樣有利於生薑的果實長大。也可以選擇綠葉寶肥料來進行施肥,綠葉寶肥料就是專門針對生薑的一種專用肥,它的使用方法是將肥料稀釋噴灑在葉面上。
㈥ 生薑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生薑種植前先處理種姜,培育出幼芽後進行播種,播種後注意遮蔭,並澆足底水,後期合理施肥,並綜合防治病蟲害。
1培育壯芽
在播種前20~30 d取出種姜,將其表面的泥土徹底清洗干凈,再在干凈地面或者草苫上平鋪晾曬1~2 d,晾曬過程中務必注意不可曝曬,必須適度。姜種選擇健壯、無病蟲危害、不幹縮、姜塊肥大、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色澤鮮亮的姜塊,切忌選擇肉質發軟、肉質變褐、干癟瘦弱的姜塊。
催芽能夠有效地促進生薑生長,無論選擇何種催芽方法,均是將溫度控制在22~25℃之後再催芽20~25 d即可,務必要保證幼芽處於粗壯、飽滿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催芽過程中務必要在保證透氣的前提下把姜種保濕;催芽標准為幼芽粗0.5~1.0 cm、長0.5~2.0 cm。
2整地施基肥
土壤應該選擇呈微酸性、透氣松軟、土層深厚、能灌能排、保肥保水、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壤土。施加基肥為過磷酸鈣750~1 125 kg/hm2+有機肥(充分腐熟)75 t/hm2,整平耙細,高畦栽培。
3田間管理
3.1遮蔭
由於生薑不耐高溫天氣及強光照射,去膜後要及時遮蔭,較為適宜的遮蔭范圍是60%;若遮蔭范圍不足或過大,生薑產量及品質會降低。一般有3種遮蔭方法,一是將遮陽網覆蓋在生薑之上,然後用繩索予以固定;二是在畦兩側插上竹竿(粗度為2~3 cm),橫檔小竹竿則捆綁在兩側竹竿的1.7~2.0 m處;三是套種瓜類搭架或者將高桿插在行間。
3.2肥水管理
在行間播種前,務必要澆足底水,生薑幼苗期,可小水勤澆,將土壤濕度控制在65%~70%之間即可。夏季可早晚澆水;立秋後澆水頻率控制在4~6 d澆1次,確保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生薑若處於發芽期,則不需追肥。待分枝數量為2~3個、苗高30 cm時第1次追肥,可施磷酸二銨300 kg/hm2或磷酸二銨硫酸銨300 kg/hm2,或施硫酸鉀150 kg/hm2+尿素150 kg/hm2+人畜糞水22.5 t/hm2;待分枝數量為4~5個時第2次追肥,可施優質細干糞30 t/hm2+硫酸鉀45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人畜糞水30 t/hm2;處暑前後第3次追肥,主要目的在於進一步促使根莖膨大,可施人畜糞水30.0~37.5 t/hm2+尿素225 kg/hm2。
4病蟲害綜合治理
4.1姜瘟病
生薑生產過程中,姜瘟病是主要的病害,既可在生薑的葉面發病,又可在生薑的根莖發病,主要表現為姜葉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凋萎,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萎蔫狀,最後葉邊反卷、枯黃,甚至枯死[3];對病部進行擠壓,會流出白色汁液,並且惡臭味明顯。防治方法:可用姜瘟寧3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或用70%敵克松進行灌根防治,或用芽孢桿菌750 g/hm2進行噴霧防治。
4.2炭疽病、紋枯病
炭疽病、紋枯病發病時,有褐色病斑(水浸狀)出現在莖稈處,並且會有很多的斑點密布在葉片表面,甚至還會出現全葉變褐色凋萎的情況。防治方法:可用30%愛苗150 g/hm2進行噴霧防治,這樣既可降低炭疽病、紋枯病的發生率,又可增強生薑抗病能力。
4.3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多會在生薑幼苗前期為害,甚至會導致出現斷苗缺窩的現象。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2 500倍液進行灌窩防治。
4.4姜螟
姜螟主要危害生薑心葉。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粉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或10%毒死蜱乳油750~1 200 g/hm2噴霧防治。
5及時收獲
可在初霜到來前種姜與鮮姜同時收獲,也可提前至立秋時收獲。
㈦ 生薑的種植技術和管理
摘要土地:深耕深翻,挖溝,溝距為50-55cm,溝寬25cm,溝深10-12cm。姜種處理:選擇健壯、不幹縮的姜塊作為姜種,催芽後,掰成75-100g的姜塊。播種: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姜種間距離18-22cm。施肥:立秋前後,每畝施加1000kg有機肥和15-20kg三元復合肥。
