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有多少筆畫
是有9畫。
[shì]
部首:日
五筆:JGHU
[解釋]1.表示解釋或分類: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表示存在:滿身~汗。 3.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表示適合:來的~時候。 5.表示任何:凡~。~活兒他都肯干。 6.用於問句:他~走了嗎? 7.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冷。 8.對,合理,與「非」相對:~非。他說的~。實事求~。 9.認為對:~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一個「是」字):~,我就去。 11.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助詞,把行為對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你~問。惟利~圖。 13.姓。
㈡ 是有幾筆畫
是的筆畫數是 9 畫。
是的筆順:
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撇,捺。
㈢ 是字一共多少筆畫
是字一共(9)筆畫
如圖:
筆畫讀法:
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撇、捺、
㈣ 是有幾筆畫
是有 9 筆畫。
是,讀作shì,為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最早見於西周早期金文 ,其本義為正,不偏斜,又可引申出對、正確之義。
再引申為應答之詞,表同意、贊成、服從臘纖等。漢代以後」是「用作系詞表示判斷。也假借表示這個、這、這樣等義。
說文解字
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𣆞,籒文是從古文正。輪賀仿承旨切。
說文解字注
(是)直也。
直部曰。正見也。
從日正。
十目燭隱則曰直。以日為正則曰是。從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左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五經文字是入曰部。則唐本從曰也。恐非。承旨切。旨當作紙。十六部。凡是之屬皆從是。
(𣆞)籒文是。從古文正。
按此知籒篆皆從日。
康熙字典
〔古文〕𣆞《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𠀤音姼。《說文》:作昰。直也。從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
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為庄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又《韻補》:葉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拍孝,跼而蹐之。
㈤ 「是」共幾畫
「是」一共9畫。
讀音{shì },解釋:1.表示解釋或分類。2.表示存在。3.表示承認所說的。
㈥ 是有幾畫
一共1個漢字,共計筆畫:9畫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如若,您對我的答復滿意,請採納,O(∩_∩)O謝謝~)