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商業銀行應怎樣做好貸後管理工作
擴展閱讀
白帶有味是什麼原因 2025-02-07 20:06:37
香菇怎樣保存時間長一點 2025-02-07 20:06:27
怎樣讓電腦充滿電 2025-02-07 20:03:12

商業銀行應怎樣做好貸後管理工作

發布時間: 2023-05-20 13:13:27

1. 貸後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銀行信貸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按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求平衡、自我發展的原則,實行資產負債比例和風險管理。所有貸款均應由貸款人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應當約定借款種類、借款用途、金額、利率、借款期限、還款、結息方式、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保證擔保貸款應當由保證人與貸款人簽訂保證合同。保證人應當具備保證資格和保證能力,並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抵、質押擔保貸款應當由抵押人、出質人與貸款人簽訂抵押合同、質押合同,需要辦理登記的,應依法辦理登記。
需要辦理止付的,應依規進行止付登記。抵押、質押物應當符合《擔保法》中抵押物、質押物條件,抵押、質押物價值必須足夠清償貸款本息。出質人、抵押財產共有人均須到場簽約。嚴格執行先辦理借款合同,後登記的操作程序。
土地使用權抵押須經市土地管理部門評估並進行抵押登記,土地按實際出讓價(指交國土局部分)的90%以內確認,劃拔土地按現行市場出讓價格的40%以內確認。土地使用權和地上附著物應同時抵押並登記。房產抵押須經市房產管理部門評估,並進行抵押登記,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必須同時抵押,房產按實際造價折舊後凈值的50%以內確認。
設備原則上僅限通用設備按購進價折舊後凈值的40%以內確認,其他設備一律不得抵押。存單、銀票質押按票面面值的90%以內確認,封倉、倉單質押價值不得少於貸款余額的2倍以上確認。對於抵押不足部分應追加落實有經濟實力單位擔保或聯保。所有借款不論是保證、抵押都必須追加企業股東在最高額范圍內聯保。
隨著農村信用社貸款的持續增加,新增貸款劣變率高,不良貸款絕對額大,不良佔比高,貸款風險未得到有效控制。農村信用社在產業信息、員工素質、科技水平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有效管控風險的能力較差。為進一步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增強對貸款風險的管控和化解能力,在學習先進商業銀行
(如國有商業銀行、民生銀行、匯豐銀行等)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農村信用社實際,按照建立「監督管理、權力制衡、合規發放、正向激勵、責任追究」的機制原則,提出新的信貸管理體制構架設。
拓展資料:
借款人申請貸款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從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社會發展規劃要求的建設和生產經營活動。
2、產品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
3、恪守信用,能按期歸還貸款。
4、無不良貸款的行為記錄,具有一定的資信等級。
5、持有人民銀行核發的貸款卡或農戶貸款證。
6、有貸款人認可的切實可行的擔保措施。
7、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
8、自願接受貸款人的檢查監督,及時上報各種貸款人所需資料。

