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室各種管理規章制度應該怎樣實行
實驗室各種管理規章制度,應該從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開始實行。
實驗室是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場所,為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保障學校財產和實驗室工作人員及參加實驗學生的人身安全,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實驗室安全管理要嚴格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主管校長、學院主管院長、實驗室主任逐級負責制。
注意事項:
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都必須遵守實驗室有關的規章制度。注意人身及設備的安全,做實驗時要有安全措施。原版儀器、設備隨機資料、軟體一律不外借。 實驗室開放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加班可預先提出申請。實驗室的設備昂貴,未經管理人員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開關或使用實驗室中的任何設備。
因有些儀器設備必須有規定的預熱時間,故需使用設備的人員必須提前24小時預約登記,否則管理人員將不能保證做實驗的時間。不得將與實驗無關人員帶入實驗室。由於責任事故造成儀器設備的損壞,要追究使用人的責任直到賠償。
2. 實驗室管理都要遵循哪些原則
實驗室的管理原則:能者少勞,差者多勞。
管理實驗員工不能只用一種方法,應該分人而治,區別對待。還有就是工作崗位可以適當的變動。不要等員工做的很厭倦。做好自己的事,在檢查時候不要出問題就可以了。管理不要過於嚴格和苛刻,因為實驗室的管理者也是一個打工者。
但區別對待並不等於對員工不公平不公正。
只有有所區別才能更好的保持公平公正之原則。實驗室的各項工作分工到位,給每個員工自我發展的機會。特別注意賞罰分明。實驗室管理者的個人素質很重要,他的一言一行對於下面的員工有影響,要形成團隊精神,共同進退,否則實驗室會搞得一團糟。
有些事情是可以規范的但是還有些事情是規范不了的,得靠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主人翁精神。當領導不在跟前,工作靠自覺,大家是誰做好誰的一塊,需要一齊做的協商著完成,總之工作要保質保量,至於如何完成,各自根據實際情況。譬如在分析任務較輕的時候,做完檢測分析,看到亂亂的桌面應該主動動手去整理,主動去檢測哪些儀器需要維護了,哪些實驗需要重新考慮檢測方案。
身在實驗室,應該把實驗室當作自己的家一樣,去細心的愛護和盡心盡力維護。不要向驢一樣被人牽著向前走,領導讓你向東你就向東,向西就向西,應該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你工作不快樂,那麼你又何必去選擇這份工作?還是乘早換工作或者換行業。
工作,其實一方面是為了生計,另一方面是充實自己。既然你選擇了你應該保持快樂,這樣才有工作的激情和充分發揮工作的效率!只有這樣前面的驚喜才會等著你!
實驗室的管理,如何保證管理的公平性?
當然絕對的公平是很難做到的,但應該盡量去維系實驗室里人員的公平公正性,讓大家在工作的時候不因為受到的待遇的差異而怨聲載道,勾心鬥角。因此人員配置和人員工作分配的時候注意人員工作的流動性,讓適合的人在適合的崗位,但可以經常輪換輪換崗位,讓大家都在其他的崗位上能學到些什麼。
主要的原則是:一來有些新鮮感,二來也有個對比,三可以讓大家都熟悉所有的崗位,免得有些人自覺奇貨可居,高人一等,導致矛盾的產生和郁積。
有人認為實驗室的管理者不需要懂太多的實驗技術,主要要懂得管理的「藝術」。但實際上,持這種觀點的人基本是屬於靠一張嘴過活的人,並不具備實驗室從業人員應有的職業素養,實驗室是一個靠技術實力吃安穩飯的地方。
靠嘴上的「功夫」,並不是長久之計。
實驗室從某種角度上講應該是純粹的技術部門,而管理應該是為技術服務的,對於實驗人員而言,他的唯一工作和目標就是准確。對於測試指標適當就行,追求過高的標准會增加實驗室的運行成本。其他的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而實驗室的管理者則要為這個目標服務。
作為管理者自身,其實有時候不必事事親為,但你必須面面考慮周到,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面,對公司里的各個產品總體和大概的性質有所了解。不必每個操作步驟精通,但必須掌握大概的流程。
其實實驗室的總的管理方向歸根為 「物」和「人」方面管理。
「物」方面的管理:
這里的「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實驗室的布局、實驗室的儀器構成、設備配置、檢測內容、工作的環境、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維修、耗材的管理等等。
如果實驗室需要你去動手去建,那麼你肯定要考慮到實驗室的布局,實驗室應該分為哪幾個部門,各個實驗室的水電、通風效果等等都需要考慮到。什麼房間該放什麼儀器、各儀器之間的交叉是否有干擾等等情況都需要考慮清楚,否則到後來等建設好了都得重新再去拆遷那可就麻煩大了!