一、生薑種植技術和管理
1、土地整理: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透氣性良好、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地,每畝地施加3000kg腐熟有機肥和30kg的硫酸鉀;深耕深翻,將肥料翻入土中,然後挖溝,溝距為50-55cm,溝寬25cm,溝深10-12cm。
2、姜種處理:選擇姜塊肥大、色澤亮麗、不幹縮、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為姜種,然後將姜種放置在溫度22-25℃,濕度為60-80%的環境下進行催芽;催好芽後,將姜種掰成75-100g的小塊,每個姜塊上需要保證有一個幼芽。
3、播種:當10cm地溫穩定達到16℃以上時,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播種,播種前施足底水,播種後覆蓋上一層4-5cm後的土壤。播種方法: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每個姜種之間距離18-22cm。
4、施肥:壯苗肥,每畝地隨水施加1000kg的人糞尿或者是10kg尿素;立秋前後,每畝地施加1000kg的腐熟有機肥,15-20kg三元復合肥;9月上旬,每畝地施加30kg三元復合肥。
5、水分:夏季在早上和晚上分別澆一次水,降低低溫;立秋後,姜對於水分的需求度變高,需要保證土壤的相對濕度在75-80%;收獲前3天澆最後一水。
6、人工管理:主要是防治姜瘟病。播種前,使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浸種48小時左右;病發時,使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灌根,每株250ml,每隔10-15天施葯一次,一共施葯3-4次。
二、一畝地需要多少斤姜種
1、需要的姜種
如果是土壤肥沃的高產田,一般一畝地使用700-800斤左右的姜種;如果是土壤肥力一般的田地,一般一畝地使用400-500斤的姜種。
2、播種密度
(1)如果是高肥田地,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行距為60-70cm,株距為20-25cm;如果是中肥田地,每畝種植6000株左右,行距為60cm,株距為20cm;如果是低肥田地,每畝種植7000株左右,行距為50-55cm,株距為18-20cm。
(2)如果是中肥田地種植大姜,每畝種植5500-6000株,行距為60-65cm,株距為20cm;如果是種植小姜,每畝種植7000-7500株,行距50-55cm,株距18-20cm
㈧ 大姜種植栽培中生薑種植後如何進行管理
1、補苗、中耕除草
出苗後發現缺苗的應及時用繼續催芽的姜種補;後應進行第一次中耕,深3-4厘米。以後每隔20。進行第二和第三次中耕除草,鋤土可深至6-7厘米。如遇大雨後土壤板結,也應及時鬆土。
4、搭棚遮蔭
生薑不耐高溫,忌陽光直射,稍喜陰,因此,沒有遮蔭物時,宜在出土後及時搭棚,棚高1.5米左右,棚上蓋草,使田面呈現花影為宜。不宜間種作物,避免影響產量。
㈨ 生薑種植與管理技術
1,播種期
由於生薑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必須在終霜後栽培,至初霜前收獲。一般在地溫上升到16C時才可播種,生長期要保證150天左右,一般在5月上旬前播種為宜。由於姜在播種前要進行「因種催芽」。一般在播前1個月進行,催芽前要進行曬種和困姜種、選種和催芽三個步驟,先從姜窯中取出晾曬1~2天後放在室內堆放3-4天,上蓋草席,叫 時姜」。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然後要選姜塊肥大,芽飽滿鮮亮,不味不爛的好姜播種。山東催芽方法,用磚砌成催芽池,將曬暖的姜在池內堆40~60天,然後在種姜上蓋2層紙,紙上放麥糠,厚10-12厘米,上邊蓋席保溫20-25天即可發芽播種。也可採用陽畦催芽法和溫室催芽法,將姜種放入紙箱,封好麥糠保濕,在溫室陽畦內催芽。催芽溫度保持20-28℃,前期略低,後期略高為宜。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2,整地施肥
生薑要求松、細而肥沃的土壤,最好是有機質多、通氣、松軟的砂壤土。為了防治「姜瘟病」,選2-3年內沒種過姜的地塊為好。生薑喜肥,一般每公頃施基肥90000千克、草木灰1500千克、過磷酸鈣375千克。施肥方法採用開溝集中施肥或普施與溝施結合方法較好。肥料一定要充分腐熱.不然會造成爛姜。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3.播種
催好芽後把整塊姜種分掰成50~70克重的種塊。每塊可有芽3~4個,只留其中最肥胖生長正常的一個姜芽,余者掰除。姜芽灰暗基部變黑的,說明種姜帶病,要嚴格剔除不能作種。種塊越大姜苗生長越旺,產量越高,但用種址很大。一般每種一公頃需姜種3750-4500千克。
