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蘆筍幾月份種植
問題一:蘆筍什麼時候種 蘆筍如果是露天的,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種植。如果是大棚的話,八九月份也可以育苗,十月份種植。
一、適時選留,養足母莖,分類管理
當年移栽的蘆筍植株,每個根盤保留10~15根母莖(不清園,只剪去弱小和枯黃枝條);兩年以上的留養母莖數依蘆筍種植年份和田間生長情況而定。田間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般不需要進行二次留莖,只需加強植株和水肥管理。田間植株病蟲害嚴重的,特別是莖枯病嚴重的需進行二次留莖,秋發蘆筍一般於9月份開始留養母莖。具體留養時間,以全田筍芽出土整齊後選晴好天氣進行。
二、徹底清園,清除病菌
對於需要二次留莖的筍田,蘆筍採收結束後,要及時清園,留養母莖,以免影響秋發。一般在9月上中旬前後,選晴天全部割地上母莖,連同雜草運出田至遠離蘆筍地的地方集中燒毀或深埋,把根盤周圍的土扒簡吵開,讓太陽曬1~2天,對根盤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降低病源基數,以保護嫩莖生長時不受危害。
三、重施秋肥,促莖旺發
重施秋發復壯肥,有利於促進秋莖旺發,擴大植株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養分,為來年豐產打下物質基礎。秋肥以有機肥為主,要求施於傍晚或早晨噴霧在蘆筍莖葉上,以增強植株,延長保綠期,積累更多的養分。並適時噴施壯莖靈使植物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減少農葯化肥用量,降低殘毒。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問題二:蘆筍什麼時候播種 建議網路蘆筍的種植,裡面有詳細的說明哦.
一、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25度-30度的溫水浸泡3-5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拌細沙或者蛭石,裝於容器內,蓋濕毛巾,置於25-30度條件下催芽,每天李檔翻動2次,經5-8天露白後即可播種.
二、育苗
家庭盆栽,小花園種植的朋友,可以用泥炭土或者育苗土加育苗盤,育苗塊加育苗箱的方法育苗,覆土厚度是2-3厘米左右。在溫度25-30度育苗最佳。
在農業生產上,用下面的方法
1、苗床准備:苗床宜選擇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每畝苗床施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5公斤,耕翻入土精細整地後作畦,畦寬1.3-1.5米。播種採用縱畦橫開溝,行距20-30厘米,株距7-10厘米,用扎眼器扎眼,每眼播一粒種子,覆土2.5厘米,然後蓋上薄草以增溫保溫。播種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通過10℃為宜)。
2、大棚育苗:①營養土配製,腐熟農家肥30%,草炭30%,陳爐灰20%,農田土20%(無農葯殘留)每公斤營養土中加磷酸二銨50克。②營養缽(8x12厘米)育苗,每個缽體內播一粒種子,播深2厘米,覆土2厘米,澆透水。③溫濕度管理,蘆筍發芽適宜的溫度25度-28度,出苗後25度,最高不超過30度,最低溫度不低於8度,土壤保持濕潤狀態為宜.出苗後攔擾侍幼苗根系弱小,旱時及時澆水,及時除草,定植前7-10天,開始大通風煉苗,使其適應外界自然環境,達到健苗標准,有地上莖3條以上,地下貯藏根5-7條.
三、定植
1、選地。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值 5.8-6.7為宜,前茬不宜種胡蘿卜、甜菜。
2、整地與施肥,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加三元復合肥25公斤做底肥,.壟寬1.2-1.4米.
3、定植方法。株距30-40厘米,用鐵鍬挖定植溝,深30厘米,寬30-40厘米,溝內畝施三元復合肥25公斤加有機肥1500公斤,施入溝內混合均勻,再撒入10厘米厚的表土,溝中心微高,把分級的筍苗放入溝內,大壯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兩株.將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線,便於管理培土和採收.一手扶住苗身,先蓋少量土並壓實,然後再蓋細土4-5厘米,澆透水,水滲下後的再蓋土1-2厘米,防止板結和水分蒸發,移栽後3-4天天及時查苗補栽,防止缺苗。
四、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15天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疏鬆土壤,通氣保墒,土壤水分保持60%-70%過旱適量澆水,雨季應挖排澇溝,防止存水爛根。
五、定植第二年及以後采筍年
1、為了提早上市可在4月初,按壟扣小棚,拱高30厘米,寬40-50厘米,覆蓋地膜,出筍後棚溫25度為宜,超過30度及時通風降溫,外界氣溫達到20度時,可撤掉棚膜,一般筍高20-25厘米開始採收.