其實這些都是根據公司生產什麼產品或者需要檢測哪些項目來設計的,不能憑空想像。
實驗室布局確定後需要考慮該配哪些儀器設備和耗材等。如果你可以直接負責采購,從公司撥給你的資金來該買什麼品牌的儀器,如果你只負責提供儀器的方案,那采購的事情你就不用去操心啦。耗材品其實也是一樣的,實驗室該配哪些試劑哪些易消耗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去考慮哪些是該買的哪些是少量買的。不要購買大量使用不到的試劑或器材。買設備的原則是不求最好,只求最適用。
實驗室建設好後要進行儀器的安裝和儀器的調試工作,不要臨時抱佛腳。實驗室的規章和制度要寫清楚,實驗室各個檢測內容要准備好,沒有檢測方法的應該尋找適合的檢測方法。只有充分的准備,才能得到公司頭頭的賞識!
實驗室正式運營時,要做好實驗室的正常的維護。該記錄的要記錄,該每天維護的要維護。
另外,實驗室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安全應該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爭取將安全隱患和安全事件降低到最低限。給自己的也同時給員工一個輕松舒適的工作環境。
第二個方面的「人」的管理:
「人」方面的管理應該從員工的招聘、人員的配置、人員的培訓、人與人之間的工作分配以及關系處理等。
假如實驗室是從你手上建成的,那麼你需要對招聘來的人進行考察,是否滿足你的實驗室檢測的需要,假如你公司是有機物檢測的,你招一個搞無機分析的人員肯定是不合適的,但除非真的招不到人了你可以湊合著用用。
人員招滿了,接著就要對他們進行培訓,不管以前是做什麼的,你公司里的東西他們肯定要熟悉流程,有時候要從基礎教起。根據公司的需要,可以選擇一年或者半年培訓一次。外面有好的培訓機會也讓他們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員的崗位要分配好,不要到後來出現事故都相互推委。對人員要賞罰分明,任何人都可能出錯,只要在「誤差」和「統計」允許的范圍內,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
在員工與員工之間出現了矛盾要及時解決,具體的解決方式也要視實際的情況來處理。也不要憑自己對某人的偏見而處理不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很重要的。
最後還要處理好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的關系,實驗室管理者與公司領導的關系。只有良好的關系,輕松的氣氛,才能產生愉快的工作,才能體驗到工作的樂趣!