2. [銀行]如何加強我國商業銀行貸後管理

提要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作為社會信用中介,更重要的胡困是在於其能夠承擔和管理資金融通中發生的各類風險。對貸款全過程風險的防範控制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而貸後管理則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對於商業銀行來講,貸後管理並不是新鮮事物。經過商業銀行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雖然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經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貸後管理水平還很薄弱,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強化貸後管理,以全面提高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水平,應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當前乃至今後較長時期內的工作重點。 當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貸後管理的機制還不健全。貸後管理的目標應該是實現商業銀行貸款的綜合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或者損失)最小化。按照這一目標,完整的貸後管理體系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客戶的維護和檢查、風險預警、風險報告、對風險的反應、風險處置等。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與客戶的合作、風險的預警、傳導、反應和處置等方面的有效機制還沒有以嚴格的制度形式進行規范,更談不上有理想的執行效果,基本上還處於零散、簡單、粗放型的初級管理階段。 (二)貸後的服務意識差。在工商企業越來越重視售後服務,並將其作為增強競爭力、擴大收益、維系客戶關系重要手段的今天,受傳統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商業銀行對貸後的服務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嚴格履行貸前對客戶所作的承諾,或者「一貸了之」,不及時掌握、研究和解決客戶對銀行提出的金融需求。將貸後管理片面地理解和執行為對借款人的檢查監督,在潛意識里,還是將銀行凌駕於客戶之上,「衙門意識」、「官辦意識」還未從根本上消除。 (三)貸後檢查流於形式。一是檢查結論定性化、簡單化。比如對於「借款用途」、「貸款歸行」、「擔保能力」等內容檢查的結論都是諸如:正常、良好、按規定執行等。二是貸後定期檢查的內容格式化,檢查面較窄。三是部分銀行分支機構對貸後檢查表上「借款人確認意見」欄,在貸款發放時就讓企業的財務人員蓋好印襲滑鑒。四是季度檢查報告內容簡單,有的只有寥寥數語,而且季度之間的檢查報告除了一些財務指標有些變化外,其他內容雷同。以上這些現象反映出客戶經理和經營行的負責人對於貸後管理工作是出於應付上級行檢查的需要,導致平時的工作流於形式,敷衍塞責。 (四)風險預警體系不完善。目前風險預警信號的識別和揭示主要來源於日常的信貸檢查,按照商業銀行的一般規定,現在檢查的內容一般包括:檢查日各類信用品種的余額和形態及其變化、借款人生產經營情況、報告期一些財務指標及其變化、借款用途、借款人貨款歸行變動、擔保能力等,當然,這些信息資料的確很重要,但是還不足以科學和全面地描述借款人的風險狀況,也難以把握影響貸款歸還的潛在性和實質性因素。 (五)風險反應機制不靈敏。在發現貸款風險之後,必須有快速、靈活的傳導反應機制,才能防患未然,或者為及時捕捉機會,制定風險的防範和化解措施奠定好的基礎。現在對於企業來講,呈現出生命周期逐步縮短、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之勢,與此相關,對於銀行來講,化解風險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時不我待。但是部分商業銀行還沒有建立比較有效的風險快速反應機制,受拍做臘短期利益和規避責任等因素的影響,對貸款風險反應遲鈍,推諉、觀望的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導致在發現風險和報告風險之間的時滯較長。 (六)風險化解手段單一。對於銀行來講,在貸款的事實風險或者損失出現後,有效地化解和處置手段不多,目前一般只是通過法律訴訟和處理擔保品的途徑來清收貸款本息,在西方商業銀行中運用比較普遍的諸如:企業債務重組、不良資產證券化、政府救濟等方法很難也很少使用。而且由於來自企業、政府、法院、社會中介機構的障礙較多,阻力較大,通過處理擔保品來化解風險的最終損失率常常很高,這也是導致對一些不良貸款貸後管理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另外,由於主要受經營機制未理順等因素的影響,銀行有能力化解潛在風險客戶貸款的市場主動退出機制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效果也不理想。 貸後管理工作薄弱所帶來的主要危害 (一)喪失了獲取利益的機會。銀行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其經濟利益來源是通過分割服務對象所創造的利益。一位著名的外國銀行家在論述銀行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曾經說過,銀行就像理發店等服務行業一樣,只是通過豐富產品和提高服務質量來實現自身的價值。但在貸後管理工作中,銀行沒有及時掌握客戶、市場的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從而喪失了與客戶進一步合作和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有的甚至導致優良客戶的流失,從而失去了利益源。 (二)喪失了及時控制和降低貸款風險的機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失去了信貸主動退出的機會,其發展路徑是:貸後管理跟不上→不能及時識別(或報告、處置)貸款潛在風險→潛在風險轉化為事實風險→不能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這種危害在於商業銀行完全有能力控制和消除貸款風險而沒有做到,出現了不應該有的貸款損失。二是貸後管理跟不上→不能發現(或報告、處置)貸款事實風險→失去及時化解風險和減少損失的機會。這種危害就是能夠減少損失而沒有做到。這兩種路徑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信貸資產質量的惡化。 形成當前現狀的主要原因 (一)信貸資金自身的運行規律。貸款在發放之後,對於銀行來講,是將信貸資金的使用權、收益的分配權完全讓渡給了借款人,也就是,從貸款發放之日與本息完全收回之前這段時間(貸後管理期間),銀行其實已經對信貸資金失去了主動的控制權,這也是信貸資金與自由支配的自有資金和法律保障性較大的委託代理關系的股本金在控制權上的本質區別。既然銀行在貸後管理期間,失去了對信貸資金的主動控制權,理所當然,這種管理的難度肯定較大,只能依靠有效的監管和借款人的配合來實現,這也是目前商業銀行貸前准入條件控制效果優於貸後管理效果的理論原因之所在。 (二)外部原因。貸後管理主要是依靠銀行的有效監管和借款人的配合來實現,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還必須有相應的外部環境,而目前的貸後管理的外部條件是不容樂觀的。一是銀企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二是信用環境不理想。三是司法制度不健全。 (三)銀行內部原因。雖然目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還很薄弱與客觀原因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筆者認為主要和決定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銀行內部。很多工作是我們應該做也能夠做,但是卻沒有做或沒有做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認識不足。二是制度不完善。三是考核不健全。四是檢查不到位。五是責任不明確。六是隊伍建設跟不上。 進一步加強貸後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廣大信貸人員特別是各級行領導對貸後管理工作的思想認識,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貸後管理工作跟不上對信貸資產質量、對商業銀行長期利益、對培育新型信貸文化的危害性,盡快將此項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從而定辦法、拿措施、出成效。 (二)完善制度。商業銀行總行要盡快組織人員研究制定下發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的貸後管理辦法,辦法應該圍繞建立貸後風險的預警、反應、防範、化解機製做文章,同時要明晰責任和制定激勵措施,設置貸後管理「高壓線」,嚴格規范貸後管理行為,對於那些應該做而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到位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 (三)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對客戶的貸後管理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程度進行分類指導。對於農、工、商等企業的貸款主要按照行業、品種分類管理;對於電力電信等壟斷程度高和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的貸款,可以適當減少檢查的頻率;對於個人消費貸款等低風險業務品種可以更加簡化。目前貸後管理的重點應該是正常類客戶和「邊緣性」客戶。所謂「邊緣性」客戶指的是目前在產在營,但是卻存在潛在風險或不太嚴重的事實風險,並且有惡化趨勢的企業,其目的是要遏制目前不良貸款的非正常性再生。 (四)提升貸後管理層次。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商業銀行對大客戶、大項目的信貸投入增加迅猛,貸款的集中度明顯提高。在集中收益的同時,也使風險集中。而這些大客戶、大項目對金融服務要求高,銀行管理難度大,如果僅僅依靠經營行的客戶經理,不管是在地位上還是在能力上顯然是不對等的。所以要學習市場開發的經驗,上下聯動,相互配合,提升貸後管理的層次,特別是上級行,要直接參與所開發客戶的維護和管理。 (五)加強檢查指導。不管是信貸前台還是信貸後台、不管是信貸部門還是審計稽核部門、不管是上級行還是本級行、不管是定期檢查還是不定期檢查、不管是綜合檢查還是專項檢查都應該將貸後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作為檢查的重點,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總結經驗、嚴懲違規違紀行為,以推動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嚴格考核。要制定具體的貸後管理考核指標,這些指標要看得見、摸得著、管得住,不能流於形式,定期嚴格考核,兌現獎懲。要將貸後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與各級行行領導的任期目標掛鉤考核。 (七)加強隊伍建設。這是永久性話題,無須贅述。除了要充實人員,提高素質外,特別要注意保持客戶經理隊伍的相對穩定性,要淡化「官本位」意識,對於優秀的客戶經理更多採取經濟上的激勵措施。