2、採收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採收,以後各年相同.綠蘆筍要求色澤深綠、鮮嫩、整齊,筍尖鱗片抱合緊密不散失,筍條直不彎曲,無畸形,無蟲蝕,採收時間在上午9-11點為宜.
3、採收方法,用專用不銹鋼小刀,整齊地割下嫩莖,莖部不要留高茬,放於筐內用濕毛巾蓋上,放在陰涼處,防止跑水老化.對生長過細、彎曲、畸形、殘枝、弱枝病株應及時割除,每株留1-2個健壯莖桿進行光合作用,當其高度達到70厘米及時摘心,控制株高.
4、施肥,催芽肥,春季結合耕翻,可距植株30-50厘米處開溝,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公斤.長筍期每月可追肥一次,畝施三......>>
問題三:種植蘆筍有季節要求?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 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蘆薈的種植方法
(-)簡介
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多肉類植物,有500多種。蘆薈形狀差別很大,千姿百態,花色、葉型各有特色,可適於各種不同的栽培目的,深受人們的喜愛。蘆薈的英文名為ALOE,來源於 *** 語ALLOEH,其意是「苦味」。蘆薈屬中的一些種株型奇特,葉片肥厚,具有醫療、美容、保健等多種功能。蘆薈的葯用范圍很廣,被稱為「不需要醫生」的植物,人們很早就知道它可以作為瀉葯及胃腸葯來用,同時對於日常的傷害,如燙傷、刀傷等,是最適合拿來做應急處理的葯物,長期以來,蘆薈一直是深受民間喜愛及依賴的家庭常備葯。
(二)蘆薈的盆栽技術
1、配製蘆薈盆土的常見天然材料
1)腐殖土:常用的腐殖土是通過搜集枯枝落葉經堆腐而成,從花鳥商店也可購到含有豐富有機質的腐殖土。
2)泥炭土:又稱草炭土、泥煤,含氮量豐富,花鳥商店也可購到。
3)木屑土:保水性強,透氣性差,呈中性。利用木屑配製的培養土,效果好,根群發達,生長旺盛,質地也較輕。
2、選盆、上盆和換盆
1)選盆:花盆是蘆薈盆栽中極為重要的器具,也是最基本的器具。(不同類型的花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
2)上盆:將蘆薈從地里或育苗容器內移出裝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具體過程如下表:
表一 上盆二步曲
上盆前 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再填放盆土。
上盆時 先把種苗在盆中央放正,讓根系舒展,再添加培養土,盡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放在半蔭處養護。
(3)換盆:蘆薈生命力極強,通過一段時間的生長,蘆薈的根系就會布滿全盆,盆土越來越少,將嚴重影響蘆薈植株的進一步生長,這時需要把蘆薈根團從原盆中脫出,更換一些新的營養土,換入一個更大的花盆中,這就是換盆。換盆時間,以每年春天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最為適宜。具體過程如下表:
表二 換盆二重奏
換盆時小型花盆:先將盆中蘆薈株頭朝下,用一隻手把住盆土,另一隻手掌拍打盆的外壁,盆土和盆壁自動分開,然後連土帶蘆薈植株一起移入較大花盆中。
較大花盆:一隻手不能托起,將帶蘆薈植株的大花盆在松軟的地土,來回滾動,然後,一人棒往蘆薈,另一人脫去舊盆,再將整個土團帶蘆薈植株移至更大一號的花盆。
3、管理和養護
1)澆水:蘆薈比較耐乾旱,是一種適宜盆栽的觀葉植物,在一般情況下,十天半月不澆水,問題也不大,雖然影響蘆薈正常的生長量,但不會引起乾旱死亡。相比之下,由於澆水過多,使盆土長期積水,蘆薈根系因氧氣不足而發育不良,最後發黑壞死和造成爛心死亡。
2)觀察:不同季節與盆栽蘆薈澆水的密切關系。
3)記錄:如下表:
季節氣 溫......>>
問題四:蘆筍最佳種植時間是幾月份? 蘆筍如果是露天的,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種植。如果是大棚的話,八九月份也可以育苗,十月份種植。
問題五:蘆筍是什麼季節種植的? 蘆筍如果是露天的,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種植。如果是大棚的話,八九月份也可海育苗,十月份種植。這是在杭州地區。
問題六:蘆筍如何種植 蘆筍的栽培要點如下:
一、選用優良品種
蘆筍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品種較多。一般可選用UC800新品種,表現為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勻稱、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色澤濃綠、商品性好、產量高,植株屬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屬綠、白筍兼用品種,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生產用種。
二、營養缽培育壯苗
採用營養缽育苗,有利於提高成苗率,培育壯苗,移栽時植傷輕,有利於壯苗早發,達到適期定植、早期豐產的目的。
⒈備足營養缽:首先選擇肥力水平較高的疏鬆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寬1.3-1.5米、深10-15厘米。制缽前每立方營養土應施入腐熟好的雞糞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勻後打缽。缽體直徑8厘米以上,缽高10厘米,每畝大田需備缽2500個。