答案來自
3. 如何做好實驗室的質量管理
1、明確質量監督的對象
實驗室監督的對象是人,主要針對在陪人員,新進人員、換崗人員等,可以理解為重點監督技能不是太熟悉的人。
2、監督體系的建立
(1)監督員的數量:
實驗室根據檢測工作涉及的專業技術領域,要能夠滿足工作需要。不同的專業技術領域應設置不同的監督員,如食品、化工、建材等涉及的各專業實驗室,當檢驗、校準人員在本崗位進行工作時,應按其工作崗位分別設置監督員。質量監督員一般占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數量的10%。
(2)監督員的專業技術水平:
質量監督是一項技術性工作,監督員應由了解檢測目的,熟悉檢測的方法、程序,懂得結果評價的人員來擔當,就專業知識而言,要求其高於一般檢測、核查人員。監督員通常是兼職的,當專業科室主任的專業技術能力能滿足要求時,也可以擔任監督員;當專業科室主任無力承擔(如工作量、需要更多專業技術等原因),也可由熟悉本專業的技術骨幹任職。
(3)質量監督的時機
人員首次從事某檢測、校準崗位工作時,應安排監督。下列情況應安排監督:
(1)新的檢測、校準項目開展工作時。
(2)新設備或設備修復後投入使用時或無法進行期間核查的設備在使用時。
(3)重要的檢測、校準任務時,如仲裁檢測、驗貨檢驗、質量鑒定等。
(4)新標准、新規范、新方法或標准、規范、方法發生變更後首次投入應用時。(5)檢測、校準方法發生偏離時。
(6)檢測、校準數據出珊臨界值時。
(7)顧客有投訴或滿意度調查表明檢測、校準過程存在缺陷需改進時。
(8)被檢測、校準樣品或參數的操作難度較大時。
(9)現場檢測或校準時。
(4)質量監督如何實施
(1)編制相關程序性文件,明確質量監督的職責分工、質量監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質量監督中不符合工作的處理及改進的機會。
(2)制訂年度質量監督計劃。計劃應包括監督的方式、項目、頻次、要求等。
(3)質量管理部門組織編制監督記錄表。對監督內容進行文件化,監督內容覆蓋上年度管理體系運行中的薄弱環節;設置對檢測活動進行評價,以及對不符合檢測工作提出處理意見等欄目。
(4)監督員按計劃實施監督,並詳細記錄活動的內容;對發現的不符合和潛在不符合項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時處理和反饋。
(5)質量管理部門對監督結果加以收集、匯總、分析、報告、評價,並作為管理評審的意見輸入相關文件。
(5)質量監督的方式
動態監督是指隨時隨地的、預先不通知的、對人員現場的檢測過程監督,屬於日常監督的項目,如新進人員等。靜態監督是指有計劃的對人員的檢測過程實施監督,屬於特殊監督的項目,如客戶有特殊要求時等。
(6)質量監督的內容
質量監督的方式有:動態監督和靜態監督。
實驗室監督又與監督員能力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實驗室監督的重點是人員的技術能力,對監督人員應有資格要求,由熟悉各項檢測/校準方法、程序、目的和結果評價的人員的擔任,監督的重點是檢測/校準的現場和操作過程,關鍵環節,主要的步驟以及重要的檢測/校準任務;制定監督計劃,明確對象、內容、時間、地點、確定監督的過程和方法;
監督員應在現場進行觀察,如出現了不符合工作監督員應停止其檢測活動;做好監督記錄,記錄應有規定的格式,並對檢測全過程進行描述;監督員應對監督的結果做出評價,並由相關負責人確認。監督員在授權范圍內,對日常的檢測活動有權進行隨機監督;實驗室應形成管理有序的監督機制。監督內容包括對檢測、校準工作過程的監督和結果。
過程監督的內容包括:人員資格及資格保持的有效性、文件及方法執行的有效性、設備操作的符合性及熟練程度、設施和環境條件控制的符合性、樣品抽取、制備及處置的符合性、試劑或消耗性材料制備的符合性、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符合性、記錄和數據處理的符合性、實驗室安全、環保要求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等。結果監督的內容主要為數據、結果是否准確、可靠以及結果報告的出具情況等。
3、質量監督的有效性評價
(1)監督員是否能夠驗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2)質量監督中發現的不符合項是否及時採取措施處理,措施是否有效。
(3)前期質量監督中發現的不符合項,在近期監督中是否再次發生。
(4)質量監督中發現的不符合項,在體系運行、技術運作中是否發生。答案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