山東省生薑適宜播種為5月初。做畦播種時,在畦中部開10-12厘米的播種溝,順溝澆小水。種塊模放溝內,使姜芽擺放在同一方向(長芽的一端向南),株距17厘米左右,在株間點施少量速效氮肥和鉀肥作種肥。用耙子摟平畦面,覆土5厘米。如直接開溝播種,播後可把壟溝耙平成畦。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4.田間管理
(1)遮蔭:生薑幼苗怕強光乾燥,播後出苗前,在姜畦南側插立一行穀草或帶葉樹條,遮成花蔭。穀草平均棵距3厘米,高70~80厘米。稍向北傾斜,行內交互斜編以增強抗風力。每公頃需用穀草5250千克。山東栽培生薑,遮蔭的姜草直到夏末秋初才能撤除。小麥行間套種生薑時,可留麥稈原地遮蔭。「插姜草」是栽培生薑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可以防強光.降溫,減少土堆蒸發。
(2)幼苗期肥水管理:出齊苗後即可澆水.以後每5~7天一水,保持表土見干見濕。兩次澆水之間適時中耕鬆土,清除雜草。靠近姜棵處中耕要淺,以免傷根和碰傷種姜(薑母)。種姜養分充足時,主芽出土後如在種塊上發生新芽長出地面,要及時除掉,以集中養分用於主莖上側芽的生長。一級分枝長成(三馬權)時,進行第一次追肥。在姜行北側10厘米處開溝條施腐熟糞干每公頃15000千克左右,施後澆水。生薑苗期正處雨季,要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3)姜塊旺盛生長期管理:8月上旬到9月上旬平均氣溫在20~25C之間,空氣潮濕,陽光充足,最適合生薑莖葉和塊莖生長。大部分生物產量和產品產量均在此期形成。要在8月上旬撥除「姜草」,每公頃施尿素300千克左右並培土澆水。經過培土使姜畦成為高10-13厘米、寬25厘米左右的壟。以後經常保持地面濕潤促進莖葉和姜塊旺盛生長而不發生早衰。
8月下旬和9月中旬,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追肥。每次每公頃施尿素150~225千克。全期施肥和追肥每公頃共用糞干15000千克、尿素750千克、硫酸鉀375千克左右。整個旺盛生長期也是姜瘟病的流行期,除實行輪作、使用無病姜種和無病肥料外,還要使用無病菌的凈水灌溉,即嚴格做到「四凈」:土凈、肥凈、種凈、水凈。扒老薑前後要暫停澆水,防止從傷口侵入病菌。發現病株及時撥除,用石灰消毒病穴。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5.病蟲喜防治
(1)姜腐爛病(姜癌病):它是一種因細菌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引起姜腐爛病的細菌屬於假單胞桿菌、屬膏枯菌。生薑受病菌侵害以後,起初葉片下垂,葉片由下而上逐漸變黃,以後逐漸變軟、腐爛,並具有臭味。病菌主要在根莖和土壤中越冬,它的傳病途徑有:病姜種傳病、土壤傳病(病土是姜瘟病的重要侵染來源)、肥料傳病、灌溉水傳病。病菌主要
從莖稈基部和各次姜球上的自然裂口和機械傷口侵入,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6~30℃,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沙質土發病較輕。姜瘟病主要防治措施是,輪作換茬以切斷土壤帶菌傳病的途徑。嚴格選用無病姜種。不要用病姜殘體漚肥和病土墊欄,防止帶病菌的肥料傳播病害。選擇地熱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種姜。
生薑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管理方法,你了解過多少
㈩ 生薑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1、選種:生薑成熟後要挑選個頭肥大、皮色光亮的姜塊作為姜種。2、種植:將姜舉返返種放在太陽下晾曬,等表皮乾燥後將其栽種到土壤中。3、施肥:在生薑生長正飢期間要為其施加含磷鉀元素豐富的復合肥。4、澆水:讓土壤處於濕潤狀態,促使姜苗生長。
生薑怎麼種植
1、選擇種姜
在種植生薑的前一個月,需要在新鮮的姜塊中選擇豐滿肥厚、沒有病蟲害的姜種,然後把姜種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並將其堆放在溫暖的環境中進行催芽。
2、種植方法
種植生薑前,要將種子取出放在太陽下晾曬,避免表皮滋生細菌,等生薑乾燥後將其栽種到土壤中,並在塊根處鋪蓋一層土壤,讓生薑與土壤充分貼合。
3、施加肥料
生薑在生長過程中對磷鉀元素的需求較高世沒,需要每隔20天左右為其施加一次磷鉀肥,並且植株長出葉片後,還要施加葉面肥,促使生薑茁壯生長。
4、補充水分
生薑喜歡潮濕的生長環境,在養殖時田間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如果土壤過於乾燥,會導致生薑表皮乾枯發裂,因此要勤澆水,讓土壤保持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