⒉浸種催芽: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吸水較慢。首先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再放入25-30度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浸種後用干凈紗布包好,置於25-30度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2次。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⒊適期播種:麥前移栽的可於3月上中旬播種,麥後移栽的可於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營養缽澆透水,每缽一粒,播後覆細土2厘米厚。然後撒施毒餌防地下害蟲。最後畦面平鋪地膜,畦上用弓棚蓋膜實行雙膜覆蓋。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應以調節溫濕度、培育壯苗、防治病蟲為中心。出苗前床溫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於12度。前70%幼苗出土時去除平鋪地膜並逐步通風煉苗。當幼苗高20厘米左右時,可採取通風不揭膜的辦法,使幼苗適應外界環境。此期保持苗床濕潤。幼苗瘦弱應補施苗肥,肥水結合。及時去除苗床雜草,發現蚜蟲等危害及時噴葯防治。
三、土壤選擇與整地定植
蘆筍適宜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有利於根系發育和嫩莖的優質高產。酸鹼度過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適宜蘆筍生長。
蘆筍是多年生作物,一經定植,土地即無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結合深耕整地,畝施有機肥3-4方,復合肥100斤。耕後耙平,搞好田間灌排工程,南北紋線開挖定植溝。行距1.2-1.5米,溝寬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溝內畝施復合肥100斤,餅肥80斤,有機肥2-3方。均勻施入溝內並與回填土壤混合均勻。移栽時定植溝離地面10厘米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畝栽1500-2000穴。做到邊起苗邊分級,栽植、澆水、覆土等作業一次完成。大壯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兩株,壯弱苗分開定植。定植時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莖著生鱗芽的一端要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條直線,便於以後培土采筍。幼苗成活新莖上出後,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溝。
四、田間管理
一定植當年
蘆筍定植後應狠抓以養根壯株,猛促秋發為核心的田間管理工作,才能達到早期速生豐產目的。定植後因植株矮小,應及時中耕除草。如天氣干早,應適時澆水,汛期應及時排澇,嚴防田間積水漚根死苗。根據苗情補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長。進入8月份以後,蘆筍進入秋季旺盛生長階段。應重施秋發肥,大力促進蘆筍在8、9、10三個月迅速生長,為明年早期豐產奠定基礎。一般畝施有機肥2-3方、復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處開溝條施。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入冬後,蘆筍地上部分開始枯萎,其植株內營養向地下根部轉移,有利壯根春發高產。冬末春初的2月份,應徹底清理地上植株,減少病害菌源。
二定植第二年及以後采筍年
第二年及以後的采筍年,應重點做好科學運籌三肥,留莖、適時摘心等綜合防治病......>>
問題七:蘆筍種植需要注意哪些? 中國蘆筍交易網:蘆筍,別名石刁柏、龍須菜,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蘆筍以嫩莖供食、營養豐富、質地脆嫩、清香可口,可以鮮食,也可加工制罐,是一種高檔細菜,也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同是還含有天門冬醯胺和天門冬氨酸,以及雲香甙、葉酸、核酸等物質,經常食用蘆筍對心臟病、高血壓、膀胱炎、糖尿病、白血病有一定療效,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被稱為抗癌的保健蔬菜。
一、植物學特性
蘆筍雖為多年生,但地上莖葉每到冬季低溫霜凍即枯死,以地下根莖越冬休眼,至翌年3-4月氣溫上升再由地下抽生新莖,新抽之嫩莖即蘆筍,管理得好,採收期可長達10年以上。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營養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0-30℃,15℃以下生長緩慢,嫩莖發生少,30℃以上嫩莖外皮容易纖維化,筍尖易撒開,品質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長。
2.光照