3. 商業銀行如何進行貸後管理

摘要:商業銀行貸後管理的重點是客戶風險的防治管理。在具體操作中,可採用定期和貸後管理宴察方法,毀祥派並應對後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風險及時做出反應,採取相應的纖賀對策。

4. 請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基層商業銀行如何加強信貸管理。

(1)通過各種方式提高信貸人員綜合素質。一是加強建立學習平台,積極貫徹和傳導健康的信貸文化思想、行為及職業操守。二是建立長效的信貸培訓機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信貸工作需求。三是建立禪咐科學的信貸考核目標體系和信貸考核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切實執行各項規章虛吵制度。一是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同時要本著安全性、效益性原則,差襲侍對借款人、保證人的主體資格、資信狀況和合法性、手續完整性進行審查,全面掌握客戶的資產和生產經營及盈利能力,確保貸款對象准確、貸款金額適度。二是嚴格貸款操作規程,認真落實審貸分離、貸放分控和實貸實付,細化各個環節的責任,全程監控每筆貸款的風險點。三是確保信貸管理的正面獎懲激勵和約束機制的有效執行。
(3)積極建設良好的信貸文化。一是構建信貸管理的長效機制,切實改變重投放輕管理的思想。二是建立健全信貸風險預警、控制、保全體系,建立與貸款客戶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確保信貸服務水平,提高貸款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