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長征多少公里
擴展閱讀
ps怎樣一鍵拼圖 2025-02-08 14:48:30

長征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 2023-05-15 18:59:34

❶ 長征有多長公里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從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發,行程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的吳起鎮。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2980餘人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行程近萬里,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

1935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地方武裝和蘇區機關人員近10萬人撤離川陝蘇區,行程一萬余里,於1936年10月9日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1935年11月19日,紅2、紅6軍團(紅二方面軍)1.7萬餘人從湖南桑植縣劉家坪出發,征程二萬余里,於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肅靜寧以北將台堡(今屬寧夏西吉)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四路紅軍長征總行程六萬五千餘里。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從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發,行程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甘蘇區的吳起鎮。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2980餘人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行程近萬里,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

1935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地方武裝和蘇區機關人員近10萬人撤離川陝蘇區,行程一萬余里,於1936年10月9日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1935年11月19日,紅2、紅6軍團(紅二方面軍)1.7萬餘人從湖南桑植縣劉家坪出發,征程二萬余里,於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肅靜寧以北將台堡(今屬寧夏西吉)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四路紅軍長征總行程六萬五千餘里。
(參考: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網路研究部副研究員 李濤)

❷ 紅軍長征的總路程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六萬五千咐激迅余里。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余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

(2)長征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相關詩作

1、七律·長征

現代: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鉛數懸崖,熱氣騰騰。

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衡此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2、清平樂·六盤山

現代: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著飛到了天邊。不登臨目的地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里的路途。六盤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風吹卷著紅旗。現在革命的武裝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❸ 紅軍長征多少公里

紅軍長征12500公里。

紅軍長征是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長征的原因

1、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紅軍長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2、考慮重開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動進行戰略轉移。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主動撤離中央蘇區,前往湘西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師,重建革命根據地,重開革命新局面。

3、原來相對穩定的戰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長征最終演變成整個主力紅軍的長征。

4、抗日救亡的時代背景成為直接影響長征決策、進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❹ 紅軍長征多少千米

紅軍長征是二萬五千里,相當於12500公里。

1934年10月開始,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兩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長征的由來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恢復中央蘇區。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斗」、「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布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彝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布告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在成立冕寧縣革委會大會上,朱德講話中又提到「長征」一詞。這是最早見到使用「長征」一詞。

❺ 紅軍長征走了多少公里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氏陪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積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過入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斗300多次。
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斗110次;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斗千百次。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5)長征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紅軍輾磨核嫌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惠於中華文明熏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瞎手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

❻ 紅軍長征共多少公里

紅軍長征的路線為:出發地為江西省瑞金等地,途徑烏江(強渡烏江),到達遵義(召開遵義會議),之後的紅軍經歷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慘烈戰役,經歷艱難險阻到達陝北吳起,最終到達甘肅會寧。

紅軍長征一共12500公里,紅軍長征是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

(6)長征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長征的作用:

1、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

2、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3、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❼ 紅軍長征多少公里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公里。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以紅一方面軍的行程路線長度為代表的。紅一方面軍長征二萬五千里的數字首次對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為了直接領導與組織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於1934年10月開始了北上的遠征。

經過二萬五千餘里的長征,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的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

193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發布的《抗日救國宣言》中,又進一步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與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曾經不斷喚醒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對日作戰,曾經派遣了自己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日。」

此後,中共中央在對外宣言和黨的領導人講話中,在講到紅一方面軍長征時都稱是「二萬五千里長征」。雖然紅一方面軍各部隊長征里數不盡相同,但人們都習慣按「走的最遠的部隊」二萬五千里,來稱紅一方面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一方面軍長征所走距離確有二萬五千里

紅1軍團直屬隊在長征中共走了18095里。依據該表中所列紅1軍團直屬隊長征經過的地點,後來測繪部門在比例尺1:10萬的地形圖上用儀器進行測量,並按照當地地形,在平面計算結果基礎上乘以坡度系數,得出實際里程為9249.5公里,即18499里,比里程錶上的18095里還略遠一些。以誤差在正負2%計,兩者的距離基本上是吻合的。

這就證實,當時里程錶上的數字是准確可靠的。18095里只是紅1軍團直屬隊單純行軍的里程。作戰部隊的行軍路線更加復雜,加上偵察、籌糧、作戰、做群眾工作等,所走路程比機關更多。所以,根據有關資料進一步分析計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走得最遠的部隊,所走距離確有二萬五千里。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解讀長征(6):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是如何統計的?

❽ 紅軍長征了多少公里

紅軍長征了兩萬五千里。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行程約約二萬五千里,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8)長征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1936年8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成立編輯委員會,將一部分長征回憶錄編成《二萬五千里》一書。編者根據長征中的各種命令、日記和報紙,製作了《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的地點及里程一覽表》。

該表詳細地列出了紅1軍團直屬隊在長征371天中行軍的每一天所經過的主要地點及里程。根據該表,紅1軍團直屬隊在長征中共走了18095里。依據該表中所列紅1軍團直屬隊長征經過的地點,後來測繪部門在比例尺1:10萬的地形圖上用儀器進行測量,並按照當地地形。

在平面計算結果基礎上乘以坡度系數,得出實際里程為9249.5公里,即18499里,比里程錶上的18095里還略遠一些。以誤差在正負2%計,兩者的距離基本上是吻合的。

這就證實,當時里程錶上的數字是准確可靠的。18095里只是紅1軍團直屬隊單純行軍的里程。作戰部隊的行軍路線更加復雜,加上偵察、籌糧、作戰、做群眾工作等,所走路程比機關更多。所以,根據有關資料進一步分析計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走得最遠的部隊,所走距離確有二萬五千里。

❾ 萬里長征多少公里

萬里長征約二萬五千里,及是一萬兩千五百公里。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總里程,各路長征路線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7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萬里長征的途經地域

箭頭1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箭頭2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紅六軍團西征路線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紅十軍團北上路線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❿ 長征多少公里路

紅軍長征是二萬五千里,相當於12500公里。一公里等於二里,一公里等於一千米。12500公里是12500千米,所以紅軍長征走12500千米。
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是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在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長汀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這次轉移是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是紅軍戰士悲壯的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