蘆筍是喜光植物,要求強光照,日照充足,枝繁葉茂,光合作用與溫度有密切關系。高溫季節對蘆筍生長不利,長期陰雨對蘆筍產量也有影響。
3.土壤
蘆筍是深根作用,而幼莖又需培土遮光,應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5.8-6.5最佳。
三、栽培技術
1.播種育苗
①播種期:春季3-4月,秋季8-9月。
②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入50%多菌靈或70%基托布津400倍溶液內,水溫保持25-30%,消毒24小時,再用清水淘清後,將種子放在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3天。物種子充分吸水後,再用紗布或毛巾包裹放在溫箱或暖和的地方催芽,其間要經常噴水或漂洗,2-3天種子破口露白即可播種。
③苗床准備
苗床以排水良好,疏鬆透氣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底肥按每畝苗床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kg,尿素10kg ,普鈣7kg,硫酸鉀6kg,均勻撒施,再翻入土層與土壤混合。
④ 播種方法
撒播每畝用種量約10kg,點播和條播每畝約需種1kg左右,播後用稻草或松毛覆蓋畦面,然後用噴壺均勻澆透水,播後15-20天開始出苗。
⑤苗床管理
種子80%出土後即可陸續揭去覆蓋物,注意輕洗水,除草追肥,發現地下害蟲及時防治。
⑥分苗假植 當幼苗約有10cm高時進行。
2、定植
①選地挖溝
栽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翻挖曬垡,熟化土壤,然後按1.5m的行距挖定植溝,溝深50cm、溝上寬40cm、下寬50cm。蘆筍應重施底肥,首先在溝內填表土約10cm、然後每周施月機肥4000-5000kg,復合肥150-200kg或油枯100-150kg,普鈣50kg、硫酸鉀15kg、呋喃丹2kg防地下害蟲、混合拌勻,再回填土層表土均20cm,混拌並踩實。最後將表土回填入溝內,但溝面仍需低於畦面約10cm左右。
②.栽植時期及密度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種白蘆筍行距以1.6-1.8m,株距30-35cm,每畝1000-1200株,綠蘆筍行距1.4-1.5m,株距20-25cm.
③將選好的蘆筍苗莖葉切去一部分,留下20 cm即可,按所定株距將根群拉開,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
問題八:庭院內蘆筍種植什麼時間合適 露地育苗可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進行播種,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進行。
⑴育苗時間:露地育苗可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進行播種,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進行。⑵苗地選擇:育苗地應選擇土壤肥沃、透氣性好、排灌條件較好的沙質土壤,要選擇雜草少特別是多年生雜草少的地塊。⑶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有一層較厚的蠟質,不易吸水。播種前必須浸種催芽、進行葯劑處理才能播種。⑷播種:待種子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圃地要施足基肥,做寬1.1米的平畦,採取粒播的方式,播種深度根據氣溫情況而定,播種密度為10厘米×10厘米。
問題九:種植蘆筍要多久才能有收成 詳情 看下鏈接.. ke./view/37776
問題十:蘆筍怎麼種植 一、選用優良品種目前適宜我區種植的有瑪麗華盛頓、瑪麗華盛頓500號、瑪麗華盛頓500W、加州72等品種,這些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高產優質。 二、栽培健壯種苗 1.苗地選擇苗床要求排水及透氣良好的肥沃沙質壤土。每畝施5000公斤土雜肥,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氮化鉀12.5公斤,再配適量石灰消毒土壤,減少病蟲害。 2.種子處理用多菌靈50克兌12.5公斤水,種子5公斤,經24小時後撈起,沖洗干凈,再用清水或25~30℃溫水浸種兩天,每天換水1~2次,後撈出催芽,露白播種。 3.播種春、秋季均可播種。以秋播為好,在10~11月上旬,氣溫25℃左右為宜,播後覆蓋塑料薄。每畝苗用種量1.5~2.5公斤,開溝條播,行距15~25厘米,溝深2厘米,種子間距3~5厘米,播後覆細土2厘米左右。用濕草覆蓋畦央,出苗前要經常澆水保持床土潮濕。苗高1~2厘米時,可掀去蓋草,20天後可齊苗,即追第一次肥,以後每月追一次,每次尿素4公斤、氯化鉀2.5公斤。 三、整地與定植 1.整地選擇地下水位低於2米,排水良好,土質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每畝撒施腐熟的堆廄肥3000~3500公斤,深耕翻入土中。整平地面,依預定的行距掘定植溝,一般白蘆筍的溝距為1.8~2.0米。綠蘆筍為1.5米,溝深35~45厘米,寬50~60厘米。每畝以腐熟的堆廄肥2500公斤,鋪在溝底,與土拌合後踩實。然後每畝以過磷酸鈣35公斤、硫酸銨20公斤、氮化鉀15公斤,撒在堆肥上,並與土混合。肥上另鋪一層土,至距地面10~13厘米處,即可栽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